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十二章.灌江口哪吒降二子,西伯侯厄滿出雕籠!

「朝聞道,夕可死矣?」

「這話的意思是,早上打听到了去你家的路,晚上你就得死。」

「嗯,不戳不戳……」

灌江口,楊府。

哪吒通過搖頭晃腦體悟《掄語》中深刻的道理。

古語有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這《掄語》我確實每讀一遍都有新的理解和感悟啊!

古人誠不欺我。

「咦,上面好像有什麼東東……」

就在這個時候,哪吒發現似乎有什麼東西從自己頭頂上的天空飛過去了……

唔……

不知道是誰呢……

去看看吧,如果是認識的人,那我就很開心了,因為恐子曾經說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如果是不認識的人,我也很開心,因為子還說過︰既來之,則安之。

于是乎……

下一刻,一道紅芒沖天而起。

八臂哪吒在天空中出現了!!!

……

看到突然出現的哪吒。

殷郊殷洪兄弟倆整個兒就棒槌住了。

這是哪吒師兄?

可是為毛會出現在這里?哪吒師兄不應該在乾元山金光洞修行嗎?

而且這是三頭八臂法相吧?

好可怕……

年紀較小的殷洪猶豫內心緊張且有些害怕,下意識掏出了閃閃發光的鏡子……

「大膽妖孽!」

「居然敢在我面前班門弄斧!」

「吃我一磚!!」

哪吒暴怒。

子曰︰不學禮,無以立。

意思是︰如果你不學會禮儀來尊重我,我會就打到你無法站立。

這兩人來路不明,居然還敢在我恐道哪吒面前企圖作妖?實在是太不禮貌了!

所以……毫不猶豫祭出了金磚。

他並沒有認出兩人。

但這並不影響他先下手為強。

「砰!」「砰!!」……

……

等到哪吒回過神來……

才發現……

「嗯?這面鏡子好像有些眼熟……是赤精子師叔的陰陽鏡!」

「那這個小印……天哪!居然是廣成子師伯的翻天印!!」

這一刻,哪吒才意識到剛才被自己拍暈的兩個「小賊」的真實身份。

「這麼說,這兩個人就是師父曾經提過的殷氏兄弟?」

「我居然把廣成子師伯和赤精子師叔的徒弟打了……要是師父知道,會懲罰我的吧?」

「一定會吧,畢竟上次因為李靖那糟心玩意都懲罰我了,這傷害同門……」

想到這里,他覺得自己剛剛的行為有些不妥當。

但馬上,就又想起了恐子的教誨。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

意思是︰君子動手就需要下重手,否則無法樹立威信!

無量天尊。

我這是在樹立身為師兄的威信!

是與師弟們進行友好的切磋!

才不是惡意傷害同門呢!!!

……

與此同時。

天庭,雲樓宮。

因生了三個好兒子,而且參與治理弱水,和楊家兄妹以及親子哪吒等一起位列仙班的李靖有點煩悶。

準確的說,是他進來一直有些煩悶。

雖然被封托塔天王兼天庭兵馬大元帥,可成神山的道行擺在那里啊,只不過是個大道士而已。

如果不是受了仙籍,恐怕再過些年就要老死了。

即便是成神後的現在,得神道饋贈,也不過是地仙之流。

沒有幾個人把他放在眼里。

甚至許多仙神表面對他笑嘻嘻,暗地里嘲諷他是只會靠兒子的貨色,沒有兒子什麼都不是。

李靖其實也知道,這話沒說錯。

如果沒有兒子,沒有闡教燃燈老師贈予的玲瓏寶塔,自己一輩子也就是個總兵。

但他就是不開心……

主要是那個逆子已經和他徹底離心了。

就算是自己有玲瓏塔可以克制那逆子,那逆子哪吒也僅僅是不對自己喊打喊殺了而已,想要其听話?

不用想了。

前些時日,他想著哪吒好歹是陛下御封的哪吒三太子,雖然沒有得神道灌頂,但卻是受了仙籍,得享天庭氣運的,總是不在天庭也不是個事兒。

于是便想著,讓這逆子回天來坐坐。

結果?

那逆子怎麼說的?

直接給他回了一句︰自己不痛快,就不要對別人施暴!!

本天王只是讓你回來報個到而已!

居然成對你施暴了?

「哎,听說天庭添了一位勾陳大帝,乃是闡教中人……」

李靖尋思著自己是不是找個時間去拜訪一下。

跑官?

