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東線第三魔界門所代表的魔族生態圈,影響最大的並不是水晶群系。

威脅仍然來自老朋友——小惡魔。

據301營官兵描述,魔界有水晶群系生活的範圍,都有小惡魔……沒有它們的地方才是極少數。

按棲息地劃分,魔界一側,當地水晶群系的棲息地面積佔比約30%,這里最大貢獻的就是水晶地穴偷獵者和水晶巨人,余者加起來都沒10%。該區域的小惡魔棲息地,則估算佔比僅有15%。

15%不是個很低的數字,實際只按棲息地算,小惡魔在絕大多數生態群里,佔比都到不了20%。

問題在于小惡魔的擴散性太強了。

一萬個水晶地穴偷獵者放到流放地,即使不計算流放地土著的行為,一個七年周期也就能變成十萬。

而一萬只小惡魔,七年間在沒有天敵的環境里,會增量到一億只以上!!

雖然小惡魔沒天敵是不可能的,但它的實際數量膨脹速度,也比除野狗外所有魔族的理論值都快,這也是自北門開啟後一直沒辦法清除小惡魔的主要原因。

從搜集到的歷史資料看,小惡魔的消亡原因似乎只和自然魔力濃度相關,在現有十數倍于災前的魔力濃度條件下,它們的問題不可能徹底解決。

當然不管威脅是否來自小惡魔,鳳凰王國能動用的手段,只有一個︰給當地流放地民眾大量支援武器。

東區和南區的環境有差異。

東區類似鳳凰王國這種規模的小國不少,有很多明面上沒有立國,但被單個領主實際控制。

這是個歷史遺留問題,根源在法特爾那,他們重點打擊的就是周邊地區,就如同自家剛搞出點名頭就被打了,太遠了受限于交通能力就有點夠不著,只能口頭或派幾個強力個體震懾一下。

往好處想,經過災後多年的勢力演變,東區大部分浮島都屬于單一勢力,至少對單個浮島內的控制力比南區那幫散碎領主強得多,這對抵抗魔族是個有利因素。

第三魔界門開啟後倒也沒等人催,周邊幾個浮島的使節就來到王國,通過外交渠道購買槍支。

這邊也不含湖,每家先批個三千條用著,一部分沒錢付款的拿礦抵。

低價的礦石和空運格格不入,絕大多數礦甚至夠不著空運里程費,運一公里虧一公里。

但鳳凰王國由于貨幣基礎不同,統計模型也與境外差異很大,王國計算成本只看有沒有資源消耗,基于魔法的滑翔型飛機所謂里程費只要不外包,在公有資源里就是走個賬的事。

只是里面涉及到人力成本無法平賬,還得由市場行為買單,八百公里的距離遠了點,仍然要求礦有一定價值屬性。

比如煤就完全不能用,煤焦油可以,鐵礦沒有70%以上的含鐵量也不考慮,還有很多礦石需要經過初加工,略微提高有效成分比例。

這里又有講到地域差異。

南區的領主都是零零散散一個個,面對王國推動的工業化洪流毫無抵抗力,只能任由商人跟著折騰,形成了一些低端配套能力。

而在東區,傳統力量的反抗更強,生產基礎也更差,別說礦石粗煉,能完成礦物水洗和篩選就算不錯了。

如此一來,東區能進入空運名單的礦物類型就更少。

本輪的槍支抵款,品類集中在煤/木焦油、銅錫成品、含鎳橄欖岩等,其中銅錫成品按王國境內的標準屬于黑貨,工業應用的部分還得送去彩虹金屬提純一道,部分釋放給裝飾品生產企業。

槍支起運半個月後,事發地既按浮島標定法坐標1、7的浮島又派使節來。

這一次卻是想談肉干貿易。

突然冒出來的肉干盈余用腳底板也能想到是哪來的,外交部沒通報,直接給拒了。

王齊事後拿到報告也沒有任何表示,不提禁運武器也未發抗議文書。

關于魔族肉能不能吃,該不該吃,在流放地可以說是歷史悠久的問題。

魔族這個大名頭下,有獸類也有智慧種群,甚至還有一些難以準確劃分生物類群,其共性是肉具有基因誘變風險,或許可以認為本宇宙基本粒子的細微差異,導致大家基因穩定度會稍微差一點。

流放地不是主世界,大家都已經混血,再變異一點點也沒差,並不會因為多長了根角或手臂就被人追殺,所以只要心理不膈應,吃魔族也沒多少負擔。

而從降溫預期帶來的未來糧食風險看,也必然有不少流放地民眾,需要魔族提供的肉類來熬過三界大戰。

自己家拒絕輸入,對方還是能找到買家,為此去譴責一下對事情也不會有幫助。

提到糧食,王齊也想起大半年前撒出去的花生種子,找人要來相關委托企業的資料。

第一關注點是野生適應力,當時灑出去的三個品種,有一個變得十分稀缺,估計要不了幾年就會自然消亡。

剩下兩個還行。

其中之一從樓頂實驗的86天周期,增加到了100天左右,根據當地雜草高度和生存力,不同環境有一定差異。

剩下的一個也差不多,生長到花生長成的周期為95天,野生二代記錄到的數字均值為97天。

周期算不上短,算是通過野化實驗了。

第二個點是當地民眾對花生的可食用認知。

這方面情況較差,看到受雇公司在當體野草堆里折騰,也有民眾會偷模跟著刨幾株出來,似乎沒有自動宣傳。

找點人主動出擊?

還是不太行,作為實驗地,當時釋放的花生開掉野生失敗的部分,總計也就大幾百千克的初始重量,經過兩輪自然繁育,地里剩下的應該也不到兩百噸,對應單個城市的郊外,可能也就三十幾噸的樣子。量不夠,一旦開始宣傳,它們野生能力再強也就只能勉強維持住已有規模。

下階段還是以補種為主。

按每天補種1噸,每百天一個周期,30倍種子產量,扣除動物及人帶來的損耗,應該能保障地里有六到八萬噸的量。

這個量只要不被一次挖出來,滿足二十萬人長期做主食食用問題不大,能夠實際解決百萬人口規模的糧食價格矛盾,推動境外勞動基本價格上漲。

具體效果如何,靠計算肯定不行,還得實地試試。

這次以哨站樹為載體,直接按最終數據產出可種植花生,產量上比草本實驗體更有保障。

產能暫時按每天兩噸來安排,多灑幾個浮島,單個城市雇佣幾個當地人播種就夠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