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四十四章 我乃大漢棟梁劉焉,我要為天下刺史謀福利

ps︰廢史立牧名場面。

劉焉坐在門檻上,左手端著酒壺,右手撐著地面,抬頭望天,一陣失神。

「唉!軍政財

陛下怎麼可能將【軍、政、財】放手

可是沒有這三大權力,我又如何壓服士家

無權五勢的我,單騎下交州,那不是白給麼」

劉焉坐在門檻上思考了半天,屬實沒想出什麼合適的借口能說服劉宏,主要是軍政財三權下放,那對漢室沒啥好處不說,壞處倒是一大堆。

當今陛下又不是傻子,怎麼可能干這種缺德之事。

劉焉冥思苦想半天,也沒想到什麼解決手段,索性明天去北宮拜見一下劉宏,打算探探口風。

第二天,劉焉稍微收拾了一下,就去拜見劉宏了。

今天朝廷無甚大事,劉宏剛玩累了,此時正坐在暖房中打瞌睡,突然听到小黃門說劉焉來了,劉宏心中也是一陣詫異。

劉宏還在心中默數了一下祭拜的日子,發現最近沒什麼需要出動太常的事啊,那劉焉找自己干啥?

想到這,劉宏對著小黃門輕聲道。

「將劉太常帶到這來。」

劉宏說完,繼續閉上眼假寐了

沒過一會,就听到外面傳來一陣嘈雜的腳步聲。

呼!

一陣寒風吹過,將劉宏凍了一個哆嗦,隨即睜開眼楮,看著大禮參拜的劉焉疑惑道。

「太常,急急匆匆前來見朕,是有何要事?」

劉焉抬頭挺胸,目光炯炯的看向劉宏,沉聲道。

「敢問陛下,當今國庫可有剩余?」

劉宏听到這話,有些詫異的看了劉焉一眼,隨後搖了搖頭,緩緩道。

「去年秋稅收上來後,已經派發至各地,現在國庫所剩無幾。」

就听劉焉隨後說道。

「那麼陛下對當今天下的叛亂,可有辦法?」

看著突然變成忠臣的劉焉,劉宏心中一陣唏噓,這貨家里怕不是發生什麼大變故了吧,這麼掃人興致,想到這,劉宏開口道。

「哦?那太常對當今天下的叛亂,可有辦法?」

劉宏說完後,眯著眼楮看向劉焉,這貨這次前來見我,必定沒憋什麼好屁,他這個太常位置看來是坐膩歪了啊

听到劉宏問話,劉焉沉重的點了點頭,隨後開口道。

「回稟陛下,如今天下大亂,各個郡國卻各自為政,當今刺史只有監察之權,而沒有處置之權,這也導致很多地方刺史,有名無實,當地太守高興了,就叫其為刺史,不高興了,直接將其擱置一旁。

如並州那等蠻荒之地,地方軍政大權,皆在太守一人,導致刺史就如花瓶一般,中看不中用,如今並州內亂,各地太守都有各自算計,很難齊心協力鎮壓叛亂。

要是有一人能在軍政方面挾制太守,想來,各地叛亂也會土崩瓦解。」

劉宏也是聰明人,他在劉焉說完後,就明白劉焉想要說啥了,分中央之權啊。

呸,老子就知道這貨沒憋好屁。

想到這,劉宏語氣有些陰沉道。

「劉君郎,你可知剛才所說,會對大漢產生何等危害麼?

軍政大權皆系于刺史一身,你是想七國之亂再次上演麼?」

劉焉听到這,當即跪地叩頭,哀嚎道。

「可是陛下,如今天下叛亂四起,大漢國庫又極其空虛,咱們根本就無力鎮壓叛亂啊,西涼之地又不能割舍拋棄,難道要眼睜睜的看著大漢江山,亡于我等之手不成?

