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十八章 滅魏王李嗣源稱帝

卻說唐庭自從李嗣源離去,郭崇韜斬首,朝中百官如群龍無首,竟紛紛歸附伶官景進門下,百般奉承賄賂以求保官。莊宗李存勖原來文有郭崇韜、武有李嗣源,如今卻一再姑息伶官作亂。李存勖騎馬打仗驍勇果斷,而讓他坐在宮中治理國政,卻是根本坐不住。既然無仗可打,干脆就四處打獵游玩。從此宮中奏章全由景進、史彥瓊一群男寵獨斷專行。

朱友謙本是朱溫養子,因受朱溫猜疑歸降後唐。文武群臣皆奉承伶官,朱友謙自歸順後唐以來,剛正不阿,對宮中伶官獨霸朝綱陷害朝臣甚為不滿。

伶官景進、史彥瓊等與宮中閹黨懷恨在心。經過一番勾結,異口同辭向莊宗請殺朱友謙,景進言道︰「河中有人告發,朱友謙任職河中之時曾與崇韜勾結謀叛,對陛下處死崇韜頗有微詞,當斷不斷,日後必亂。」

莊宗聞言道︰「友謙自歸順以來未見其有異心,與郭崇韜相互勾結恐是有人在其中離間?」

景進言道︰「陛下不要忘記,朱友謙曾是朱溫的干兒子,因反了朱溫才歸順陛下。昔日呂布殺丁原而降董卓,殺董卓而自立,以奴才之見朱友謙必是呂布之類的小人。」

莊宗悟道︰「听景進之言,也確有道理,不如先將朱友謙革職查辦,再論其罪。」

景進趕忙跪倒言道︰「陛下萬萬不可,朱友謙手下黨羽眾多,皆是從朱梁一同歸順而來,若不一並處死,必會造反。」

莊宗猶豫一番才下狠言︰「速令禁軍將朱友謙黨羽一並緝拿。」又連夜遣禁軍統領元行欽包圍朱友謙府第保衛,將朱友謙,長子朱令德、次子朱令錫、副將史武、薛敬容、周唐殷、楊師太、王景、白奉國等十人一並拿下。景進誣陷了一個勾結郭崇韜謀反的罪名,誅殺這十人九族,牽連者近千人,皆斬于徽安門外。正是︰

洛陽城下閻王愁,

徽安門外冤血流。

良將滿門本無罪,

男寵禍國幾時休?

朱友謙及其副將九族上千口被誅殺,震驚天下。後唐同光四年二月,魏州太守趙在禮、邢州太守趙太、幽州太守高行周、漢州太守康延孝、博州刺史翟建,五路兵馬起兵造反,揚言 「殺伶官,誅倡優」。

各州郡飛章急報洛陽,莊宗李存勖召見百官商議對策,太博學士馮道奏道︰「臣啟陛下,五路兵馬造反來勢洶洶,臣以為可急招鎮州節度使李嗣源出兵討伐。」

侍中景進言道︰「李嗣源手握重兵一直對京師虎視眈眈,啟用李嗣源如同放虎歸山。」

大將軍藥彥稠奏道︰「侍中之言雖有道理,但是眼下朝廷有累卵之急,萬民有倒懸之危,若不啟用李嗣源,別處調兵又費周折,請陛下三思。」

丞相豆盧革奏曰︰「陛下,李嗣源乃我大唐擎天得力柱,架海紫金梁,倘若不用,也無人可選。」

莊宗實出無奈只得降旨命鎮州節度使李嗣源為內外諸軍都招討,出兵討伐五路叛軍,又令魏王李繼岌率領入蜀兵馬返回京師。

李嗣源封疆于鎮州已近兩年,整日庭院賦閑。莊宗詔書傳至鎮州,李嗣源看過詔書,即刻詔來左右副將商議對策。李從榮、李從珂、石敬瑭、安重誨、劉知會等眾人分作兩廂,李嗣源言道︰「如今五路兵馬揭竿而反,聲言‘殺伶官,誅倡優’。聖上令我發兵,諸位意下如何?」

