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十九章.三山關總兵孔宣的童年經歷!

「店主人,我是非別人,正是西伯侯是也……」姬昌紅著臉道,「因囚羑里七年,蒙聖恩赦宥歸國,幸逢吾兒雷震子與他眾師兄弟救我出五關,因此囊內空虛,沒有錢付你。」

「你行個方便,權記你數日,待吾到西岐,差官人送來,決不相負。」

那店家听得是西伯侯,慌忙倒身下拜。

方才還說錢什麼,現在只口稱︰「大王千歲!小民肉眼,有失接駕之罪!望千歲恕罪!!」

又道︰「復請大王入內,待小民進獻壺漿,親送大王歸國。」

西伯侯听了,心里起一個念頭,問說道︰「你姓甚名誰?在此地居住多久了?」

店主人當即道︰「小民姓申,名杰,五代世居于此。」

西伯侯大喜,即問道︰「你可有馬,借一匹與我騎著好行,待歸國必當厚謝。」

申杰卻苦笑道︰「小民只是小戶之家,哪有馬匹,不過……若蒙大王不棄,小民家中有磨面驢兒,收拾鞍轡,大王暫借此前行,小人親隨伏侍。」

此言一出,姬昌大悅。

都到了這個境地,還挑剔什麼?

沒有馬,驢子也不是不行啊!

況且還有人隨侍,已然不錯了。

不一時,幾人啟程。

……

此時。

那三山關地界。

失蹤數月有余的總兵孔宣再一次回到了這片土地上。

為什麼說再呢?

因為孔大人不是一般人。

其來歷神秘,行蹤不定,哪怕是心月復也僅知道,他們的這位總兵大人打先帝之時便已在此擔任總兵。

雖然孔大人會日常不知去向。

但坐鎮三山關這幾十年來,三山關從未有失——哪怕是其他地界引以為患的妖禍鬼患也從未發生。

所以哪怕大家心里明鏡似的,這位總兵大人可能不是人,也欣然接受。

什麼?你說為什麼懷疑?

請問幾十年來如一日,相貌從未發生過改變的,可能是普通人嗎?

更何況……見過這位大人的人,都知道這位大人有些奇特……

那麼為什麼接受呢?

這個就更簡單了。

就好像老百姓只要能過日子,並不在乎龍椅位置上坐著的是哪一位一樣。

對于三山關百姓而言,只要總兵大人能夠庇佑大家安居樂業,讓那孽妖惡鬼不為禍,管他是不是人?

只要能讓大家平安喜樂,不管什麼來路,那麼大家都是無比歡迎的。

因此,孔宣這一次返回山海關,百姓們依舊熱情得幾乎快要將人融化。

但孔大人卻有些不習慣。

沒錯,哪怕是幾十年來已經經歷了不知道多少次,面對這樣的場面孔宣都還是難以接受。

——這或許和孔大人童年經歷有關。

不幸福的童年,需要用一生來治愈。

孔大人的經歷或許還不至于此,但也談不上幸福……

嗯……

生父不知道是誰。

母親為了贖罪涅槃跑到不知道哪個犄角旮旯里去了。

留下他和弟弟。

然後……在某一天,弟弟也不見了。

從那天開始,他就很努力的修行。

因為自己和弟弟一樣,都是從蛋里出來的,不過不一樣的是,自己是美麗的孔雀,弟弟卻是一只丑陋的金凋。——話說,為什麼弟弟就不能像我一點呢?

如果說和弟弟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孔宣認為除了都是母親的孩子之外,唯一的一點就是作為禽類,是需要通過努力修行來化形的。

但這個化形之路,孔宣走得是一點兒也不容易。

由于血脈起點太高,他在母親留下的陣法里可是不知道呆了多少年,才修成大羅道果,化形而出。——也不知道當時只是金仙的弟弟是怎麼出去的。

然後,他就遇見了一個青年道人。

那個道人是他生平見過最強的人,沒有之一。

雖然長得很一般,但給人的感覺很奇怪,像是天地,又好像是道之本源。

如果仔細看,能從其身上看到眾生萬象、無窮世界、無限時空、無盡因果,卻唯獨看不清面容。

就這樣,在孔宣還在懵懂的時候,那道人就已經教導他修道。

孔宣在他的指導下一步步走了下去。

直到他成功超越大羅,成就混元金仙。

他本來以為這樣的生活會一直持續下去,但就在不久之後的一天,三股浩瀚至極的氣息先後出世,鎮壓世界。

那一天!

