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來到樓下,沒看到謝記者和攝影師,只有他一個人站在那邊。

難道他們已經回去了?

也對,他們今天過來,是來給于永攀捧場的。

如果采訪結束後,被人發現他們在一起吃飯,只怕新聞的價值會大打折扣。

「怎麼?你打算請我們去品味樓吃一頓?」夏臻很快收起這些想法,走過去笑著問道。

自已的擔心是多余的,于永攀比自已想像的還要高興。

看來這次活動,執行得不錯。

「沒問題。」于永攀大手一揮,豪邁地叫道。「你們想吃什麼,一會兒盡管大膽點,哥絕不皺一下眉頭。」

以前獲得的名聲,大多是靠家里。

今天他親自動手,幫人干了半天的活,感覺內心特別充實。

心情好了,人也會變得特別大氣。

夏臻和馬萬喜是這次活動的主要策劃者,感謝他們,是應有之舉。

三人一起出了學校,來到品味樓。

程老爺子依然坐在老地方,看到他們進去,也沒特別表示。

中午三人點了四個菜,沒有要酒。

下午雖然不用回學校上課,喝得醉醺醺的回宿舍,終究不雅觀。

「新聞大概什麼時候能出來?」夏臻主動問道。

這事馬萬喜不便開口,只能自已問了。

他在報社有關系,電視台應該沒人脈。

「快的話晚間新聞就能看到,慢的話明天午間新聞,應該能播出來。」于永攀信心十足地回答。

父親已經幫他定下計劃,大三期間,利用志願者社團,干出幾件聲名遠揚的事。

到了大四,再利用已有的名聲,組織幾次大型活動。

比如組織學生向社會募捐,幫困扶貧,讓失學孩子有機會重新回到學校,幫助老人安度晚年等等。

這些項目,有些已經在實施,有些正準備實施當中。

夏臻能想出這些好主意,自然還能想出其它項目,所以跟他搞好關系非常重要。

這樣一來,明年就可以利用這些成績,直接分配到市團委工作。

到時再利用單位的便利,把學校期間推行過的志願者組織,直接擴大到市團委這邊。

由他作為發起人,在全市大中院校,都開始類似的活動。

如果能成功,再組織幾次大型活動,說不定用不了幾年,就能越級提拔為正科級干部。

有這樣的底子在,以後不管調到什麼單位,都已經比其它人走地在前頭了。

「恭喜你們。」得到確切的消息,夏臻認真地向兩人道喜。

「主要還是靠你。」于永攀注意地看了他一眼,見他眼神清澈,確實沒有把這事放在心上,暗暗點頭。

看來父親沒看錯人。

夏臻是個聰明人,知道就算有了這此成績,對他的幫助也不會很大。

不如送給更需要的自已和馬萬喜,獲得兩人的友誼,更加現實。

「我們是自已人,不用說這些客套話。」馬萬喜今天也是情緒高漲。「接下來社團干什麼?等新聞放出來,肯定能引起更方關注,我們必須提前做好準備才行。」

這次如果能一炮打響,後面就是鞏固的時候。

不能排除有人看他們不順眼,派人雞蛋里挑骨頭,找他們的問題。

「先不急著考慮干別的事,還是先把這次的活動總結好,下周再去一趟,補上這周留下的漏洞。」夏臻提醒道。

因為今天是第一次上門,不清楚老人們到底需要什麼?

下次過去,可以帶上一些必須品,讓老人們的生活能更方便,才算幫助到位。

否則依然是形式主義。

就算他們家里的衛生搞好了,表面好看了,他們的生活沒法改善,一切都是空的。

「夏臻說的有道理,既然在做這件事,就先把它做好。」于永攀贊同地回答。「我們不是計劃結對子嗎?明天我們開個會,听听大家的意見,看看大家去幫助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困難?」

「如果有人需要幫助,可以做些調整,否則就照這個配對方式,固定上門提供服務。」

這也是夏臻提出來的。

說大家一窩蜂去一戶人家,這樣效率低不說,還容易濫竽充數。

如果是三個人對應一戶人家,那服務得是好是壞,就會一目了然,騙不了人。

他們幾個志願者負責人,還可以隔一段時間,上門做調查和訪問,看看他們對志願者的服務是否滿意?

