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786章 千輛訂單

見李雲睿居功不傲,朱棣點了點頭,沒在說什麼。

當皇帝的自然是拉不下臉皮來跟一個臣子三番五次道謝。

李雲睿跟宮里的嬤嬤交代了麝香保心丸的用法之後,跟著三個太醫出了皇宮。

走出皇宮的一剎那,李雲睿直接攤到在地上。

娘希匹,給皇後治病真不是人干的事,想起朱棣那種要殺人的眼光,李雲睿就覺得腿打顫。

一直等在宮外的李桑海,看到李雲睿坐在了地上,忙不迭跑了過來,將李雲睿扶上了馬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趕回了曹國公府。

「少爺,您沒事吧?」李桑海駕著馬車,看著李雲睿癱成爛泥的樣子,開口問道。

「特娘的,等老子結完婚之後,就想辦法搬到一個離皇宮越遠越好的地方去,最好皇帝找不到的地方!」李雲睿躺在馬車上,心有余悸的說道。

對李雲睿說這種大逆不道的話,李桑海撇了撇嘴,說道,「南京這花花世界,您舍得?」

「少爺我志在四方,一個南京而已,豈能留得住少爺我放蕩不羈的心……」李雲睿撇了撇嘴說道,「我想好了,等我結完婚,我就造一艘豪華游輪,去周游世界,看看這大千世界,到時候給你娶個洋婆子!」

「少爺您還是省省那份心吧,別說周游世界,就是周游大明,也不見得您有時間……」對李雲睿這種空口許諾的話,李桑海從來都不信的,撇了撇嘴,說道,「就算您有時間,國公爺和夫人、還有幾位少夫人也不會放你走的!」

「腿長在我身上,我想要走,誰還能攔我不成?」被自己的下屬鄙視了,李雲睿一臉郁悶。

「對對,沒人敢攔您……」李桑海看了看李雲睿,笑著說道。

在李桑海看來,李雲睿就是那種死鴨子嘴硬的主,說最狠的話,遭最毒的打。

李雲睿回到曹國公府後,還沒來得及跟李景隆匯報,宮里的聖旨就到了。

鑒于李雲睿獻藥有功,朱棣賞了李雲睿一大堆亂七八糟的金銀珠寶,還給天機子上了一個「法天弘道普及生靈紫極仙翁上陽真人」的尊號,並敕令禮部在鐘山之上建一座道觀,享受四時祭祀。

這算是在官面上承認了「天機子」的存在。

對朱棣這種「慷慨」的賞賜,李雲睿內心是拒絕的,天機子根本就不存在,搞個道觀,有個毛用?

