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26章 亂,亂得一塌糊涂!

不過李景隆的講述,听上去倒是合情合理,李雲睿不好質疑。

「五十萬大軍,白溝河一役就全軍覆沒?」李雲睿揉了揉鼻子問道。

「瞎扯什麼?就是五十萬頭豬,想殺掉也不是一件易事!」李景隆听了李雲睿這話,有些氣結,說道,「白溝河大戰,只有瞿能的兩萬人和為父的三萬人出戰而已,當時瞿能旋風驟起,刮斷為父的大 ,導致大軍失去戰意,皇帝命人高喊‘南軍已敗’,帶兵乘機猛攻大營,被我安排駐守大營的平安,被成國公朱能所傷,整個大營的幾十萬士兵徹底潰敗,各自逃散。白溝河一戰,死傷大約十萬余人,其中相當一部分是隨軍的民夫。」

「此乃天亡朱允炆,非戰之罪……」李雲睿听了之後,苦笑道。

古代打仗雙方擺出陣型之後,以旗幟為指導,以金鼓為號令,軍旗所指,便是進攻方向;鼓聲響起,便是行進或是沖鋒;金聲響起,便是停止或者收兵。戰火一起,對陣雙方最精銳的力量,最喜歡干的事就是「斬將奪旗」,由此可見,旗的重要性。

而帥營的大 ,乃是軍旗之首,是整個軍隊核心,大 立,則軍心匯聚,穩如泰山;大 倒,則軍心渙散,不堪一擊。

大戰之時,李景隆的大 被驟起的旋風刮斷,以致軍心不穩,導致大軍潰敗,這戰敗的責任,其實真不能怪到李景隆的頭上,只能說是天意弄人,連老天都在幫朱棣。

不過十萬人的傷亡,這傷亡人數也是夠離譜,人命,在兩軍大戰之時,猶如草芥一般,不值錢!李雲睿看著李景隆說出這個數字時,面目冷冰冰地,絲毫不帶任何感情。

「如有天助啊……」李景隆听了李雲睿的話後,感嘆道。

的確如此,改變戰爭成敗的因素有很多,但被一陣旋風改變戰爭結局的案例,恐怕屈指可數,這風也就能趕得上拯救日本的那兩次颶風,當年忽必烈下旨征伐日本,大軍渡海時,遇到了颶風,結果全軍覆沒。自此之後,日本有了神風的傳說,某敢死隊就用這個來命名……

「難道這就是所謂的‘天命所歸’?」李雲睿咋了咋舌,搖了搖頭說道,「以前我一直不信,看來能當皇帝的人,恐怕不僅僅是靠自己奮斗,老天爺也在無形中幫了很多忙……」

「天子,受命于天!自然會得到上蒼的眷顧……」李景隆撇了撇嘴,說道。

「好吧!老豆,你說的有道理!」李雲睿不想跟李景隆掰扯這些,畢竟他接受的教育告訴他,旋風只是一種普通的自然現象,而不是老天爺在幫某人。于是叉開話題問道,「那麼,淮西派是如何決定推朱棣上位的?」

「這種事如何決定?全靠大家彼此的默契!」李景隆笑了笑說道,「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無關緊要的話,就能讓大家相互了解彼此的心意……」

……

這話怎麼說的?李雲睿有些不明白。默契?默契是個什麼東西?這東西太玄乎了,萬一理解錯了,豈不是耽誤大事?

「當時皇帝舉起大旗造反,朱允炆急招在京文武大臣,朝會之前,大家在洪武門外等待上朝時,魏國公徐輝祖對著眾人說了一句‘這天要是刮北風就舒服了’,在場淮西派的許多人紛紛點頭同意,大家就此達成了一致。」李景隆講起了當時的情況。

這天如果吹北風就舒服了?這話有什麼玄機?怎麼就憑一句話就達成了一致?還有,徐輝祖這老家伙不是堅定地反朱棣嗎?要不然也不會被削爵圈禁在家啊?怎麼會是他提出來要扶朱棣上位?一連串的問號,出現李雲睿的腦中,他有些懵圈。

朱棣在北平起兵,倒是可以理解成北風;舒服,應該就是會改變當時的政治氛圍,一旦朱棣上位,肯定會對浙東派進行下死手,這樣淮西派就會有翻身的機會。

李雲睿將自己的猜測說了出來。

「雖不中,亦不遠矣!」李景隆听了之後,點了點頭,說道,「當時正值酷暑,天氣酷熱,魏國公這句話看似在說消熱之法,其實就是在征求大家的意見。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層是皇帝起兵後,朱允炆必然會重新重用淮西派,淮西派在朝廷的影響力會增加;另一層就是你所說的意思。」

李雲睿听了之後,點了點頭。

果然,官場不是人混的,一句話里面,曲里拐彎地包含著這麼多意思,還讓人抓不住把柄。

如果有人當時將這句話稟報給朱允炆,朱允炆也沒法給徐輝祖定罪,人家就希望天氣涼快一點,不很正常嗎?至于為什麼是北風,而不是南風、東風?因為只有北風才能帶來涼意啊!

徐輝祖這話,真是滴水不漏,四平八穩!

「所以你們跟朱老四打仗的時候,就到處放水?」李雲睿撓了撓頭發,問道。

「瞎說!跟皇帝作戰時,除了不能抓他、不能殺他之外,戰場之上,淮西派的諸將從來不會手軟!」李景隆一口否定了李雲睿放水的說法。

李雲睿又有些迷糊了,既然淮西派準備讓朱棣上位,為什麼打仗時,還對朱棣下死手?難道不應該處處放水,手下留情嗎?

「如果我們放水,放任皇帝一路順順利利、輕輕松松得上位,他就不會知道淮西諸將的本事,也不會知道淮西派的實力。只有讓他吃到苦頭,吃盡苦頭,皇帝才會知道,淮西諸將乃是國家柱石,不可輕易放棄。」

「還有一點,如果淮西諸將處處放水,手下留情,如果你是皇帝,你上位後,能對這樣的首鼠兩端、懷有二心的人放心嗎?敢用嗎?」李景隆給李雲睿解釋道。

李雲睿听了後,點了點頭,好像蠻有道理的,仗該怎麼打就怎麼打,除了朱棣不能動、不能傷之外,絕對不放水。即便最後降了,這樣的對手也會被人尊重。

靖難之役的背後,從來都不是簡單的勝負之爭,都是無數的政治算計。

朱允炆算計宗室,朱棣算計朱允炆,文臣算計朱允炆,淮西武勛算計朱允炆、朱棣、文臣……

你算計我,我算計你。

亂,亂得一塌糊涂!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