李從珂言道︰「父帥不如按兵不動,讓萬歲明白禍害忠良的報應。」左右眾人連聲響應。

安重誨言道︰「主公若是按兵不動,諸侯必定蜂擁而起,中原必定大亂。倘若主公能平定五路亂兵,則中原收復三分天下有其二,霸業可成矣。」

李嗣源言道︰「眾人之言,唯有重誨之言頗具遠見。傳令擺帳中軍,老夫要點將排兵。」正是︰

賦閑兩載氣不衰,

老驥猶慕點將台。

樂宇茫茫久未到,

亂世浮沉卷土來。

李嗣源點兵三萬,以李從珂為先鋒官先討刑州。刑州太守趙太聞李嗣源出兵城下,親自出城迎戰。先鋒官李從珂手提雙錘不問姓名催馬出戰,趙太揮大刀相迎,李從珂兩個回合便將趙太打落馬下。

刑州將士見李從珂勇猛無比,無人敢與交鋒,便獻城歸降。李嗣源率兵進駐刑州,犒賞三軍,飛章告捷。

莊宗李存勖听說李嗣源首戰告捷,傳詔重賞三萬將士,並急令出兵魏州。李嗣源得莊宗急詔,又率大軍南下魏州。

博州刺史翟建率五千援兵在魏州城內會合趙在禮,未過一日,李嗣源三萬大軍會集魏州城下。趙在禮、翟建二人來至城垛之上,見李嗣源命騎兵在前,步兵在後,射手壓陣左右,排兵有序,列隊成陣。趙在禮心中暗暗佩服,對翟建言道︰「當年大太保威震寰宇,今見其陣,果然名不虛傳。」

翟建言道︰「觀其布兵,只恐你我非是李嗣源的對手。」

趙在禮言道︰「兄台所言極是,我已有獻城謝罪之意。」翟建也自知難以抵擋李嗣源,贊成趙在禮謝罪獻降之策。

只見魏州城們大開,趙在禮與翟建只率侍衛數人由城中而出。趙在禮喊道︰「上柱國可否出陣一敘?」李嗣源催馬而出問道︰「汝乃何人?有何話敘談?」

趙在禮對李嗣源抱拳言道︰「末將魏州太守趙在禮,請上柱國恕我鎧甲在身不便下拜。」

李嗣源言道︰「趙將軍既知我大軍已到,為何只領數騎,而不列陣?」

趙在禮答道︰「末將有歸降之心,不知將軍肯容否?」

李嗣源言道︰「爾等既然有心造反,為何又不戰而降?」

趙在禮答道︰「我等造反,皆因宮中伶官倡優當權,殘害忠良,濫殺無辜,只恐日後我等也變為伶官手下的冤死之囚。」

李嗣源言道︰「伶官當權,倡優亂政,我亦憤慨,但不可褻瀆皇綱肆意而反。倘若趙將軍願請罪歸降,老夫念事出有因,自當奏明天子,赦免爾等罪名。」

翟建對趙在禮言道︰「李嗣源在朝中素有威名,言而有信,我看可降。」二人一拍即合,遂下馬請降。李嗣源大喜,下馬將二人扶起,令大軍駐扎魏州城外,僅率五百親兵入城。

話說這一夜,趙在禮在帥府宴請李從榮、李從珂等眾將,忽然從帥府外跑來一人,正是督糧牙將郭威,郭威所以來此,是奉命往洛陽押領莊宗賞賜三軍的封賞。李從珂一見郭威問道︰「郭將軍莫非押回了聖上犒勞三軍的賞賜?」

郭威面帶無奈,坐到椅子上言道︰「諸位將軍有所不知,聖上與景進等人往汴州圍獵,用了我等的餉銀,今夜只是空手而歸。」

「啪!」李從珂拍案而起,怒道︰「昏君!早知今日何不共同反了這狗皇帝!」

「我等願反!」石敬瑭、李從榮、趙在禮紛紛響應,唯有安重誨勸道︰「諸位將軍,稍安勿躁。我也欲反,只是上柱國不下令,我等又能奈何?」

趙在禮問道︰「不知安參軍有何高見,願洗耳恭听。」

安重誨言道︰「僅憑我等三寸之舌,上柱國焉能听信。我等何不連夜煽動三萬將士嘩變,迫使上柱國起兵造反。」眾人聞言紛紛贊許,商議一番便各自領兵去了。

待到三更天時,李嗣源尚在睡夢之中,忽然李從珂沖進寢帳搖醒李嗣源。嗣源問道︰「我兒何事驚慌?」

李從珂驚呼︰「大事不好,軍中生變!」李嗣源趕忙起身穿衣披甲。霎時間窗外燈火通明,李嗣源在閣樓之上俯視窗外,只見城外士卒源源不斷涌入城內,片刻之間已將嗣源所居府第圍得水泄不通。

