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二十三章 傳言官首級于九邊,讓天下漢人滿意!

「敕曰︰禮科左給事中周朝瑞、翰林侍讀學士安桐……罔顧社稷安危,受建奴細作賄賂,而污蔑邊臣……當梟首而傳于各邊文武悉知,而使其安心守邊殺虜……欽此。」

當孫傳庭和周遇吉接到旨意後,一時頗感意外,眉目不自覺舒展開來。

「臣接旨!」

孫傳庭和周遇吉歡喜地接過旨意後,孫傳庭才向傳旨的內宦問起了緣由,然後才得知敢情是國舅張貴救了他們。

接著,孫傳庭和周遇吉就看了周朝瑞等的首級一眼。

突然,兩人有種劫後余生之感。

因為他們自己也沒想到自己的結局會和之前一些邊臣的結局不一樣。

兩人自然對張貴力保他們的行為感激不已。

尤其是,西廠竟為此事抓捕到李永芳女婿揭開建奴陰謀,而徹底為他們洗刷冤屈這事,更讓他們不得不承認,國舅張貴雖然身為外戚,但明顯更把社稷安危放在心上。

「我們倆這一下子都欠國舅爺太多了!」

孫傳庭感嘆起來,且看向周遇吉道︰

「就說我孫某人吧,之前在知縣任上受其推薦入武備學堂,如今才得以在數年內得任封疆;如今又因為國舅爺力保,而不用擔下通敵之罪,得以繼續效命沙場;都說士為知己者死。」

「知我者,國舅爺也!」

隨即,孫傳庭又補充了一句。

話里話外,他似乎都不再顧忌張貴是外戚,而直接表達起對張貴的敬重之意。

「沒錯,若不是國舅爺,我現在還在京營蹉跎歲月呢。」

周遇吉也跟著說道。

「不過,我沒想到的是,國舅爺會讓陛下直接殺了彈劾我們的言官,還將其傳首九邊,這樣一來,我們算是也跟著把言官往死里得罪了。」

孫傳庭苦笑著說道。

大明史上第一例言官被傳首九邊,居然是因為他和周遇吉的事,這不讓清流言官恨死他們才怪!

在孫傳庭看來,只怕清流言官早在心里計劃著,等將來重新掌控朝政大權後,就趕緊為今日這事翻案,為安桐、周朝瑞等正名,而要為安桐、周朝瑞等正名,就得把他和周遇吉的罪定死!

周遇吉點頭,問道︰「以孫公之見,我們該怎麼辦?」

「既然不可能再讓言官們滿意,那只能讓陛下滿意,讓國舅爺滿意!讓天下漢人滿意!」

「多打勝仗,打得越多越好,越大越好,只有這樣,我們才越安全!」

「功績是很難掩蓋了的,就比如武廟昔日所指揮的應州之戰,翰林官們再想掩飾,也很難徹底掩飾掉。」

孫傳庭道。

「您說的是。」

……

傳安桐、周朝瑞等首級于九邊的傳奉官來了寧遠。

寧遠的袁崇煥和總兵官左輔、參將祖大壽等也正議著事。

祖大壽議著議著就問著袁崇煥道︰「袁公,這次朝廷會因此治遼南孫、周二人的罪嗎?」

袁崇煥回道︰「即便不治罪,也應不會讓他們再待在遼南。」

「這就好,這二人只要不在,想必建奴那邊就會先收拾他們!」

祖大壽笑著說道。

左輔也跟著說道︰「建奴去收拾他們就好!這二人所統領的是天子自己的兵馬,且這兩人不養寇,不並田,不走私,一旦真等這二人讓遼南軍鎮漸成勢力,那就我遼西諸官將只怕會被朝廷秋後算賬!」

「沒錯!」

祖大壽跟著應和了一聲,且對袁崇煥道︰「袁公,除了孫閣部,我們只願听您的,如果朝廷再設遼東經略,那這個經略只能是你,而不能是他孫傳庭!」

「論資歷,他孫傳庭也不能和袁公比,若非是因為有貴戚襄助,他孫傳庭能封疆一方?」

左輔跟著說道。

袁崇煥擺手道︰「不必再言!一切且等朝廷的消息到了再說。「

「老爺,朝廷有人來傳旨意!」

這時候,外面傳來軍士的通報聲。

祖大壽興奮地先站起身來︰「朝廷這個時候有旨意來,難道是升袁公為遼東經略或薊遼總督的旨意?」

左輔道︰「但願如此!如此就能尋機讓朝廷放棄在遼南設鎮,而掣肘我遼東鎮!」

「先去接旨!」

袁崇煥這時候笑了笑,就出了中堂。

沒多久,傳奉官就宣達安桐、周朝瑞被傳首九邊的旨意,且還額外加宣了一道斥責袁崇煥輕信投敵生員之詞,越權彈劾平級封疆大吏孫傳庭的旨意。

「怎麼會是這個結果。」

袁崇煥因此極度失望,一開始在傳旨的傳奉官還在時,他還強忍著,待傳奉官一走,就當即將一盞茶摔在了地上。

 !

