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8章 賣主聲名臭萬年

「我今天到儀鳳門外送人,回程時听護衛們說,獅子山上有個文會,就上來看看,看一下我大明文化鼎盛的盛況。」李景隆自然也知道,自己來這里不倫不類,但沒辦法,李雲睿給他安排的任務,今天是最好的時機。

儀鳳門是南京十三座城門之一,取自「有鳳來儀」,就在獅子山下,緊鄰長江,是北上、西行的必經之地,所以李景隆選了這個借口,並不算突兀——恰巧路過而已,不存在刻意安排。

听了李景隆的解釋,解縉和胡廣才稍微松了一口氣。

曹國公李景隆到來的消息,將文會推向了小高潮。

有些人開始搜腸刮肚,想做出一篇好詞或者一首好詩,期望在曹國公李景隆面前露個臉。如果能獲得大明朝臣之首的賞識,進入仕途後,或許會走得順利一些。

也有些人听到李景隆的名字後,眼神中露出鄙視,堂堂的草包將軍,誰人不知,哪個不曉?他們心中泛起了疑問,這位武略不行,仗打得一塌糊涂的大草包,跑到文會來干嗎?來寫詩作文嗎?他會嗎?

此時,李景隆、解縉和胡廣三人簡單聊了幾句,就示意解縉繼續給眾位文人、士子評價文章、詩詞,時不時也插上幾句自己的意見。

突然間,李景隆在士子送來的詩詞中,發現了一個人名,他的眼皮跳了起來。順手抄起了這個人寫得一首詩,兀自念了起來,「片片飛花逐水流,傷春何處最多愁。紅妝獨倚闌干立,望盡征帆不下樓。不錯,這首詩還算不錯,是我今天看了這麼多詩詞中,最滿意的一首了。解學士、胡侍讀,兩位覺得如何?」

李景隆的突然出手,讓解縉和胡廣兩人一愣,一時間不明白李景隆意欲何為?看著李景隆的目光真誠,解縉將詩拿了過去,快速看了一下,開口說道,「這首詩堪得上一個佳字,一個逐字……」

解縉對這首詩的點評,李景隆是一點都沒有听進去,他的內心現在無比的震驚,今天他除了要當文豪外,還負有一個艱巨的使命——結識前來參加科舉的士子,李雲睿給了他三個人名,讓他無論如何示好、結識這三個人。

三人中,其中一個人,就是這首詩的作者——曾。還有兩人是一對兄弟,一個叫周述,一個叫周孟簡。

李景隆不知道李雲睿是從哪里知道這三個人的名字的,但他看了這首詩之後,發現兒子看人的眼光真準,曾的才氣還真不俗。剩下兩個人,不知道他們的才情如何?

李雲睿給李景隆這三個人名字,是永樂朝首個的狀元、榜眼和探花。他之所以能記住這三個人名,是因為這幾個人的花邊故事。

曾,號稱酒缸,屬于海量的那種,喝酒能無中指喝,一直喝,曾經和外邦友人喝酒,喝了三天三夜,把所有人喝趴下了之後,自己面色如常。

至于周述二人,則是有一段讓榜眼的戲,本來朱棣點了周孟簡為榜樣,周述為探花。但在大殿之上,周孟簡以周述是兄長為由,堅決把榜眼讓給了周述。

就是因為這些小故事,李雲睿才記住這些人。雖然這三個人,在歷史上名聲一般,但給李景隆當當助攻,還是可以的。

「听到了嗎?曹國公開口夸人了,不知道是哪位才子的大作?」離解縉三人很近的一個才子,輕聲問道。

「是嗎?哪首詩?」旁邊的人有些羨慕,恨不得是自己寫得。

「算了吧!他一個敗軍之將、賣主求榮之輩,有什麼資格來評判我等士子的文字?不怕污了我等的名聲嗎?」另一個人則正義凜然地說道,他已經听到了李景隆念得詩,不是他的。

「噓,禁聲!兄台,曹國公乃是朝臣之首,你這樣說是自招災禍啊!」有人拉了他一下。

「吾有何懼?似這等不忠不義之人,不過是沐猴而冠罷了!」正義凜然之人,說這話時,聲音略帶顫抖,似乎有些強撐。

幾個人在小聲議論,並沒有引起別人的注意。

而李景隆此時找到了周述和周孟簡二人的詩詞,隨便找了個理由,夸贊一番。因為三人都是江西人,李景隆順嘴說了一句「此乃江西三才子,前途不可限量」。

被夸贊的人,自然是心中歡喜,曾三人連連謙虛,表示國公謬贊了。

被夸贊的開心了,那些沒被夸贊的人,肯定就有不開心的。

「國公大人,在下河北士子宋文成,有首詩想請國公品評一番。」就在這時,有個人站了出來,看上去劍眉星目、一表人才。

宋文成是河北人,當年李景隆帶領50萬朝廷大軍,在白溝河跟朱棣大戰,大敗!敗兵四散而逃,所謂匪過如梳,兵過如篦,官過如剃。幾十萬大軍潰敗的場面,可想而知河北百姓遭受了什麼樣的災難!輕則錢財被搶,重則人身受傷,更有甚者,家破人亡。宋文成的親朋好友,包括他自己,也是深受其害。

這些罪名,都被堆到了李景隆身上,畢竟他是50萬大軍的指揮者。再加上李景隆後來打開金川門,當起了帶路黨,有虧忠義,因此河北人對李景隆的觀感極差。

李景隆此時正在思忖,找什麼機會顯擺一下。看到有人站了出來,要向自己請教,有心答應,但看到對方面色還不善,心道這人好像是來找茬的,就有點心怯,不想搭理他。

「在下讀書,最敬重岳武穆,最痛恨秦檜,剛才看到小吃攤上,有油炸檜,福至心靈,做了一首詩,特請國公大人品評一下。」說完,宋文成冷笑一聲,開始吟誦起來,「走狗帶路只為錢,求榮變節愧祖先,至今猶有愧秦姓,賣主聲名臭萬年。」

宋文成剛開口說話,說出秦檜時,就有友人在後面拉他。

秦檜,歷史上的大奸臣,誰人不知、哪個不曉?誣陷忠良,割地納貢的敗類。

這是在指桑罵槐,這是在含沙射影。

李景隆兵敗白溝河後,在朱棣兵臨南京城時,屈膝投降,是典型的沒有氣節,見風使舵,是卑鄙小人。文人最看重風骨,好吧,是嘴里最看重風骨,喜歡又當又立。

宋文成一首詩,隱隱諷刺了李景隆,即解了自己心頭之恨,又能讓參與詩會的眾多士子,看到他不畏強權的風骨,有助于他在士林的名聲,屬于典型的借力打力。

在場的士子,都是各地經過鄉試的舉人,不說才華出眾,也都是一時之選,一听宋文成的詩,就明白他在暗諷李景隆。

【作者題外話】︰萌新作者,求收藏、推薦、銀票以及評論。感謝各位大佬支持!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