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八十三章 六鎮總兵上疏,治以謀反之罪!

郭之琮 把桌子一拍,叱喝道︰「你們大膽,竟敢這樣威脅本院!」

張雄听後持刀走近問道︰「這麼說,中丞是不願與我們一起舉兵以清君側了?」

「倒也不是!」

郭之琮果斷秒慫,道︰「朝中如今的確有奸臣,要清君側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不能草率,九邊可只是你們一鎮起兵?」

「自然不是,大同、延綏、固原、寧夏、山西五鎮也會起兵。」

王承允回道。

郭之琮听後道︰「看來只薊鎮與遼鎮、甘肅三鎮未參與。」

「甘肅太遠,沒聯絡,薊鎮和遼鎮皆是他張國舅自己人,自然不會清君側。」

張雄回道。

「這次朝廷改革衛所制,廢軍戶,誠然傷及到了你們根本,奪了你們役使軍戶之權。你們六鎮起兵欲清君側,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你們可有想過一旦兵敗的後果?」

郭之琮詢問道。

王承允道︰「豈能未深思熟慮?朝廷兵馬無非集中在薊遼與京畿,我們清君側,打下京師確實很難,但如今朝廷銳意革新的根源其實不在京師,而在西山,以及在西山工業司名下的工廠作坊,那上百萬工匠與百姓。西山那些人本是流民,只是被張國舅這個奸臣給變成了逼迫朝廷改革的鞭子。我們只要屠掉西山那些人,朝廷就沒有了變法改革的鞭子,也就沒有了動力。」

「正是這個道理。這些流民本就是多余之人,就該全部殺掉,而不使之成為朝廷負擔。」

張雄跟著附和起來。

王承允繼續道︰「另外,除了屠戮西山,我六鎮兵馬一旦棄守邊鎮,就能南下如韃子一樣,屠掠關內百姓,亦如安史之亂之事,使朝廷疲于應付,將來待我們殺得天下生民大減,朝廷又不能聚殲我們時,自會招安我們。到時候,我們依然能為國守邊。而朝廷則因為生民大減,自不必再需要改革而養更多生民,只怕光是為休養生息都得花費十年以上的光陰。」

「或許待我六鎮兵馬大亂關內後,韃子也會再次入關搶掠,到時候朝廷只怕會對自己如今的行為感到更加後悔。」

張雄笑著說道。

郭之琮听後點了點頭,又道︰「話雖如此說,但你們可想過,朝廷是不是早就也預料到了這一步,且有所應對?」

「哪里管得了這麼多!」

王承允回了一句,道︰「不管怎樣,我們都不願意如魚肉一樣任其宰割!真要是只靠餉銀和養廉銀過日子,誰他娘的還願意在這苦寒之地替他朱家守關!」

「這樣吧,你們六鎮總兵和我們幾個巡撫先上一道本,反對朝廷壞祖制,而撤衛所廢軍戶。朝廷自然明白我們的言外之意,如果他們就此不再堅持這樣做,自不必冒著九族之禍去與之刀兵相見,如果他們堅持,再像關內百姓舉起你們的屠刀也不遲。」

「畢竟直接興兵關內,到底會令你們武夫將來的權力更加受限。要知道,五代之亂就是因你們武將亂來導致,結果天下人莫不視武將主政為大忌!現在你們貿然為之,只會讓將來武將的日子更加難過。我們畢竟不是韃子,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要做冒天下之大不韙事。」

郭之琮道。

王承允听後想了想道︰「反正等其余五鎮兵馬到達宣府也需要時間,可以先上道本。朝廷若就此放棄撤衛所廢軍戶之想法,自然皆大歡喜!」

因天啟和他的寵臣們決定要撤衛所而廢軍戶,對大明軍制進行改革,故而一時間也就使得九邊戰雲密布。

大明帝國邊軍中許多高級官將開始有了反意,蠢蠢欲動。

天啟在這不久也收到了郭之琮、王承允的奏本,且對張貴等言道︰「三個巡撫,六鎮總兵,聯名上疏,要朕恪守祖制,不得撤衛所而廢軍戶,最重要的是不希望朕廢軍戶,奪了他們合法奴役軍戶的權利。母庸置疑,朕要是不答應,他們是會要起兵的。」

「這本就在意料之中。他們如果真要因此起兵造反,朝廷自然也就只能應對這種結果。」

張貴說道。

兵部尚書盧象升跟著道︰「關鍵是怎麼應對,天下各衛所的軍官自然都不願意接受撤衛所,而廢軍戶。」

「一旦他們都跟著相應,就不是小部分人引起的動亂。」

「更為重要的是,會導致邊事大壞!」

「朝廷之前決定先這樣做著,就是為了試探試探這些人,而如今試探的結果很明顯,已經有六鎮總兵和三鎮巡撫在向朝廷暗示,如果朝廷執意這樣做,他們似乎就要起兵造反!」

「國朝的總兵到底不是唐朝的節度使,他們和各級官校仍舊是朝廷任命的,故而不一定都一條心。」

「另外,兵餉錢糧也控制在朝廷手里,除非他們自己變成兵匪,南下劫掠,不然,他們就算起兵也持久不了。所以,以臣看,朝廷最應該擔心的是,他們南下劫掠的問題。」

「一旦這樣,他們就與流寇無異,且比流寇更難圍剿一些。故而,真要繼續改革軍制,當要防備這些邊軍變成兵匪流寇!」

吏部尚書袁可立這時說了起來。

張貴點頭道︰「既然剛才大冢宰言,邊軍各級官校不一定都是一條心,那不如,直接砸銀子先策反在衛所制中獲利最小的軍戶和大部分下級軍官,收買拉攏還想建功立業不想背上反賊惡名的中層軍官,孤立上層軍官!用醫護兵凌遲解剖逆犯的法子,層層解剖,區別對待!」

「這是個好法子。九邊有督撫、總兵、巡按,各營守備、千總、把總,還有各衛所千戶百戶,軍戶與營兵,以及民壯與鄉勇,哪里都是想造反,都反對改革軍制的。用銀子策反和收買不想反乃至不敢反的,倒是比直接派大軍圍剿更劃算,能節省不少糧秣,多花銀子比多費糧秣好,還能避免大量邊軍變成流寇兵匪,進而屠掠生民。」

盧象升附和著道。

袁可立也點頭笑道︰「臣也附議。另外臣認為,三鎮巡撫和六鎮總兵的聯名上疏,可以先留中,使其處于不明狀態,待朝廷瓦解其內部後,再發下諭旨,令他們接受朝廷的安排,如果他們還欲起兵,自然就只能等著被朝廷甕中捉鱉,治以謀反之罪!」

天啟听點頭︰「就這樣辦。」

于是,接下來,大明朝廷這邊開始利用自己的廠衛系統所擁有的強大情報能力,開始派出多路緹騎校尉去九邊聯絡九邊中下層官校,同時,資政學堂也派出候補官員假扮成江湖術士與赤腳醫生、僑商等身份進入九邊各鎮,直接接觸底層邊軍士兵與軍戶,而借著醫治或救濟軍戶的名義,建立各類組織,意在將來好發動士兵與軍戶,為朝廷出力。

而在明面上,朝廷則什麼都沒做,也對三鎮巡撫和六鎮總兵的聯名上疏沒什麼回應,甚至連三邊總督和另外幾位巡撫被殺的事,也沒問。

漸漸的,郭之琮、王承允和張雄等人有些坐不住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