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371.電視機送上門

夏臻離開前,想提前把錢交給耿啟中,被他拒絕了。

「等一切處理好了,再給錢也不晚。」

何況兩人一直在做泡菜生意,別看每天交易的數額不大,因為單價比較貴,一年下來,也有上萬塊了。

至于其它合作關系,兩人更沒放在心上,畢竟到了現在,賺錢的項目越來越多,以雙方的關系,已經沒必要在幾千上萬塊錢上較真了。

夏臻見他態度真摯,就沒再提這事。

回到家里後,把這些事跟媽媽說了一遍,免得東西送過來時,她莫名其妙。

同時解釋道,想給姐姐準備齊高檔電器,自家必須先準備一套,這樣等于向外界公開了自已賺錢的能力,別人就不好再盯著姐姐的嫁妝不放。

「咱家也買彩電和冰箱?」祝琴雖然覺得自家有錢了,可是依然不敢相信有這樣的好事。「如果購買非常困難,還是算了——」

在她看來,這些東西都不是普通家庭能夠享用的,它們代表的可是身份和地位。

所以兒子說給女兒買一套,她覺得理所當然,畢竟親家是縣里的大領導,有資格擁有這樣的配置。

而自家只是普通人,就連隔壁的牛國強家和徐明材家都沒有買彩電,自家如果先有了,總感覺有些不真實。

電話更不用說了,那是大干部才有的待遇,普通家庭誰敢裝啊!

