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39章 讓士兵產生共情

「爾等退下,去處理政務吧,李雲睿留下!」朱棣又說道。

很快金忠、朱能、丘福等人,退了下去。

朱棣從御案上站了起來,走下御階,朝旁邊的暖閣走去,李雲睿趕緊跟在身後,亦步亦趨地進了暖閣。

進入暖閣,李雲睿的待遇提高了,朱棣命人給秦睿搬來了一個錦墩。

朱棣斜靠在臥榻上的一個靠枕上,看著李雲睿說道,「給朕好好講講,你為何非要力主裁軍?」

今天從李雲睿被朱棣請來,一旦有機會,他就不斷的向眾人推銷裁軍,朱棣在御座之上,看得一清二楚。

「陛下,原因我在朝臣面前,已經說過了呀……」李雲睿開始裝傻充愣,打破大明戶籍制度這個目的,李雲睿打死也不會說出來的。

有些事只能暗戳戳的干,說出來之後,人家就有提防了,那麼無論自己干什麼,反對者都會設置無數的阻礙。

鬼子有雲,打槍的不要,悄悄地進村。

雖然李雲睿對鬼子恨之入骨,但這句話,李雲睿還是認可的。

「朕要听實話!」朱棣耷拉著雙眼,目露精光,看了看李雲睿,渾身散發出一種帝王威勢。

李雲睿瞬間覺得壓力山大,心中惶恐不已,不住地感慨,這王霸之氣果然了得。

但面色依然如故,慢慢開口說道,「如果陛下想听真話,那我就斗膽說一句,在我看來大明的軍隊已經不符合未來發展的需求。我個人預計,在未來的三到五年內,大明的火器將出現顛覆性的變革,以遠距離、超視距打擊為主,用刀槍劍戟的時代,將會一去不復返。留下現在這些士兵,就是空耗國帑!」

听完李雲睿的話,朱棣皺了皺眉頭,低頭略一思索,說道,「即便火器更新,原來的將士也可以使用啊?還有你說的遠距離、超視距是什麼意思?」

「陛下,所謂遠距離就是字面意思,去年的鳥銃射擊距離是一百二十步,今年的鳥銃射擊距離是一百八十步,大明工學院的化學教師們,還在設法改進火藥配方。總會有一天,鳥銃的殺傷距離達到四百步、五百步。同樣的道理,火炮的距離,可能達到十里、二十里,在肉眼看不見的距離外,就能將人殺死,這就是超視距的意思。」李雲睿正襟危坐,說道,「到了那個時候,戰爭形態將徹底改變,大明的士兵將不再需要和敵人正面接觸,就能御敵于幾十里之外。」

朱棣听了李雲睿的話,雙目緊閉,開始思索起來。

「至于為了不要現在這些士兵,道理很簡單,他們已經習慣了拼命沖刺的作戰方式,形成了慣性思維。如果上了戰場,還采用以前的戰法,火器的威力完全發揮不出來!」李雲睿看到朱棣不說話,繼續說道,「這些士兵,還有一個很大的弊端,就是士兵沒有信仰,這次事件可以為陛下提個醒,他們現在為了俸祿準備鬧事,以後他們還會為了別的事情跟朝廷計較!一直沒有信仰的隊伍,就是行尸走肉,說不好听的,有女乃便是娘,一旦有大事發生,隨時可能成為敵人的幫凶……」

听李雲睿說完這些話,朱棣一臉怒容,李雲睿這是狂的沒邊了,居然把大明百萬軍隊視為行尸走肉……

不過旋即朱棣明白了李雲睿的意思,靖難之役中,朱棣俘獲了無數朝廷軍隊的士兵,這些人啥話也沒說,就加入了靖難軍隊,成為反抗朝廷的一員!

用李雲睿的話,有女乃便是娘,來形容他們一點也不為過。

自己登基之後,無論是各地的衛所、還是邊軍,都立馬倒向自己,幾乎沒有人為朱允炆報仇雪恨,所謂忠臣,也不過如是!

