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九十章 兩名王子的遭遇戰

「捷報!」

「捷報!延綏大捷!」

「王總督于延綏大敗匈奴,斬首上萬!」

三名報捷的士兵快馬駛入京城,一路馳騁往兵部而去。

此時距離北靜王巡邊已離京已經過去了一個半月,距離匈奴大舉寇邊也過去了一個月,壓在大乾頭上的戰爭陰雲,終于有了被霞光沖散的跡象。

如果說前次賈瑛在山西取得的勝利,僅僅是在大乾邊軍連番敗退之後,給朝廷和邊軍帶來的一塊兒遮羞布。那麼此次王子騰在延綏的大捷,是真正給朝堂和百姓帶來了勝利的希望,然他們重新恢復了對邊軍的信賴。

可見,並非是我朝的士兵作戰不夠英勇,之所以打不了勝仗的原因,就是沒有一個合格的統帥將領。

無論是嘉德還是內閣的幾位大臣,在听到延綏傳來勝利的消息後,終于長長的松了一口氣。

普通的百姓,或是大乾的底層官員,永遠不知道為了支持邊軍打這一仗,這幾位國家的掌舵人付出了什麼樣的辛勞。財政空虛的大乾朝,為了這一場勝利,幾乎是搬空了朝廷所有的家底,甚至還要向商賈借貸。

如今終于能夠看到一絲轉機了,那些在朝中叫嚷著遷都的聲音也漸漸弱了下來。

因為人們都明白,只要九邊之中有一處騰出了手,大乾在這場戰爭中被動的劣勢就將迎來改變。

雙方博弈的重心是在山西,而位于陝西的延綏卻是距離大同除宣府外最近的一處邊關重鎮。延綏之困一解,王子騰就能隨時出兵馳援大同了。

作為王子騰恩主的李恩第,在皇帝和百官心目中的分量又上了一層,「識人之明」這是嘉德在收到奏報之後對李恩第的聖口評價,李黨一系的官員在朝堂之上的話語權瞬間壓過了新黨一派。

受益的不僅是李黨,還有勛貴。

王子騰從入陝平叛一來,連續用兩次勝利證明了他的能力,贏得了開國勛貴一脈的人心。

自老北靜王離世之後,在東西兩個王府早已不復往日的榮光,南安王又偏守于南疆荒蠻之地的情況下,京中的勛貴一脈終于要出現一位扛鼎之人了,或許要不了多久開過勛貴一脈未來的前途與富貴,都將寄托在這個男人身上了。

京城的百姓們也為了這場勝利而歡呼起來,不過今日的喜事注定不會只有一件,老天還準備了另外一份大禮緊隨在後面。

「捷報!」

「捷報!偏關大捷!」

「捷報!兵部員外郎、山西鎮副總兵賈瑛率王師收復偏關,斬首上萬!」

又是三騎快馬絕塵而過,一路高呼著,三名報捷的湘軍營士兵分打三面大旗,最先一人手中的大旗上書一個大大的「乾」字,其後兩面大旗,一書「賈」,一繡「湘」,讓京中的百姓第二次看到了湘軍營勝利的姿態。

賈瑛的山西鎮副總兵是在收復偏關之後不久,朝堂送來的對于他和湘軍營的肯定。

山西有兩鎮,一曰大同,二曰偏頭三關(又稱山西鎮)。大同鎮下轄五十二堡寨及五座塞外飛地城池,山西鎮下轄偏關、寧武、雁門三關。山西鎮的總兵官是寧武關的守將,副總兵是無定員的,原偏關、雁門兩處的守將都是副總兵官的職位。

總兵官在大乾而言,類似于總督巡撫經略一類朝廷的臨時(無固定期限,到差事結束為止)委派,是沒有固定品級的,不過其實際上的地位卻是不低,大乾的總兵官通常只有九人,最多也不會超過十人,這個職位是九邊的專屬,遇到大戰之時,在地方上通常只位于總督、巡撫之下,與經略同等級,不過還是要比經略稍差一些,只掌軍務不涉政事。