道人忽然向天地宣布,立下大教,名曰︰截!

意為眾生向天地截取一線生機!

那一天!

天花亂墜,地涌金蓮,紫氣橫空!

那一天!

道人的身軀變得為偉岸無比!

彷佛是至高之上的化身!

但也就是那一天……

道人對他說︰你我緣分已盡。

從那之後,孔宣再次變成了一個人。

他想找母親,但是根本不知道在哪里。

想找弟弟,可是弟弟身負陰陽二氣,也不知道該從何下手。

再加上天上的鳥和地上那些全身肌肉的家伙打得很厲害,他有些害怕,所以回到了出生的地方。

沒多久,他發現自己漂亮的羽毛有點不一般,然後他就悟出了五行大道,並且從自己的羽毛里悟了一門神通︰五色神光。

五行之內,無物不刷,無物不破。

恰好這時候,天上來人了,一只拿著鐘的鳥邀請自己加入甚勞子天庭,被他拒絕後要用鐘來砸人。

被他用五色神光一刷就嚇走了,然後就再也沒有來過。

孔宣也迎來了短暫的安寧時刻。

直到……

忽然有一天。

天地支柱被毀,天傾地陷。

整個世界危在旦夕,他看到了聖人救世,巫妖沒落的結局,也就是那一刻……他明白了,自己這個混元金仙是多麼渺小,多麼微不足道。

所以他選擇了繼續閉關。

再後來人族為天地主角,三皇五帝應運而生,他的道行也終于迎來了瓶頸,這才決定出去走走。

結果這一出門,就遇見了一個叫簡狄的女人,這個女人生了一個孩子叫契。

他一看到這個孩子就覺得有緣,感覺自己更進一步的機緣就在這個孩子身上了。

所以就現身與這個孩子一見。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後來殷商建立,孔宣與大商國運密不可分,在人道氣運之下,終于踏出了那一步,完成了混元金仙大圓滿。

他知道,殷商只能幫自己到這里了,自己的證道機緣並不在殷商。

但他到底是與殷商有那麼些香火情,再加上契的後人都還爭氣,而且那位道人的門人也有許多在商為官,故此也便一直留在殷商,暗中庇護成湯氣運。

可是近來……

孔宣卻有些煩惱。

這一代的商王不敬聖人也就罷了,為君真是越來越不像話,大有亡國之象。

說句不客氣的話,如今的大商……已經有些拖他的後腿了。

但作為大商的氣運象征,玄鳥降而生商中的玄鳥,他如果棄商而去,無疑會給大商的氣運非常沉重的一擊,甚至直接一擊致命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糾結啊!

頭疼啊!!

……

另一方面。

哪吒等人臨近三山關。

忽然心生感應,感覺自己等人如果踏入關中,或許會有危險。

頓時間,四人都停將下來。

「師兄,這三山關……」殷郊有些欲言又止。

殷洪就比較直爽,直接問道︰「師兄,這三山關里當真沒有什麼厲害的人物麼?為何我有一種踏入其中福禍難料的預感?」

雷震子︰「是啊,是啊,我也有這種感覺。」

哪吒搖搖頭道︰「我也不知道!」

他也覺得很奇怪,明明三山關是眾多關里最清淨的一個,甚至連陳塘關都會有的妖禍都幾十年沒有發生了。

也沒听說那里有什麼厲害的存在,為什麼就連自己等這些神仙中人接近,都會產生這種危險的預兆呢?

而且如果只是雷震子、殷郊、殷洪三位師弟也倒罷了,自己可是天仙巔峰,只差一步便可證得金仙不朽的存在啊!

能讓自己有這種感覺的……那至少也是太乙金仙級別的存在!

但這樣的存在,真的會藏于這凡俗的區區一關之內,名聲不顯麼?

如果是的話……那此人又在圖謀著什麼呢?著實讓人不解……

但如果只是太乙金仙級別的強者的話,自己加上幾位師弟未嘗不可以一戰啊,那麼……是不是可以嘗試渡化一番呢?

