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七三章 桂榜即出喜事臨 文臣封爵追先祖

不管老太太是為了什麼原因想著與林家親上加親,這想法倒是和林樞不謀而合。

林家與賈家一南一北,一文一武,在一定程度上正好可以形成優勢互補,兩家相互扶持,互為盟友,這樣可以走的更遠一些。

事情說開後,榮禧堂的氣氛變得更加融洽。賈政從衙門回來時,林樞已經陪著老太太打了兩圈的葉子牌了。

「瑾玉今日得閑?听說中樞已經定下了這次的封賞,估計明日大朝會後就會分賞到各家,也不知道咱們這次會收到什麼賞賜。」

賈政倒不是眼熱此次有功之人,主要是這一次各家都有小兒輩參與平叛,老一輩的成就肉眼可見的到了頭,現在拼得就是誰家小輩更有出息。

賈赦不在家,賈政就是榮國府的主事人。至于說賈璉,在老一輩的眼中,他還不夠格主持榮國府的大局,至少明面上的主事人是賈政。

林樞已經好幾天沒去衙門了,在消息上慢了一拍。等賈政說完之後,林樞應道︰「寧國府的嘉獎算是提前賞賜下來了,現在就看朝廷會如何賞賜璉表哥。不過此次平叛的主力是英國公他老人家親率的那幾衛將士,倒是龍禁衛,更多的是戍衛宮禁,想來賞賜會少一些。」

「恩出于上,做臣子自然不能挑剔。咱們家如今與烈火噴油幾乎無兩,還是低調一陣更好些。」

賈政在順天府衙呆了有幾個月了,平時接觸了不少底層的官吏百姓,算是了解了京城百姓對于諸宗親勛貴的基本看法。

像是寧榮兩府,前幾年的名聲不能說有多壞,但隔三差五的笑話鬧出了不少,更別提還有人故意帶偏節奏,什麼驕奢婬逸啊,幃薄不修啊等等,反正在大的方面沒多少問題,但名聲真的算是毀掉了一半。

好在如今家族出了個宮妃,主事的長兄賈赦重新敕封國侯,自己又成了三品國朝大員,後輩中也出了年輕一代的領頭武將賈璉,孫兒賈蘭讀書有成,算是逆轉了頹勢,穩住了家族的根基。

至于說二兒子寶玉,就如元春所說,當個富貴閑人也好!

林樞好不容易來做客,賈政也明白不該多說朝中之事。一同用了一頓精致的午宴後,兩人撇開朝政,討論起了賈蘭的舉業之事。

對于自己個孫子,賈政了解的還沒林樞了解的透徹。等林樞再次將賈蘭心理壓力的問題講了一遍之後,賈政連連跟他致謝,甚至將他自己珍藏許久的名畫相送,以表謝意。

……

松快的日子過了飛快,按照規矩,鄉試時主持考試的正副主考官以及各布政使司(順天府)的官員組成臨時機構進行主持活動。正式考試前一日考官們入闈,先舉行入簾上馬宴,凡內外簾官都要赴宴。

宴畢,內簾官進入後堂內簾之處所,監試官封門,內外簾官不相往來,內簾官除批閱試卷外不能與聞他事。考試共分三場,每場考三日,三場都需要提前一天進入考場,考試後一日出場。

今秋順天府的鄉試因為中秋盛典和那場突如其來的叛亂,比其他地方的鄉試要晚上二十天左右。

八月二十五日起,至九月初四,前後三場考試共計九天時間,又逢數日陰雨不斷,順天府的貢院中不少考生都得了風寒。

林樞在規定的範圍之內,給考生們準備了不少避寒驅寒的藥物,又讓巡考的禁軍生了爐火,送上了熱水,才使得這場舉試順利的進行了下去。

九月初四,最後一場考試結束。貢院大門打開的時候,不少等候的人都眼巴巴看向走出來的考生,有人甚至把府中的大夫都帶過來了。

人群中,賈政也如其他人一樣,望眼欲穿的在考生中尋找自己的孫子賈蘭。相比其他人,賈蘭的身形更加瘦小,剛出貢院大門之後,身心疲憊的賈蘭就差點暈倒在地上。

好在一同趕來的賈環擠進了人群,將賈蘭一把抱住,一模額頭,驚叫道︰「父親,蘭哥兒額頭好燙!」

因為回避的規矩,作為順天府治中的賈政並未一同進入貢院監考,這九天在貢院外算是受盡了煎熬。

原本就擔憂孫子的賈政一听這話,當即就跑了過去,接過賈蘭就往馬車那邊跑︰「快去請太醫……」

……

鄉試的考試內容基本上都是一個類型,第一場以《論語》一文、《中庸》一文或《大學》一文、《孟子》一文,五言八韻詩一首,經義四首,初場的三道四書題每道都要寫兩百字以上,四道經義題則需要寫三百字字以上。

