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十一章 還是你們掙錢狠啊!

「總之,除了作物雜交之法,並不能急于一時,需要日積月累方見成效外。」

「其余諸項若是能盡善盡美,糧食畝產起碼能從如今的百余斤,飛漲到五百斤以上。」

也就是說,原本能養活一個人的農田,現在起碼能養活五個人。

無論是對經濟、民生、軍力,都是一個極大的提升。

劉備也是興高采烈,準備連夜將這些種地之法推廣至新野與宛城的百姓。

讓他們速速按照此法耕種。

來年糧食收成,起碼能漲上一倍有余。

回到府中,劉備正書寫政令之時,一旁的諸葛亮在听聞此事之時,卻是眉頭微皺。

「主公,此事恐怕沒有如此順利。」

「噢?此話從何說起?」劉備疑惑道。

諸葛亮說道︰

「徐先生所言種田之法雖好,卻是繁雜多樣。莫道是普通農夫,縱是博學多才之人,也難以一時牢記。」

「新野宛城百姓足有幾十萬之眾,恐怕我軍難以一一普及種田之法。」

諸葛亮的意思很明白。

徐風一口氣說了個種田十法,每一條都有許多注意事項。

若是稍有不慎,反而會弄巧成拙,搞得糧食減產。

就算是徐風挨個聚眾講解,恐怕也並非一朝一夕能令百姓改變過來以往種田的習慣。

這也是當年荀子明明將糞土可增產的事情寫入書中,後世卻依舊未曾善加利用的原因。

听到諸葛亮的擔憂,徐風也是暗暗點頭。

不愧是治政為長的諸葛亮,對于條令推行,不單單只看他帶來的收益。

更會衡量這些法令推行的難度,站在各個角度綜合評判這法令實施的可行性。

不過諸葛亮所說的事情,徐風其實也早有預料。

「此乃我所編寫的‘齊民要術’,其中詳細記載了我所說的種田十法。」

「其中除了文字之外,還畫有詳細的圖解,可供百姓效彷學習。」

這本齊民要術並非徐風照搬後世的同名書籍。

而是憑借自己記憶中的現代農業知識,整合諸子百家中對于農業的詳細講解。

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終于編寫出這本可以指導百姓耕種的‘齊民要術’。

只要將此書匠人,由他們制成印刷石板,加班加點的印刷數日。

印出的書籍就夠新野和宛城百姓所學。

之前徐風開展的識字活動也初見成效。

現在幾乎每條街道,都起碼有兩三個識字的普通百姓。

平均每十戶人家,就有一位能認全所有常見字的學生。

雖然看起來不過如此,但如此識字率,已經算是跨了時代先河。

隨著時間推移,識字的比例也會越來越擴大。

隨之而來的,便是生產力的加速增長,生產方式的革新進步。

由這些識字的人,為自己的鄰里街坊講解書中記載的種田之法。

待到年初,掌握種田之法的百姓便可正式開始耕種。

「先生,可若依此行事,這些書籍必然會流傳至天下各大諸侯手中。」

諸葛亮一瞬間便想到如此做的後果。

那就是這些種田之法被其他諸侯掌握,變相增強了這些諸侯的硬實力。

反而讓劉備集團好不容易積累的優勢化為烏有。

畢竟新野加上宛城的領土,連曹操掌控的十分之一的領土都遠遠不到。

雙方真的比起發展生產,拍馬也不可能追上曹操。

更何況徐風在曹操麾下之時,也曾領導了許多年的變法。

雖然有世家的阻礙,但畢竟底子還在,國富民強。

對方若是照著徐風的生產模式照搬,恐怕用不了多久便會被他們徹底學走。

這可是名副其實的資敵……

但徐風卻好像早已胸有成竹,笑道︰

「孔明多慮了,我正是不怕他們學。」

「他們若是想買走這本‘齊民要術’,我倒是願意再加大生產,連夜加班加點的印出幾萬份,賣到天下諸侯手中。」

看到徐風的表現,諸葛亮也不由得陷入思索之中。

難道是徐風在計劃之中另有深意,他一時未曾察覺?

看到諸葛亮絞盡腦汁的模樣,徐風生怕這位丞相之才被耗干腦細胞,只得急忙解釋道︰

「說起來倒也很簡單。」

「各大諸侯買走齊民要術,想要讓自己治下百姓依樣學習,就同樣需要擴大識字率,普及最基礎的教育。」

「這可是飲鴆止渴。只要學習文字的百姓越多,代表支持咱們的百姓也將更加強大。」

徐風還時刻牢記雙方支持者的階級區別。

曹操的支持者,大多數世家豪強地主。

因此必須要站在他們的利益角度來壓榨百姓,避免和他們徹底撕破臉。

最多也就是站在一部分豪強地主的角度,打壓其余世家。

而劉備集團,大多都是貧民或寒門出身,除了極個別的高層算是有豪強身份,但也都是不知道幾代人老黃歷了。

所以,目前劉備更多的支持力量,還是來自于普通百姓。

各大諸侯真的敢加強百姓的力量,傾盡所有讓他們識字,逐漸掌握更多知識。

百姓立馬就能擠壓世家對于政治權利的掌控,打破他們的壟斷。

這可謂是徹徹底底的陽謀,讓你把書拿走,你都不敢發給普通百姓。

發給他們,就代表要讓百姓們逐漸學著看書認字。

徐風甚至打算,主動派出一批閑散的學子,跑到各大諸侯的底下開免費學堂。

既然你的人不來我這里接受洗……不,接受價值觀灌輸。

那就由我的人跑去,主動幫你們完成價值觀灌輸。

…………

許都,一匹快馬飛速抵達城門處,傳遞了兩條消息。

曹仁大敗,損兵折將過半。

宛城落入劉備手中,就連城中府庫也原封未動,落入了劉備軍手中。

只不過信使所帶來的消息,是宛城里面儲藏的五千斛糧食,金銀百余斤糧食陷入敵手。

但在城門等候了不到片刻,負責接待的世家官員便接到指示。

將信中的數字改成了一萬五千斛糧食,金銀各百余斤。

將消息傳報給丞相府,恰好輪到公子曹丕和大司農華歆當值,處理政務。

兩人想起之前時疫之時漏出來的大窟窿,對視一眼。

默默將信封一萬五千斛糧食,添了一筆,變成了兩萬五千斛。

金銀各百余斤實在不好更改,便在後面又加了銅幣百萬錢。

于是乎,雖然說宛城戰敗,曹操震怒。

但各大世家卻借此弭平了不少虧空,平時說話的語氣也不免壯了三分。

受傷的只有曹操一人,想起此事便怒罵夏侯德蠢如豬狗。

致使府庫中海量錢財流入劉備手中。

卻忘了,自己派去嘉獎升任夏侯德的宦官,還沒有來得及離開許都。

如果劉備听到許都的彎彎繞繞,肯定也大呼冤枉。

他清剿了城中府庫,一共才賺到幾千斛糧食。

結果這群世家動動嘴皮,動動筆,就賺了自己幾倍以上。

導致後來徐風道听途說知曉此事後,也不由得沉默了半晌。

最後才從嘴里蹦出一句話︰

「還是你們掙錢狠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