李嗣源走入園中,這園里已經擁滿嘩變的士卒,個個手高舉火把揮舞刀槍。副將郭威走至李嗣源近前抱拳言道︰「啟稟上柱國,末將由洛陽而回,當今聖上不僅未給封賞,且侵吞將士們的軍餉,用于汴州圍獵。末將赤手而歸,三軍將士震怒,請上柱國定奪。」

李嗣源問道︰「諸位將士連夜起兵,意欲何為?」

李從榮在隊前言道︰「鎮州、魏州兩部將士請求上柱國起兵造反。」話音未落,只聞園子內外的將士振臂高呼「殺伶官,誅倡優!」呼號震天,群情激昂。

又見安重誨從隊伍後面走來言道︰「啟稟上柱國,兩鎮五萬將士怒不可遏,末將欲止不能。」

李從榮勸導︰「軍心所向,天意如此,父帥不可再作猶豫。」李嗣源百般無奈,只得應允。正是︰

春風拂醉唐主心,

郊獵忘卻犒三軍。

諸將共把天子怒,

欲將龍袍另加身。

李嗣源率兵直逼洛陽,一路勢如破竹,所向披靡。洛陽快馬急報,莊宗李存勖郊獵正酣。景進持洛陽急報呈送莊宗,莊宗問道︰「侍中何事驚慌?」

景進言道︰「啟稟陛下,魏州急報,李嗣源反啦!」

莊宗驚問︰「報上怎講?」

景進讀道︰「同光四年四月初九魏州嘩變,亂兵由博州渡河,十萬火急,奏請聖斷。」

宰相豆盧革言道︰「李嗣源率兵已渡博州,萬歲返回京師,扼守關隘,方為上策。」

「準奏。」莊宗言道︰「即刻傳旨,起駕回都。」

莊宗李存勖游幸汴州,妃嬪彩娥跟隨數千人,隨行軍卒有兩萬之眾,車馬輜重步履維艱。禁軍統領元行欽奏道︰「行裝輜重三軍受累,恐叛軍追上,請陛下決斷。」莊宗聞之有理,命禁軍指揮使郭從謙率三千步兵押運輜重在後,莊宗自率精兵與眾宮娥先行回宮。

禁軍指揮使郭從謙押輜重行軍不過十余里,左右士卒接連叫苦。郭從謙心中暗罵莊宗無道,猛然間雷雨大作,車馬泥濘難行。郭從謙為難之際,有士卒來報︰「啟稟指揮使,李嗣源已率兵攻陷開封。」郭從謙聞之大驚。

兩難之際,郭從謙召集麾下將士,泣血陳情道︰「李嗣源已破開封,若不能將車馬押回京師,萬歲必坑埋汝等。」左右將士群情憤慨,從謙進而言道︰「我欲與眾將士殺回京師,滅族昏君,獻降上柱國。」此言一出,士卒皆應。郭從謙摒棄車輛行裝,率三千禁兵輕裝返回京師。

洛陽城上守兵不知郭從謙等已反,使其三千士卒入城。郭從謙身居禁軍指揮使,宮城戍卒皆受其差遣。郭從謙統率禁軍焚毀宮門,直殺內宮。莊宗正在絳霄殿用膳,伶官史彥瓊慌忙跑至,失聲哭道︰「萬歲危矣,郭從謙率禁軍造反殺入內宮。」

莊宗驚道︰「內庭可有護衛?」

陪在一側的景進答道︰「尚有元行欽將軍統領的三百黃甲軍。」

莊宗言道︰「令元行欽速擋之!」

禁軍統領元行欽率三百黃甲軍沖入宮院,攔住去路。元行欽怒喝道︰「爾等受唐主皇恩,怎敢生此叛逆?」

郭從謙答道︰「上柱國李嗣源替天行道,我等欲另立明主,元將軍何不與我等共迎上柱國入城?」

元行欽答道︰「萬歲視我如肱股,元某可死不可降!」遂率兵與三千禁軍混殺一處。

須臾,禁軍人多勢眾,黃甲軍死傷已盡,幾百禁兵與元行欽酣戰一處,元行欽殺兵無數,奈何無馬難逃,力竭而亡。禁軍攻入絳霄殿,唐主冒險格斗,殺死亂兵百余人,突有一箭飛來,正中唐主面頰,唐主痛不可忍,幾乎暈倒。鷹坊人善友,見唐主中箭,忙上前扶掖,還至絳霄殿廡下,拔去箭鏃,流血盈身。唐主渴懣求飲,宦官奉進酪漿,一杯才下,遽爾殞命。年才四十二歲。李彥卿、何福進、王全斌等見唐主已殂,皆慟哭而去。善友斂樂器覆尸,放起一把無名火,將樂器及唐主遺骸,俱付灰燼,免得亂兵蹂躪,然後遁去。

