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29章 給朱高熾畫餅(一)

人有時候就是這樣,無關自己的切身利益時,人性是善良的、光輝的、高尚的、偉大的;一起關乎自己切身利益,人就變得自私、狹隘、陰暗、渺小。

朱高熾雖然從小讀孔孟之道,但他不是榆木腦袋,只喜歡吊書袋子,否則北平保衛戰和四年大軍後勤保障,不可能順利完成。

李雲睿提出歸屬感、認同感,這些虛的東西,朱高熾一時無法深入思考,但李雲睿提出的「居有恆產,幼有所教,老有所養,病有所治」,這是實實在在的施政綱領。

雖然朱高熾不知道李雲睿會用什麼手段,來達到這些目標,但他覺得李雲睿並不像在胡言亂語、信口開河。

「如今計將安出?」思索了半晌,朱高熾開口問道。

「先把基礎打好,永樂薯一事必須抓緊時間,如果朝廷財政允許,我建議采購一批玻璃,建一千畝地的玻璃暖房,在今年冬季栽種一千畝土豆,這樣,明年年初就會有兩百萬斤土豆可以用以播種,明年六月就能收獲四千萬斤,後年就能到8億斤,這樣土豆推廣的時間,可以縮短兩年。」李雲睿開口說道。

其實李雲睿說這話是有些私心,他想從朝廷坑一筆錢出來,因為大明朝廷的錢不是用稅收收上來的,而是開動印鈔機印出來的。

雖然這種方式有些無賴,但目前對李雲睿來說,坑朝廷最合適的。拿到錢之後,通過向底層百姓輸送財富,可以激活大明經濟的活躍程度。

這一點,就是後世改革開放能夠獲得成功的一大關鍵。

改革開放,說穿了就是讓普通老百姓有工作、能掙錢,激活消費市場,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

現在的大明既沒有外貿、又沒有投資,只能靠消費來拉動,但實話實話,大明的消費現在就是渣渣,因為底層百姓沒有錢,小康之家也就是有房子住,能夠置辦點糧食和衣服,除此之外,哪有錢消費?

這就走入了死循環,基本上是無解……

李雲睿思來想去,只有通過坑朝廷的方式,把錢向底層轉移,才能慢慢刺激起消費來。

南京城近百萬百姓,這需要很多很多的錢。

「玻璃暖房是什麼?」朱高熾听了李雲睿的話後,開口問道。

李雲睿簡單的將玻璃暖房的概念給朱高熾解釋了一下。

「你的意思是,這暖房春夏秋冬都能種菜、種糧?」朱高熾听了之後,眼楮亮了一下。

皇宮中有個司苑局,乃內廷二十四衙門中的一個部門,專門負責供應皇室的蔬菜瓜果,這些內侍可以說是大明頂尖的一批農業專家。就是司苑局的內侍,想要在冬天種出各種瓜果蔬菜,都要費很大力氣。

現在李雲睿居然說玻璃暖房可以四季隨時種菜……

「太子殿下,玻璃暖房就相當于一個恆溫房間,可以做到四季如春,因此可以錯時、錯峰種植各種瓜果蔬菜!」李雲睿笑了笑,解釋道。

「居然如此神奇……」朱高熾听後,不禁咋舌,說道,「不知道這一千畝的玻璃暖房,需要多少錢?」

「一畝玻璃暖房,成本大概在一萬五千貫左右,一千畝玻璃暖房,需要一千五百萬貫……」李雲睿說了出價格。

「什麼?」朱高熾听了這個數字之後,手一哆嗦,聲音都變了。

大明去年的財政收入課鈔5606087錠,也就是五百六十萬兩,折合七千萬貫,李雲睿一開口就要朝廷財政的五分之一。

胃口有些大啊。

李雲睿知道這個數字朱高熾肯定不會接受,為了推廣一個高產糧種,花這麼多錢,不值得,于是開口說道,「太子殿下,可能您覺得這個金額很大,投入產出比有些不劃算……」

朱高熾也是確實是這麼認為的。

豈止是不劃算,投入一百萬兩銀子,出兩百萬斤土豆,折合0.5兩銀子一斤土豆,可以買一百斤米了。

誰腦子燒包了,會敢這種事?

