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三十章 馮道才是英雄

話說楊懷亮奉了楊業之命,領本部兵至鐵籠原,與馮益同守谷口,兩下各立營寨,彼此照應,期待高懷德困死谷中,以收全功。是日,懷亮因累日辛苦,伏幾假寐片時,只見營外走進一人,頭戴金襆頭,身穿白龍袍,揚揚赫赫,立于面前,叫聲︰「懷亮兒,你怎麼骨肉不分,助異姓而殘手足乎?」懷亮舉眼一看,不是別人,原來是父親高行周。即忙跪下,叫道︰「父親因何至此?孩兒自幼失離,拋棄多年。今在楊令公帳下招為義子,不能省視父母,兒之罪也。但孩兒從不曾幫助別人傷殘骨肉,父親此言何故?」行周道︰「別的莫說,只這鐵籠原被困之人,難道你不知麼?」懷亮道︰「那鐵籠原內被困的,孩兒雖不知他姓名,總是敵國之人,該當如此,父親說他則甚?」行周道︰「這人便是你哥哥,傷殘骨肉,尚不自悟!」說罷往外就走。懷亮忙叫道︰「父親且慢去,孩兒還要問個端的。」叫了數聲,行周並不答應,一直往營外去了。懷亮隨趕出來,卻已不見蹤跡,不覺放聲大哭。夢中醒來,見桌上燈燭通明,帳外巡邏已打三鼓。

懷亮定性一回,呆呆想道︰「此夢做得甚奇,方才明明見吾父親說吾傷殘骨肉,又道谷中被困之人就是手足。吾想手足乃是弟兄,吾只有一個哥哥,名叫懷德,他諒來好好的住在家里,或者在于父親衙中,怎麼谷中的就是我哥哥起來?實是難猜。」忽又想道︰「這被困的既是我哥哥,怎麼夢中又見父親來說?若是父親來托夢,難道父親已棄世不成?這些緣因,叫我怎能明白?就是被困之人,前日我在陣上與他交鋒之時,武藝果然高強,只是面貌依稀像我哥哥。但天下同貌的甚多,只恨交鋒時不曾問得姓名,真假難辨。」左思右想,忽然說道︰「有了,我且待明日夜間修書射入谷中,要他回答,如果真是哥哥,我好計議救他。兄弟既得相逢,父母存亡也就曉得了。」

主意已定,等至次日黃昏,悄悄修下了書。至二更時分,兩下營中都已寂靜,懷亮便令心月復軍士以巡邏為名,將書射入谷中,等了回書,前來報知。那軍士奉命將書藏好,手執弓箭,先往谷口緊要之處,假意巡視了一遍。悄悄踅到山僻高處,取出書來,縛在箭上,去了箭鏃,搭上弓弦,望著谷中射去。正值軍士坐地,喜得月色朦朧,听得箭響,取來一看,見箭上有書,忙來獻與懷德。懷德接來拆開觀看,只見上面寫道︰

鄂州楊懷亮,原名高懷亮,行周吾父也。奉令擁兵守谷,盡職役也。不意夢有所感,憶念手足飄零,未知所在。今谷中敵將,蹤跡可疑,如系同胞,可書名號為照;如其不然,別有商量。軍中機密,毋得自誤。立候回音,以便酌處。

懷德看罷書,失聲淚下,說道︰「吾弟不知存亡,誰想在于此地!若非皇天相信,安得有此機會,使吾兄弟重逢?此真大幸也!」隨即取出筆硯,就在字後寫著幾句道︰

鄆州高懷德,督兵伐叛,被困幽原,糧草已無,事在危急。天遣賢弟相救,何幸如之!今以姓名為照,速宜裁度。會面之時,細談委曲。立望,立望!

寫罷封好,仍縛箭頭,至原處射出。那軍士正在等候,拾了書,歸營來送與懷亮。懷亮拆開觀看,見了書詞,汪然淚下道︰「若非此夢,幾使吾兄無葬身之地矣。」遂重賞了軍士。

至天明,懷亮持書來告馮益道︰「小將父親高行周,生我兄弟二人。今兄懷德被困谷中,昨夜夢見父親來告,方知其實。因此特來稟知總管,望乞設謀垂救,小將感戴不忘。若事不成,願與吾兄同死。」言罷淚流滿面。馮益听言,奮然說道︰「我亦周臣也,因獲罪投于山後,原非本意。今既有此事,我當與汝定計,救出爾兄,同去歸周可也。」懷亮拜謝道︰「總管若肯如此,愚弟兄雖死不忘盛德。」于是馮益差人暗暗詣周營報知其故,約定黃昏听炮響為號,便當引兵來接應。兩下知會定了,都已整備。

至晚,馮益撤去圍兵,放起炮來。高懷德听得外面炮響,料著兄弟來救,即引部兵從內殺出,馮益招呼,合兵一處殺奔關下。哨馬報入關中,楊業大驚,令︰「延昭領兵三千,速去拿來見我。」延昭得令領兵出關,正遇懷亮。延昭道︰「父親以汝為子,恩義兼隆,汝乃背反而去,是何道理?」懷亮道︰「兄弟之情,不敢不救。」延昭大怒,挺槍直刺。懷亮舞鞭相迎。戰不數合,懷亮不敢戀戰,正待要走,忽正南方來了一支人馬,當頭便是韓通,舞刀來攻,延昭抵敵不住。那馮益與懷德催動後軍掩殺過來,延昭勢力不支,回馬引兵而走。