臣不畏生死,但臣不甘心啊,如今天下已亂,臣只恨自己太過平庸,只能空守太常之位,而無力去改變大漢。

臣不想等二十年後,我的子孫看著破碎的漢室江山嘆息。

臣也不想看到沒有大漢的未來,如果未來沒有大漢,那這未來不要也罷。」

說完,劉焉砰砰砰在地上叩首,順道交出自己的太常之印。

他已經決定了,不管這次成不成,自己都準備跑了,當官雖然有些好處,但太危險了,朝廷內部最近傾軋太瘋狂了。

听說何進這個狗東西,都開始強行征召天下士族,給其站台了

說實話,劉宏現在有些看不懂劉焉了。

這貨啥時候變化這麼大了,劉焉有能力他是知道的,這貨沒什麼太大的野心他也是知道的,要不然不可能枯坐太常之位數載。

但要說忠心麼

說實話,整個大漢宗室,劉宏了解的這群人里邊,就劉虞這家伙算是有忠心,其余的有一個算一個,都有各自的小算盤。

所以劉宏對這群宗室也是愛搭不理的,有能力就上,沒能力就滾蛋。

但看今天劉焉的所作所為,劉宏有些沉默了,如今漢室的危局,自己也是一清二楚的,確實沒什麼能解決的辦法,但是給刺史放權

覆水難收啊

這不是給兒孫制造麻煩麼

想到這,劉宏伸出右手,揉了揉太陽穴,沉默了好一會,才繼續說道。

「太常,你先起來,繼續說說你的想法。」

劉焉听到這話,緩緩站起身,沉默良久,開口道。

「回稟陛下。

當今刺史、太守,貨賂為官,割剝百姓,以致離叛,可選清名重臣以為牧伯,牧一方百姓,鎮安方夏。」

劉宏听到這話,搖了搖頭,嗤笑道。

「這些朕都懂,朕問你,這權放出去,要怎麼收回來?

朕可不敢斷言子孫後代必出什麼雄才大略的人物,權力現在放出去容易,但收回來必定阻力重重。

只要是人,他就有私心,朕可不敢指望那些清名重臣,能主動的將手中的權利交還給漢室。

當今河內司馬家,清名之輩不少,朕要收回他家的鹽鐵之權,你說,他們那些清名之輩,會給朕麼?

再說了,當今天下那些清名之輩,名聲怎麼來的,你心里不清楚麼?有幾個是真正靠自己德行賺的名聲。

劉太常,你告訴我,這權力要怎麼收?」

劉焉听到這,也是有些語塞,他作為漢室宗親,都沒想過將手中的權利還回去,更別說其它人了。

即使那些清名之輩,也拗不過身後的勢力啊。

想到這里,劉焉一時有些喪氣,低下頭想了半天,隨後嘆了口氣道。

「陛下,是臣過于天真了。

唉,臣對漢室的困境,也是無力回天,還請陛下允了臣的辭呈,臣打算回老家荊州,從此閉門不出,不在過問世事。」

劉宏听到這話,站起身,放聲大笑,一臉嘲笑的看著劉焉道。

「哈哈哈!劉君郎,你真的是格局不足啊。

當年秦始皇嬴政曾說,【朕要這大秦,一世、二世乃至萬世。】可大秦,卻崩于高祖之手。

高祖在位之時,可曾說過要這大漢萬世?

大漢列祖列宗在位之時,可曾說要這大漢萬世?

咱們劉家從來沒有想過千秋萬世,那是秦始皇的想法。

咱們劉家最大的本事,從來都不是御下,也不是什麼慧眼識英才,更不是什麼像傀儡一樣坐在皇位上混日子,也不是像傻子一樣听儒生、士族在那里說教。

咱們劉家最大的本事,就是順應時代,順勢而為。

四百年大漢,二十余位大漢天子,哪位不是跟著時代在走?

