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95章 縱兵為盜

「曹國公,如果我猜的沒錯,水庫這個主意應該是府上的小公爺提出來的吧?」宋禮看李景隆壓根就不談盈利,心里有些不爽,抬頭看了看李景隆,開口說道。

「的確如此,水庫之事我也是受小兒的啟發,才想出來的!」李景隆听了宋禮的話,點了點頭,說道,「前些日子,小兒貪玩,在鐘山之上修了一個水道和蓄水池,用來漂流。我听說之後,仔細研究了一下,才有了水庫的想法……」

李景隆之所以這樣說,就是想撇清李雲睿的關系,這是他和李雲睿商量之後的結論,不能什麼事都掛在李雲睿名下。

現在李景隆好歹也是文壇大家了,李雲睿給他的詩詞拋出去十多首了,已經名滿京城。

在閑暇之余,李景隆還會參加一些文會,給一些在南京的士子們講一講他寫的《九江心學》。在南京城中,《九江心學》也有了不少擁躉,「知行合一」成了很多年輕士子的口頭禪。

同時,為了樹立李景隆「救濟斯民」的形象,李雲睿沒少下功夫,時不時安排李景隆在南京城施粥布善,以收攏人心;再加上李景隆協助朱高熾推廣永樂薯,這些多管齊下的做法,極大的改變了南京城百姓對「敗軍之將」李景隆的看法。

百姓就是這樣,忘性很大,誰給他們帶來好處,他們就支持誰、擁護誰。把水庫的功勞扔給李景隆,可以繼續豐滿李景隆的形象,畢竟水庫之利,對于農業社會來講,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宋禮听了李景隆的話,表情有些郁郁,心中開始月復誹,原來水庫不是李雲睿的主意,難怪李景隆一直不提收益……

「宋大人,水庫之用途主要是調節水的分配,雨季蓄水,枯水季放水,讓百姓不再為缺水而煩惱,隨時可以灌溉周圍田地,水庫里也可以搞魚蝦蟹的養殖,增加百姓收入……」李景隆沒有看宋禮的臉色,自顧自的說道。

听著李景隆大談特談水庫如何利百姓,宋禮有些昏昏欲睡,他著實沒有興趣再听下去,這天下有利百姓的事多了,但與自己、與工部有何干?宋禮這次來的目的,是想看看工部能不能通過這個水庫項目來掙錢,像兵部那樣以後有個進項……

其實宋禮這樣想很正常,雖然俗語說「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但這只是普通百姓一廂情願的想法而已。對于大部分官員來說,做事講究在利己的基礎上利他。

建設水庫固然對百姓有利,但是無論工部、還是身為工部尚書的宋禮,還有工部上下的官員在這期間,不可能得到任何好處,還有可能惹一身騷,因為水庫的建設沒有任何先例,如果水庫出了事,最後背鍋的人就會是他這個工部尚書。

宋禮听完了李景隆的介紹後,與李景隆虛與委蛇了一番,聲言需要向皇帝請示,然後就起身告辭了。

李景隆被宋禮這前恭後倨的態度,搞得一頭霧水,將宋禮送走後,把李雲睿給叫了過來,將宋禮的表現告訴了李雲睿。

听完李景隆的描述,李雲睿也有些不明白宋禮為何會這樣子,想了半天,李雲睿開口說道,「老豆,別想那麼多了。宋禮能來找你,肯定是皇帝對修建水庫持肯定態度。哪怕到時候工部不想干,你可以和太子一起合作,繞開工部自己干?」

