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所以,李雲睿提前將支票這種遠超于時代的金融工具拿了出來,同時開始逐步發行大明銀行自己的貨幣。

當然李雲睿不會傻到以大明寶鈔的名義發行貨幣,他還沒狂妄到視國家法度為無物,視朱棣不存在。

在大明銀行開業之初,李雲睿以存款憑證的名義推出了銀票。

有毛病嗎?沒毛病!

老子的錢存在銀行里,不得給憑證?否則口說無憑,誰能證明你錢存銀行了?

當然李雲睿也刷了心眼,銀票是不記名的,至于跟客戶解釋的緣由,就是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了……

很多大客戶都會欣然接受這種不記名的銀票。

但銀票大都是一千貫以上的大面額,中小面額的沒有,後來大明銀行推出了取鈔券,打的旗號是便于攜帶。

大明寶鈔一共有一貫、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五十文、四十文、三十文、二十文、十文,共十一種,規格都是一樣,32cm乘21cm,攜帶起來極其不方便。

所以李雲睿就打了個擦邊球,推出了大明銀行的取鈔券,本來李雲睿想叫代鈔券來著,後來想了想,覺得不妥,就放棄了。

為啥?李雲睿怕御史,以御史的操性,第一時間會跳出來,彈劾李雲睿。

代鈔券,代什麼鈔?你準備替代大明寶鈔?你是想取代大明嗎?你安得什麼心?

所以李雲睿換了個名字,取鈔券。

目的都是同一個目的,只是手法更加隱蔽。

十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兩百文、五百文、一貫、二貫、五貫、十貫、二十貫、五十貫、一百貫、二百貫、五百貫,一共十五種。

面積最小的9厘米乘4厘米,最大的也不過15厘米乘8厘米,非常便于攜帶。

這些錢也是不記名的!

客戶存錢時,可以選擇一部分銀票和取鈔券,一旦選擇了銀票和取鈔券,這部分錢就會從客戶存款中減掉,打入一個固定賬戶。

這樣,客戶拿著這些取鈔券去吃飯、去購物時,付給商家取鈔券,商家可以隨時憑券到大明銀行支取大明寶鈔。

因為大明銀行的取鈔券印刷精美、質地優良、便于攜帶,很快獲得一些豪商富戶的喜愛,紛紛到大明銀行兌換取鈔券,哪怕不存錢,也要兌換。

這東西帶出去有面子!

柳福身為社會最底層的工匠,對支票、銀票和取鈔券這些新鮮事物不了解,很正常。

按照李雲睿一開始的打算,他連十文、二十文、五十文的取鈔券都不想印,因為成本太高了……

後來想想,還是咬牙印了,畢竟取鈔券最終的目的是取代大明寶鈔。

當然這些打算,李雲睿從來沒對外說過。

打槍的不要,悄悄的進村!

柳福去了大明銀行,將支票交給孫掌櫃,孫掌櫃立即安排人手核對了信息,然後支取了十萬貫寶鈔,派專門的押解人員,護送柳福回了江心島。

當十萬貫寶鈔擺在五百名工匠面前時,工匠們徹底沸騰了。

十萬貫,每人兩百貫,這可是以往他們連想不敢想的事……

「太好了,有了這些錢,我就可以給我爹找個好大夫了……」

「有了兩百貫,能置辦五畝上好的水田……」

「兩百貫啊,全樂下處的小翠,爺來了……」

……

工匠們看著眼前滿箱子的錢,開始議論起來。

柳福手捋胡須,看著眼前這群「沒出息」的工匠,一臉鄙視的樣子,假模假式地干咳了兩聲,說道,「看看,看看你們這群沒出息的樣子,區區兩百貫,也值得你們大驚小怪?」

工匠們看了看柳福,有些不明白柳福今天犯了什麼病?

往日柳福可是一文錢掰成兩半花的人,今天居然面對兩百貫,還說「區區」?

