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163章︰不是冤家不聚頭(三)

底牌,是博弈勝利最後的殺招。

張真的底牌,一定不是薩奇老虎。

警務處長是位高權重,一個命令,就能將林懷樂他抓進審訊室。

但也並不是沒反制手段,李察德一定不會袖手旁觀。

那張真的底牌是什麼吶?

林懷樂轉動著手里的高腳杯,認真地思考著。

「既然張生勝券在握,那改日一定要到您的辦公室聊聊。」

听到滿意的回復,發出疑問地公子哥立刻笑了笑,立刻約定了時間,準備詳談合作。

太刻意了!也太急了!

這人明顯是個托,餃接的太快,不是個高明的老千。

騙人先騙己,如果千門有內功心法的話,這應該就是九陽神功的存在。

看來各行各業都有吃不上飯的存在。

人群中應該有幾人看出了不對勁,但不敢篤定,應該是第六感起了作用,並沒有公開表態,還在觀望。

張真也感覺到了氛圍不對,沒有繼續聊荃灣的地,而是聊起了賽馬,和即將面世的賽狗。

聊起玩,場面立刻就活絡起來。

林懷樂靠在窗邊,等著謝蘭回來,支票也給了,面也見了,又踫見了給自己搗亂的敵人,也算是收獲滿滿。

做人不能太貪心,見好就收,才不會招老天爺的惦記。

「林生當了半天的觀眾,不打聲招呼在走,是不是不太夠義氣。」

就在林懷樂四處尋找謝蘭,準備一起離開的時候,正對面響起了詢問。

收回目光,往發聲處看去,發現張真已經同那群公子哥告別,來到了自己面前。

「張生忙完了?」

「剛才的演講和展望未來,很精彩,張生要去當個講師,一定比現在成就高!」

林懷樂伸手叫停了自己的持槍保鏢,示意他沒有問題。

張真和林懷樂兩人,都熟知彼此的相貌,知曉各自的生活習慣,但卻是第一次踫面,算得上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所以林懷樂並不意外張真注意到了自己,甚至有一個念頭,這家伙今天就是奔著他來的。

「剛才演講的時候,我一直都在觀察你的面部表情,是哪里講的不太好,讓林生您失望了?」

張真沒有客套,兩人也沒有客套的交情,他直接把自己的疑問說了出來。

林懷樂當然不會把看穿他底牌的秘密說出來,這樣游戲就不好玩了。

博弈的勝利者,往往都是掌握了對方具體情報的人。

不管這個情報是不是陷阱,都要分析下去,找到癥結所在。

「你找的托太不專業了,意圖太明顯,不止是我,在場很多人都察覺到不對勁。」

「不應該啊?」

「難道是想吃獨食?」

林懷樂指了指摟著女朋友的提問者,饒有興趣地說道。

張真搖搖頭,否認了他是托,一臉真誠的說道︰「他不是托,他是受害者。」

「林生的收地條件,在香江是獨一份,不管是買方還是賣方,都有的賺。」

「我祖父總是說做生意要雙贏,但從來沒有做到過。」

「商場上的爾虞我詐,我也是見識的不少,第一次見到各方都滿意的買賣。」

「有時候,上層規劃的道路,的確是好的,但下面執行的人,卻要往錯上做。」

「他叫唐森,土生土長的荃灣人,手里有一百多畝地。」

「現在香江的人都知道,荃灣的地價會瘋長,不少人就打起了歪主意。」

「一畝一百塊,不給就送他們全家一人一個水泥棺材。」

「做事真霸道!」。

林懷樂的臉色沒有絲毫的變化,地產行業每一筆利潤,都沾染著小市民的血汗。

這不是以人力可以扭轉的。

博弈就是拔河,但沒有中間綁著的紅線,只有把繩子徹底揣進口袋中,才算徹底的勝利。

「一百塊一畝,出價是低了一點。」

「漫天要價,坐地還錢,也是常有的事。」

「但香江是法治之地,女王的榮光,籠罩在我們的頭上,沒有人會,也沒有人敢限制他的人離去的自由。」

林懷樂從一開始就料到,有人會用下九流的手段收地。

他從來沒有阻止過這類行為,好言難勸想死的鬼,再加上他現在所站的角度,沒有道理說太多。

這就是在商言商的道理。

張真打一開始,就沒寄希望少爺樂出來主持公道,他也不是包青天,再說香江也不是戲文中的開封府。

「房地產開發說到底,就是聰明人才能參加的游戲。」

「放在歐美,反倒興旺不起來。」

「嬉皮士,我愛嬉皮士!」

張真也取了一杯香檳酒,感慨地說道。

林懷樂沒有回答,也沒有辦法回答。

歐美的房地產開發,也是有血腥生長的時候,但那個年代實在太久遠了,就如同羊吃人運動一般久遠。

有土斯有財的理念,在英倫三島也很盛行。

真正制約歐美房地產玩月兌線的法令,是不允許先賣後蓋。

房地產開發都是先從銀行貸款,買地,蓋樓,就算利率在優惠,也是筆不小的數目。

鯊膽彤和飛船仔,就想出了個好辦法,那就是提前賣樓花。

(賣樓花第一個執行人,並不是小超人而是霍大俠。)

一間售樓中心,一個個不值錢的模型,打著七折八折的優惠,就把所謂的中產白領口袋中的所有錢,全部掏干淨。

一期賣完還有二期,二期賣完就有三期。

銀行的貸款,很快就能還清。

有良心的,準時把樓蓋好,交給客戶。

沒良心的,就把一期收到的樓款,用來二期建設,等到二期賣完,再去建設一期賣光的樓花。

這樣的神奇操作,在香江這幾年並不少見。

市民們沒權沒勢,只能認栽,等待著自己買的樓建好。

林懷樂的荃灣改造,則參考了新加坡的房屋改造計劃,算是中立解決方桉,大家都有的賺。

房子既然是市場流通的商品,那它就有內在的商業屬性,周邊的公共設施,醫院,學校,都是升值的主要原因。

香江目前的房地產開發,從來就沒有將注意力放到配套設施上。

地少人多,房子根本不愁賣,為什麼要搞這些有的沒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