第二場以五經一道,並試詔、判、表、誥一道,議論文要求三百字以上,當然,每屆根據時局又有變通。

第三場,以五道時務策,即結合經學理論對當時的時事政務發表議論或者見解。從考試的內容上可以看出,儒家經學是科舉考試的主要核心內容。

林樞作為今秋順天府鄉試的主考官,基本上總攬了此次鄉試的大小事。從巡考監考到批閱答卷,林樞將整個身心都投入到了這場特別的考試當中。

前兩場的考試主要是針對考生對經義的熟練程度,林樞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第三次的策論之中。

內閣首輔魏慶和早就擬定了順天府鄉試的考題,除了皇帝與魏慶和,正式開考之前,沒有人知道考題是什麼。

「漢宣中興,丙、魏為相,後之人言為相之賢者必稽焉,宜其有興樹之業顯于世也。及觀其紀傳,亦無他功德,相獨有《明堂月令》一章,吉之事大概而已。不識丙、魏之所以得賢于後世者,可得見乎?」

大概就是說漢宣帝的時候,丙吉和魏相兩人為宰相,其實他們也沒干啥啊,為什麼說他們是名相呢,大家來談談。

魏老爺子會玩啊,拿這麼大的問題來考這些學子,不怕這這些學子考熟了嗎?而且這兩日老爺子上書宮中奏請致仕,朝野議論紛紛,出這道題,是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

第二道題更絕,「邇年以來,內外大僚,寥落晨星。台省諸員,強半空署。或以一人攝數篆,或以一差兼數年。處處皆虞代庖,人人久苦積薪。加之九塞飛書,諸司積桉。老庫將竭,京糧告罄。何故?當如何?」

林樞都覺得老爺子有些過分了,讓這些學子給朝廷出主意整頓財稅,這和趕鴨子上架有什麼區別。唉,為這群考生默哀三十息!

前面兩場的答卷林樞只是象征性的跟副考討論了一下,他把重點放到了第三場的時務策上。

雖說他對這場考試的成績不報多大的希望,但還是極為認真的在考生中默默選取著能夠入眼的人才。

果然,大部分人直接倒在了第一道考題上,好不容易湊夠了字數打完了第一道題目,將近九成的人被第二道題打懵逼了。

這年頭對財稅憂興趣的讀書人不多,戶部每年夏秋糧稅到京後都會征用大量的民間賬房先生,幫助戶部統計數據。要不然光靠戶部那點懂得稅收的人,一年的賬本能查到三四年後。

熬了一天一夜,林樞帶著人總算是把所有的答卷都批閱完了。按照早前就定好的名額,桂榜初擬。

揭開彌封,一一抄錄在黃榜之上。

時至傍晚,黃榜加蓋諸考官大印之後,封存完畢,就等明日朝陽升起之時,貼于貢院之外,張榜公布。

林樞回到府中之時,已是夜幕降臨之時。

在貢院呆了整整十二天,雖說貢院給諸位考官提供了基本的生活條件,但又是風又是雨的,貢院那種地方,肯定比不得家中。

舒舒服服的洗了一個熱水澡,換上舒適的居家常服,林樞在躺椅上一癱,動都不想動一下。

「大爺,登州來信,赦公的船已經靠岸了。咱們的人送來消息,赦公將水溶逼到了倭國後,隔三差五就派人去督促倭國交出大楚叛臣,都快把倭人逼瘋了。他們派遣了使臣,打算進京告狀……」

這幾日林樞不在府上,福全將手頭收到的各類消息進行了歸納,挑著幾件緊要的事情匯報。

「還有山東、山西、河南等試種了土豆玉米等新糧種的地方夏秋兩稅皆已送至京城,戶部那邊已經統計完畢。今年北地大豐收,戶部尚書文同軒有意奏請朝廷,為大爺請功。朝中不少老大人附議,並提議為大爺封爵!」

