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715章 不讓草原安穩

呂敏听了李雲睿的話後,微微點了點頭,長嘆了一口氣,沒說什麼。

自己帶出去的人,一半人都死在了海上,這些人都是他曾經的至親好友、生死兄弟,他活著回來了,那些人卻埋骨他鄉……

如果李雲睿能夠在經濟上給一些補償,也能彌補一下那些逝去之人的家人。

只不過呂敏不知道,李雲睿已經給每家發了兩百兩的喪葬費了!

隨後,呂敏將從北美洲收集的種子都讓人抬進了曹國公府,除了花生、瓜子、紅薯等有限的幾樣種子,李雲睿認識之外,大多數都是李雲睿沒見過的。

不過見沒見過不重要,李雲睿讓人全部送到了種植中心去,鏟掉了三十個玻璃房的作物,將呂敏等人帶回來的種子,一股腦地種了下去,除了橡膠樹的種子。

橡膠樹應該種在海南、廣西、西雙版納這些地方。

送走呂敏之後,李雲睿找來李桑海,讓李桑海在南京城外盤下了一家道觀,將道觀改了個名字——先驅紀念堂,字是朱高熾寫的。

李雲睿又花重金請南京城德高望重的大儒,寫了一份聲情並茂的悼念文章,雕刻成石碑,大致意思就是這些先驅東進美洲大陸尋找高產糧種及經濟作物,為國為民,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石碑後面,還附上了一份長長的名單!

為了表達對這些奮不顧身、苟利國家先驅者的敬意,玻璃廠捐資五十萬貫,用以獎勵和撫恤前往美洲尋找高產糧種及經濟作物的人,往生者每人三百兩,生還者每人一百兩。

李雲睿這動作一出來,在南京城中引起了不少爭議。

在很多讀書人眼里,去美洲大陸的人只不過是一群亡命和流民而已,被李雲睿捧地這麼高,有些過了。

李雲睿才不會管別人說什麼呢,他的主要任務是跟朱高熾、李景隆商量如何推廣紅薯和白薯。

「你確定這東西跟永樂薯一樣,能畝產兩、三千斤?」商部的公廨中,朱高熾盯著李雲睿帶來的一筐白薯和紅薯,一臉不信的樣子。

「殿下,我有必要騙您嗎?」李雲睿聳了聳肩膀,一臉無語的說道,「這東西,我師父曾經跟我提過,只要管理得當絕對高產。它能充饑,能當主糧,也能進行深加工,做成粉條、薯片、發糕等產品。關鍵是這東西它不挑地,在沙土里長得更好,非常耐旱,葉子也能吃,曬干之後,是很好的養豬飼料……」

听李雲睿巴拉巴拉說得頭頭有道,朱高熾點了點頭。對李雲睿,朱高熾還是十分信任的,可以這麼說,朱高熾當太子後,建立的大部分功勞,都有李雲睿的身影,這是妥妥的太子黨。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借用商部的廚房,李雲睿做了一頓地瓜宴席給朱高熾和李景隆,三人邊吃邊討論推廣計劃。

「這次呂敏帶回了三萬斤番薯,現在已經是快六月了,現在種肯定來不及,這東西生長周期至少4個月,必須在霜降前收割!」李雲睿拿著一個烤地瓜,吹著上面的熱氣,說道,「但如果種到暖棚中,時間就有些尷尬了,收完番薯後,再播種其他蔬菜,趕不上正旦節,就賣不出好價錢了……」

暖棚種植中心投資了上千萬貫,到現在為止,兩年過去了,收入幾乎為零,最大的功績就是縮短了玉米和永樂薯的推廣周期。

今年年初開始,李雲睿在暖棚種植中心開啟了大範圍蔬菜種植計劃,用以豐富南京城百姓的菜籃子,成果很好,一個月能有個三、五千兩左右的收入。按照李雲睿的計劃,等到入冬之後,這個收入將翻兩、三倍,月入過萬兩,畢竟冬天蔬菜少,再加上過年,肯定有一波消費高峰,到時候可以適當提高售價……