到年底時,再組織一次評選,給予優秀志願者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讓大家更有動力。

「這個辦法很好。」夏臻點點頭。

不愧家里是搞政工出身的,想得比自已長遠。

居然能想出評比制度。

這樣一來,干的好的那些人,說不定能入于永攀的眼。

以後分配工作時,肯定也能獲得好處。

飯後三人沒有急著離開,又泡了壺茶,在那邊聊事情。

「夏臻,我姐想見你,不知道有沒有興趣去我們家做客?」于永攀喝了一杯茶之後,忽然邀請道。

兩人相識時間還很短,原本不會這麼快就示好。

只是夏臻的表現太亮眼了,怕下手晚了,被其它人搶先。

所以先派姐姐代表家里見他一面,再根據情況招攬。

「當然。」夏臻干脆地回答。

自已這麼辛苦謀劃,是為了什麼?

還不是為了引起這些大人物們的注意?

意外的是,還沒見過馬萬喜的長輩,倒是跟于永攀的家人,先接上了頭。

于家和馬家誰更厲害,他不得而知。

至少在滬市,于家的話語權更高,卻是不爭的事實。

「那你提前準備一下,我姐定下時間後,我再來叫你。」見他爽快應下來,于永攀自覺有面子,臉上的笑容更濃了。

至于馬萬喜,不用另外通知,想去就一起去。

這件事說好,三人才離開酒樓。

借口下午還要寫小說,夏臻沒有跟他們回學校,而是直接回滬市的家。

既然有機會和于家搭上線,那生意方面的事,可以提前籌謀了。

小吃店是和馬萬喜一起合作的,張躍進和延敬飛只是看在兄弟的份上,給他們一點好處。

接下來要考慮的是如何跟于家合作,也給他們帶來一些利益。

只有這樣,以後才能真正和他們綁在一起。

這樣一來,自已在滬市的生意遇到麻煩,也有他們出面處理。

酒樓和小吃店都已經有著落了,食物方面的生意,暫時沒必要再做。

那就開一家跟穿有關的工廠吧!

耿啟中在老家開的服裝廠,主要加工最常見的襯衫西褲這些。

他可以在滬市這個大都市,開一家高檔服裝定制店。

由他出樣式,找幾個技術精湛的師傅,照要求加工服裝。

只要樣式好看,價格比普通服裝高很多,想來也會有人舍得購買。

于是拿出紙筆,開始寫計劃。

服裝定制店其實很簡單,主要還是服裝樣式,需要用點心思。

夏臻決定先主打男式制服,比如從軍大衣改良過來的棉大衣和薄款昵大衣,款式可以是雙排扣、單排扣。

再分為小翻領、大翻領和立領。

顏色以藏青色、黑色和深灰色為主,加上長短款,斜袋和翻蓋袋,這樣一組合,可以弄出幾十種樣式。

先打幾件樣品出來,試一試市場。

如果接受程度高,就可以把前世漂亮的男裝畫出來。

反正對現在的服裝師傅來說,只要自已把腦子里的大概形狀說出來,她們就能幫忙把設計稿完善好。

做完這些,他心里有了底,就繼續寫小說。

《包青天》前三本從出版到現在,已經加印到第五次了。

現在印數已經達到五十萬,如果全部賣完,單是稿費,他就可以得到十幾萬。

後面三本也已經投放市場,現在的印數是二十萬,銷量依然不錯。

等這批賣完,加印是板上釘釘的事。

照出版社的意思,前面六本出版後,已經在讀者中打好了基礎。

後面的書,最好是一個季度出三本,這樣既不會讓讀者等太久,又能保證小說的連貫性。

夏臻自然沒意見。

如果印得太快,他後面肯定會跟不上。

一季度三本,加上前面有存稿,基本上能維持這樣的速度寫出來。

寫到晚上,他隨便煮了些面條當晚餐,準備飯後繼續寫。

門忽然被敲響,他走過去打開,看到馬萬喜站在門口。

「你怎麼來了?」他狐疑地問。

走廊沒有路燈,他臉上什麼表情,看不真切。

今天中午才在品味樓一起吃過飯,不會這麼快又想來騙吃騙喝吧!