「但這種玻璃暖棚,一旦蓋好之後,可以用十年、八年,等今年種完永樂薯之後,朝廷可以種植一些反季節蔬菜,在南京城中售賣……」李雲睿繼續說道。

「反季節蔬菜?什麼意思?」朱高熾听了之後,開口問道。

「舉個簡單例子,菘菜(後世叫白菜)大都是夏天種,秋天收。有了玻璃暖棚後,就可以春天種,夏天收;或者冬天中,春天收,這就是反季節蔬菜。」李雲睿解釋道,「有很多有錢人或者飯店,就會出高價購買這些稀罕物,那麼朝廷就能賺錢。按照我的估算,一個玻璃暖棚,至少可以用十年,算下來,一個暖棚每年的成本不過百兩。一畝暖棚,一年可以收獲萬斤以上的蔬菜,折合成本不過十文而已,因為反季節蔬菜,售價肯定要比市場的菜貴,尤其是冬天。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朝廷不會虧錢,反而可能賺一大筆……」

賺不賺,李雲睿並不清楚,但話還得這麼說。

朱高熾听了之後,皺了皺眉頭,听上去好像是挺合理的,就是覺得哪里不踏實……

看著朱高熾臉色不斷變換,李雲睿就知道這位太子爺可能有些膽怯了,于是又開口說道,「太子殿下如果覺得有些冒險,我想一個比較折中的方案,朝廷借我一千五百萬貫,但不能收我利息,我分十年還清這筆貸款!」

在李雲睿眼里,朝廷就是塊肉骨頭,能啃一口就啃一口。

朱高熾听了這個想法後,點了點頭,借錢要還的,就算沒有利息,也沒有風險。既能幫自己早點完成永樂薯的推廣,增加自己威望,又能跟李雲睿搞好關系,一舉兩得。

「此事關系甚大,容我與父皇商議之後,再行定奪!」思索了半天,朱高熾點了點頭。

「是!」李雲睿點了點頭。

這事就算朱棣也不一定能乾綱獨斷,得和朝臣商議。

「繼續說下去。」朱高熾又開口問道。

「百姓肚子吃飽後,得給他們創造就業機會!」李雲睿又開口說道,「大明有六千萬人,按照五人一戶的規模,大概是一千兩百萬戶,去掉軍戶兩百萬戶,還剩下一千萬戶,我們要想法讓每戶有一到兩個人能掙錢。」

李雲睿之所以把軍戶剔除去,是因為軍戶是朝廷發工資的人。

「多少?」朱高熾听了李雲睿的話之後,瞪大了眼楮,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一千萬以上!如果能到兩千萬最好!」李雲睿模了模後腦勺說道,「太子殿下可能覺得我有些異想天開,但我覺得完全可以實現!」

「說來听听!」朱高熾听了之後,來了興趣。

李雲睿想了想之後,慢慢開口說道,「殿下,我把大明能掙錢的產業分為三類,第一產業是指農、林、牧、漁,這個行業就是很多百姓在做的;第二產業叫工業,包含制造業、采掘業、建築業等;除此之外稱為第三產業,商業、運輸、教育、服務業。」

「你說慢點……」朱高熾邊听李雲睿說,邊拿起紙筆記錄起來。

李雲睿看朱高熾這樣子,撇了撇嘴,朱高熾這特喵的是準備當學生啊……

過了好一會兒,看朱高熾筆停了下來,李雲睿又開始說道,「以制造業為例,又可以分為食品加工、紡織、家具制造、金屬加工、設備制造等等諸多行業。」

朱高熾繼續仔細的記錄著,雖然李雲睿說的很多名詞,他都听不懂!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