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十八章 傳臚

治德八年三月初十,辰時初,日出東方,華蓋殿琉璃瓦在陽光下金光璀璨。

傳臚大典即將舉行,鴻臚寺、光祿寺的官員們提前將華蓋殿布置好,並在殿內設黃榜桉。

辰時剛過,讀卷官們一齊到華蓋殿,內閣官將皇帝所定一甲三人的試卷拆開,司禮監官、授制敕房官將鼎甲考生的姓名、籍貫信息填到已經填好二三甲信息的黃榜上,並撰寫傳臚帖子。

填寫完畢,尚寶司官將在完整的黃榜上加蓋印信執事官將黃榜整束後,交由翰林院官捧出殿外等候。

辰時二刻,鴻臚寺官員奏請皇帝升殿,高永衡在導駕官的引導下坐定,執事官簾前置桉,禮部官員從翰林官手中接過黃榜,置于桉上,之後,敕房官將帖子授鴻臚寺官傳臚。

大漢將軍響鞭三聲,文武百官身著朝服進入大殿,三呼萬歲之後侍立兩側。

林樞等新科貢士由禮部官員引導立于華蓋殿前,紫禁城除特定的地方外,三大殿外均無樹木遮擋。

春日的陽光如同溫柔的女子,輕輕的觸模著林樞的臉龐。十年苦讀就是為了今日,四百名貢士都是又激動又忐忑,有的人緊張的臉色都是白的。

隊列是按會試名次排列,林樞身為會元,當然站在最前方。

他回頭瞅了瞅,與自己交好的那群南直隸同鄉,今科有十二人榜上有名。不過除了藺德澤與王煥排在前面,大多都是一百名以後了。

排在八十九位的王煥這個時候心情很不好,因為排在他身前的就是與林樞等人有沖突的唐錦堯。

沒想到這位長年留宿于青樓楚館的浪蕩子,竟然比他的成績還靠前一名。

唐錦堯挑了挑眉,小聲譏諷了一句︰「沒想到我會同你這樣的人站在一處……」

王煥也不甘示弱,直接懟了回去︰「時運不濟,竟讓我排在了你的後面。果然啊,有個禮部侍郎的爹就是不一樣!」

他的聲音不低,周圍的貢士們紛紛把目光投在了唐錦堯的身上。

「天天宿于青樓楚館,竟然還能榜上有名,看來紅袖添香,果然有用啊。可惜啊可惜……」

王煥斗起嘴來就沒輸過,話說一半,極吊人胃口。距離王煥不遠的同鄉盛程雲配合問道︰「惟中兄,可惜什麼啊?」

「可惜良宵苦短,我還真的想不通,咱們這位唐家二少,是如何在短暫的良宵中懸梁刺股的……」

「那還能因為什麼,唐家二少夠短啊!」

「什麼短?讀書人的事能叫短麼,那叫坐懷不亂!」

……

唐錦堯臉色漲紅,他大聲罵了一句︰「你們這群鄉下老……」

「肅靜!宮廷重地,竟敢大聲喧嘩!」負責整肅紀律的殿中侍御史沖著唐錦堯就是一聲厲喝。

唐錦堯不滿的看著面前身著正七品官袍的御史,估計是剛剛被擠兌得有些魔怔了,竟然與御史對上了。

「家父唐允賢!」

「咆孝宮廷,你是想還未授官就被罷黜嗎?」

「家父唐允賢!」

「禮部左侍郎唐大人是吧?」

「你既然知道,竟還敢……」

「那又怎樣?本官身為都察院殿中御史,整肅宮紀,而你竟敢威脅御史,你就等著本官的彈劾吧!」

這名殿中侍御史一甩袖子,直接離開,恢復理智的唐錦堯臉色發白的站在原地。

王煥看到御史走了,正要再譏諷幾句,不過旁邊的人拽了拽他︰「別說了,傳臚大典要開始了!」

只見華蓋殿走出一名緋袍官員,手持皇榜,林樞知道按照慣例,這位應該就是鴻臚寺卿。

只見他打開皇榜念道︰「治德八年殿試共計考生四百,陛下有旨,殿試一甲三人,賜進士及第。二甲六十七人,賜進士出身。三甲三百三十人,賜同進士出身!」

「一甲第一名,南直隸蘇州府林樞!」

鴻臚寺卿每念一個,旁邊就有數位大漢將軍同時復念一遍,嘹亮的聲音響徹整個廣場。

「一甲第一名,南直隸蘇州府林樞!」

林樞恍忽了一下,他的腦中不斷閃爍著十幾年前的風風雨雨。

幼時被林如海抱在腿上教他識字,與三四歲的黛玉掏螞蟻玩耍,黛玉孤身北上時的揮淚送別,林如海臨終托孤的悲痛欲絕……

如今,他終于踏上了林如海曾經走過的路,林家的未來已經徹底改變了。只要有他在,黛玉不會再孤魂難回故里,林家也不會再家破人亡。

「一甲第一名,南直隸蘇州府林樞!」

三聲唱名結束,林樞回身對身後的貢士們拱手說道︰「諸位賢兄,在下先走一步,華蓋殿中再見!」

「狀元公先請!」

眾人回禮後,林樞挺起胸膛,大步走向華蓋殿,身後的鴻臚寺卿繼續唱名︰「一甲第二名,福建泉州府葉長明!」

……

華蓋殿中的布置與奉天殿稍有不同,林樞一進大殿就看到了丹陛上端坐的皇帝。

他走到殿中,稽首跪拜︰「臣林樞叩謝皇恩,萬歲萬歲萬萬歲!」

隨後起身恭敬的站在旁邊,等候其他人進殿。傳臚大殿耗時略久,直至己時初新科進士才全部進入大殿站好隊列。

「朕自登基以來,三次殿試,今日還是第一次有了人才盡在吾手中的感覺。」

皇帝掃視了一圈,興致勃勃的說道︰「林樞……」

「臣在!」林樞走出班列,躬身侍立。

「林家世代忠于國事,你父更是病逝于任上,今日你又站在了朝堂之上。朕問你,你讀書科舉的目的是什麼?」

皇帝突然問出了一個看似極其簡單的問題,林樞想都沒想,躬身回道︰「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此話一出,文官百官紛紛小聲議論,這句話沒錯,說這句話的人卻很有爭議。

範仲淹是文臣的楷模沒有錯,但慶歷新政這種變法的理念並不受朝臣歡迎。歷來變法者,皆是沒有好下場,就是因為朝中有無數既得利益者不願意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

林樞今日當著滿朝文武的面說出了這句話,就直接受到了不少官員的敵視。特別是忠信王與義忠親王一系的官吏,他們看向林樞的眼神中,包含著濃濃的惡意。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