副總兵官自然是要比總兵官差上一等的,不過權利和地位在軍隊之中已經排到了第二序列。

五軍都督府屬于京衙,並不歸屬于軍隊。

賈瑛的捷報到達京中之時,正值皇帝召集六部以上官員在華蓋殿開小朝會的時候。

偏關被賈瑛收復的消息,又一次給了嘉德與朝中百官一個驚喜。

「好!賈瑛當真是沒有讓朕失望,不愧是我大乾的文曲星,嗯,他就是文曲星!不僅是文曲星,還是我大乾的霍景恆!」

嘉德手拿著賈瑛的捷報,開懷暢笑,對于這樣得力的臣子在百官面前更是不吝夸贊。

「沒想到,坊間對于賈瑛的傳言,連陛下也知道了。」李恩第同樣是滿面笑意,在一旁附和道。

嘉德微微一笑道︰「如今京中的百姓都快把他說成神仙了,朕也是有耳聞的。」

「陛下,這都是民間百姓的無知之言罷了。不過,賈瑛身為當朝探花,盛贊一聲文曲星倒也還行,可這霍景恆是不是就算了,他一個文官,何必去湊那個熱鬧。」剛剛從河南回朝不久的馮恆石听到眾人議論賈瑛,插話說道。

殿內眾人聞言,皆是一笑。

嘉德自然听得出來,馮恆石是在回護自己的學生,木秀于林風必摧之,或許還有自己將其贊做霍景恆的緣故,不過馮恆石卻是小瞧了他這個皇帝的心胸,也小看了他那個學生了。

霍景恆再是永冠于世,不也得遇到孝武皇帝嗎?君臣一心才是他嘉德的真正心意,臣子只要忠勇得用,他這個皇帝自然願意效仿唐世宗。

至于賈瑛的命運會不會步上霍景恆的後塵?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了他的命運,賈瑛

對于賈瑛這樣的臣子,嘉德平日里自然會多上些心思,論對賈瑛的了解,馮恆石這個老師還真不一定能比得過他。

賈瑛與霍景恆還是有不一樣的,太史公對于霍景恆的評價是「有氣敢任」。

「敢任」二字,賈瑛是有的,可「有氣」二字嘛那就不一定了。

「馮卿倒是教出一個好學生。」嘉德先是看著馮恆石感嘆一句,復才又說道︰「你就不要多想了,朕要的是賈瑛能有霍景恆的智和勇,不是別的什麼。」

茫茫無際的大草原上,一支數千人的騎兵正在秋風之中行進,不過這支軍隊的服飾打扮卻不是匈奴人,而是乾軍。

延綏之困被解後,緊接著寧夏鎮外的匈奴右王部的人馬,對于邊關的侵擾次數就逐漸降了下來,甚至大軍已經開始有節奏的向西北方向後撤,雖然依舊盤桓在邊關附近,但總算是能讓緊張了一月有余的邊軍松了一口氣。

草原上的災情已經傳到了王子騰手中。

今歲的災情主要集中在草原的中東部地區,對于居住在西部地區的右王諸部反而沒有多大影響。所以此次南下寇邊最著急的是居住在草原東部的左王部,而右屠耆王和右谷蠡王,還有渾邪休屠二王則是負責牽制。

這就意味著右王諸部不會為了左王諸部付出太多的代價,正如右谷蠡王在延綏外丟下近萬條人命之後,果斷的選擇了後撤。

騰出手的王子騰終于開始著手應對攻入大同的匈奴左部。

正打算親自帶兵東進,收復偏關的王子騰卻突然收到了偏關方向送來的軍報,偏關被賈瑛收復了,另外還附著湘軍營的兩次戰報。

心中感慨的同時,王子騰對接下來的進軍方案迅速做出了調整。

如今山西境內,雁門偏關一線以南已經沒有了匈奴人,而山東河南兩省的援兵已經向著前線趕來,不日即可到達。寧武和雁門被匈奴人圍攻了這麼久都沒破,說明匈奴人的進攻並不順利,只要他們能堅持到援兵趕到,自己就不用再往東面派兵了。畢竟,陝西這邊可以調用的兵馬同樣沒有多少,匈奴右部還在隔著寧夏兩百多里之外的地方盯著這邊呢。

眼下他應該考慮的是該如何讓匈奴人退兵。

雖然延綏的困境解決了,偏關也重新回到了大乾的手中,但大乾處在劣勢的局面依舊沒有實質性的改變,想要徹底的擊敗匈奴人何其之難,最起碼王子騰的想法從一開始就是要逼著匈奴人退兵。這場戰爭是阿古金發動的,他獲得了巴圖溫都蘇的支持,只要讓他們二人感覺到攻打大乾,除了會讓他們付出巨大的代價外,不會有任何好處,他們自然會選擇退兵的。

