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八十二章 若不願意,就當成奸臣同黨,一並誅殺!

張貴看著這些沉默著的制策司大臣們道︰「誠然,這會讓很多權貴豪紳和衛所軍官們不能接受,但不如此,不足以讓大明中興。陛下所言的與漢人共天下不能只是說說那麼簡單,是要下大決心的。這也不是大發善心,是國家到了這一步,的確需要更正世風,借解救更多庶民的名義加強朝廷對控制和調度天下人力與財力的能力!」

「大明是大一統的集權王朝,不是諸侯世家分治而名統實不統的分封之朝。故而,天下之財由其分配,那天下之蒼生也得由其養育和分配,並承擔國家興衰的責任。而權貴豪紳不能佔據人力與財力以自用,卻又不承擔興衰的責任。」

張貴接著又補充了一句。

陳子壯先長嘆一聲,道︰「天下之財已盡流到朝廷手中,的確是當由朝廷負責養天下蒼生。蓄漢人為奴的確不合時宜。說到底,天下漢人那都是朝廷的人,用朝廷的人,應該花錢雇佣才是。朝廷也需要能夠組織起更多的人力去強國富民。臣附議國舅爺所言。」

「臣也附議。如國舅爺所言,現在需要朝廷下大決心,把人力集中起來,由朝廷使用,而不是作為維持豪紳大族奢靡生活的資源。」

袁可立也附和起來,對于他而言,工業司如果因為人力資源不足導致鐵礦減少,進而導致工業司不能維持,那就意味著他們主持的變法會全方面失敗。

這是他不能接受的,所以,他也願意接受改革軍制,給軍戶以自由,並禁止蓄漢人為奴。

其他制策司大臣都紛紛表示同意。

因為大明現在也不得不做這樣的選擇。

除非倒退回去,放棄工業司,放棄變法改革,用屠殺的方式減少人口數量。

所以,制策司的變法派官員都不得不贊成。

天啟也沒有否定,也道︰「那就由兵部和戶部上題本,到時候推行此事。」

「遵旨!」

于是,接下來不久,改革衛所制和禁止蓄奴以及規範收養子女的制度條例就陸續頒布了出來。

一時間,朝野嘩然。

「又是改制!朝廷是打算在改制的路上不消停嗎?!如今執政者,怎麼就這麼愛折騰!」

宣府總兵王承允在通過邸報看到詔旨後,就不由得低聲抱怨起來。

這也正常,改革這種事總會傷及一部分人的利益。

而改衛所制無疑就損害到了王承允這些邊鎮軍官的利益。

雖然他擔任的是營兵軍官,但是靠承襲衛所官職而升為營兵官將的。

對于王承允而言,改革衛所制,不再設立軍戶,就等于讓他承認他不再合法奴役名下軍戶。

這自然是他不能接受的。

參將張雄也頗為不滿地道︰「說到底還是如今陛下想中興,乃至有恢復漢唐一樣的偉業之故。所以才會搞這麼一系列的改革。先是奪天下之利,如今就是奪天下之人了。他這是對軍戶只為我們所役使而不滿了!」

「你說的沒錯,正因為他想中興,才導致如今遼東那邊祖氏等將門皆被誅了九族,不準他們養寇自重。如今又要改革衛所制,廢軍戶制,連帶著把醫戶、賤籍制這些也廢了,擺明了是想讓更多的人為他的中興大業出力。」

王承允附和起來,就惱怒不已地道︰「怎麼就攤到這麼一位銳意革新的皇帝!垂拱而治,做他的守成之君,不好嗎?!」

一個儒家文明統治的王朝,到中後期,其統治階級整體上是缺乏進取心的,即便是武將也缺乏建功立業的動力。

因為他們的共同身份都是地主。

地主到後期都會缺乏進取的動力。

所以,哪怕是個別皇帝想銳意進取,也會得不到太多支持者。

王承允和張雄現在也這樣的人,他們並不希望皇帝銳意進取,也不希望皇帝去改革,更不關心國家能否中興強盛,乃至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強盛王朝。

他們拒絕改變,只希望過著歲月靜好、富足安寧的生活。

畢竟作為地主,他們不用改變也能獲取到豐富的糧食資源和人力資源。

但天啟和他的朝臣們已經走上了改革變法這一步,那就注定停不下來,因為他們不希望只是擁有一大堆銀子而不能拿銀子換取更多的財富來。

何況,天啟和他的寵臣們現在的確很需要掌控更多人力資源,進而組織人去奪取他們所亟需的糧食和鐵礦。

總之,天啟和他的朝臣們在擁有大量資本後,開始本能的想去利用手中的資本套取更多的利。

這不受他們自己的控制。

所以,在這不久之後,宣府鎮的興和所就因此被更改為興和縣。

而從近衛軍退伍且畢業于武備學堂的哨官楊修春就被從武職轉為文職,開始任興和州知州。

王承允本來是打算在興和守御千戶所千戶出缺後,運作自己弟弟任該千戶所千戶的,而他沒想到,朝廷竟真的不再設衛所,把興和所變成了興和州,還任命了新的知州來。

王承允因而更加不滿,且再次派人請來了張雄,密議道︰「如今看來,朝廷是真的要改衛所而廢軍戶,我們難道真的要眼睜睜的看見祖制被壞,軍戶不能為我等邊將役使不成?」

張雄知道王承允的心思,也就配合著道︰「定然是朝中有奸臣作祟所致!非清君側不可!」

王承允听後點頭,道︰「我已派人去問過大同渠總兵和山西朱總兵,他們也這麼說。」

張雄附和道︰「吾那在延綏任總兵的表兄和固原的朱總兵也這麼說,還有寧夏的王總兵也有意清君側。只薊州的滿總兵沒有任何表態,他應該是念著國舅張貴的提攜之恩,而不想表態。」

王承允道︰「看樣子九鎮中,至少有六鎮總兵願意清君側,大事或可成。」

張雄問道︰「只是該怎麼聯絡?商議一起舉兵的事。」

王承允道︰「我已經想到了辦法,你是張家口堡的參將,與蒙古人素來比較熟,你托蒙古人去替你聯絡各邊大帥。至于各邊巡撫和御史諸官,如果他們願意一起清君側,自然依舊推他們為主,如果他們不願意,殺掉就是。」

張雄點頭︰「好!」

于是,兩個月後,張雄再次來找到王承允︰「他們同意一起清君側,並已殺三邊總督楊鶴和山西巡撫耿如杞、大同巡撫張翼明,且已率十萬兵先來宣府。」

王承允听後問道︰「固原巡撫胡廷宴與延綏巡撫岳和聲呢?」

張雄回道︰「願與我們一起舉兵清君側。」

王承允點頭︰「這就好!接下來,我們去見郭中丞。」

王承允口中的郭中丞是指現任宣府巡撫郭之琮。

郭之琮一見王承允和張雄帶著家丁出現,就問道︰「二位見本官所為何事?」

「朝廷奸臣當道,大壞祖制,特請中丞與我等一起清君側。」

王承允說道。

郭之琮听後大驚︰「你們怎麼敢?這可是滅九族的大罪!」

張雄直接拔出刀來指著郭之琮︰「現在只問中丞您願不願意,如果願意,我們自然依舊願听中丞節制,如果不願意,我們只能把中丞當成奸臣同黨,一並誅殺!」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