比及天明,周兵合為一處來見世宗。世宗見救出懷德,又添二將,又得了許多軍馬,心中大悅,即封馮益為御營團練使,高懷亮為副先鋒。二人謝恩。懷德同弟懷亮拜謝匡胤等諸將。匡胤道︰「前者吾亦被困,蒙眾位之力得月兌其難。同朝共事何必言謝?喜得汝兄弟重逢,誠因禍而得福也。我當設席聊為慶賀。」遂設席營中,彼此暢飲,盡歡而散。次日,世宗下令︰「各營諸將,整頓營伍,攻取金鎖關。」諸將得令,分頭攻打,聲勢甚銳。

楊業見馮益、懷亮二人叛去,悔恨無及。忽聞一聲驚雷落地,頃刻狂風大作,暴雨傾盆。楊業大喜道︰「周軍入吾掌中矣。」遂命延昭差撥軍士整備船只,檢點水具听令應用。延昭問道︰「陸地行兵,何用船只?」楊業道︰「兵家玄妙,非爾所知也!方今秋雨連綿,汾水必然暴漲。故差人整頓船筏,備齊水具,往各處水口壅住。待雨發之時,放開閘壩,其水沖下,周兵盡為魚鱉矣。」延昭連稱妙計。

卻說周兵因連日秋雨不止,滿營皆濕,匡胤來見世宗,奏道︰「今吾大兵列于汾水原,地勢甚低,前望龍川,水勢泛溢。倘楊業效關公決水之計,吾兵何以當之?」世宗道︰「朕正慮此,未得其策。」言未畢,只听得帳前一片聲響,如萬馬奔騰,似千軍震鼓,澎湃洶涌而來。世宗大驚,只見四面八方水勢滔天,頃刻之間平地數尺。軍士無處可逃,惟有隨波逐浪漂流淹沒。趙匡胤保了世宗于高處奔走,正遇楊業父子駕船擂鼓而來。世宗繞岸而走,楊業登岸來追。匡胤揮刀躍馬抵住楊業。韓通、張永德見北軍勢盛,保了世宗先走。趙匡胤不是楊業對手,戰不多時回馬而走。楊業那里肯舍,拍馬追來。此時匡胤單騎奔走,不期路滑泥濘,人馬都陷入川澤之中。楊業趕到提刀就劈!只听一聲霹靂,匡胤頭頂現出真龍。楊業大驚,心下想道︰「真命之主,不可傷也。」乃勒馬提刀言道︰「壯士快起!此處望南而走便是大路。當記今日楊業不殺之恩。」言罷回馬自去。趙匡胤坐下赤兔馬長嘶一聲躍出澤中,馱著趙匡胤向南而去。後人有詩表之︰

殺運英雄角逐秋,

鏖兵接下陣雲收。

驊騮已陷翻騰起,

帝王威風蓋九州。

卻說諸將保了世宗,退至數十里,招集軍士扎立營盤,查點將士,不見趙匡胤,世宗心慌,正欲差人尋覓,忽報趙匡胤已到,世宗方始心安。少頃隨征將士漸漸復集。但見水勢汪洋,淹死者不計其數。後人有詩嘆雲︰

萬馬爭奔勢若潮,

一時軍卒盡流漂。

可憐無數河邊骨,

猶帶冤聲涌怒濤。

世宗見折了許多人馬,忿怒不已。王樸奏道︰「氣數有定,勝敗乃兵家常事,陛下不必憂慮,有傷聖體。」世宗怒道︰「朕誓與楊業決一死戰,以報其仇!」匡胤奏道︰「不可。軍士折傷大半,糧餉不繼,士卒已無戰斗之心,陛下苦與之戰,恐其不利。不如暫且班師,再圖後舉,諒劉崇如釜中之魚,安能逃其生哉?」世宗自知銳氣已挫,難以奮興,只得允從其議,即日焚其營寨,班師回朝。

且說楊業水淹周師,大獲全勝。探馬報稱周兵拔營退去。當有五郎廷德進言道︰「周兵喪膽而去。孩兒願領輕騎追襲,務要趕上,將周主拿來獻功。」楊業道︰「不可。兵法雲︰「歸師勿掩,窮寇莫追。」彼軍雖退,必有強將斷後,汝若追之,反遭其算矣。」延德乃止。

楊業既勝周兵,差人報捷于劉崇。劉崇得報,慨然嘆曰︰「高平之戰早得此人,焉有大敗?」即遣丁貴齎羊酒金帛等物至營中賞勞。楊業拜受,俵分諸軍,眾各歡喜。次日,楊業隨丁貴入城朝見。劉崇安慰道︰「累卿遠來,大勝周兵,于孤家振威多多矣。」楊業奏道︰「此皆大王之福與諸將之能,臣有何功敢蒙獎譽?」劉崇大喜,設宴款待,是日君臣暢飲,盡歡而散。楊業辭駕謝恩,因又奏道︰「契丹奸詐莫測勿宜親近,如竭府庫以與之,彼終無厭,而大王則自空其國矣。」劉崇深然其言,又賜以金珠珍玩之物。楊業拜受辭歸。

是年冬季,劉崇憂憤成疾竟至逝世。次子承鈞向遼告哀,遼冊承鈞為漢帝,呼他為兒。承鈞亦奉表稱男,易名為鈞。又在晉陽創立七廟,尊劉崇為世祖,改元天會,復向遼乞師復仇。周主因大兵甫歸,瘡痍未復,但戒各邊將固守邊疆,不得出戰。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