簡體版

第40章 劫運變化

太極金闕帝君將自身存在烙印在喬坤的天宮中,他以身合道,整個「洞神天帝元變經」天宮也被拖拽著進入一種玄妙的狀態。

道韻浮現,形成一道漣漪,不斷沖刷天宮,整座天宮震動不已,似乎隨時都要崩壞。

元始天身上魔氣滔天,絲絲魔氣滲入,穩定整個天宮。不斷有魔氣因為道韻而消亡。

喬坤則處于道與魔之間,他平衡道與魔,忍不住問道︰「不覺得你們的計劃漏洞太多了嗎?」

將希望寄托在太一和帝君身上,這計劃可行性太低,只要有一處不對,便會崩潰。

萬一被道祖察覺,整個計劃都會被打亂。實在不像是有可行性的樣子。

太極金闕帝君以身合道,雖烙印在天宮,其真身其實是不可思議的狀態,自然不能回答喬坤。

在天宮中封禁的元始天魔卻有自己的意識,他輕聲笑道︰「誰給你的錯覺,我們是有計劃的?」

從一開始就沒有計劃,自然也就沒有漏洞,或者說到處都是漏洞,不怕道祖的干預。

元始天魔說的似乎有些道理,但其實什麼道理都沒有。只是幾位無上與道祖在必然與偶然的層次上較量。要麼輸,要麼贏。而現在看,似乎是贏了。

因為太極金闕帝君的關系,喬坤與天宮被拖入真性,讓喬坤看到那一切的本源。

他進入這種奇妙的境界,進入一種特殊的狀態,感悟那一切的真性。這本源與他修成金仙所感悟到的不同。是靈動的,是變化的。

那道的力量似乎想要將他拽入無盡的真性,無盡的本源中,但是卻沒有成功。

他的身上有所有人族的寄托,還有眾生的惡念與罪孽。元始天魔也在不斷演化魔道的玄妙。

「洞神天帝元變經」所化的天宮中不同的神明也都在不斷消化又抗拒著真性,喬坤可以清晰地感應到四大天王、感應到雷公電母、風神雨師、還有聞仲等天宮的神明。

這些部分牽扯著喬坤,讓他不要入那真性之中,他如同一根細絲一般,不斷地被拉伸牽扯,但卻異常堅韌,始終不斷。

崆峒印和乾坤鼎還在不斷地聯系人道的氣運來為喬坤提供錨定。也虧得它們乃是至寶,和人道關系緊密,若喬坤只有一個人王的名頭,只怕已經被拽到真性中去了。

「情比金堅」出來的力量越來越強烈,由原來的可以忽略不計,變成一種不可或缺的力量。雖然相比于無盡的真性它如同風中殘燭,但是卻始終沒有熄滅,反倒是像黑夜中的一點燈火,指引著方向。

還有諸多神明,「東廚司命定福」神君,「護國救民靈感長生藥王爺」,以及「靈應佑民公主」在與這個世界的多處見禮聯系。

他還感應到「洞神天帝元變經」的兩支,也就是「風神」和「雨師」,不同于他天宮中冊封的神明,還有雨師在東海之上建立了一座雨師廟,他是敖丙;還有一尊「風神」卻是敖听心。

在他神魂深處的崆峒印與敖听心產生一種共鳴。

崆峒印上的九龍升騰起來,與敖听心的金龍血脈相呼應,乾坤鼎則與龍之九子不斷聯系。與之相對應的是火雲洞中的五帝。

因為這些力量的存在,喬坤雖被太極金闕帝君牽扯著,卻不能真的合道,他處于合于不合之間。與之相對的是太極金闕帝君也是一般。

他抓住這難得的機遇不斷成長,借由他的感悟「易圖通變」也在不斷地成長,借由「易圖通變」的成長,他漸漸梳理信息,明悟大道。

那是他從元始天魔處,從阿彌陀佛處,從後土娘娘處得到的信息,是他從空性中、真性中得到的種種知識。

那些信息超越了他所能理解的範圍,他之前只能將之束之高閣,而不能將之梳理並實踐。

那是他無法理解的另一個層次,即便他是大地之子,是「東皇太一」,掌控一部分六道輪回,也依然理解不了。

這些信息或者本來只能留著作為以後的參照,但是隨著他的提升,在切身感悟帝君合道,在元始天魔與真性的較量中,在眾生的真性與人道的牽扯中,在這不斷的角力,借由「易圖通變」和「六道輪回」,他漸漸能夠理解部分。

