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751章 避禍手段

在封建社會的民間,最有影響力的勢力有兩個,一是士紳宗族,一是宗教。

士紳宗族是文官士大夫集團的走狗,根本不會搭理皇權,所謂皇權不下鄉就是這個道理。

皇權要延伸把自己的影響力深入到基層,能依靠的就是宗教,無論是崇佛抑道,還是崇道抑佛,亦或是佛道並舉,目的都是要利用宗教團體,將皇權滲透到基層。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古代百姓讀書不多,有沒有電視、網絡,就連收音機也沒有,想要引導輿論,就一個字,難!

所謂政令通達,只是官面上的通達,皇帝的各種政令只能傳達到縣令手里,至于縣令如何操作,那就是憑良心了,老百姓根本不知道國家有什麼政策……

智海等人見完皇帝,就跑到曹國公府,用的理由是買琉璃佛像。

但這事就像李景隆所說,背後透露著古怪。

這群和尚見完了皇帝之後,直接就跑來李家,在別人眼中,就會被看成朱棣老大,曹國公府老二,這是在給李家找刺撓,朱棣如果介意的話,估計又要記小黑本。

至于是有心還是無意,李雲睿不想去追究。

你有過牆梯,我有張良計。

黃金換白銀,就是李雲睿破除朱棣懷疑的計策!

李雲睿相信,不用一個時辰,南京城中就會流傳開黃金換白銀的消息。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不管有什麼樣針對李家的陰謀,都會因這則消息被擊敗。

事情也正如李雲睿所猜測的一樣,李雲睿高價換黃金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南京城,只不過比例由一比六換成一比五,湊夠一萬兩黃金,還附贈一尊價值四千兩黃金的兩尺高琉璃佛像。

很多人紛紛跑到雞鳴寺,跟老和尚們談起了生意,尤其是江南世家大族。

在古代,生意人只懂高賣低買,賺取差價,賺了錢之後,他們不會像李雲睿一樣,繼續擴大生產,培養更多的韭菜來割,他們把掙來的錢都藏到了自家的地窖中。

這就是古代經濟不發達的一個最大因素。

花不出去的錢,就是廁所里的紙,產生不了任何效益。

很多江南的世家大族中,經過多少年的積累,地窖中有無數的銅錢、白銀和黃金。

大明不允許金銀交易,朱棣上台之後重申了禁銅、禁銀的禁令,規定百姓必須使用寶鈔,如要使用金銀,必須到官方指定的地方兌換,一兩黃金兌換四兩白銀,一兩白銀兌換一錠寶鈔。一錠寶鈔隨行就市,永樂年初就是十四貫。

當然民間百姓也有偷偷用銅、用金銀者,多不勝數,地方官府和有司衙門大多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樣就造成了銅錢、寶鈔和金銀同時使用的局面。

這些都是小型交易場面。

如果是大型交易,寶鈔還是首選,因為這些大型交易所需資金是海量,如果使用大量金銀,就太扎眼了。

像李雲睿這樣一下子搬出兩千多萬兩銀子來,這就是典型地找刺撓,官府就會拿著皇帝的禁令找你談心。

得虧李雲睿有朱棣給的聖旨,他掙的這些錢是要往大明工學院這個巨坑中填,官府才不會治他的罪。

江南世家大族藏金藏銀的習慣,延續了上千年,他們當然希望自己有更多的金銀,現在機會來了,他們肯定不會放過。

李雲睿可是有兩千多萬兩白銀啊!