從輿圖上看,大同府的地形與偏關雁門一線正好形成凹狀地形,半弧形的邊線上就是長城,而匈奴左部的大軍就在這個弧形之內,像極了一個巨大的口袋,只不過這個口袋的口子有點大。

如果大同鎮這個口子能夠合上,那麼匈奴左部的十萬余人將會被徹底的封死在這個口袋之中,只要大乾後續的援兵能夠及時趕到,對于匈奴王庭將士致命性的打擊。

當然,前提是能奪回大同鎮,並且要抗住巴圖溫都蘇匈奴王部主力的進攻才行。

匈奴王部主力今次出兵同樣有十萬大軍,主力就駐扎在距離大同鎮不遠的地方,想要阻擋住匈奴王部的同時還要包了左部的餃子,至少也需要又三十萬大軍。

所以對于這個想法王子騰也只是想想罷了。

不過這倒是給了他一個思路,攻敵之所不守,守敵之所不攻。匈奴人不是一味的進攻嗎?那他就攻打他們的老巢。

匈奴的左屠耆王賬似乎就在歸化一代。

于是王子騰親自坐鎮山西三邊,暗中卻派出一支人馬由延綏出發,穿越南部草原,向雲川進發。

長城附近的草原部落,在戰爭開啟之前就已經早早的逃走了,整個漠南沿著長城一線原本都是匈奴王庭的大軍。不過這會兒匈奴右部向西後撤,左部又集中主力攻打雁門,單于王部又在震懾宣化以及其他幾鎮的援兵,此刻位于河套以東至大同一帶反倒形成了一個真空地區。

楊佑率領著大軍此刻正向著雲川進發。

原本楊佑是守在靖遠城的,不過在開戰之處,王子騰因為苦于兵力不足,而戰線太長,所以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那就是放棄甘涼地區。

當然失地對于將領來說是要掉腦袋的,所以王子騰耍了一個小聰明。

甘肅鎮的守軍其實並不多,只有三萬七千余人。王子騰調走了涼州、永昌、山丹等地的所有守軍,並且下令讓甘涼地區的百姓自行徙往陝西內地,只留下甘肅鎮城之內萬余名守軍據城堅守。

甘涼之地荒涼偏僻,百姓原本也沒有多少戶人家,大多是發配充軍來的,還有軍屯戶,即便是匈奴人劫掠了,也不會有太大的損失。只要甘肅鎮城一地還在大乾的控制之中,那就不算是失地。

而甘涼之地其余的兵馬卻被王子騰用來加強寧夏河套地區的防線,這樣就能將固原鎮的兩萬人馬和寧夏後衛的七千余人騰出來,用作馳援延綏鎮。

楊佑正是在跟隨王子騰馳援完延綏之後,特意向王子騰請纓,負責此次對雲川、歸化的突襲行動。

也不知是楊佑倒霉,還是塔速爾運氣不好,雙方偏偏就這麼相遇了。

塔速爾從偏關撤出之後,便帶人渡過黃河向著歸化城而去,此行大軍正在榆林城內休息,便听有游騎來報說榆林城西十五里外發現大批的乾軍。

塔速爾第一反應就是賈瑛不講武德,帶人追了過來,可隨即一想又不應該。

楊佑這邊收到斥候的探報之時,同樣也是一愣,他是要突襲歸化的,卻沒想到在榆林就撞上了敵軍。

前方正在打仗呢,後方的匈奴人這麼閑嗎?

既是遭遇戰,楊佑自然不會客氣,于是帶人麾下的大軍向著榆林沖來。

塔速爾原本只是準備在榆林休整半日就離開的,所以並沒有將榆林城修築成一個可用于防守的堡壘。而原本的榆林城,只是一個長五百,寬三百米的小城,根本沒有城防,甚至連城門洞的大門都沒有。

于是雙方就在榆林城內展開了一次巷戰。

對于楊佑和塔速爾的遭遇,尚在偏關之內的賈瑛是完全不知道的。他這邊才收到延綏大捷的消息不久,還有朝廷對于山西戰事的安排,以及接收北靜王派來的援兵。

不過在塔速爾離開時,賈瑛卻派出了斥候遠遠的跟在了後面。

第一百九十章 兩名王子的遭遇戰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