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31章 如撥霧見雲,撥雲見日

李雲睿可不會管朱棣父子如何,睡得如死豬一般,可苦了在外面監視的黃儼。

直到第二天辰時三刻,睡得天昏地暗的李雲睿才醒了過來,洗漱完畢後,跟前來探望的朱瞻基聊了一會兒,就閃人了,他今天還要上課。

當朱棣听黃儼說,李雲睿在咸陽宮睡得跟死豬一般時,微微點了點頭,淡淡地說了一句,「只有心里沒有鬼的人,才會睡得踏實。」

李雲睿不知道,自己因為睡得如死豬一般,躲過了一劫。

這上哪兒說理去。

回到學校,苦逼的李雲睿,開始給道家和墨家的學生,上起課來。

幸虧有這群學生的存在,李雲睿才極大的降低了工作量,因為學生接受能力、表達能力不同,講課的水平也就參差不齊。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李雲睿采用輪流講課制度,算是一種彌補。

萬事開頭難,等真到了門下弟子三千的時候,李雲睿就能真正篩選出一批優質的教師來。

知易行難。

李雲睿覺得自己太難了,開局選得.asxs.有些高了。

但自己約得炮,含淚也得打完。

轉眼到了七月末,天氣慢慢涼了下來,經過一個月的磨合,大明工學院初步走上了正軌。

對外統招的學生每天六節課,由李雲睿培訓的臨時教師擔任主講,剩余時間都是軍事訓練;墨家和道家的課,由李雲睿親自講解,上午物理,下午化學,不僅僅是理論課,更多是理論加研究。

比如講滑輪組時,李雲睿會提出吊車的模型;講光學折射時,李雲睿會提出眼鏡的概念;講食鹽時,李雲睿會提出電解法制造氯氣,不過很遺憾,道家為此付出了五人受傷的代價……

代價是慘痛的,教訓是深刻的,但科學前進的道路上充滿了艱難險阻,總會有意外發生,哪怕李雲睿腦子里裝了最全的百科全書穿越,也不可能做到事事成功。

人類探索科學的過程,是一部充滿了流血犧牲的過程,發生過無數的悲劇,有很多人獻出了生命。

李雲睿用這些理由來寬慰自己,來勸誡道家的人,他甚至拿萬戶陶成道的例子,來給道家人洗腦,才熄了這些未來化學家的怒氣……

這一天,正在上物理課的李雲睿,突然接到太子諭旨,讓他去咸陽宮。

扔下一群墨家的學生,李雲睿著急忙慌地奔去了咸陽宮,這個時候朱高熾召喚自己,肯定是買玻璃的事有著落了。

激動的心,顫抖的手,努力拼搏,為自己加油。

以最快的速度,李雲睿奔到了咸陽宮,見禮之後,就彪呼呼地站在朱高熾面前,兩眼望眼欲穿的看著身材「魁梧」的朱高熾。

朱高熾低頭看著司禮監送來的朝臣奏折副本,還有朱棣的批示,心中則在暗暗分析朱棣為何要這樣批示。朱高熾剛剛當太子,正處于觀政階段,每天學習朱棣批示奏折是基本功課,這是帝王之術傳承的一個基本途徑。

他沒抬頭看李雲睿,就是想看看李雲睿的養氣功夫如何。

身為太子,朱高熾也要物色未來自己執政的班底,李雲睿已經在朱高熾的班底名單。朱高熾的打算很簡單,他自己今年二十六歲,比李雲睿大一旬,等他登基為帝時,李雲睿正值壯年有為之時,有了李雲睿這個天才般的腦子,再加上自己的支持,兩人或許可以開創一個盛世。