「你說的信仰,是個什麼意思?」思索了半晌,朱棣開口問道。

「所謂信仰,就是要士兵明確,為誰而戰,為何而戰?現在大明的士兵,大部分是為了吃飽肚皮而當兵,或者因為是因為軍戶身份使然。一旦他們有別的吃飽機會或者更換身份,士兵們肯定會更改立場,這是不行的……」李雲睿說道,「因此,必須給士兵一種……」

就在這時,一個內侍走進了暖閣,沖著朱棣說道,「陛下,信安伯來了!」

「讓他進來吧!」朱棣看了看內侍,說道。

很快信安伯張輔,進入了暖閣,看到李雲睿坐在錦墩上先是一驚,隨即轉身向朱棣施禮。

「平身吧!」朱棣手微微一抬,對著旁邊的內侍說道,「給信安伯看座。」

很快一個內侍又搬了一個錦墩,放在張輔身後,張輔坐了下來。

「李雲睿,繼續說下去!」朱棣看了看李雲睿,說道。

「陛下,剛才我說要讓士兵有信仰,讓他們知道為誰而戰、為何而戰。信仰這個問題看上去像玄學,就像人們信佛崇道一樣,虛無縹緲。但其實我們可以把這個問題具象化!」李雲睿看著朱棣,繼續說道,「首先我們來回答,大明的士兵是為誰而戰?信安伯覺得,大明的士兵是為誰而戰?」

張輔初來乍到,不知道朱棣和李雲睿在談什麼事情,被李雲睿這麼一問,先是一怔,想了一下,立即開口說道,「自然是為陛下而戰?」

這回答算是政治正確,無論是誰,都不能否認這個說法。

封建社會,天大地大,皇帝老子最大,這麼說,一點錯誤都沒有。

說要敢反對,直接拉出去斬首示眾,絕不為過。

「誒,信安伯這麼說,也不能說不對……」李雲睿看了看張輔,心里豎起無數根中指,鄙視張輔這麼赤果果的拍皇帝馬屁。

張輔听了李雲睿給自己的評價,臉色開始變了,心道,你小子是不要命了?居然敢否定這個結論?

「太祖在時,士兵為太祖而戰;陛下在時,士兵為陛下而戰;太子繼位,士兵為太子而戰;太孫繼位,士兵為太孫而戰……」李雲睿抬頭看了朱棣,說道,「每當新君繼位,士兵就要轉變一次為誰而戰的信仰,這容易造成士兵思想的混亂!」

朱棣听了李雲睿的話,微微點了點頭。為皇帝而戰,本身沒有錯,但皇帝不是千秋萬歲的,也會找閻王報道的。

張輔听了李雲睿的解釋,想跳起來踹李雲睿一頓,這小子是準備挖坑把自己埋了啊!

「所以,我們必須找一個長久不衰的概念,既能把陛下包含進去,又能讓士兵產生共情!」李雲睿繼續說道。

「何為共情?」張輔听了李雲睿嘴里蹦出的新名詞,有些不解的問道。

「所謂共情,同理心,能夠設身處地的站在士兵的角度上,考慮他們的感受和想法,讓他們從心底認可!信安伯如果想理解的更透徹,可以讀一下我父親寫得《九江心學》,里面有相關的描述。」李雲睿很積極地推薦起李景隆的「大作」。

經過大半年的打磨,李景隆已經將李雲睿提供的陽明心學的精髓,融會貫通,並采取各家學說之長,糅合儒釋道三家精髓,編撰出《九江心學》,尚未付梓,不過小範圍內,李景隆已經拿著自己的著作,與很多人開始探討,也有一些擁躉了。

听李雲睿恬不知恥的推介李景隆的大作,張輔撇了撇嘴,有些覺得難以置信。

在張輔眼里,李景隆除了長得帥一點,一無是處……

雖然南京城中,現在有十幾首李景隆的詩詞,廣為流傳,但張輔總覺得不是李景隆的作品,是李景隆花錢請人代筆寫的,又或者是李雲睿背後操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