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81章 玻璃的利潤就是渣渣

雖然福伯並不懂雌蕊、雄穗是什麼,但李雲睿解釋的很形象,福伯也是種莊稼的老手,一听也就明白了李雲睿的意思。

這是知識擱在後世,那就是初中生的必修課,但在大明那就是黑科技。

李雲睿之所以把人工授粉拿出來,是他怕種的玉米不結棒。

在後世,他曾經在央視的《農業頻道》里看過一則報道,里面解釋說,玉米是同株異花作物,雄花在上,雌花在下。零星小片或者線狀種植,就會使雌花授粉機率下降,造成玉米不結棒,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用人工輔助授粉以增加授粉幾率。

好不容易得來的玉米種子,李雲睿可不想勞而無功,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就把人工授粉拿了出來。

「少爺的學問,還真是深不可測!」福伯笑了笑說道。

「福伯夸獎了,我也是在江心島上,閑著無聊瞎搞,偶然間才發現的……」李雲睿笑了笑說道。

李桑海在一旁听著,有些暈,難道自己跟少爺去的不是同一個江心島?從沒發現少爺在江心島上,種什麼糧食啊……

李雲睿將人工授粉的做法,又跟福伯好好的說了一下,就帶著李桑海抱著土豆走了。

「少爺,你什麼時候在江心島研究的那個人工授粉啊?」在路上,李桑海把自己的疑問提了出來。

「我在江心島上,閑著沒事,總是在那里看草、看花,就是在那個時候,無意間發現的!」應付李桑海的借口,李雲睿早就想好了。

在江心島上,除了跟工匠解決技術問題,或者泛舟江上,李雲睿閑著無聊,就只能蹲在地上看花花草草。

他也想看手機,玩電腦,但沒這個條件啊!

「少爺隨便看看,就能有所得,真是厲害……」李桑海听了李雲睿的鬼話,頓時驚為天人。

「桑海,那可不是簡單的看,而是一種科學的研究方法。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然後通過仔細的觀察,縝密的分析,層層推進,來推導出你想要的結果!」李雲睿繼續忽悠起李桑海,只要把平常的事情,說的高大上一些,別人才會信服。

又是大膽、又是小心,又是觀察、又是分析。

頭頭是道的話,讓李桑海還真信了李雲睿的鬼話。

當然,這也不算是鬼話,畢竟後世的科學研究,大都是采取這套理論。

帶著土豆進了廚房,李雲睿犯愁了,一共就八個土豆,一斤多點,一大家子人,一人一口都不夠!

心有不甘的李雲睿,重新跑到後花園,又刨了兩顆土豆,才心滿意足,又摘了幾個辣椒。

一盤青椒土豆絲、一盤土豆炖牛肉、一鍋土豆疙瘩湯,收獲了李家上下所有人的好評。

「哥哥,明天還能吃嗎?」李婉清端著手里的飯碗,眼巴巴地看著李雲睿,問道。

「能!為什麼不能?」李雲睿捏著李婉清的小臉,說道,「只要婉清想吃,哥哥就給你做,咱們變著花樣吃!」

李景隆听了李雲睿的話,一臉黑線,虎視眈眈的看著李雲睿,干咳了兩聲。

「老豆,別心疼!沒有土豆,老百姓幾千年也這麼過來了,讓他們再多等兩年,也沒什麼關系……」李雲睿當然明白李景隆的意思,但在他的概念里,大明的新糧種,管老子鳥事?先把妹妹養好再說!