「哦?這話怎麼說?」李景隆听了李雲睿的話,有些不解的問道。

「老豆你現在和太子在干嗎?」李雲睿笑了笑,問道。

「推廣永樂薯啊……」李景隆看了看李雲睿,說道,「這和水庫項目有何干?」

「如果工部不想干,那你和太子商量一下,挑選幾個地方試點,讓百姓出工挖水庫,挖一天給兩斤永樂薯的種子,你說他們是干呢?干呢?還是干呢……」李雲睿笑了笑,說道。

李雲睿這個主意其實是一舉多得。

一是能夠將挖水庫的事情,用最低成本完成。

二是今年永樂薯總共種了三萬多畝,按照兩千多斤的收成,不過是六、七千萬斤,轉過年來,最多也就是能種六十多萬畝,這批種子給誰,對朱高熾來說是個大難題,如果把種子和水庫聯系起來,可以勸退很多想渾水模魚地官員。

除此之外李雲睿把永樂薯當做百姓出工的報酬,變相的將免費徭役模式改成了支付報酬的雇佣模式,還不易被察覺,等以後別的地方挖水庫時,支付相應地報酬,必然成為慣例……

李景隆听了之後,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點了點頭。

宋禮回到工部後,寫了一封奏折,以開挖水庫會耗費民力,浪費公帑為由,勸朱棣熄了這個念頭,朱棣看了奏折之後,對此不置可否,留中不發。但內閣的幾個大學士,對宋禮頗有微詞,但人微言輕,只能發發牢騷。

李景隆得到這個消息後,轉身去找朱高熾商量起來。

朱高熾看過李景隆的《奏請各地建水庫疏》的副本,對李景隆提議建水庫的想法,朱高熾持強烈地支持態度。在朱高熾看來,如果水庫真如李景隆奏疏中所言,那絕對會利國利民的好事。

但這事還輪不到朱高熾做決定,因為他現在還是在觀政階段,就是在朱棣深旁,觀摩學習處理政事的方法,只能看不能發表意見,更不能做決策。當然皇帝如果開口問,朱高熾也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

宋禮的奏折朱高熾也看了,對宋禮奏折中所說,開挖水庫會耗費民力、浪費公帑,朱高熾則是嗤之以鼻。

遇到困難就找理由,這是典型的不作為、懶政怠政。

當听了李雲睿給李景隆出的主意後,朱高熾頓時拍案叫絕,拉著李景隆開始仔細規劃起來。

而身為始作俑者的李雲睿,此時在接待自己的便宜姐夫朱濟熿派來的侍衛。

原來,朱濟熿同父異母的弟弟慶城王朱濟炫,手下有一群驕兵悍將,他的護衛盧官士等人,竟然在朱濟炫的封地潞州,光天化日之下,搶劫潞州商戶。

這等嚴重違法亂紀行為,自然會激起極大的民憤,潞州知州準備將盧官士等人緝拿歸案,可這位慶成郡王殿下頗有宗室的傲氣,認為追隨自己的護衛,乃是天潢貴冑的屬下,自然是高人一等,搶個商戶算什麼事?

潞州知州迫于朱濟炫的壓力,不敢抓人,只得將此事上奏朝廷。朝廷下旨緝拿盧官士等人時,朱濟炫又百般維護他們。現在朱棣親自下旨,讓朱濟炫交人,朱濟炫才慌了,求到了朱濟熿的頭上,希望朱濟熿出面幫忙轉圜。

堂堂一個郡王,居然縱兵為盜,這讓朱濟熿很為不齒。要不是去年李雲睿臨走時,讓朱濟熿多多團結其他兄弟,以孤立現有晉王朱濟,朱濟熿才不想管這種事呢……

所以朱濟熿派了侍衛到南京,求李雲睿幫忙在朝中幫忙緩頰。

「慶城王為何縱兵為盜?」听完侍衛的講述,李雲睿差點驚掉下巴,一個郡王居然縱兵為盜,也是個奇葩,于是開口問道。

听李雲睿問這個問題,侍衛咬了咬嘴唇,有些為難的樣子。

侍衛的這個表情,更加引起了李雲睿的好奇,「你磨磨蹭蹭地干嗎?趕緊說啊……」

「小公爺,此事說來也是難為情,慶城郡王縱兵為盜,是因為孩子太多了……」侍衛看了看李雲睿,說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