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0449章 外事之難

沒人知道是不是真的可以,因為誰也沒有論證過這種事情,也同樣沒有前朝的經驗可以尋跡。

但按照禮部給出的一本典籍中記載,在中亞大陸之上,有一大國,名為奧圖曼。

他們西擊西洋,東抗古波斯。

北伐基輔,南控中亞。

這是個領土面積與文明程度,都和大契不相上下的強大帝國。

奧圖曼帝國,目前看來是大契的平等盟友。

可大契的讀書人雖然有點文人的風骨與傲慢,但他們絕對不傻!

現如今的大契和奧圖曼帝國,就像是春秋之時的秦與晉。

兩方都是大國,自然不可能按照宗藩體系那一套來做外交。

派出個五品的國信所管勾去接到人家的使者,這確實有點罵人的意思了。

政事堂就認為,奧圖曼這樣的帝國,雖然今日看來是大契的盟友,但日後必定成為強大的對手。

只不過是現在他們和大契的利益角度是一樣的,那就是夾擊古波斯,打通絲綢之路。

而奧圖曼派來的使者,也交由給禮部親自來接待。

當朝丞相榮千萬,同時也來兼任外事大臣。

專門負責大契的外務事宜。

朝廷還決定,要從禮部之中提選出來一名侍郎,讓他前往伊斯坦布爾,擔任大契的特使。

以此來全面的協調大契朝廷與奧圖曼帝國之間的關系。

除此之外,西洋大陸之上還有兩大強國,查理曼帝國和英吉帝國。

他們兩國也能稱得上是帝國了。

大契朝廷也就比對這處理奧圖曼的例子,如果這兩個國家向大契派來使臣,那大契朝廷也會派去相應級別的官員做特使。

這帝國之下就是王國了。

這其中就有吉蔑這種,已經納入到了大契朝貢體系中的國度。

這些藩屬國依舊交給國信所來處理就好。

只不過現如今國信所管勾已經升官了,他兼任這禮部的侍郎。

國信所也從原來的歸禮部管轄,變成了歸政事堂直屬的部門。

藩屬國外事,依舊是由國信所來操持。

從國信所之中選出官員,派遣去這些國家擔任特使就好了。

現在只有高立和倭國,這兩個國家的外事不變,大契依舊有安撫使司。

以安撫使兼任特使。

而那些個還沒有被教化的土邦們,那就只能交給當地的官府和都尉府來管轄了。

就比如說那些個南洋的土邦,以及西域的小國。

這些都可以交給都尉府來自行決定,只要是不鬧出大的動亂,朝廷一般情況下都是不會管的。

這些個國家到都好說,現如今最難處理的,就是那些個算不上帝國,但又沒有和大契成為宗藩關系的國家。

基輔國,就是其中之一。

這個西方的國度,雖然叫個帝國,但實力遠遠沒有達到帝國的標準。

還有就是西洋那邊的國家,比如格蘭什麼的。

不過,這些國家遠在西洋,朝廷也沒興趣往那麼遠的地方派使者。

所以現在最大的問題還是身篤,以及基輔。

身篤的摩沃爾王國,現在並沒有向大契稱臣,但大契可是擊敗了海上霸主英吉人的存在,所以也理所應當的繼承了他們在身篤全部的租界。

雖然目前來說,身篤有羋強的駐軍在,也有他這個水師提督代為管轄。

但這種情況也不應該是常態,朝廷耽誤之際就是應該盡快的決定下來,派誰去接管身篤那邊的事務。

畢竟,羋強的夢想是周游世界,他不可能一直待在身篤的。

只要春天來了,風季到了,羋強就會立即揚帆起航了。

同樣,基輔那邊的情況也是一樣的。

雖然基輔現在並沒有對大契稱臣,但基輔王庭表現出來的態度是對大契很親近的,而且也對大契派出了公使。

很明顯,艾麗婭公主對自己的位置還是看的很清楚的。

她自己心里也明白,自己的王位是大契支持下得到的。

不過,艾麗婭現在也做不到像倭國和高立那樣,成為大契的藩屬國。

這種國家大事,自然是要謹慎再謹慎的。

對基輔,依然是榮千萬主持了。

他把基輔和身篤兩地的工作全都交給了禮部尚書,讓他直接去處理。

同時,也向這樣個地方派出了侍郎級別的官員,去擔任這兩個國家的公使。

接下來就是北遼和古波斯這種的敵國了。

北遼也好,古波斯也罷,大契朝廷自然是不可能派去使者了。

不過,對他們的情報工作也是絕對不能少的。

畢竟大契的皇城司可不是吃素的。

現如今皇城司在趙廣辛的帶領下,越來越強大。

皇城司內部還專門設立了對古波斯和北遼的通譯院。

這個通譯院要做的工作,就是負責情報的獲取。

現在大契的文人和言官,最常說起的就是國之大事在經濟,在外事。

戶部以及禮部,這兩大部都在崛起之中,如今已然成為了大契帝國的重要部門。

就在朝廷把目光放向全世界的時候,北遼那邊的日子可是不好過。

忽烈雖然在名義上一統了北遼八荒,但他用鴻門宴強行吞並的手段,還是引得八荒部落中很多的部族逃亡了。

現在北遼遇到的最大問題,依然是兵力不足。

要說自古以來,這游牧民族最大的問題一直都是人口。

現如今在北遼的金帳之中,忽烈從托亞草原一戰之後,就一直臥病不起了。

忽烈的諸多兒子,都是輪這班在帳外守候。

他的這些兒子也成為了北遼現在的另一大問題。

要說這北遼八荒,是忽烈一手建立起來的,現如今整個北遼也都是忽烈打下來的。

可是北遼領土雖然廣闊,但就是沒法轉變成為國家,建立像大契那種官僚的體系。

忽烈也反思了這個事情,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還是吃了沒文化的虧啊!

北遼根本就沒有律法可言,也沒有官員。

如果忽烈現在就死了,誰來繼承他的家業?

要知道,忽烈現如今可是有三十八個兒子的!

除了那些夭折的,還有戰死的,現如今在他身邊的也有十六個呢!

不管忽烈要立誰為儲君,結果必然是其他的兒子不同意。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