「袁公息怒,如今看來,孫、周等所依仗的那位國舅爺在天子心中的地位,還是被我們低估了。或許天子本人就被我們低估了。」

左輔這時候安慰起袁崇煥來。

祖大壽則跟著說道︰「也怨不得袁公生氣,整個遼地,兩個巡撫,兩個軍鎮,這無疑說明朝廷根本上就不信任袁公,也不信任我們!甚至只怕早已暗蓄清理我們關寧兵的意思。」

說著,祖大壽建議道︰「要不,干脆請孫、周二人來共議兵事,然後趁機除掉!我不相信,朝廷還真敢因此開罪于我們不成!「

「不妥!」

「周遇吉還好說,他孫傳庭再怎麼說也是文臣,殺了後恐惹眾怒。」

「何況,當今陛下乃不可小看之輩,要不然如今也不會竟通過查得這事是建奴所謂反間計的理由來保住孫、周二人,乃至保住遼南鎮!」

袁崇煥拒絕道。

「那該怎麼辦?難道就眼睜睜地看著遼南鎮越做越大,直到徹底覆滅建奴,斷了我們大家的路?!」

祖大壽問道。

「本官這就給孫閣部寫信!」

袁崇煥失望之余,就說了這麼一句,並立即坐到案後開始執筆寫起來,且道︰

「吾倒要問問閣老,國舅爺力保孫、周二人時,他為何不站出來要求陛下阻止國舅爺力保孫、周二人。他作為帝師,又是我關寧兵的締造者,難道他就真的眼睜睜看著將來平遼之功為外戚所奪嗎?!」

袁崇煥說著就寫了起來,且還在信中表明,只要孫承宗支持他做遼東經略,他保證五年能平遼,並且希望孫承宗能幫忙讓他有一個面聖陳詞的機會,他想當面向天啟陳奏自己的方略,且在信中說,如果朝廷更信任孫傳庭,他寧肯辭官不干。

京師。

孫承宗看到袁崇煥的信後,沒有說什麼,而是在第二天將這信直接給了天啟。

天啟看後笑了起來︰「五年平遼,除非朕是傻子,才信他。」

說著,天啟又道︰「先生把這信給朕看是對的,封疆一方,這麼毛躁,暗蓄操大權之心與輕信建奴反間計在先,如今意圖結黨閣臣在後,甚至連先生你都敢教訓,這個袁崇煥太狂了。」

孫承宗回道︰「陛下說的是,臣如今把這信交給陛下,也是希望請陛下保他一條命,以陛下之明,想必也不會與他計較。」

天啟只沉下臉道︰「擬旨,任命遼南巡撫孫傳庭為遼東經略,掛兵部尚書餃,節制遼東、遼南兩鎮,可斬巡撫及巡撫以下官!」

就這樣,天啟干脆直接決定讓孫傳庭做袁崇煥的上司。

袁崇煥收到這則《邸報》後久久不語,看著左輔、祖大壽等人,問道︰「你們說,陛下為何突然直接讓孫傳庭任經略?」

「定是跟外戚張國舅有關!」

左輔說道。

祖大壽也點點頭道︰「袁公,要不我們還是給國舅爺送筆厚利吧,如今看來,大明能左右聖心者,還是國舅爺啊!」

左輔跟著道︰「沒錯!事實證明,靠孫閣老是不行的!閣老雖然是帝師,但明顯聖寵不及國舅爺,孫傳庭為何能後來居上,雖然他的確屢次大敗建奴,而守住遼南,但本質上說,他就是因為在朝中有國舅爺支持!」

「這孫傳庭雖然有國舅爺支持,但此人清廉不通人情,不送禮也不為權貴官僚詭寄田地收租,想必國舅爺內心也是不喜的,如袁公送其厚利,國舅爺轉而支持袁公也不一定。」

祖大壽跟著說道。

不是誰都有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的好習慣。

袁崇煥現在只知道自己功名受阻,且連孫承宗也未能幫的了自己,而听這些遼西將領這麼一說,也就真的以為自己是因為沒抱國舅張貴的大腿,才有現在的結果,便嘆道︰「沒想到,到最後還是要走外戚門路。」

「誰送的?」

因此,沒多久,張貴就府里管家這里知道了有人給他送了厚禮。

「袁崇煥。」

管家回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