和尚們已經忘了他們最初的目的,開始私下串聯各路人士,搜集黃金。

很多好事者都跑來找李雲睿咨詢,李雲睿就實打實地告訴他們,這事是真的,他敞開了收黃金,只是把一比六的比例,改成了一比五。畢竟不能讓智海和了緣坐蠟,人家是大和尚,臉還是要的。

用了小半個月,智海和了緣還真給李雲睿收集了一百三十萬兩金子,李雲睿按照一比六的比例給兩人兌換好,然後送了兩人一百尊琉璃佛像,剩下的事,就是智海和了緣去處理了。

李雲睿的任務是趕緊把錢送到祖爾法,想辦法換更多的白銀。

「瑾瑜,賬本都給你了,抓緊時間算出總賬,馬上要到年底了,這個月要把分紅發下去,還有要開始大規模置辦年貨了,把預算都做好!」李雲睿抱著李星雨,指著自己桌前的一堆賬本說道,「你順便了解一下各個商號的運營情況,要做到心中有數,心里有本賬。咱們家家大業大,你這個當家主母不能偷懶啊……」

扣扣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你都看過了?」梅瑾瑜看著那堆賬本,覺得有些頭昏眼花,四十多家商號,每家一本總賬,加起來就有四十多本,一堆堆數字密密麻麻,一本就要看半天,這麼多賬本,沒個十天半個月,根本無法算好。

「我又不是當家主母,這些事哪用得著我操心?」被梅瑾瑜這麼一問,李雲睿有些尷尬,他就是偷懶不想干,才把這事交給梅瑾瑜的,「自古以來,男主外女主內,男人在外打拼,女人在家管錢,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我不能越俎代庖……」

「你就是懶!」梅瑾瑜見李雲睿開始找借口,滿腦門黑線。

「我哪有懶了?你看,我這不天天在帶孩子嗎?很忙的,好吧?」李雲睿用手掂了掂李星雨,開始耍起無賴。

「你別整天拿著星雨當擋箭牌,全南京城都知道,只要你不願意的事,就會那帶孩子當借口……」梅瑾瑜撇了撇嘴,有些氣憤地說道,「你都快成南京城的笑話了!」

這話,梅瑾瑜倒是沒冤枉李雲睿。

自從李星雨出生之後,李雲睿就以帶娃為由,拒絕各種宴請、各種交際,能躲就躲,能避就避,對外宣稱要當大明第一好「女乃爸」!

女乃爸是什麼,很多人一開始不明白!後來對比女乃媽一次,眾人才踅模出味道來。

堂堂大明首富,神仙傳人,居然整天圍著孩子轉,這算怎麼回事?

男子漢大丈夫,生于天地間,當養浩然之氣,行七尺男兒之事,自強不息,奮發有為,頂天立地,加官進爵,光耀門楣;豈能困于兒女私情,被小兒亂心……

扣扣563743675

很多人都覺得李雲睿雖有不世之材,卻胸無大志,目光淺顯!

李雲睿倒是想心有大志,但他敢嗎?

朱棣在李雲睿身邊安插的人手,沒有一百也有八十,李雲睿要是稍微表現出點大志來,李家就得遭殃。

在家帶孩子,也是李雲睿的一種避禍手段。

朱棣是雄主,肯定不允許一個比他更牛叉的人存在。

從某種意義上講,李雲睿已經觸及了朱棣的底線。

只不過李雲睿很精明,不管發財還是做事,都會拉上各種各樣的勢力,說是共富也好,說是幫忙也罷,總之將自己跟很多人捆綁了起來。

以李雲睿為中心,一張龐大的網絡已經形成了,這個關系網絡中,盤根錯節,錯綜復雜,就連李雲睿想要梳理清楚,都要花很多精力。

先說宗室,除了太子、太孫、漢王這些人,寧國長公主、安慶長公主、周王、肅王、秦王、平陽郡王,這些都是核心圈子中的人,除此之外,李雲睿還跟朱元璋的五、六個駙馬有生意往來,跟宗正府也有利益輸送。

其次說勛貴,魏國公府、定國公府、曹國公府、新城侯府都跟李雲睿關系很好,淇國公府、平江伯府、隆平侯府、廣平侯府,都跟李雲睿有大生意往來,其他很多新、舊勛貴,或多或少都跟李雲睿眉來眼去,從太原府到南京的運煤專線,讓沿途的武勛賺了個盆滿缽滿。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