「放心,我會安排好的。」夏臻不知道媽媽在想什麼,所以沒放在心上。「等再過幾年,估計台門里一半人家都會買了。」

這幾年是改革開放變化最大的時期,貧富差距也會隨著個體戶賺到錢,很快拉開。

即使有人依然看不起個體戶,社會卻不會因為他們這樣的觀念,就停止向前,等待他們上車。

自家就不用說了,跟自家有合作的周家和廖家,一旦縣城能買到的彩電多了,他們肯定也會跟風買。

牛家和徐家也不用說,肯定也會跟進。

也就是說,李家台門因為自已的原因,肯定會成為最先富起來的那批人。

人一旦有錢了,肯定想過得舒適一些,家電什麼的,只不過基礎,有什麼可大驚小怪的。

祝琴覺得兒子在吹牛,不過也沒跟他較真。

「哥,番茄苗和辣椒苗有沒有從滬市買回來?」李自強等夏臻母子倆聊完了,這才過來問道。

大棚他已經準備就緒,就等幼苗買回來種下了。

「買回來了,就放在樓上房間里。」夏臻被他一說,才想起這事。「你等一下,我上去拿下來給你。」

如果他不提,自已真的忘了這事。

好在還沒上樓睡覺,否則事情就說不清楚了。

「樓上沒有啊!」李自強驚訝地回答。「我剛才上樓換衣服,沒有看到任何東西。」

如果不是堅信夏臻不會騙自已,都要懷疑他是不是在逗自已玩。

「是嗎?」夏臻沒想到他已經上過樓了,只好繼續裝傻。「可能是我放在院子那邊了,看我這記性,都忘了放在哪里?」

心里暗暗警醒,因為有了禪境花園,隨時可以從里面拿出東西,所以自已行事有些隨意了。

如果換成別人,只怕真解釋不清楚。

「哦。」李自強還是堅信夏臻的,他這樣說了,就不再追問。

現在天黑了,不可能去種。

等明天早上醒來,過去找一下就是了。

當天晚上,夏臻趁沒人注意的時候,進了游戲世界,然後來到那邊的倉庫。

先端出那兩盆育了番茄苗和辣椒苗的花盆,感覺苗還是小了點,不好養活,就澆了些稀釋的肥料,直到它們長到三片葉子,這才停止。

找到一張舊報紙,用小鏟子把它們連泥挖出來,放在上面。

大概每種挖了一百株左右,這才停止。

這邊的大棚面積很小,兩百株苗估計用不完,能多出一大半。

考慮到李自強肯定會去那邊的盆地里也搭大棚,自已給他多準備一些沒問題。

做完這些,他才回到家里,上床睡覺。

第二天早上,夏臻起床後先吃了早飯,然後去那邊的池塘看了看。

可惜現在條件不成熟,否則他會買一塊地,弄一個中式花園,再把池塘擴大幾倍,這樣有空閑的時候,可以去那邊散散心。

雖然現在以大學生的身份,在讀書和創業,內心里依然像中年人一樣,喜歡弄些花花草草,釣釣魚養養魚。

池塘還是老樣子,雖然因為經常捕撈,大魚少了很多,卻因為又長了幾片荷葉,讓池塘綠意盎然。

夏臻蹲子,裝作在池塘洗手,實際上再次從水族館移了一批魚進來。

這時候附近沒有人,他動作快一點,誰也發現不了。

做完這些,他又來到屋後的排水溝,看泥鰍和黃鱔有沒有產卵和孵化。

意外的是,一處比周圍略低的水窪處,居然有一灘青蛙卵。

看來跟外面的河流連接在一起,確實有好處,青蛙居然主動爬到這邊,就省得他找蝌蚪,帶到這里了。

怕排水溝水干了,影響青蛙卵的孵化,他打開跟外界連接的木板,舀了幾桶水倒進排水溝里,然後把木板放回去。

雖然排水溝水位比河流高,只要堵住水不讓它排走,短時間內排水溝就不會干涸。

做完這些,他從水窪里舀了一半青蛙卵,倒到那邊的池塘里。

相比較而言,那邊的環境其實更適合青蛙孵化。

旁邊的大棚倒是建得像模像樣,夏臻鑽進去看了看,發現已經種上了番茄和辣椒。

這家伙早上幾點起床的啊?

現在才八點,他就把這塊地的秧苗全部種上了?

此時沒看到他,難道到隧道那邊去忙了?

院子外面忽然傳來腳步聲,他猜測是炒貨作坊的工人回來上班。

不想跟他們見面寒暄,就轉身出了院子,從後門離開,直接回到家里。

見家里依然沒有人,他也懶得一人在家,就推出自行車出門,準備去農機廠看看。

祝琴一早出了門,去市場買霉千張,順便再買一塊五花肉回去,到時剁成肉餅子,和霉千張一起蒸來吃。

昨天一家人吃晚飯時,夏臻隨口提了一句,說好久沒有吃霉千張了。

兒子難得開口說想吃什麼,當媽的肯定要滿足他的願望。

今天是周末,門市部買菜的人特別多。

不過大家都舍不得買太多的肉,大多割一小塊肥肉,再買些油豆腐,到時一起炖一大盆。

油豆腐吸足了肥肉的油水,味道就不會差多少。

輪到祝琴時,她發現今天五花肉不錯,就直接買了三斤,又買了一只豬蹄,以及一付豬大腸。

這些東西家人都喜歡吃,難得周末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就好好吃一頓。

見她買了這麼多葷菜,周圍的人又是羨慕又是眼紅。

有認識的人悄悄說了她的身份,大家的紅眼病才消下去。

人家有個厲害的兒子,寫寫文章一年就能賺好幾萬,還跟大領導結成親家,他們這些普通人,憑什麼跟人家比?

