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花生能提供多少年的境外食物影響力支持,現在還是未知數。

王齊一邊關注著溫度、氣壓平均值的變化,一邊盯著相關的低溫實驗結果。

為了確保能拿到足夠可靠的結論,部分實驗被交給鳳凰大學農科系去弄。

農科系相比魔法學院奧蘭教授團隊,缺點還是挺多的,沒有相應的設備,他們沒辦法在單個溫室內創建多個溫度有差異的恆溫區。

優勢就在于人多,能同時照顧幾百個小溫室和上千的實驗室植株,奧蘭那個團隊是個興趣組,給他們這麼多資源,也沒有足夠的人手來記錄信息。

實驗室的進度和野化實驗的進度一樣,大體兩個半生長周期,總計嘗試20余種恆溫或組合溫度的情況。

按照一個花生種子,發育出30個的最低標準算,實驗室株保持產量的最低恆溫溫度為14度,生長周期被拉長到122天。

14度算是個比較低的溫度,很多主糧作物在這個平均溫度下都容易出現空果等減產情況,神樹花生這類設計出來的作物還有一定優勢。不過與降溫預期相比,14度都仍然太高,降溫後野生環境很難達到這個水準。

勘探探險隊對未來氣候的推測,還有三到四年時間,周邊這片從來沒見過雪的地區就會有較為頻繁的降雪。

這雪是分季節降還是全年隨機出現,暫時還沒辦法得出結論,就算去咨詢預言師,缺乏相關專業知識,他們也做不出如此細節的預言。

只要一降雪,甭管浮島下層的石頭溫度保持的如何,地表溫度都頂不住。

所以農科系針對花生的野化需要,以環境冰點預期為主。

在冰點恆溫與夜間冰點白天零上的兩組實驗里,花生並未完全絕收,前者生長周期135天,種果比1比10,後者周期133天,種果比1比13。

正經草本在冰點都不發育了,這個表現應該算是相當不錯,花生會因此額外獲得幾年的主要食物地位。

額外的年份,主要來自于地下溫度和地表溫度差,在浮島整塊大石頭降到冰點之前,地下溫度會有很長時間比地表高,所以下雪後地表溫度都會在冰點附近徘回,不會一直降下去。

另外還有一組嚴酷環境實驗的結果值得關注。

零下30度恆溫室。

超低溫恆溫要求植物至少有希望接觸到液態水,花了很大功夫設計,還找了魔法學院幫忙,最後做到土層下30厘米為冰點。

實際環境溫度降到這個水平並維持半年以上,冰點大概率會探到地下兩米,但那樣的實驗環境對花生而言完全沒有意義,它的根系都扎不到那麼深。

在嚴酷實驗中,花生有兩個新情況。

一個是種子無法發芽,另一個是將已經發芽的苗株移栽至實驗室,花生會還原神樹的耐寒力,仍然能維持1比8的種果比,周期上也沒有拉得特別長,到植株萎縮為止的周期在150天內。

也就是說如果王齊給花生再迭代一下,讓它的根系更深,它是能夠頂著酷寒環境生長的。

不過那個溫度下,根本沒有活躍昆蟲傳粉了,需要人工干涉,既然都人工干涉了何不集中種植,至少溫度環境能好得多。

到這里問題就來了。

王齊弄花生的目的,是通過一種無法被集中控制的食物,確保境外最低工作收入水平不要過低,以此抑制產業外移傾向。

而花生一旦被集中控制起來,勞動者的食物大部分再次控制在商人手里,糧價又要走高,大家又回到干一天重體力勉強湖口的狀態。

不排除部分地區的商人會有點良心,但在玻璃溫室和塑料布大棚完成普及前,整體趨勢難有其他變化。

保住花生的超低溫野生能力,需要改進根系長度,授粉環節不要了直接自體復制,可能地表以上部分還需要增加一點蠟質層輔助保水保溫,葉型也要改變來適應嚴寒。

……這麼改下來,似乎不如重新弄一種冰期作物,畢竟花生這個課題在選擇的時候,還沒有出現浮島底部與蒸汽海分離的情況,明顯不太適應版本變化。

王齊沒多糾結,花生頂幾年之後隨意吧,再弄個新的耐寒野生植物。

小葉型的深根塊睫植物。

已經弄清楚怎麼擺月兌寄核體污染風險的王齊,這一回輕車熟路,在宮殿里花了幾天就弄出初代。

在深根地瓜上王齊保留有更多的神樹能力,植株不再用草本,改用灌木。不弄成大樹還是避免被地頭蛇控制產出。另外采集也無需把植株整個挖出來,它會一直在主根周圍伸出系根,膨脹生長成類似地瓜的塊睫。

沒浪費時間,直接用神樹種子版本復制一堆,交給農科系折騰。

有前期花生野化的反饋和農科系的實驗數據支持,小灌木暫時不考慮境外實地實驗,畢竟多年生灌木在形態上比絕大多數草本更有高度優勢,唯一需要擔心的是被野生食草動物啃禿。

針對食草動物辦法不多。

在葉子里下毒和初衷相悖,因為小灌木在高密度叢林里的生存力有限,這些動物死在其附近很遠就能被看到,有不小概率會被人撿走吃掉。

長刺也不能對所有動物生效,王齊也不追求完美,直接種神樹還有被控制食物源的缺點,被動物啃掉一點算為肉食生產做貢獻,產量低一點無傷大雅。

安排好極寒野生食物的事情,回頭盯了眼電機的情況。

電機是個起步很早的行業,可惜之前一直受到天然漆供應影響沒辦法擴大規模,受限于石油工業各種潤滑系產品的發展,質量也算不得多好,在聚烯材料發展出衍生漆之後才找到機會 推。

距離之前安排電機分廠已經過去一些時候,王齊主要看新城重工的報告。

新城重工既是高端電機的主要購買者,也是電機產業的指定自動化設備供應商,他們自己不生產電機,看待問題會更客觀一些。

重工只關注精密加工技術迭代,生產設備是副業,對于電機方向,他們關注的重點是震動和發熱……這也是電機的技術力集中區,而繞組就是個簡單算數題,殼體有技術成分,但不多,只有一點點。

電機供應進入穩定期後的這半年,重工總計燒壞了六百余台電機。

經過大量復盤分析,現有的漆包線還是不夠好,熱傳導率偏低,限制了電機功率的提高。

作為對照組的是一種天然礦石漆,也是早期線材漆的一種,在其他條件完全一致的情況下,使用礦石漆的漆包線平均燒毀功率,比聚烯漆高兩成多。

這類破壞型測試原本應該是電機廠的活,只是那邊現階段的重點還在新設備調試及相關生產工藝適應,成品都按樣機測到的燒毀功率降30%標額定功率開賣,沒有專業團隊干太復雜的測試工作。

重工面對的問題更為復雜,機床加工要求電機系統在扭矩方面來回橫跳,會有各種各樣的因素導致電機短時間功率出現大幅波動,也就比較適合幫著干點測試的活,相關的記錄也會給電機廠一份,幫助那邊後續改進。他們自己則用這份成果,決定各種機床最終要用什麼功率的電機。

王齊會看他們的測試報告,因為藍天重工最近的工作總結提出個新概念,需要用到高檔電機。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