恐道目前極度缺人啊。

拉一個高質量的門徒,絕對勝過萬千凡夫俗子。

——哪吒不知道的是,此時殷破敗一行人一路逃回朝歌,一路做下了為恐道揚名這等善事……

……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哪吒突然響起了這句話。

是啊,恐子說過。

在君子面前,天下的事情沒有規定要怎麼做,也沒有規定一定不能怎麼做,而只需要考慮怎麼樣使用自己那把敵人腦袋打進胸腔的怪力才合適啊!

那我還在遲疑什麼呢?

將那未知的存在引入恐道的門牆豈不美哉?

至于打不打得過……

反正我先與他講道理嘛!

如果他不听,再想辦法讓他听就是了。

萬一打不過,就要懂得變通些。

正所謂︰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只要能夠達成我的目的的,那我就都可以去做,想盡一切辦法去嘗試,而沒辦法讓我達成目的的途徑,就要懂得及時放棄。

「三位師弟!」

「我們……入關!!」

……

另一方面。

那西伯侯姬昌騎驢離了金雞嶺,過了首陽山,一路上曉行夜宿。

又時值深秋天氣,只見金風颯颯,梧葉飄飄,楓林翠色,景物雖然值得一看,怎奈寒鳥悲風,蛩聲慘切?

況且他姬昌又是久離故鄉之人,看到這一片景色,心中如何安泰?

恨不得一時就到西岐,與母子夫妻相會,以慰愁懷……

此時那西歧宮中,文王母太姜在宮中思想西伯,忽然風過三陣,風中竟帶吼聲。

太姜也是擅卜之人,當即命侍兒焚香,取金錢演先天之數,知西伯侯某日某時,已至西岐。

頓時大喜,

忙傳令百官、眾世子,往西岐接駕。

眾文武與各位公子無不歡喜,人人大悅。

西岐萬民,牽羊擔酒,戶戶焚香,氤氳拂道。

文武百官與眾位公子,各穿大紅吉服。此時骨肉完聚,龍虎重逢,倍增喜氣。

……

又說姬昌同申杰行至西岐山,轉過迢遙徑路,依然又見故園,不覺心中淒慘,想︰「昔日朝商之時,遭此大難,不意今日回歸,又是七載。青山依舊,人面已非。」

正嗟嘆間,只見兩桿紅旗招展,大炮一聲,簇擁一對人馬。

心中正驚疑未定,只見左有大將軍南宮適,右有上大夫散宜生,引了四賢、八俊、三十六杰,辛甲、辛免、太顛,閎夭、祁恭、尹籍伏于道傍。

次子姬發近前拜伏驢前,口稱︰「父王羈縻異國,時月累更,為人子不能分憂代患,誠天地間之罪人,望父王寬恕!」

「今日復睹慈顏,不勝欣慰!」

西伯侯見眾文武、世子等這麼多人都在,不覺滾下淚來,說道︰「孤想今日不勝淒慘……」

「孤已無家而有家,無國而有國,無臣而有臣,無子而有子,陷身七載,羈囚羑里,自甘老死,今幸見天日,與爾等復能完聚,睹此清零反覺淒慘……」

听說這話,大夫散宜生說道︰「昔成湯王亦囚于夏台,一日還國,而有事于天下。」

「今主公歸國,更修德政,育養民生,俟時而動,安知今日之羑里,非昔之夏台乎?」

言下之意︰成湯王被夏桀囚禁在夏台,後來忍辱負重還國,終于推倒夏桀建立殷商,如今您也是被殘暴的紂王囚禁于羑里,怎麼就生出如此自哀自怨之心呢?

依我看,您只要更修德政,育養民生,等待一個好的時機,您就是下一個成湯王啊!

「這……」

這話可謂是十分的激勵人心。

別說姬昌了,就是在旁的其他臣子等也是听得熱血沸騰。

不過有些事情可以想卻不可以流于明面,更何況他雖也起過這個心思,卻暫無付諸實際之勇氣。

是以當即說道︰「大夫之言,豈是為孤之言……」

(大老們,求下推薦票,月票,謝謝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