還不如給座礦山來的實在。

送走了傳旨太監,徐家也派徐欽和徐景昌兩人,送來的很多禮品,這次,徐家欠下的人情太大了,徐景昌差點就給李雲睿跪下了。

接下去幾天,徐景昌天天來送消息,直到徐皇後已經完全月兌離了危險,李雲睿才算放下心來。

七月底,張輔帶著大軍回到南京,獻俘闕下,朱棣下旨封張輔為英國公。

在同一天,朱棣下旨,在未來三年,京衛和邊軍進行換裝制式武器,並裁軍三十萬;換裝由淇國公丘晟和成國公朱能兩人主持。

張輔兩年內兩度晉爵,在整個大明也是獨一份了。

李雲睿帶了一份賀禮,跟著李景隆,去英國公府參加了喜宴。

「恭喜恭喜啊!」李雲睿跟李景隆沖著迎出來的張輔,抱了抱拳,說道。

「同喜同喜……」張輔笑意盈盈,沖著李景隆兩人還禮。

「英國公,這是小佷備的一份薄禮,還望笑納!」說著,李雲睿從手袖中拿出一份禮單,遞給了張輔。

別人家來送禮品,要麼是擔,要麼是挑,要麼是抬,身後跟著十幾個、幾十個僕役。

李雲睿倒好,送個禮,啥人也沒有,就李景隆跟李雲睿倆人,還跟了兩個護衛。

但沒有人會認為李雲睿送的禮是小禮,旁邊很多人都在好奇,李雲睿究竟會送什麼大禮給張家,希望張輔讓禮賓念一下。

這是規矩,一般送禮,有唱禮的環節。

結果,張輔直接將禮單塞入了自己的手袖,擺了個請的姿勢,將李景隆和李雲睿迎進了英國公。

這份禮單,其實也沒啥,李雲睿大筆一揮,給張忠的農用車廠,下了一個一千輛的大單,配齊所有耕具,合計六十萬兩,利潤至少六成以上。

就這一筆單子,會讓張家踏入準富豪的行列。

錢,當然不是李雲睿出的,而是暖棚種植中心出的。

這兩年,暖棚種植中心發了大財,一年至少也有個五、六十萬兩。

種菜,一千個暖棚,肯定賺不了這麼多錢的……

李雲睿另闢蹊徑,讓暖棚種植中心賣各種蔬菜、農作物的種子,還讓他們搞種植培訓。

暖棚種植中心的種子,都是經過精心培育的,精心控制土壤、濕度、溫度、光照等環境因素,采用選擇育種和雜交育種等多種手段,精耕細作,還用了人工授粉等方式,進行逐步改良。

可以這麼說,經過三、五代的改良,暖棚種植中心培育出來的種子,產量至少提高一倍以上,這樣的種子,那些農戶們搶著買。

為了讓農戶一年四季有收入,李雲睿又讓暖棚種植中心推出了各種培訓的內容,比如種菌菇、種韭黃、養雞、養鴨、養魚、養豬牛羊……

沒錢也可以學,學完之後,掙了錢,三年內還上就行了,費用很高,一個人十兩!

就是這個價錢,很多普通百姓也爭著搶著去學。

因為只要學會了暖棚種植中心的那套種地、養家禽的手法,一年下來,家里至少能增收個二十兩。

很多外地的百姓听到了消息後,也跑到暖棚種植中心去學習。

不說別的,以前養雞、鴨、鵝都是天生天養,暖棚種植中心居然能人工孵化出來雞、鴨、鵝,還是大批量的,就憑這一點,讓無數人覺得神乎其神。

掙了錢的暖棚種植中心,自然不能讓錢躺在賬面上,于是李雲睿提出了開發山東、河南的計劃。

這兩個地方不是地多人少、地廣人稀嗎?那就直接開掛,上機械設備,用機械化作業來代替人工。

種什麼李雲睿都想好了,小麥和棉花!永樂薯這種東西,也就是當個輔糧和蔬菜而已。

李雲睿想了很久,才把這兩種作物,定為主方向。

密碼五六ゞぃ四三陸七伍

南米北面這個習慣已經幾千年了,改也改不了了。

現在的北方人,吃得面那就跟豬食一樣,小麥曬干了之後,用石碾碾成粉,還有麥麩皮。擱在後世,麥麩都是用來喂豬、喂雞的,但在大明,老百姓都是面粉和著麥麩皮,一起蒸饅頭、做面條。

只吃細面粉的人,那是地主、老財和當官的,他們會用細蘿將面粉細篩之後食用。就是這種處理的面粉,也不會像後世的面粉那樣白,而是泛著黃色。

如果有了機械化耕種小麥,北方的百姓吃上白面不是夢想!

至于棉花,那可是經濟作物,大明紡織行業正在蓬勃發展,缺大量的原材料……

新疆太遠,運輸太費力,而且關西七衛最近苗頭有些不對,月初,哈密衛頭目陸十等人作亂,被忠順王月兌月兌反殺。忠順王怕其他人有樣學樣,請朝廷派兵鎮守。朱棣下旨甘肅總兵派兵一千人,協助忠順王。

李雲睿還沒得到具體的情報,他不敢把希望寄托在關西七衛身上。

因此李雲睿準備開闢第二戰線,把山東和河南打造成一個穩定的棉花生產基地。

在後世,山東、河南、河北也是產棉花的大戶。

這次暖棚種植中心下了一千輛農用車,李雲睿計劃種個三、五百萬畝,先嘗試一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