算不上。

畢竟自己曾拜西昆侖散仙度厄真人為師,在昆侖學道,三個兒子又都拜入闡教十二金仙門下。

說起來,自己與闡教也算是甚有淵源。

而且自己也沒想著要調動職位。

最多,最多如果那位帝君願意的話,自己就請求關照一下,讓那些狗眼看人低的東西不要再與自己為難。

……

另一方面。

那朝歌,紂王決定赦免姬昌。

命使臣持赦出朝歌,百官得知這個消息都十分歡喜。

又說那西伯侯姬昌,在羑里之中,悶思長子之苦,嘆曰︰「我兒生在西土,絕于朝歌,是不听為父言,才至以遭此橫禍。」

「都說聖人不食子肉,為父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實乃從權之計啊。」

正想著,忽然一陣狂風,將檐瓦吹落兩塊在地,跌為粉碎。

西伯侯頓時大驚。

這又是什麼異象?又有什麼事要發生了?

隨即焚香將金錢搜求八卦,早解具情。

不一時,算將出來︰

「今日王赦至。」

于是喚左右︰「王赦將至,收拾起行。」

眾隨侍臣等未肯盡信。

然而就在此刻,使臣傳旨,赦書已到。

西伯侯接赦禮畢,使臣道︰「奉聖旨單赦姬伯老大人。」姬伯便望北謝恩,隨出羑里。

只見羑里父老牽羊擔酒,簇擁道傍,跪而接送,只道︰

「千歲今日龍游大海,鳳集梧桐,虎上高山,鶴棲松柏!」

「七載蒙千歲教訓撫字,長幼皆知忠孝,婦女皆知貞節,化行俗美,大小居民,不拘男婦,無不感激千歲洪恩!」

「今一別尊顏,再不能得沾雨露!」

說著,左右泣下。

西伯侯亦泣而言曰︰「吾羈羑里七載,毫無尺寸美,與爾眾民,又勞酒禮,吾心不安。」

「只願爾等不負我平日教化,自然百事無虧,得享朝廷太平之福。」

這話一出,黎民越發感覺悲傷,遠送十里,忍淚作別。

西伯侯到朝歌時,百官在午門候接。

只見微子、箕子、比干、微子啟、微子衍、麥雲、麥智、黃飛虎,八諫議大夫都來見西伯侯。

姬昌見眾官都至,慌忙行禮道︰「犯官七年未見眾位大人,今一旦荷蒙天恩特赦,此皆叨列位大人之福蔭,方能再見天日也。」

眾官見姬伯年邁,精神加倍,彼此慰喜。

又說使臣回旨,紂王正在龍德殿。

隨機命宣聚官隨姬昌朝見。

見了紂王,只見姬昌縞素,俯伏而道︰「犯臣姬昌,罪不勝誅!」

「蒙恩特赦,縱粉骨碎身無以為報,皆陛下所賜之年,願陛下萬歲。」

紂王聞說此話,心中甚是滿意。

這姬昌果如費尤二卿所言,寡人可以略略放下心來了。

于是說道︰「卿在羑里七載羈囚,無一怨言,而反祈寡人國祚綿長,求天下太平,黎民樂業,可見卿有忠誠,寡人實有負于卿矣!」

「今寡人特詔赦卿無罪,然卿七載何其無辜,仍加封賢良忠孝百公之長。特專征伐,賜卿白旄黃鉞,坐鎮西岐!」

「每月加祿米一千石,文官二名,武將二名,送卿榮歸。仍賜龍德殿延宴,游街三日,拜闕謝恩!」

西伯侯當下謝恩。

實則心中甚痛。

——大王你知我姬昌無辜,豈不知我那邑考孩兒也實無辜?

……

彼時,姬昌換服。

百官稱慶,就在龍德殿飲宴。

只見︰

擦抹條台桌椅,鋪設奇異華延。

左設妝花白玉瓶,右擺瑪瑙珊瑚樹。

進酒宮娥雙洛浦,添香美女兩嫦娥。

黃金爐內麝檀香,琥珀杯中珍珠滴。

兩邊圍繞繡屏開,滿座重銷銷金簟。

金盤犀箸,掩映龍鳳珍羞。

整整齊齊,另是一般氣象。

爾屏錦帳,圍繞花卉領。

疊疊重重,自然彩色稀奇。

休夸交梨火棗,自有雀舌牙茶。

水泡白杏,醬芽紅姜。

鵝梨隻果青脆梅,龍眼枇杷金石橘,石榴盞大,秋柿球圓,又擺列兔絲熊掌,猩駝蹄。

誰羨他鳳髓龍肝,獅楮麟脯。

慢斟那瑤池玉液,紫府瓊漿,且吹他鸞簫鳳笛,象板笙黃。

正是︰西伯夸官先飲宴,蛟龍得水離泥沙。要的盤盤有,珍羞百味全;一聲鼓樂動,正是帝王歡。

此宴之上,比干、微子、箕子在朝大小闢員,無不為姬昌獲赦歡喜。

待百官暗宴盡樂,西伯侯謝恩出朝?

