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十九章 述律平斷臂殉夫

話說李嗣源率兵入洛陽,傳令群臣于興聖宮議事。李嗣源左右眾將皆勸其登基稱帝,李嗣源把馮道叫至身旁,問道︰「眾人欲保我即位,先生以為如何?」

馮道答曰︰「莊宗諸子皆死于宮中亂兵刀下,惟魏王李繼岌尚擁兵西蜀。若將軍稱帝,則魏王造反有名,陷公于不義。」

李嗣源問︰「眾人擁戴我,不知如何答復,望先生教我。」

馮道言道︰「將軍可以監國之名,代行君主理朝。」

過了少時,群臣會集興聖宮,張全義言道︰「上柱國救社稷于危難,救萬民于水火,功蓋千秋。國不可一日無君,為臣斗膽奏請上柱國順承天命,登基為君。」

李嗣源言道︰「本帥起兵乃是誅殺伶黨,另立明君,魏王尚在西蜀,待其歸朝,當立儲君。我暫以皇叔之身,代為監國,總理朝事。」文武眾臣又請李嗣源登基,李嗣源依舊辭而不受,仍自稱監國。李嗣源令人尋到莊宗尸骨祭奠于西宮,並存莊宗靈柩,待魏王歸朝送柩登基。

李從榮、李從珂、安重誨、石敬瑭、劉知遠、郭威六人聞知李嗣源有擁立魏王李繼岌登基之意,連夜往興聖宮求見李嗣源。李嗣源見此六人,掌燈秉燭,眾將分坐左右。李從榮道︰「父親大人,千萬不可待魏王歸朝登基!」

李嗣源言道︰「魏王李繼岌乃先皇長子,理當即位。」

安重誨言道︰「今日朝堂之上,群臣兩請監國登基,監國雖辭而不受,但魏王若是得知此事,必要加害監國大人。」

李嗣源問︰「何以見得?」

安重誨言道︰「魏王為人面善而心狠,郭崇韜總攬朝政,魏王殺其滿門;如今主公已是監國,只恐魏王更不能容。」

李從珂也勸道︰「父親可曾記得,昔日您被王彥章打下沁水河。河水倒流將父親沖進上游吞龍溝,那水溝吞龍不吞人,可見父親確有真命在身,理當稱帝。」其余眾人也是連聲規勸,李嗣源起身思慮再三,無奈嘆道︰「老夫一世忠烈,本欲另立明主,如今卻進退兩難。」

安重誨勸道︰「康延孝將軍舉兵在漢州起義,可命其阻殺魏王。倘若縱虎歸山,則後患無窮。」李嗣源嘆道︰「這一步之差,要讓老夫背千古罵名。」

李從榮雙膝跪倒,勸道︰「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父親不可再猶豫!」安重誨、石敬瑭等也接連跪倒苦勸︰「監國不可猶豫。」李嗣源滿懷焦慮,咬牙捶案,對眾將言道︰「傳令康延孝出兵阻殺魏王!」正是︰

半生忠烈成笑談,

人隨時勢難上難。

從來忠奸只一步,

自古成敗棋一盤。

欲迎和風陪春醉,

反遭冷霜伴秋寒。

西川斷絕朱邪氏,

只教後唐另脈傳。

卻說魏王李繼岌得莊宗調令,由西蜀率兵而出,尚不知郭從謙造反弒君,李嗣源監國洛陽。等魏王李繼岌兵臨渭水,長安留守張抃拆毀渭水渡橋,魏王李繼岌只得沿河而回。康延孝率三千精騎兵由漢州而發,燒魏王糧隊。軍糧被燒傳至魏王軍中,五萬將士人心惶惶,魏王退至渭南,大軍糧盡,五萬大軍潰散過半,逃兵難止。從襲語繼岌道︰「大事已去,福不可再,請王早自為計。」

繼岌彷徨泣下,徐語李環道︰「我已道盡途窮,汝可殺我。」

李環遲疑多時,乃語繼岌乳母道︰「我不忍見王死,王若無路求生,當臥榻踣面,方可下手。」

乳母泣白繼岌,繼岌面榻偃臥,李環取帛套頸,把他縊死。從襲自往華州,也為都監李沖所殺。

劉後與存渥奔晉陽,途次晝行夜宿,備歷艱辛。劉後恐存渥分離,索性相依為命,獻身報德。存渥見嫂子多姿,風韻不減,樂得將錯就錯,與劉後結成露水緣。及抵晉陽,李彥超不納存渥,存渥走至鳳谷,被部下所殺。劉後無處存身,沒奈何削發為尼,就把懷金取出,築一尼庵,權作羈棲。偏監國嗣源,不肯輕恕,竟遣人至晉陽,刺死劉後。一代紅顏,到此收場。【劉後夫死子亡,既已出家,嗣源又何必斬盡殺絕?】

魏王李繼岌死後,軍中尚有兩萬余人,參軍任圜乃京兆三原人氏,機敏善斷,即刻修書向李嗣源求降。

數日後任圜率兩萬人馬回至洛陽,李嗣源聞之大喜,在興聖宮大會群臣。安重誨勸道︰「天不可無日,國不可無君。魏王命已歸天,如今監國上逢天時,下得地利,中和人心,龍命當興。臣等奏請監國登基。」

馮道也勸︰「監國有堯舜之風,周公之德,功勛至極,貴為皇室,今承帝位上合天意,下應民心,如久旱得甘露,四海定神針,叩請吾主登基。」馮道伏地叩拜,殿上文武眾臣紛紛跪倒,請李嗣源登基。

李嗣源面帶苦色言道︰「先帝尸骨未寒,魏王客死他鄉,我當先祭莊宗,從簡登基。」眾人聞听,齊聲高呼萬歲。

公元926年四月丙午,文武百官隨監國李嗣源身著白素祭奠莊宗靈柩。祭奠禮畢,李嗣源加冕受冊,百官易朝服稱賀。莊宗終年四十二歲,在位四年,追封謚號為大唐莊宗光聖皇帝,葬于雍陵。

李嗣源登基之年已是五十九歲,謚為明宗,改年號為天成元年。李嗣源頒詔降旨,廢除伶官所擔諸職,處死景進、史彥瓊等伶黨。裁革宮中宦官,遣散後宮嬪妃宮娥千余人。明宗李嗣源從儉治廉,丞相豆盧革身為首相勾結伶官,荒廢朝政,被貶辰州刺史;戶部尚書孔謙貪贓枉法,兼並民田,被斬首洛陽街市,抄沒家產。又為郭崇韜、朱友謙二人平反昭雪,大赦天下。吳、越、荊南、楚、閩南方五侯皆遣使入朝稱賀,向明宗稱臣。

李嗣源降旨封長子李從榮為秦王;次子李從厚為宋王;養子李從珂為潞王,鎮守重鎮潞州。安重誨年輕有為封左丞相,馮道老成持重為右丞相,官拜樞密使執掌朝政;駙馬石敬瑭官拜河東節度使;孟知祥為劍南西川節度使,其余眾臣也皆有封賞。

李嗣源娶妻三人,元配夏氏已故,追封晉國夫人,生子秦王從榮,宋王從厚;潞王從珂之母魏氏亦亡故,追封魯國夫人;三妻曹氏生一女為永寧公主,嫁與石敬瑭為妻,封楚國夫人。

朝廷易主,庶政維新。後人有詩嘆曰︰

得國非難保國難,

霸圖才啟即摧殘;

沙陀派接雖猶舊,

畢竟雍陵骨早寒!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