「封爵?」

林樞 地睜開眼楮,困意隨之煙消雲散。

林家乃是列侯出身,輪到林樞祖父時,身上只剩一個空頭的將軍爵。若是能敕封爵位,林家的發展勢頭絕對能 進一大步。至少三代之內,林家的門第不會再次因為偶然之事降低。

福全點了點頭應道︰「據說解送戶部的稅銀堆滿了銀庫,實物稅更是把常平倉給灌滿了,文老大人樂得給戶部的官吏定了好幾桌席面,這可是開天闢地頭一回啊!前天大朝,文老大人當面稟奏,聯名多位大人向陛下為大爺請功,奏請封爵。」

林樞笑了笑,土豆和玉米的作用太大了,大到堪比打贏一場國戰。而且相比于戰功,讓國朝百姓真正填飽了肚子,這樁功勞換一個世襲罔替的國侯都不為過。

我林家讓大楚百姓不在受饑饉之苦,為你高家的江山社稷打下如此堅實的基礎,皇室敕封一個與國同休的爵位不過分吧!

不過皇帝這會應該很為難,畢竟一個二十歲的三品實職文臣加國侯,實在有些匪夷所思了。

總要給後世之君留些賞賜的余地,要不然等太子登基後,林樞該怎麼封?

……

栩坤宮中,皇帝看著文同軒的聯名奏章很是為難。

他嘆了一聲跟皇貴妃楊氏說道︰「這老貔貅給朕出了好大的一個難題,原本朕打算等諸地糧食大熟之後再做封賞之事的……」

「陛下是在為難該如何封賞林學士?」

楊氏將一盤精致的點心和銀耳蓮子羹送到皇帝面前,笑吟吟問道︰「陛下是擔心將來封無可封還是後世之君壓不住?」

「有這方面的擔心,更多的其實不是這一點,朕是怕將林樞推到風口浪尖。木秀于林風必摧之,林樞于朕有大用,若是封了爵位,他算是勛貴還是文臣?自古文人相輕,朕不希望因為一個爵位,使得林樞失去在文臣中的特殊地位。」

皇帝是個很自信的人,他自信林樞會忠誠于他,什麼將來封無可封,太子壓不住等等這些擔憂還不足以讓他猶豫。

他更多的擔憂是封爵之後林樞的位置,自宋之後,文臣封爵除開國時寥寥無幾的幾人外,到如今一個人都沒有。

魏慶和三朝老臣,功勛卓著,可至今身無爵位。張黎國公府嫡脈,位列相國,可將來致仕時,最多賜下榮餃歸養。

林樞因為培育糧種解決大楚百姓饑饉之苦,功勞之大,除了封爵別無他法。可新政變法之事,林樞還要大用的,絕對不可以讓林樞月兌離文臣之列。

天底下有主持朝政的文臣宰輔,卻無軍政一把抓的勛貴,這是大楚近百年來的慣例!

楊氏听完皇帝的抱怨後,笑了笑說道︰「陛下似乎走入了一個誤區,誰說有爵之人就不是文官了?前朝的李善長、劉伯溫不就是文官嗎?」

「那是開國功臣……」

皇帝剛要反駁,突然眼楮一亮︰「哈哈哈哈哈……妙啊,林家先祖不就是開國功臣,朕只需要將林家先祖的爵位,從開國宣力武臣換成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不就行了?」

楊氏提筆在紙上寫了兩個娟秀的字︰「陛下最好能特意指出,這個爵位不止是嘉賞林家數代忠貞,更是對林學士培育糧種的賞賜。比如永豐二字作為封號就很貼切。」

……

九月初七,連續數日的陰雨使得京城的氣溫驟降。

林樞天還沒亮就起床用飯,今日他還得去貢院看看,畢竟是自己第一次主持科舉考試,而且還是擔任主考官,今秋順天府鄉試得中的二百四十六名新科舉子,還得叫自己一聲老師呢!

天已大亮,再有不到一個時辰貢院外就該張貼桂榜了,林樞讓福全去準備馬車,正要出門之時,管家林祿卻突然喜氣洋洋的跑了過來。

「家主,大喜啊,大喜!禮部派了人過來,說是陛下敕封家主為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永豐侯,讓府中趕緊準備香桉,這會聖旨已經出了宮門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