「我爸來了。」馬萬喜讓開身子,露出後面的父親。「他想見見你,沒問題吧!」

吃過午飯,他把今天志願者行動的過程,以及于家邀請夏臻的計劃,跟父親匯報了一遍。

他也沒想到,于家會這麼著急,要把夏臻拉攏過去。

這可是他先看中的人,而且四人已經結拜。

如果最終被于永攀得手,那自已不是虧大了?

馬爸爸也沒想到這樣的結果,猶豫了一下,決定來滬市一趟,當面見見夏臻。

耳听為虛,眼見為實。

如果夏臻真的有這麼厲害,那一定要想方設法,把他跟兒子綁在一起。

這樣既給兒子找了個助力,也可以通過夏臻這個中間人,跟于家拉近關系。

只有這樣,才對馬家最有利。

「馬伯伯來了?你怎麼不早說?」夏臻听後大吃一驚,連忙後退一步,讓開位置,請兩人進屋。「快請進——」

看來于家的表現,讓馬家著急了,所以才會這麼快趕過來。

這是好事,說明自已的能力,已經獲得初步認可。

對他而言,只要有機會跟大人物當面談一談,憑自已掌握的信息,想不被他們重視也難。

這樣一來,自已在滬市的布局,算是初步成功了。

「不請自來,你別怪伯伯當了惡客。」馬應輝進屋後環顧四周,嘴里客氣地回答。

看他熟練的應對,確實比兒子成熟許多,難怪能在短短幾個月時間里,就在滬市打出名聲。

要知道像他這樣出生的男孩子,就算再聰明,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出頭。

能做到這一步,只能說英雄出少年。

畢竟夏臻今年才十八歲,剛成年沒多久。

別的人在這個年紀,還湖里湖涂找不到方向,包括這個年紀的自已。

而他已經在各個領域,做出成績,而且是不一般的成績。

「怎麼會?」夏臻請他們坐下來,匆忙泡茶端到他面前,同時拿了一盤水果,放在桌子中間。「你們先喝茶,再吃點水果。」

馬爸爸可是姑蘇的大人物,如果沒有跟馬萬喜的關系,自已這輩子只怕沒機會,這樣近距離和他接觸。

他能親自過來,已經給足自已面子。

「這是你寫的小說?」看到桌上還來不及收拾的稿紙,馬應輝好奇地問。

也不知道人家是怎麼教育的?

又是寫小說寫詩歌散文,又會做生意,關鍵是腦子這麼好用。

兒子跟他一比,真的差太多了。

「是啊!」夏臻邊放進一個牛皮信封里,邊回答道。「以前因為身體不好,長期躺在床上胡思亂想,就多了個寫作的愛好。」

這些事他們肯定調查過,也不用隱瞞。

「你真的是個天才。」馬應輝听他這樣解釋自已的能力,都不知道如何應對了。

別人生病,把家里人折騰得夠嗆。

他倒好,多了項賺錢的技能,關鍵還寫出了暢銷書。

從這個角度來看,夏臻就算沒考上大學,不認識兒子和于永攀,照樣能過得很好。

而兒子和于永攀,如果沒有他這個朋友幫助,只怕會平庸許多。

「馬伯伯廖贊了。」夏臻整理好桌子後,在對面坐下來。「今天您過來,有什麼吩咐?晚輩一定配合——」

有些事如果自已不說,以領導們的習性,肯定會兜個圈子,再提出來。

還不如自已直接開口。

「其實也沒什麼。」馬應輝見他在自已面前侃侃而談,居然還能引導話題,更加喜歡。「你是萬喜的好兄弟,我今天從姑蘇過來,就是特意向你道謝,感謝你在旦大時,對他的照顧。」

兒子能有這樣的進步,真的離不開夏臻的指點。

他有理由相信,在他的言傳聲教下,等大學四年期滿,兒子只怕已經月兌胎換骨。

這是多少錢都買不到的好事。

「馬伯伯太見外了。」見他不肯說實話,只是跟自已客氣,夏臻也不著急,于是跟他聊起學校的瑣事。

當父母的,肯定對孩子的生活比較關心。

有些話子女不好意思跟父母詳細說,他一個外人,自然沒問題。

于是把馬萬喜在學校干的事,簡單說了一通,听得馬應輝頻頻點頭。

他沒看錯,這個年輕人確實是個人材,居然把功能全部按在兒子身上,自已干的事,連提都不提一下。

這種人就是最好的輔左人才,馬家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拿下他。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