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零一章召回嵬名令公

李純佑一番激動人心的話音落下,殿內沉默了片刻後,年邁的高逸此刻開口說話道︰

「臣認為當此國家為難之際,陛下應召回遠在蘭州的嵬名令公。

讓令公元帥回京統籌右廂路諸軍,主持國內軍民抗金大局!」

高逸剛剛說罷,剛才在一旁因為和談無效,而滿臉發白的嵬名世安頓時身體一震,立刻出言贊同道︰

「逸相此言在理,當下之急以不在政而在軍。

應該召回老元帥,回京主持抗金大計,蘭州方面的戰事可往後緩一緩。」

听著兩名朝廷重臣異口同聲的要求召回嵬名令公,李純佑一時心中沒了判斷,反而問西壁訛答道︰

「太傅覺得也應該召回令公嗎?

要知道蘭州此刻正在與宋軍打仗,臨時換帥可是軍中大忌!

且蘭州沒了令公,數十萬大軍該由何人統帥呢?

還請太傅教朕!」

西壁訛答並沒有第一時間回答,而是在旁沉思了一會,不久,臉色堅定道︰「啟稟陛下!

臣也認為當務之急應先召回令公元帥!

金軍是大,宋軍是小。

對我朝來說,輸宋軍一場,宋軍也滅不了我朝宗廟,頂多讓我朝大傷一場罷了。

可金軍卻不能以宋軍視之!

金軍十多萬鐵騎,四十萬虎狼之師,我朝一個不慎便有亡國滅種的危機,怎麼重視都不為過。

朝廷不召回令公元帥還能指望誰呢?

朝廷真正能獨擋一面的只有令公一人,其他將領終究欠缺些經驗火候,不能拿國運冒險啊!」

「這……」李純佑擺了擺手道︰「如真召回令公,西北大軍何人可為帥?

若為了防備金軍而使西北大軍覆沒,這對朝廷來說豈不是得不償失?」

不待西壁訛答回話,一旁的高逸此刻出言道︰「回稟陛下!

臣認為西北大軍暫且可由嵬名令公復代掌。

等令公元帥回京後,再參考令公元帥的意見,再決定由誰來掌管西北大軍。

畢竟朝廷遠離前線,耳目不通,對于前線的情況一竅不通。

與其做出錯誤指定,倒不如由久熟前線的令公元帥來缺察補遺。」

「逸相此話在理,臣無異議。」

「臣附議。」

糾結許久的李純佑看到三名重臣皆贊同,便下定決心道︰「既然三位愛卿皆認為必須召回令公,那朕也便不做推辭了。

傳旨,召西面行營元帥嵬名令公回京述職,以嵬名令公復假代西面行營元帥,接管西北大軍,與宋對戰!」

「臣等遵旨!」

說完這段話的李純佑突然松了一口氣,像是放下千鈞重擔般,有些情緒低落道︰

「好了,就這般吧,你們暫且先退下吧,等令公回朝之後,再召開朝會以定國事!」

「陛下保重龍體,臣等告退!」

……

「駕!」五匹快馬架著騎士,冒著漫天風雪,如利箭一般沖出興慶府大門,朝著西北快馬加鞭而去!

而此刻遠在蘭州的嵬名令公,還不知道興慶府有關于他的變化。

此刻因為冬季到來,嵬名令公正忙著儲備冬蓄,為開春之後與宋軍大戰而做準備。

這一年以來,宋夏兩軍在蘭州已經打成僵持之勢。

宋軍攻則夏軍守,夏軍攻則宋軍守。

兩軍一來二去,誰都無法突破對方的防線,因此蘭州戰場上沒了以往奔襲,迂回、運動之戰。

反而只有沉悶血腥的陣地攻防戰。

宋夏兩軍圍著蘭州周圍的大小山頭等,構建了一條條錯綜復雜蜿蜒曲折的壕溝防線。

兩軍最近的距離有時只有區區三十步!

一個沖鋒或反沖鋒,雙方就能瞬間殺到對面的陣地。

兩軍前沿陣地幾經反復,雙方軍隊爭來奪去,壕溝中填滿了雙方軍人的尸體。

有時為了一條區區百丈的防線,兩軍便能爭奪數十次,直到另一方徹底撐不住才會退去。

這種猶如磨盤一般的消耗戰,兩軍從年前一直打到年尾。

宋軍部隊在此期間已經輪換了十幾輪,傷亡將士更是不下三萬余眾!

而夏軍比之宋軍的傷亡亦不逞多讓。

這種沉悶的消耗戰已經成為兩軍比拼國力的最直觀表現。

如果事有不變,最後撐不住的肯定是夏軍一方。

不過就是堅持兩年還是三年罷了,如果一直這麼打下去,最後勝利的肯定是宋軍而非夏軍。

就像以往北宋與夏國的戰事一樣,宋軍知已方在野戰中不如夏軍。

宋軍便揚長避短,用陣地戰、守城戰這種國力的體現來擊敗夏軍。

而宋軍這種近乎無賴的戰法,對夏軍來說卻是無解的。

此刻嵬名令公站在紫荊山,也就是後世的白塔山上,披著厚重的貂絨大衣,目視著遠方灰白一線的山頭,面目凝重,不知在思考什麼。

在嵬名令公眼中的山頭,正是宋軍的陣地。

此刻站在遠處不太看的清楚。

但如果近前去看的話,就會發現,整座大山都被宋軍從山底一直到山頂,挖出了一道道一丈深的壕溝。

且壕溝猶如雜亂在一起的線團一般,錯綜復雜延綿成片。

這種壕溝陣地,遍布四五座宋軍所在的山頭。

夏軍想要擊敗宋軍,別無他法,只能一一道道壕溝一座座山頭,如拔釘子一般一道一座的用人命拔過去!

這種已經無限接近于一戰時的壕溝戰術,如果完顏璟在此的話,一定會想起他當初剛穿越來時,對金國重臣提出壕溝戰術時的丟人事跡。

完顏璟為什麼至今為止從不胡亂插手戰爭上的事情?

不是因為完顏璟有自知之明,完全是因為完顏璟當初被啪啪打臉過一次。

所以從那之後,完顏璟就在也不胡亂裝逼了。

想當初完顏璟得意洋洋的對金國重臣提出自己的壕溝戰術時,可是沒少被金國眾人在私下里沒少所嘲笑。

因為後世所謂的壕溝戰術在古中國時就已經有了。

壕溝戰術最早可以追朔到戰國時期。

最著名的一場壕溝戰爭就是秦趙兩國的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時,趙軍挖的壕溝遍布戰場內外,逼得秦軍與趙軍對持三年之久而不得前進一步。

秦軍除了用人命填之外,面對趙軍的壕溝戰術再別無他法。

哪怕是曠世名將人屠白起面對趙軍如刺蝟一般的防線,都頭皮發麻束手無策,只能用盤外招來對付趙軍。

其實與其說長平之戰是白起用政治戰打贏的,倒不如說是秦國用比趙國龐大的國力打贏的趙軍。

如果不是趙國國力不如秦國,缺乏糧草而堅持不下去的話,趙國又豈會因為一些謠言而換帥。

更重要的是,哪怕換帥趙軍也不用主動出擊。

就守著壕溝,用時間來磨,也能讓秦軍無功而返主動退去。

可趙國國力不如秦國,秦國還能堅持,可趙國已經堅持不下去了,只能主動出擊。

這便是國力戰爭中最直觀的表現,趙軍離開壕溝之後,對秦軍來說,戰爭難度立刻從一百將至五十。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