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二十六章 柴榮即位

卻說郭威不听柴榮、王樸勸阻,一定要斬趙匡胤。王樸道︰「臣願保匡胤立功,決不反投高行周;倘若有變臣甘抵罪。」周主道︰「既先生所奏與王兒相合,朕當允議。趙匡胤如能將高行周人頭獻上,朕即赦他無罪。」柴榮與王樸各各謝恩。周主退朝回宮,文武各散。

卻說高行周據守潼關,得報郭威兵破汴梁逼死漢主,踐位東京更改年號。又過了幾日,周主詔書頒行天下︰凡是外鎮諸侯,皆要上表稱臣;若有抗違不遵旨意,即以謀逆定罪。高行周心中火起怒發沖冠,罵一聲︰「老賊!你弒逆君上篡奪天位,身負彌天大罪,還敢藐視天下諸侯。我高行周受了漢主爵祿,不能與主報仇已為不忠,怎敢改變初心稱臣于篡賊,有玷我平昔威名?」高行周說到此處,不覺怒氣填胸登時發暈。老夫人與公子見了,急令丫鬟取湯水灌下。高行周暈去有半個時辰,方才漸漸蘇醒,長嘆一聲說道︰「我欲帶兵上京與主報仇,怎奈劉主洪福已盡,徒然損將折兵于事無補;如我不去討賊,又恐遺笑于天下諸侯,說我尸位素餐畏刀避箭。既不能與主報仇,復不能盡忠死節,豈是為臣之理?」

又過幾日,忽然開口叫聲︰「懷德,為父食漢主之祿,理該為國盡忠。但天意已定,有死而已。只是你未受君恩,在此無益,你可收拾行裝,同你母親回到山東祖基居住,自耕自食,也可過日。日後倘得你兄弟回來,須是和睦友愛,孝養汝母。」原來高行周所生二子,長名懷德,次為懷亮。那懷亮自幼失散,未見蹤跡。當時懷德稟道︰「爹爹既要保守潼關,為漢主復仇,孩兒理當在此添助一臂之力,怎麼倒叫孩兒同了母親回歸故鄉起來?此事恐有未便,還請爹爹三思。」行周道︰「吾兒听著,為父為君守土,乃為盡忠;汝為子的不背父言,便是大孝。我意已定,汝不必多言,快須收拾前去。」懷德見父意已決,不敢有違,只得收抬行裝,備下車馬,次日辭別行周。夫人乘車,懷德坐馬,母子二人徑望山東進發。

單說高行周自從打發他母子去後,這日正在後堂悶坐,早有探子報進府來︰「啟帥爺︰今有周主差點人馬來征潼關,現在城外安營。請令定奪。」高行周听報咬牙切齒,指定了汴梁罵道︰「郭威篡賊!你安敢犯我城郭藐我英名?常言道︰‘虎瘦雄身在。’老賊啊,只怕你整兵而來,片甲無回。」高行周又差探事人出城打听何人領兵,叫甚名字。探事人潛出城去打听明白,忙進帥府回稟道︰「啟元帥︰那領兵官本身尚無官職,乃是漢主殿前都指揮趙弘殷的大公子,名叫匡胤。打探明白謹來稟復。」

高行周听了領兵的是趙匡胤,不覺吃了一驚。那高行周乃當世虎將,出兵會陣不知見過多少能人,怎麼今日听了趙匡胤領兵便心內吃驚?原來高行周與趙弘殷同為一殿之臣,而且還是拜把子兄弟,高行周曾經見過趙匡胤,看他有帝王之相,所以聞他領兵心下吃驚。

這天晚上,高行周秉燭進房,睡臥不安心神繚亂。側耳听那更鼓,正打三更。披衣起來步出房門,至天井中抬頭觀看天象。只見明星朗朗正照周營;自家主星慘淡無光搖搖欲墜。心中一驚冷汗淋身,不覺一時頭暈眼花站立不住,急將身軀靠在欄桿之上,靜息片時方才心定神安。

卻說匡胤人馬到了潼關,安下營寨準備交戰。不想連過十日,並不見城中發出一兵一將,心下甚是疑惑。欲要選兵攻打,無奈路窄難行。因這潼關乃是陝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之地,路道狹窄不便攻圍,所以叫做「雞鳴三省金斗潼關,一人把守萬夫難入」,乃是一個險要的去處。趙匡胤思來想去,決定把大軍駐扎關外,自己只身前往求見高行周。

高行周只道他來議和,于是開門放入。趙匡胤對高行周說︰「小佷今天帶兵征討,那是因為君命難違。如果叔王能把人頭借與小佷一用。小佷將借勢而起,殺昏君統一天下。不但要為叔王報今日之仇,還要讓天下百姓共感叔王恩德。」

