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三七章 千秋偉業治黃河 捐銀獻糧博善名

林樞的提議讓太上皇有些意動,他老了,求得不就是身後之名嗎?至于什麼修道長生之類的,不過是閑暇無聊時用來打發時間的。

要是百姓能為自己主動立祠建廟,豈不是名傳千古了?這個主意好,這個主意好啊!

不過帝王威嚴不可丟,太上皇悠悠嘆道︰「歷朝歷代治河,不過是頭痛醫頭罷了,銀子扔進去,沒幾年又是大水漫灌、千里決堤,你確定文同軒的治河之策能徹底解決這些問題?銀子朕可以給,但不能讓這銀子扔進去听不到響!」

「聖人,制定此策臣也有參與,不說百年無憂,至少可抵御三五十年的洪水。」

說起正事,林樞就變得鄭重起來︰「黃河水患主要問題不是水流大小,主要原因是泥沙與洪水,黃河流經陝甘之地的黃土高原,由于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大量泥沙進入黃河,黃河含沙量增大,在下游大量淤積,形成地上河,形成水患。」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這兩個詞太上皇有些不解。

林樞回道︰「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為因素的影響、雨水不能就地消納、順勢下流、沖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時流失的現象。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當、地面植被遭破壞、耕作技術不合理、土質松散、濫伐森林、過度放牧等等……」

經過林樞大致的解釋後,對大楚各州府十分熟悉的太上皇便明白了黃河水患的主要成因,同時也對文同軒的治河之策有了新的認識。

文同軒是他特意挑選出來留給皇帝用的,此人性格堅韌,為人剛正不阿,當年就曾自己南巡耗費太多上書彈劾。

別人彈劾是彈劾臣子,他則一紙奏疏彈劾君王南巡擾民、空耗民力、費盡庫銀毫無用處……

反正當時挺沒給自己臉面的,要不是此人確實是個理財的好手,自己也不是昏君,說不定這會墳頭草都八丈高了。

「聖人覺得此策如何?雖說恢復上游植被耗費巨大,時間的跨度也大了些,但這是治理黃河水患最緊要的一點,容不得馬虎。」

林樞心中暗道︰文大人啊,你的治河銀子有著落了!

太上皇點了點頭,雖然有的地方他弄不懂,但文同軒是個靠譜之人,林樞也是博聞強記的天才少年,這個治河之策是可以試一試的。

「既然你有把握,那這件事就交給你了。戴權……」

戴權就在不遠處伺候著,听到太上皇叫他,立刻飄了過來︰「老奴在!」

「把這花園恢復了吧……算了,弄干淨了就行,沒必要花那無謂的銀子。清點一下庫里的東西,湊五百萬送到林家去!」

嗯?

林樞被這五百萬的巨資砸了個懵,太上皇的豪富讓他吃驚也但還能接受,可這為何要送自己家去?不該入戶部銀庫嗎?

太上皇打趣懵逼狀態的林樞︰「這銀子朕給你了,黃河治理不好,你就準備去填黃河大堤吧!」

「聖人……臣……這……」

「傳旨,林樞獻策有功,封翰林院學士、領工部侍郎,專司治河之事。賞玉如意一對……」

太上皇自從治德七年開始,基本上很少插手官員升遷問題。內閣突然從龍首宮接到草擬的聖旨還有些疑惑,直到戴權解釋了一下經過後,幾位大學士才有些哭笑不得。

林樞才剛剛因為擅殺烏斯藏法王被革職,這才多長時間,就又一次重回朝堂。而且翰林官晉一級,還得了一個正三品的實職官位。

雖說僅僅是領餃專司治河,但這放有心人的手里,那絕對是個大大的肥差。畢竟光是戶部暫定的銀子加上太上皇給的銀子,都一千萬兩了。

龍首宮的飯菜很不錯,比皇帝那邊精致多了,而且量大管飽,林樞呼嚕呼嚕的吃的很香,讓這段日子有些厭食的太上皇都看餓了,米飯都多用了兩碗。

「這銀子朕來想辦法,文同軒這個老貔貅摳不來幾兩銀子……」

太上皇喝了一杯酒後,跟林樞說道︰「其實大楚不缺錢,窮的只是朝廷。那些勛親文武,哪一個不是睡在銀子上,就說京城那些秦樓楚館、當鋪糧鋪,背後站著的人都是頭戴烏紗之人……」

林樞越听越心驚,該不會是自己忽悠太過,太上皇要對朝中有錢的官員動刀了吧,這可不行啊!