劉皇後最得恩寵,聞夫主傷亡,並不出視,亟與唐主第四弟申王存渥,收拾金寶貯入行囊,匆匆出宮,焚去嘉慶殿,引七百騎出獅子門,向西遁走。

是夕李嗣源已至罌子谷,聞唐主凶耗,泣語諸將道︰「主上素得士心,只為群小所惑,慘遭此變,我今將何歸呢?」【好去做皇帝了,李嗣源未免做作】

諸將當然勸慰,才見收淚。于是馳書遠近,報告主喪。

莊宗被誅,其宮室人等盡死亂兵刀下,伶官閹黨多備緝拿。郭從謙召集文武大臣,眾人不知宮中有何變故,只聞郭從謙厲聲言道︰「伶官作亂,皇帝無道,本官承天下大義,已誅殺昏君,欲另立明主!」百官聞听莊宗駕崩,伶黨被緝,竟無人悲痛,反而各自竊喜。忽士卒來報︰「李嗣源五萬大軍冒雨兼程,已臨近洛陽二十里。」

郭從謙言道︰「上柱國乃聖上皇兄,貴為帝冑,當承天命。」朝中文武無人敢駁,連聲贊許。

未幾,李嗣源率兵擺陣洛陽城下。眾人商議獻降之人,太博學士馮道對張全義言道︰「張大人在百官之眾老成持重,今日李嗣源兵馬殺到,還請大人代為出使。」

張全義頓時臉色鐵青,恐懼道︰「老夫雖然有心獻城,不過李嗣源一直忌恨我這前梁舊臣,不肯相容。」

馮道言道︰「李嗣源此番乃是為誅殺伶黨而來,非是忌恨前梁舊臣,李嗣源必不會責怪大人。下官與大人同去,定保你我安然無恙。」

張全義言道︰「既然如此,可道與老夫同往敵營。」

洛陽城門大開,張全義、馮道二人各乘一馬,帶隨從數人來至軍前。馮道一看壓陣的李從榮,拱手言道︰「勞請少將軍通稟一聲,張全義、馮道為洛陽百姓來軍中求議。」

李從榮言道︰「先生稍等,我去稟告。」

片刻功夫,李從榮回馬言道︰「上柱國有請二位大人中軍帳說話。」二人進入帳中行禮,只見李嗣源端坐虎皮寶座,橫眉立目;兩側將官手扶劍柄,威儀嚴肅。李嗣源問道︰「二位大人來此何干?」

張全義言道︰「大將軍神威將至,下官特為洛陽百姓向將軍祈求太平。」

「哼!」李嗣源言道︰「若不是我舉義兵討伐伶黨,今日絕不留汝狗命!」

張全義嚇得連連稱是,馮道言道︰「我等身為人臣,飽受伶官專權之苦,今日上柱國神兵天降,匡扶正義,真乃社稷幸甚。臣等特來恭請大軍入城。」

李嗣源言道︰「既然是二位大人來請,我肯定不負諸公所望。二位大人回城告知百姓及眾臣公,我只問罪伶官男寵,其余人等一概免罪。」張全義、馮道連聲稱謝,遂引李嗣源大軍入駐洛陽城。

統計唐主稱帝,僅及四年,先時承父遺志,滅偽燕,掃殘梁,走契丹,三矢報恨,還告太廟,及家仇既雪,國祚中興,幾與夏少康、漢光武相似。偏後來婦寺擅權,優伶亂政,戮功臣,忌族戚,不恤軍民,釀成禍患,就是作亂犯上的郭從謙,也是優人出身,平白地令典親軍,致為所弒。 後人有詩嘆道︰

晉王臨終三箭傳,

中原四面掃敵番。

摔杯定計誅逆黨,

北伐幽燕退契丹。

鏖戰黃河滅朱梁,

遷都洛陽取蜀川。

少年得志老來哀,

不近賢能近伶官。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