如果再拿出一批暖棚來種地瓜,今年暖棚種植中心的收入肯定得下降一大截,這樣朱高熾就沒法跟朱棣和朝臣交代了,會打擊朱高熾的威信。因為當時建暖棚時,是朱高熾積極推動的,而且在朝堂上打過包票,說三、五年內,肯定能收回成本,現在剛看到點希望,把紅薯、白薯再放進去,就會打亂計劃。

「三萬斤番薯需要多少個暖棚?」朱高熾听了之後,皺了皺眉頭,開口問道。

「一般來說,一畝地一百斤種子,能種三千棵,三萬斤就需要三百個暖棚。如果需要的話,可以扦插到所有暖棚……」李雲睿想了想,說道。

「嘶~~~」朱高熾听了之後,倒吸一口涼氣,三百個暖棚就會佔掉整個種植中心的三分之一。想了想之後,開口問道,「有沒有其他辦法?」

「辦法倒是有一個……」李雲睿想了想,說道,「大明工學院研發了一種薄膜,可以替代玻璃做成暖棚,成本只有玻璃的暖棚的八分之一。三百個暖棚,估計幾十萬貫就可以了,只不過這種暖棚,使用壽命比較短,兩三年就會壞掉。」

塑料薄膜肯定要大範圍推廣,只不過現在產量極小,工業化過程一直不順遂,出來的樣品質量也是參差不齊,勉強能用。

密碼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拿著朝廷的錢做實驗正好,李雲睿可不想錯過這個機會,蚊子再小也是肉,薅朝廷的羊毛,李雲睿從來不會手軟。

朱高熾一听李雲睿說的數字,點了點頭,說道,「那我看看,從商部的經費中,擠出點錢來!」

「還有一點,殿下,我們要找一個沙地比較多的地方試點!」李雲睿見朱高熾肯出錢了,心中暗喜,繼續說道,「我記得師父說過,種番薯土太粘了,容易長不大,影響產量。」

「行,我安排人來找……」朱高熾點了點頭。

三人又討論了一會兒,朱高熾放下手中的碗筷,對著李雲睿問道,「雲睿,近來北方邊境傳來消息,阿魯台和鬼力赤兩人已經講和,雙方打了一年多,現在突然停下來,事情有些蹊蹺。你對這事有些什麼看法?」

「殿下,實不相瞞,阿魯台和鬼力赤兩人講和,是我派人從中穿針引線促成的!」李雲睿笑了笑,說道,「其實從去年年底,阿魯台和鬼力赤兩人就不想打了,開始眉來眼去,我就順勢做了個和事老……」

听了李雲睿的話,朱高熾皺了皺眉頭,低頭思索了半晌,開口說道,「雲睿,你可知道一個安穩的韃靼和瓦剌,對大明來講就是個災難……」

「知道!」李雲睿點了點頭,面色嚴肅的說道,「不讓蒙元在草原上安穩,是太祖以來,一貫的國策……」

朱元璋建立大明時,元朝失去了對中原地區的統治,但仍然統治著廣闊的草原地區。朱元璋分析了歷朝歷代對付草原民族戰斗的歷史經驗,得出一個結論,一旦讓草原上的民族休養生息超過五年,對于農耕民族的中原百姓來說,就是個災難。

因此,朱元璋就立下了一個「國策」,那就是隔三差五地北征蒙元。歷史上記載明太祖八次北伐,實際上,洪武一朝,北伐征元的戰斗一共是十三次。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如此頻繁地征戰蒙元,朱元璋就是不想讓草原民族有休養生息的時間。因為牛馬羊繁衍、長成需要時間,一匹馬從懷孕到長成需要四年,馬長到三歲時才能上馬鞍教,到七歲時才能征戰沙場;牛也要三年,人就更不用說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