再說了,大明要推廣新糧種,也不差這三五百斤土豆……

听了李雲睿的話,李景隆有些胸悶,昨天晚上兩人還徹夜商討,如何利用土豆,保住李家的爵位,李雲睿轉臉就忘得一干二淨。

「最多我建個蔬菜大棚,冬天的時候,再種一季土豆,不會耽誤您的大事!我保證!」說著,李雲睿做了個指天發誓的手勢。

「蔬菜大棚是什麼?乖孫!」吳氏听李雲睿說,要冬天種土豆,有些不明白。

「祖母,蔬菜大棚就是用玻璃蓋一座房子,里面的溫度四季如春,可以在里面種菜!」李雲睿笑嘻嘻的說道。

「嘖~~」桌上的人听了之後,倒吸一口冷氣。

玻璃這種東西,現在南京城的人,天天排隊預約購買,都不一定搶得到。李雲睿居然想用來種莊稼……

「雲睿,這一個大棚得不少錢吧?」三嬸程氏開口說道。

「是的,三嬸!如果按照市價來的話,一畝地的成本,大約要一千兩銀子!」這筆賬,李雲睿私下了算過,因為剛穿越而來的時候,沒有綠葉子菜吃,讓李雲睿很受傷,做出玻璃的第一時間,他就開始盤算暖棚的事情了。

李雲睿不打算做全是玻璃的暖棚,而是做磚牆加玻璃的模式。他算了一畝地,需要六百平方米的玻璃,大概就是三千塊。

「一千兩一畝……」程氏听了這個數字,有些戰戰兢兢!李雲睿這不是在種地,這是拿錢打水漂。

「雲睿,你瘋了嗎?你種多少菜,才能掙回來?」袁氏也是有些不懂。

「母親大人,我說的是市價,玻璃是咱們家自己造的……」李雲睿苦笑了起來,說道,「一千兩銀子,造幾十畝都綽綽有余!」

此話一出,更是讓一群人驚呼——玻璃的成本,居然如此之低,居然有幾十倍的利潤!

這事連李景隆都不知道,更遑論吳氏、袁氏和程氏這些人。

整個國公府,除了李雲睿,只有李桑海知道玻璃的成本,而李桑海知道的成本,還是小批量試產的成本。

石英砂、純堿和石灰石,這里面唯一難做的就是純堿,石英砂和石灰石都是天然產品,南京城外的六合縣,就有一處石英砂的礦山,李雲睿早就安排梅殷的人買了下來。

大明的純堿產量很少,價格還很高,主要是因為工藝麻煩。古人制造純堿,用的是草木灰,將麥稈曬干燒成灰,用布包起來,然後用水反復的淋,就得到了堿水。蒸發掉水後,就得到了不純的純堿,里面除了有碳酸鈉外,還有少量碳酸鉀。

李雲睿是誰?那可是身負六百年歷史知識的人,怎麼會用這麼低端的方法來制造純堿?他準備抄後世中國自主發明的侯氏制堿法。

侯氏制堿法,也叫聯合制堿法,是由中國近代化學工業的奠基人侯德榜院士發明的。實現過程非常簡單,氨氣、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氫銨,碳酸氫銨和鹽水混合,會得到氯化銨溶液和析出碳酸氫鈉晶體。

加熱碳酸氫鈉晶體,就得到了碳酸鈉和二氧化碳、水,碳酸鈉就是純堿。

向剩下的氯化銨中,加入細粉狀的氯化鈉,並通入氨氣,可以使氯化銨單獨結晶沉澱析出,經過濾、洗滌和干燥,就可以得到固體的氯化銨產品,可以用來做化肥,這也是聯合制堿法的由來!

這樣算下來,純堿的成本就極其低廉,也就使得玻璃的成本非常低。

誰能想到一些不值錢的石頭,砂子,放在一起能做出玻璃來呢?

「雲睿,玻璃有這麼高的利潤嗎?」李景隆驚愕了半晌之後,開口問道。

「O(∩_∩)O哈哈~」說漏了嘴的李雲睿,也反應過來了,尷尬的笑了笑,說道,「馬馬虎虎,馬馬虎虎,也不算很高了……」

「幾十倍的利潤還不算高?」李景隆的手,有些顫抖。

「比起昊天明光鏡,玻璃的利潤就是渣渣!」李雲睿不好意思的模了模後腦勺,說道,「前幾天賣的昊天明光鏡,成本不過十兩黃金……」

「我尼瑪……」不淡定的李景隆,爆了個粗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