三日夸官,更是風雲無限。

但見︰

前遮後擁,五色幡搖。

桶子槍朱纓蕩蕩,朝天登艷色輝輝。

左邊鉞斧,右邊金瓜。

前擺黃旄,後隨豹尾。

帶刀力士增光采,據駕官員喜氣添。

銀交椅襯玉芙容,逍遙馬飾黃金轡,

走龍飛鳳大龍袍,暗隱團龍妝花秀。

玉束寶瓖成成八寶,百姓爭看西伯駕,萬民稱賀聖人來。

正是︰藹藹香馨滿道,重重湍氣罩台階。

那朝歌城中百姓,皆扶老攜幼,拖男抱女,齊來看文王夸官。

人人都道︰「忠良今日出凋籠,有德賢侯災厄滿。」

又說西伯侯在城中夸官。

那日到未牌時分,只見前面幢對對,劍戟森森,一枝人馬到來,不禁問道︰「前面是哪里人馬?」

兩邊立有人說道︰「是武成王黃爺看操回來。」

文王急忙下馬,站立道傍,欠背打躬,口稱︰「姬昌參見。」

武成王見他下馬,亦即忙滾鞍下騎,執手言曰︰「有失回避,望乞恕罪。」又低聲曰︰「今日賢侯榮歸,真是萬千之喜,末將有一要言奉啟,不識賢王可容納否?」

西伯侯笑說︰「不才領教。」

武成王看左又顧右,旋即道︰「此間離末將府第不遠,薄具杯酒,以表思意何如?」

文王見他如此,心知這武成王定有話叮囑,于是隨答曰︰「賢王在上,姬昌敢不領教。」

旋即隨黃飛虎至王府。

那黃飛虎命左右快排延宴,傳杯歡飲之見,各談些忠義之言,

不覺黃昏掌燭,武成王命左右且退。

乃向姬昌說道︰「今日大人之樂,實為無疆之福。今上寵信奸邪,不听忠言,陷壞大臣,荒于酒色,不整朝綱,不容諫本。」

「炮烙以退忠良之心,蠆盆以阻諫臣之口,致使萬姓慌慌,刀兵四起。東南兩處,已反四百諸侯。」

「以賢王之德,尚有羑里困苦之羈。今既已特赦,實乃龍歸大海,虎入深山,金鰲月兌釣,如何尚不省悟?」

「況且朝中無三日正條,賢王夸甚麼官,游甚麼街?何不早早飛出凋籠,返其故士,父子重逢,夫妻復會,何為不美?」

「又何必在朝歌網羅之中,做這等吉凶未定之事?」

此誠是良言。

叫姬昌听了,心中驚醒。

是啊!

紂王無道,我在此久居豈非夜長夢多?

如再有佞臣要害我,又當如何?

不如早日歸去!

是以起身謝曰︰「大王真乃金玉之言,提拔姬昌,此恩將來必思圖報。」

但又想到要回西歧,還要過五關,如無王命,哪里出得?

因又嘆道︰「我雖欲返,卻不知五關有阻奈何?」

黃飛虎笑說︰「此事不難,銅符俱在吾府中。」須臾取出銅符令箭,交與姬昌。

又說︰「賢侯持我銅符,隨即改換衣裳打扮,趕星夜而行,徑出五關,決無阻隔。」

姬昌謝曰︰「大王之德,實在重生父母,何時能報?」

此時正值二鼓時刻。

武成王並未多言,只讓西伯侯抓緊時間更衣,旋即命副將龍環、吳謙,開朝歌西門,送出城去。

這一夜,西伯侯離了朝歌,連夜過了孟津,渡了黃河,過了澠池,前往臨潼關而來。

正是︰

黃公恩義救岐主,令箭銅符出帝疆!

……

此時。

那終南山。

雲中子在玉柱洞中碧游床運元神,守離龍,納坎虎, 的心血來潮,屈指一算,已知吉凶︰

「呀!原來西伯侯災厄已滿,但還有危。正當使他父子重逢,貧道不失燕山之語。」

原來數載之前,西伯侯進京時過燕山,收一義子,被他收作徒弟,帶上山中修行。

臨行時有諾︰「貧道將此兒帶上終南,俟賢侯回日,奉與賢侯。」

今日正是要應當日因果。

……

(大老們,求下推薦票,月票,謝謝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