這變化也太大了……

柳福看著一群工匠詫異的樣子,手捋了捋胡須,十分瑟的說道,「小公爺說了,這是這個月的獎金,等到年底,我們按期交付了剩下的設備,他還會給我發一個大紅包,不低于五倍的大紅包,上不封頂……」

五倍,兩百的五倍是多少?讓我算算,工匠們低下頭,開始掰著指頭算了起來……

「一千貫,一千貫,五倍是一千貫……」有人喊了起來。

「柳伯,你說的是真的嗎?」緊跟著有人問道。

「小公爺的話,什麼時候假過?」柳福滿臉笑容。

回來的路上,柳福已經打算好了,有了這兩百貫,可以給小兒子定親了,等再拿到一千貫,用五百貫給小兒子買個房子,把媳婦娶回家,剩下錢分給兩個兒子,自己這輩子的任務就算完成了,閉上眼也安心了。

「小公爺公侯萬代……」听柳福如此斬釘截鐵的說,有人遭不住了,扯起嗓子喊了起來。

「小公爺公侯萬代……」

「小公爺公侯萬代……」

一群人跟著七零八落地喊了起來。

如果李雲睿在現場,看到這麼熱烈的場面,一定十分瑟。

可惜,他現在不在,李雲睿現在正在跟一個叫夏原吉的人,大眼瞪小眼。

夏原吉,字維,湖廣長沙府人,洪武二十三年中舉人,以鄉試薦入太學,被朱元璋發掘,任命為戶部主事,因為工作兢兢業業,處理事務井井有條,深得朱元璋的信任。

曾有人想陷害夏原吉,說夏原吉攛掇戶部尚書郁新鏟除異己,結果朱元璋听後大怒,說「夏原吉能幫尚書處理本部事務,何須攛掇尚書?」之後,陷害夏原吉的人就涼了!

朱允炆上台後,擢升夏原吉為戶部右侍郎,奉命巡視各地,一直沒有在南京戶部工作。

也幸虧這一點,朱允炆倒台後,朱棣選中了夏原吉,先是擔任了戶部左侍郎,半年後晉升為戶部尚書。

曾經有人上奏朱棣,說夏原吉乃建文舊臣,不宜重用,卻被朱棣拒絕,朱棣認為「夏某太祖之臣也,彼忠于太祖,故忠于建文,又豈不忠于朕哉?」

這話,一方面是安撫夏原吉,一方面是給建文舊臣說的。

就這樣,夏原吉一直在戶部尚書的位子上,干了三十年,直到宣德五年,六十五歲去世。

這是大明歷史上,唯一一個執政時間,長達三十年的戶部尚書。

在前世,李雲睿就知道夏原吉,今天見到真人了,得好好看看。

李雲睿知道夏原吉乃治世之能臣,擅長理財……

夏原吉擔任戶部尚書期間,朱棣北上征蒙元五次,南下征安南、征交趾詩詞,下西洋七次,修永樂大典,修建北京城,疏通漕運,這樁樁件件,都能把一個王朝拖垮,但夏原吉以其出色的理財能力,盡心謀劃,愣是把這些事給有條不紊地解決了。

「小公爺,老夫臉上有花?」夏原吉被李雲睿瞅地有點莫名其妙。

「沒有,沒有,我只是久聞夏尚書的大名,今日得見,相當興奮而已!」李雲睿被夏原吉一問,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

這理由,夠強大,夏原吉一時找不到說辭。

「夏大人找我,有什麼事嗎?」李雲睿當然知道夏原吉來找自己的目的,但他還是問了。

「近日陛下找老夫,跟我討論,說你要向朝廷借錢!」夏原吉笑了笑,說道。

「是有這麼回事!」李雲睿點了點頭。

「此事,陛下已經委托本官全權處理!」夏原吉手捋胡須,一副智珠在握的樣子。

「哦!這樣啊?」李雲睿淡淡的笑了笑,說道,「不知道夏大人準備如何處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