祝琴見周圍的人看自已的眼光變了,心里暗暗得意。

不過記著兒子的話,在外面低調一點,免得惹事,就忍著沒有主動開口。

回到家里,把豬肉和大腸放進盆里,開始清洗。

忽然听到外面有腳步聲傳來,還有人叫兒子的名字。

她連忙擦了擦手,來到門口,看到叫兒子名字的是耿啟中,後面還有人推著三輪車進來,兩個人坐在上面,伸手扶著一只大紙箱子。

「冬冬不在,估計去池塘那邊散心了。」見是熟人,祝琴連忙招呼他進屋。

至于送來的是什麼東西,她也不怎麼在意,畢竟家里什麼都不缺。

「他不在沒關系。」耿啟中回答道,又對身後的人說道︰「抬下來時小心點,別摔壞了。」

說完,走過去幫忙扶住三輪車,讓那三人把紙箱子搬下來。

「什麼東西?」見他這麼慎重,祝琴好奇地問。

紙箱上寫著外文,她也看不懂。

「是一台島國進口的大彩電,冬冬不是說家里少一台電視機嗎?正好有朋友從國外搞回來一台,就先給你送過來了——」耿啟中故作輕松地回答。

昨天答應了夏臻,不想他運氣特別好,上午找朋友說起這事時,對方說正好有一台,原本要給一個朋友的,不想對方最近出了事,就空下來了。

這東西可是緊俏貨,他肯定不會輕易轉讓給別人。

現在耿啟中開口了,給他自然沒問題。

「大彩電?」祝琴一听頓時激動起來。「這麼快就有了?」

原以為兒子說了以後,至少要等十天半月才有消息,沒想到這麼快就送過來了。

她可是听旁邊的牛國強說過,現在搞到一張電視機票非常困難,至于這種國外進口的大彩電,更是難上加難。

「冬冬要,肯定得抓緊時間辦。」耿啟中得了面子,嘴上自然不會忘了擺功勞。「原本這台進口大彩電,要給一個朋友的,現在先拿過來給你們。」

反正沒有人會去打听這事,先做了好人再說。

「謝謝,謝謝。」祝琴听了,果然感動得不行。「辛苦你了,回頭讓冬冬好好謝謝你們。」

說完,急忙進屋倒茶。

又拿了瓜子和果盤出來,讓他們坐下歇一歇。

耿啟中擺擺手,讓她別客氣,等紙箱子抬進屋里,又小心打開,把里面的電視台抬出來,放在八仙桌上。

跟十四寸黑白電視機相比,二十五寸大彩電,確實是龐然大物。

見牆上有插線板,就拿過插頭插上,又拉出後面的天線,打開電視機開關,開始找節目。

接連按了幾下,只听見  的電流聲,沒有發現電視節目。

看了看手表,發現時間還早,電視台應該還沒播放節目,又有些失望。

原本打算把節目調好,讓夏家人感激自已,現在這樣,總感覺事情只成功了一半。

「是不是要到外面裝天線才能看?」祝琴卻誤會了,走到門口看了看,考慮把室外天線按在哪里?

家里有沒有電視機,只要看誰家立了天線就知道。

吉祥弄這邊,總共只有三根天線,電視機的主人都在工廠擔任領導職務。

雖然是十四寸黑白電視機,依然有鄰居天天去蹭電視節目。

「只有室內天線也能看,就是節目模湖一點。」說話間,耿啟中正好按到中央台,雖然節目還沒開始,那個熟悉的畫滿了粗細不等的條紋大圓圈已經出現了。

同時有音樂聲傳來,可惜圖像不清晰,電流聲也比較大。

于是調整了一下天線,圖像終于清晰了不少,音樂聲也更悅耳了。

「有了。」祝琴看到後興奮地嚷了一句。

她自然不知道這個大圓圈,學名叫作「電視信號測試圖」,通過這張圖,來檢驗電視機的播放狀態,就是檢驗電視機的清晰度和色彩飽和度。

反正只要它出現了,表示一會兒就可以看電視節目了。

「室外天線要另外買,我這邊暫時沒帶過來。」耿啟中急著拿電視機過來獻寶,等不及去買室外天線,此時略帶抱歉地說道。「還要準備一根長一點的毛竹,到時安裝好後,豎到房子的前面就行。」

這些都是小事,只要有錢就能解決。

「沒事,先這樣看著,回頭我讓小強找一根毛竹回來。」祝琴再次請他們坐下來喝茶,同時回答道。

難的是買到電視機,後面這些小事,交給小強就行了。

夏臻這時候在高大靖的陪同下,正在參觀農機廠,

自從賀建權決定擴大工廠規模後,最近廠里招了不少人,大多有鉗工基礎,產量自然也增加不少。

當初造農機廠,就是照著中等規模建造的,足夠容納兩百來個人一起工作。

現在人多了,只要把原本一些用不著的設備搬到倉庫放進來,就足夠正常使用。

不過賀建權野心很大,不滿足現在的規模,又把工廠旁邊的一塊桑樹地批給他們,讓他們再建一棟廠房。

這樣一來,工廠佔地面積就能接近一萬平方米,對鄉鎮企業來說,這樣的規模已經能擠進全縣前列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