高祖,少有大志,依然等待時機數十載,只為等待那個大勢。

後來,祖龍駕崩,天下亂起,大勢隨之而來。

武帝,天下財富皆聚于皇室,彼時漢室受匈奴欺壓數十載,胸中早已怒火滔滔,可武帝早期依然隱忍不發,而是在等那個大勢。

隨後,大漢天降衛青、霍去病,大勢來了。

光武,天下紛爭四起,時局比現在更壞,但光武依然順應著【天命在漢】的大勢,小心蟄伏,最後成功的收攏了冀州精兵,讓這漢之崛起,勢不可擋。

讓這紛亂的天下,重歸于一。

咱們劉家,從古至今,都不是逆著天下大勢,而是順著天下大勢。

如今,天下大勢再度襲來,漢室江山烽煙四起,朝廷已然無力阻擋,如果大漢年齡大了但是卻看不到復起的希望,高祖會怎麼做?武帝會怎麼做?」

說到這里,劉宏抬起頭,冷冷的看著劉焉,繼續說道。

「朕不知高祖、武帝會如何做,但從本紀上可知,高祖必定會順應著大勢,如今的天下大勢,就是劉家已然陷入危局,漢室再也無力鎮壓四方叛亂。

劉家江山既然破碎一次,還能再起。

那破碎第二次又有何妨。

既然天下破碎在即,朕暫時又看不到救治希望,那就遂了你劉君郎的意,朕為咱們劉家爭個先手,封你們這些漢室宗親,當那個實權州牧。」

說到這,劉宏眼神有些詭異的看著劉焉,沉聲道。

「劉君郎,朕準備開辦個皇家書院,你那四個兒子,在朕看來皆乃經天緯地之才,以後由朕幫你撫養,你就安心的上任州牧吧。

為大漢,好好的牧一方百姓。」

隨後,劉宏彷佛突然想起什麼,看著冷汗淋灕的劉焉,開口問道。

「你想去哪來著?朕怎麼不記得你跟朕說,你想去哪個地方擔任州牧了?

要不涼州牧算了,涼州那地兵強馬壯,關鍵是民風彪悍,很適合你這種才學飽滿之士。」

劉焉听到這話,緊忙擦了一下額頭上的汗水,連忙拱手道。

「回稟陛下,臣想去交州。」

劉宏有些詫異的看著劉焉,好家伙,剛才咱倆說了那麼多話,合著,你想跑交州去啊,交州那破地能干什麼,我還以為你要去什麼兗州、青州、冀州為牧呢。

劉宏︰「劉君郎,你去交州干什麼?」

劉焉拱手道。

「回稟陛下,當今天下大亂,皆因朝廷錢糧不足,百姓手里也沒有能夠活下去的糧食。

臣听中原那些世家說,交州有畝產十石的稻種,遂想自請交州牧,臣必舉交州之力,為大漢尋到絕世稻種,只要有了此種。

如今大漢的危局,皆可迎刃而解。」

劉宏听到劉焉這番話,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這貨到底想干啥?

哪來的畝產十石的糧食?

我怎麼沒听說交州那里有這東西,是不是有世家看你不順眼,打算坑你一下啊。

想到這,劉宏有些不確定的問道。

「劉太常,你這個消息可靠否?朕曾閱遍大漢多數書籍,皆沒發現有如此神物,你從哪得知的?」

劉焉遂即拱手道。

「回稟陛下,這是我與潁川棗家族老喝酒時,從他口中套出來的,想來做不得假。

畢竟,棗家族人已經超過半數都奔赴了交州。」

劉宏听完後,沉默的點點頭,反正他再沒有見到實物的情況下,是不信這玩意的。

畝產十石

誰信誰傻子

ps︰這章寫的如何?

不行再繼續改改,主要是我不覺得憑劉焉一番話,就能讓劉宏下放大權。

那劉焉嘴遁得有多叼

當年鳴人一番話,讓長門來了個輪回天生,這劉焉一番話,讓漢室吃了個大毒蘑菇

劉宏是東漢最後一任實權皇帝,我感覺,劉宏不願意干的事,憑劉焉,好像也強迫不了

【日八千完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