但在朱高熾有個習慣,在用一個人前,必須觀察、觀察、再觀察,尤其是自己的核心班底。

李雲睿哪兒知道朱高熾的心思,他又不是朱高熾肚子里的蛔蟲。

站在朱高熾書桌的對面,看朱高熾一本本的翻閱奏章,李雲睿心里那個氣啊,心中不斷地畫圈圈詛咒朱高熾,罵他死胖子。

但表面上,李雲睿還是恭恭敬敬、規規矩矩地站著,畢竟人家是太子,有意見也只能忍著……

這點眉高眼低的道理,李雲睿還是懂得。

一刻鐘後,朱高熾放下了手中的奏章,看了看李雲睿,淡淡的笑了笑,開口說道,「今日父皇在右順門與眾臣論胡元興廢皆有天運,不知道你怎麼看?」

李雲睿一听這話,頓時懵了,這特娘的是什麼題目?不是召我來說玻璃暖房的事嗎?白高興一場……

「呃……」短暫的心里失落之後,李雲睿抬頭看了看朱高熾,開口說道,「不知道各位大人和陛下,如何看待這事?」

「孤現在是問你!」朱高熾盯著李雲睿,面色非常嚴肅。

這題目有些難,胡元就是指蒙元,天運這東西比較玄幻,誰也無法說清道明,大多是牽強附會。

春秋時有種五德終始說,解釋為什麼是漢取代秦,而不是其他勢力取代秦國。五德終始說解釋,秦國是水德,尚黑;而漢為土德,尚黃,土可以克水,所以漢取代秦。還有人解釋共*產*黨是火德,國*民*黨是木德,火克木……

李雲睿那研究過這些東西?他是個唯物主義者,對這些玄幻的東西,沒多少研究。

但面對朱高熾的問題,總要回答。

思索了幾秒鐘,李雲睿開口說道,「所謂天運,就是在給官員和朝廷的無能找借口而已,胡元之所以覆滅,乃至前面所有王朝的覆滅,大都是因為朝廷和官員,沒有本事讓百姓吃飽穿暖,沒有本事提供一個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天運不在天,而在民心,百姓所求不過三餐有繼、有屋避寒、衣能蔽體而已,除非活不下去,才會舉起大旗造反,用一個虛無縹緲的天運,作為施政失敗的借口……」

說道這里,李雲睿停了下來,他怕再說下去,朱高熾把自己拖出去掛城樓上。

這話看上去沒毛病,但李雲睿這麼說,無疑打了「君權神授」的耳光。

君權神授是封建君主制度的政治基礎,李雲睿這是在攻擊封建社會制度的底層邏輯。

天子,受命于天,代天牧民,乃是天運之人!

李雲睿說「天運不在天,卻在民」,若是有吊書袋子的老學究在這里,肯定上書彈劾李雲睿,這無疑在自尋死路。

朱高熾對這些話,倒沒有在意,站在他這個高度,不會為了一句話,而遷怒別人。見李雲睿停了下來,朱高熾開口說道,「你這說法倒是和父皇相近,父皇認為,天命雖有前定之數,但順帝不恤軍民、不理國政、荒婬無道,而致亡國,故國之興廢必在德,不專在數!」

「陛下字字珠璣,句句箴言,讓雲睿如撥霧見雲,撥雲見日……」李雲睿見朱高熾沒怪罪自己,趕緊送上馬屁,轉移朱高熾的注意力。

「行了行了!別說那些違心的話了!你的表情已經出賣了你……」朱高熾站起身來,看著李雲睿,笑了笑說道。

听了這話,李雲睿心中開始月復誹道,我的表情出賣了我?我覺得我表情管理的挺好呀……

但這話也就是月復誹一下而已。

對于李雲睿今天的表現,朱高熾很滿意,雖然李雲睿身負大才,但在自己面前能夠恭恭敬敬、規規矩矩,這說明李雲睿懂做臣子的本分;至于後面李雲睿回答自己的提問,讓朱高熾有了知己之感。

做帝王的,最怕君臣離心,這個離心就是政見分歧。一旦政見有分歧,就會陷入無休止的朝政,浪費精力、人力、時間。

朱高熾本身是一個非常重視民生的人,永樂年間,大部分政務都是朱高熾處理的,朱棣本人不是在征戰,就是在征戰的路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