高行周見他氣宇軒昂風度非凡,掐指一算,料定他將來必能平定天下,便讓趙匡胤先回營寨,明日給他回復。

原來高行周、史建瑭、石敬瑭、王樸這四個人,都是金刀禪師徒弟,從幼學習兵法,熟練陣圖。四人下山之時,金刀禪師于每人另傳一樁舉世無雙的妙技︰史建瑭傳的前定數;石敬瑭習得一口金鎖飛撾;王樸乃是大六壬數;高行周授了馬前神課。這四人都曉得天文地理,國運興衰。高行周燈台不照自己,只知漢運當盡,眼下已有真命出世,沒有算到自己的吉凶禍福。今日身帶重病,又值兵臨城外,方才想起馬前神課,于是吩咐左右抬香案過來。家將一聲答應,便把香案端整擺在居中。高行周緩緩立起身來,把八個金錢捧在手中,望空舉了三舉,祝告道︰「奉啟漢壽亭侯關帝聖君︰弟子高行周,行年五十四歲,六月十三日午時誕生。今為漢主祿盡,郭威奪位改年,弟子不肯順賊死守潼關,郭兵侵犯。奈弟子有病不能出戰,不知身後歸著何如?伏求賜斷分明。」祝罷,將金錢傾在桌上。詳看爻象,乃是白虎當頭喪門臨位。唬得高行周面如金紙唇似靛青,心中不悅嘆口氣道︰「命數已定,不得善終。罷了,罷了!總是我高行周命該如此,大限到來料難變更,心機費盡諒也不濟了。」遂吩咐左右人役各自退去,今晚不必在此隨侍。接著提起筆來,寫了一封囑托的書,封裹好了,上面寫著︰「高行周留書,付與趙公子開拆。」寫畢,遂伸手把腰下寶劍呼的一聲拔出鞘來,執在手中,指定汴梁,咬牙切齒罵道︰「郭威篡賊,我生不能食汝之肉,死後定當啖汝之魂!想我高行周從十四歲上生擒王彥章至今,不知會過多少英雄上將,誰知今日病危不逢好死,也是上天報應,分毫不爽。」罵罷將劍橫斜,湊著頸上回手只一勒,登時血染青鋒魂歸地府。

到了天明,有手下人進來伏侍,卻見元帥項吞寶劍血染衣裳,坐在榻上尸骸不倒,都是驚惶不迭,慌忙出來報知副元帥岳元福。岳元福听報大驚,帶領手下偏將一齊至帥府來看,果見高行周自刎在榻,眾皆嘆惜。岳元福道︰「列位將軍,今元帥已亡,潼關無主,我等將寡兵微難與為敵,本協鎮愚意,不如權且投降,免得生靈涂炭;況聞周天子寬宏大度,諒不見罪于我等,不知眾位意下何如?」眾將听言一齊打拱,口稱︰「岳大人所見,生民之福也,末將們焉敢不從?」岳元福見眾將已允,即時修下降書令人開關,自己率領眾將來到周營投降。

匡胤接了降書,方知高行周自刎,眾將投順情真,遂準了岳元福之降,率領眾將齊進潼關。岳元福等一同跟隨。

來至帥府轉入後堂.見高行周手執寶劍尸骸不倒。匡胤心下吃驚口中嘆惜。這時看見案上有書一封,匡胤走至案前,見上面寫著︰「高行周留書,付與趙公子開拆。」匡胤不解其意,舉手取將過來,揭去封皮觀看內中言語,只見上面寫著︰

漢潼關總兵高行周,盡節臨亡,親筆遺書,奉上趙公子台下︰昔日某與尊翁有八拜之交。同為漢廷之臣。某觀公子之相,帝王之姿也。不意漢運告終,有周當代。適公子領兵至此,值行周有病難支,此皆公子福大,有所以致之耳。今某自刎獻首,以成公子之功。惟望顧念遺孤,略睜青目。某所生二子,長子懷德,次子懷亮。懷亮相失已久,不必言矣。懷德少年勇力,善有智謀,亦定國安邦之器;他日公子開基創業,願重用我子,必不有負也。行周雖在九泉,感恩不淺。專此布囑,余不贅繁。行周頓首。

匡胤看罷書中之意,心下惻然,口中不住的嘆惜,將書收好。遂分付道︰「高元帥生前忠直,死後神明。爾等速備香燭紙錠,禮當祭奠陰靈,早登天界。」左右抬過香案,點上銀燭,焚起名香,金箔紙錢盛放盒內。趙匡胤拈香下跪、暗暗的告道︰「高元帥神靈不遠,今日成全趙某大功,日後果能南面稱尊,得遇令郎之日,義當重報;更必世世子孫,披蟒掛玉,某之願也。」告罷,即便叩頭下去。只听得上面撲的一聲響處,高行周尸骸倒在塵埃。當時匡胤奠了酒,將金箔紙錢焚化已畢,因郭威要見人頭方才放心,因此不得不將高行周首級割下,用金漆木桶盛了。另把沉香刻成人頭,裝在腔子上,用棺木盛殮,令人埋葬于高原所在,更立石碑以記之。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