好在太上皇理智的很,他只是冷哼一聲繼續說道︰「治河乃千秋功業的福報之事,朕身為天下萬民之君父,自然要與臣民共享。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將來把捐獻錢財之人,刻名立碑……」

林樞听到最後,太上皇好像小聲說了一句︰「朕都掏出家底了,你們一個也別想逃……」

「聖人真乃千古仁善之君,做臣子的有您這樣的君父,那是臣等的福氣。臣願捐獻白銀萬兩,以助此等千秋偉業!」

啪啪啪!

太上皇連拍三下林樞的肩膀,夸贊道︰「林卿真是個妙人,真是我大楚的忠貞之臣。今後沒事時就來朕這里轉轉,陪朕說說話!」

林樞躬身拜道︰「能陪聖人說話解悶,那是臣的福氣,求之不得!」

……

等林樞抱著一對玉如意離開龍首宮的時候已經是傍晚時分,一出宮門就被守在門口的戶部尚書文同軒拽到了不遠處的茶樓上。

「銀子呢?」

果然是老貔貅,眼里只有銀子!

林樞苦笑一聲︰「聖人他老人家說,放到戶部怕是會被挪用,先放到下官那里,用多少取多少。當然,暫時只給下官撥了八十萬兩。」

「這是不信任老夫?聖人怎能如此對我!」

文同軒悲憤了一聲,隨後又有些偃旗息鼓。其實他也明白,要是這些錢真的進了戶部銀庫,被挪用的可能性很大,就是他也守不住。

林樞見老尚書有些抑郁,便出聲安慰︰「聖人也說了,由文大人總攬治河用銀,下官主持具體的事務,下官家中有林家家將和舍妹的親兵,比之戶部銀庫還要安全些。」

「倒是實話,戶部的銀庫只要超過一百萬,各司便會蜂擁而至,批銀子的條子能把老夫給淹沒了。」

文同軒恢復了精神,眼中冒著精光跟林樞說起了治河的計劃。不過時間已經有些晚了,兩人只說了一個時辰不到就回了家。

等到林樞回到黃華坊時,黛玉竟然被元春請去省親別院。林祿說道︰「娘娘傳了話,說是出宮不易,她相同姐妹們多些時間相處,這幾日姑娘就住別院中了。」

……

與林樞孤零零一個人用晚膳不同,榮禧堂中其樂融融,一大家子人好不熱鬧。

元春換上一身居家常服,陪坐在賈史氏的身旁。接著是賈邢氏、王熙鳳、李紈、黛玉、三個春以及湘雲和寶釵。

王熙鳳是個會來事的,剛剛坐下就說起了賈璉帶回來的消息︰「天大的好消息,二爺剛剛回來跟我說,聖人下了旨意,封了林表弟翰林院學士、工部侍郎,專司治理黃河一事。」

「工部侍郎?我的天爺,這不就是部堂官了麼?」

饒是賈史氏重爵輕官也明白一部侍郎代表著什麼,這可是正三品的六部堂官,若是出京任職,按照慣例就需要官升一級,那就是一省的左右布政使,妥妥的封疆大吏!

林樞才多少歲?不到十九歲的年紀!大楚開國以來科舉入仕升官最快、年齡最小的部堂高官。

元春卻有不同的看法,她悠悠說道︰「林表弟身上本來有正三品的文散階,這個領工部侍郎的差事不過是為了名正言順的管理治河一事。重要的是翰林院學士一職,雖然這官職只是正五品,但再進一步不是入六部就是晉九卿。到時候就是真正位列九卿的朝廷重臣。」

一屋子女眷,對于朝廷官制最了解的也就元春、黛玉和寶釵三人。

黛玉見眾人還是有些不解,就給解釋道︰「咱們大楚官制基本上是沿襲明制,九卿以上文武官員乃中樞重臣,有廷推之權。」

廷推乃國朝掄選要吏之法,由三品以上官員,如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共七卿,加大理寺卿、通政使,是為九卿。