而且舉一反三,聞一知十。

他看到了修行道路上最深層的奧妙,見到了凌駕于所有法則之上的境界,還有所有修行者最終都渴求所達到的頂點。

天地對于他來說似乎再不與之前相同,一種陌生又熟悉的感覺,天地的面目展現在他的面前。

風無咎和風里希彼此糾纏,混元成就太極,演化陰陽種種奧義,那可以影響規則的「玉如意」,還有那解析天地規則的陣圖則融入「易圖通變」中。

和他融為一體的「易圖通變」也開始不斷變化。

他恍恍忽忽感應到世間有某一處不可思議不可描述的空間。在這空間內有幾位存在。

這幾位存在不可感知,不可描述,但他偏偏又能夠看得到他們,甚至理解他們。

他們在那里,似人非人,一舉一動,一呼一吸之間都包含著海量信息,需要喬坤全力以赴地梳理,因為他們代表著無限。

這種層次對喬坤來說還是太高了,但再不是遙不可及,他依稀感應到他的身上或多或少有這些存在的影子和痕跡,借由這些痕跡,不斷調整感悟,拔升認識境界。

能夠艱難理解那幾位存在是誰。這是一種概念上的理解,非常奇特。

這是數位無上的存在,他們分別是無限,是生命、美、德、慈悲、開始、終結、輪回、情、理等概念在世間的具現。

他們代表著動靜之法、太虛之法、造化之法、生死之法、道德之法、真幻之法、陰陽之法,他們是構成了整個世界的基本法則,他們就是這個世界本身。

他們的手段不是斬盡日月星辰,不是什麼天翻地覆。是一種概念上的交鋒,形而上的爭斗,所有規則都在他們手下揉捏,規則之線、因果之線被他們揉捏得服服帖帖。

不是對一個空間範圍內的規則進行改變,而是影響到整個世界。

他們的爭斗可以改變宇宙的模型,底層的規則。

整個世界都危如累卵,有如風中殘燭。若非是他們在難以揣測處爭斗,每次動手的余波都可能會讓星辰破碎,萬千生靈喪命。

但即便是這般無上的手段,也不能完全滅殺與他們爭斗的存在。因為與爭斗的存在更強。

那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啊,她看不見,模不著,世界上所有的規則都不能影響她,便連世界毀滅都不能傷她,連開天 地的光芒都無法逃月兌他的束縛。

她是「有」的極致,而且還在求「有」,她是一個完整的世界,或者不止是一個世界。她的身上有許多世界的痕跡,她活過了不知道多少個世界的生滅。

喬坤看著這些,忘記了一切,他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似乎在天宮,似乎又在真性中,似乎又在諸位無上爭斗之處。

漸漸他感應到一絲的不協調,一絲的不自然,似乎真性內部便有著本質的矛盾。但是他的理解也只能到這種程度,再深他也看不甚明了。

看到這絲不自然的時候,他又被真性中拖拽了幾分,此時他已經有許多能力,便合于自己的「空性」,以「空」來與那一切的根源「真性」抗衡。

與之相對的是在「真性」中的種種收獲。若非「魔」、「人」以及其他的生靈拖拽著,他或許已經沉入這「真性」本身,以身合道。

不知堅持了多久,終于他見那一絲的不協調卻從真性中被抽離,那是一絲不同的靈性。

然後是大道欣喜、慶賀,天花亂墜,地涌金蓮,大道在慶賀,這世界又多了一塊存在的基石。

恍忽間喬坤明了,是太極金闕帝君終于出有入無,于無上渺茫不可思議之處,借由合道而又出月兌的感悟完成生命、精神的超月兌,成就不可思議的大境界,成就無上。

他借由成就無上的機緣,將眾生真性中的那一絲靈性概念抽離,接引到自己身上。

這位帝君還有一部分與喬坤的天宮相連,一時之間,成就無上的感悟傳下,「洞神天帝元變經」的天宮都紛紛坍塌,便連天宮中的六道輪回之力、阿彌陀佛將力量消耗殆盡也不能阻止。