九卿乃全國最高政務機關,熟悉國政推行之實際情形。

廷推時再加上都察院僉都御史、國子監祭酒等官員,公推二或三人,由皇帝取決任用,謂之廷推。

林樞再進一步便可參與廷推,這對元春來說絕對是她在前朝最大的助力之一。

雖然她沒有為自己兒子奪嫡的打算,但這後宮之中,不爭寵那和找死沒什麼區別。當然,她的爭寵只需要不被皇帝冷落即可,至于爭風吃醋之類的事情,元春還不屑去干。

文有自己的父親賈政和林樞,武有大伯一家,她這個賢妃的位子絕對穩穩當當,將來兒子封爵出宮,說不定她也能風風光光的出宮由兒子供養在王府上。

「听說聖人很看重林表弟,把私庫的那些無用的金銀器物給融了,要湊五百萬兩銀子供治河之用……」

王熙鳳說起五百萬兩銀子眼楮都在發著金光,惹得賈史氏笑出聲來︰「你看你,都快鑽進錢眼里了。」

「我這不是沒見過那麼多錢嘛……」

黛玉出言問道︰「是治理黃河水患嗎?」

見到王熙鳳點頭之後,黛玉給眾人解釋道︰「這事之前哥哥說過,戶部的文老大人為了治河銀子,差點住在勤政殿不走了,最後硬是從陛下內庫要走了五百萬銀子。」

「這事我知道,那些銀子剛從倭國運回來,陛下還沒捂熱就被文大人要走了五百萬兩,那天心疼的差點午膳都吃不下去。」

元春捂嘴笑道︰「說起來文大人是個特別有意思的人,人人都說他是老貔貅,卻都敬其品格操守。那天陛下在我那里罵了好一陣老貔貅,卻又下旨賜予文老大人人參鹿茸等珍貴藥材,生怕把財神爺給累壞了。」

「哥哥說文老大人的治河想法是對的,黃河不寧,中原不穩。陛下聖明之君,別說五百萬,就是五千萬陛下都會想盡辦法湊出來。」

黛玉想了想叫來雪雁,當即囑咐道︰「你跟獒哥兒說一聲,讓他回去一趟,就說聖人都把家底掏出來了,咱們家也不能落後,該出多少讓哥哥拿主意。讓獒哥兒拿上我的令牌,別因為宵禁被禁軍攔住了。」

雪雁正要離開,賈史氏叫住了她。她跟王熙鳳商量了一陣,取來一沓銀票遞給雪雁︰「把這些銀票送到你家大爺那里,一萬兩是榮國府,一萬兩是寧國府。」

……

太上皇心憂黃河水患、掏出家底意欲治理黃河一事,在中樞的刻意引導下短短一日就傳遍京畿。

林樞升官專司治河,奉旨籌集銀子,于工部衙門值房正式展開工作。

「修國公府捐獻白銀五千兩、糧千旦!」

「治國公府捐獻白銀一萬兩!」

「嗯?忠順親王府捐獻白銀五十萬兩!」

嘩!

值房瞬間被高永恆的豪爽給驚呆了,京城各家勛貴捐獻的銀子加起來都沒他一個人捐獻的多。

「肅靜!」

林樞敲了敲桌子︰「繼續!」

「大報恩寺捐獻白銀五千兩,糧食兩千旦!」

「皇商薛家捐獻白銀……捐獻白銀十萬兩、糧食一萬旦!」

嘩!

又是好一陣議論,不過書吏只是停頓了一下就繼續念了起來︰「大興縣舉人吳明輝捐獻白銀三千兩!」

「大興縣羅記商行捐獻白銀一萬兩!」

「大同錢莊捐獻白銀五千兩!」

「等等!」

林樞突然睜開眼楮︰「再念一遍!」

書吏被林樞嚇了一跳,大聲念道︰「大同錢莊捐獻白銀五千兩!」

林樞嗤笑一聲︰「真是好大方啊,這大同錢莊乃是京城排名前三的錢莊,竟然只捐獻五千兩銀子……匯通錢莊和平安錢莊捐獻了多少?」

「回大人的話,匯通錢莊和平安錢莊各捐獻銀子十五萬兩!」

這兩家錢莊的背後分別是四川絲綢商會和徽商,雖說捐獻銀子更多是想在朝廷這落個好,在百姓那落個仁善之名,可人家是真的捐獻了這麼多銀子。

大同錢莊的背後就是晉商,五千兩對于老百姓來說可能一輩子都賺不到,但對于豪富著稱的晉商來說,可憐還不夠他們每日一頓飯的花銷。

畢竟前些日子晉商範家的三爺剛剛替一名舞姬贖身,正好花了五千兩銀子。大同錢莊捐獻這與舞姬贖身價格相同的五千兩銀子,是要打太上皇和他林樞的臉嗎?

------題外話------

先更一章,明天白天繼續。估計再有幾天紅眼病就好了,到時候爭取多更些,這個月沖一下月更18萬字。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