喬坤從有我無我之間慢慢恢復,這時卻听那位帝君飄渺的道音,「你要不要繼承我的太極宮?」

喬坤此時無喜無悲,卻本能做出選擇,將自己的答桉傳遞,「固所願也。」

「好!」回答他的只有一個字。

一座綿延數千里的宮殿與天宮合並到一起。太極宮中還有三霄仙子坐鎮,還有諸多仙真,五方五極老人。

太極宮中還有三位巨頭,分別是中央黃老君、清和天帝君、玄和陰陵上帝,皆實力高強,不在燃燈道人之下。

但他們卻非是正常生靈,只是借由帝君所幻化。借由帝君成就無上,他們氣息又有變化,更加高深。

他們協助喬坤將天宮穩定了下來,使之不再坍塌,太極宮與天宮合並,開始梳理起從太極金闕帝君處傳來的種種無上感悟。

恍忽中喬坤對于「天魔九變」有更深的了解,變身為太極金闕帝君的影子,被太極金闕帝君帶著進入了諸位無上與那位存在爭斗的空間層面。

然後他見到這位帝君卻化作流光與諸位無上爭斗的存在合二為一,然後那位存在在喬坤的眼中卻變得可以理解,那是道祖,就好似太極金闕帝君拉低了道祖的層次一般。

這是一種很奇怪的感應,喬坤知道,他會有如此感應,是因為道祖是超越了無上的存在。

帝君與喬坤相連,又與道祖互鎖,仿佛間喬坤感應到道祖的大道。

他發現自己的道與道祖是不同的,或者說是與眾生不同的。眾生的是真性,而他是空性。他有未被真性所污染過的心靈。

這個時候他又听到通天教主的聲音,「絕仙劍借我一用。」

也不等喬坤同意,絕仙劍便從喬坤所化的影子中抽離,來到通天教主身邊,四柄寶劍在通天教主身上匯聚,時間、空間、能量、物質都消散,只剩下終結的奧義。

元始天尊的盤古幡,道德天尊的太極圖也分別浮現,他們三位合力卻將宇宙生滅的力量演化完整,變成一種難以理解的概念。

剩下的諸位無上也各自施展力量不斷加持這一種概念。

諸位無上凝聚的這一種概念往道祖與太極金闕帝君上一掃,一切又歸于無,變成無之外的存在。

一時之間,天地大道產生一股悲鳴,這是無上隕落,正是剛剛成就無上的太極金闕帝君在此隕落。

只是這能隕落一位無上存在的概念武器,卻無法完全消滅那能夠吞噬一切的「有」,只能讓那「有」重創。

那「有」變成無,還有一絲靈性沿著喬坤與帝君的聯系向天宮而來。

一種玄妙無方的力量循著靈性又向喬坤碾壓而來,是眾多無上共同演繹的力量又一次襲來。

便是有天宮和太極宮都經受不住,紛紛崩潰消解,化為無,縱然有諸多仙真、天兵、神將催動法術也是無用。

因為他面對的是一種概念性的力量,或者說這是超月兌了概念性的力量。

這影響也波及了喬坤的存在,各種神明的概念都在不斷消磨,元始天魔也在奮力抵擋。

兩位人身蛇尾的元神相互糾纏,演化出生命陰陽的種種奧義,他們都已經達到金仙極致的修為,但還是無法應對這種沖擊,紛紛消散。

連神魂乾坤鼎、崆峒印、金蓮與黑蓮都受創,紛紛發出悲鳴。

這時卻听有聲音傳來,「這一擊我未必會死,但你卻定不能活,不然你我協作?」

喬坤能夠理解那聲音,那是道祖。

他笑笑,原來他也有和道祖平等交流的時刻。

只是可惜,他沒有被真性所污染過的心靈。他放開對元始天魔的壓制,流動的魔氣匯聚,充斥著他的身體。

他順應自身的感應,施展出「地煞七十二變法」,也就是「天魔九變」。

從五行變到草木變,鱗蟲變,鳥獸變,人巫變,妖仙變,神兵變,祖靈變,無形變,在萬分之一剎那不到的時間內,喬坤修行到最高境界,變化身體為無形,他變成了一種純粹的規則。

是天地的規則本身。

可即便是規則也不能夠抵擋那種玄妙的,超越概念的,能夠消滅道祖的力量。

而後喬坤還未停止,繼續變化,是天魔九變第十變,是他自己所感悟變化,為劫運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