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7章 紀綱的推斷——完美

武寧候徐景昌被李雲睿一腳踢出八丈遠的消息,猶如長了翅膀一樣,向外面快速傳播開來,這個消息也被錦衣衛安插在曹國公府的耳目,帶到了北鎮撫司中。

「你說什麼?」錦衣衛指揮使公廨中,紀綱听了曹國公府的耳目匯報後,有些驚訝。

一個國公的世子,打一個侯爵,雖然兩個人都是半大的孩子,但都是大門大戶里有身份的人,這事說出去誰信?

「現在府里到處都在傳,李雲睿將武寧候打服了,武寧候認了李雲睿當大哥!」耳目雙手交叉在肚子前面,低著頭。

「你親眼所見?」紀綱低頭沉思的一下,還是不相信。

「回大人,卑職並沒見親眼見到。今天早上武寧候前來探望世子,不知道兩人談了些什麼,武寧候憤然而走;過了許久,武寧候又帶了很多禮物,登門拜訪,然後府里就傳出了李雲睿將武寧候打了,武寧候認他當大哥的事。」耳目回道。

「有人看見了嗎?」紀綱從座位上站了起來,開始消化這個消息。

「有,李桑海,李雲睿的貼身侍衛,當時他在李雲睿院外值守,看到院中有香案,兩人結拜的場景。」耳目十分肯定的說道,「這個事情,是他告訴我們的,雖然他沒有見過兩人打架的過程,但他听到了慘叫聲,還有李雲睿讓徐家賠償的事情。」

紀綱听了之後,在公廨中跺起了方步,作為錦衣衛指揮使,他必須將各種消息串聯起來,分析出各種可能。因為各個府上的耳目只能听到只言片語,單靠片面的信息,無法了解整個事情的脈絡。

從蒔花閣傳來消息,李雲睿跟他們索要了巨額賠償,作為蒔花閣的背後東主,徐家肯定不會任人宰割,哪怕魏國公被削爵圈禁,徐家還有個皇後在支稜著,真要賠了這筆錢,面子往哪擱?

魏國公府傳來的消息,徐景昌和徐輝祖兩人屏蔽左右,談了兩次,應該就是在尋找應對之法。很顯然徐家並不想任人宰割,如果讓徐膺緒出面,雙方談崩了,就退無可退了,畢竟徐輝祖被圈禁,不能出來理事,徐膺緒算是徐家輩分最高的男人了。

徐景昌出面就不一樣了,雖然繼承了徐增壽的侯爵,但年齡尚幼,事情如果辦砸了,還有回旋余地,任誰也說不出什麼來,畢竟還是個孩子。

從曹國公府耳目的消息中,紀綱判斷出,徐景昌應該是第一次在李雲睿那里踫了一鼻子灰,回府之後備了禮物,又去道歉,李雲睿應該還是不滿意,兩個人打了起來。徐景昌應該是怕李雲睿傷勢加重,不敢出黑手,才被李雲睿得逞。

至于為什麼拜把子,李雲睿都傻了,什麼荒唐事做不出來?

完美!

紀綱一念至此,都有些佩服自己的推斷能力。

「回去之後,繼續盯著他們的一舉一動,然後看看那個李桑海,有沒有可能成為我們的人?」紀綱舒了一口氣,說道。

「是,大人。」曹國公府的錦衣衛耳目,退出了紀綱的公廨。

「來人。」紀綱對著外面喊道。

很快進來了一個錦衣衛。

「將李雲睿毆打武寧候的消息,用最快的速度傳播出去。」

「是,大人!」錦衣衛拱了一下手,飄然而去。

話說李景隆來到獅子山下,落了轎,帶了兩名侍衛,徒步登上了獅子山,來到閱江樓……的地基平台上。

正個地基是用漢白玉雕刻而成,當年朱元璋為了修建這個地方,下了大力氣,將南京城的囚犯統統發配過來,期間死傷無數,才堆成了這個豪華的平台。

當李景隆三人,來到平台之上時,已經是一片熱鬧非凡,許多才子佳人,三五成群在一起討論著詩詞,又或者心得。

之所以這麼多人,是因為三年一度的科考即將開始,全國各地的學子,都齊聚南京。

所謂文會,表面上是以文會友,結交同志好友,其實大多數人的心思,更多的是通過這個平台揚名立萬,建立自己的名聲,讓那些考官注意到自己。

在科考之前,學子都會提前半年來京師,四處走門路,拜謁名流,結交文壇大家,目的就是展示自己的學識才華,博取好名聲,文會只是其中的一種方式而已。

有頭腦的小商小販們,帶著各式各樣的點心、小吃,在人群中售賣。

顧盼偉然,雍容華貴的李景隆,一出現在平台之上,就引起了很多士子的注意,畢竟人長得帥,穿得又好,一看就是家世不俗。

當然也有眼尖的人,認出了李景隆,只見有一個年輕的世子,走上前沖著李景隆施了一禮,開口說道,「學生陳榮,見過曹國公。」

「哦,陳公子不必多禮,今日我微服到此,想看看我大明人才錦繡的盛景。」李景隆抬了抬手。

「國公身為朝臣之首,能夠降尊紆貴前來,定會讓這次文會別開生面。」陳榮放下手時,幾個跟他一起的世子,也上來施禮。

李景隆秉承一個原則,笑臉相迎,和藹可親,這是他兒子交代的,要低調,放低姿態。

對于見禮的人,他一一頷首回禮,這一舉動在士子中引起了反響,曹國公平易近人、虛懷若谷。

李景隆看到了兩個熟人,于是走上了前去。

「下官見過曹國公。」兩人見李景隆朝他們走來,趕緊上前施禮。

「解大人、胡大人,沒想到兩位也在這里。」李景隆抱拳說道。

對面兩人是翰林學士兼右春坊大學士、內閣首輔解縉,右春坊右庶子、侍讀胡廣,也在內閣行走。當然,此時的內閣還沒有權傾天下,只是幫助朱棣處理文書、以顧問身份參與國事政策制定,這兩位都是天子近臣。

解縉作為永樂朝文人,應人之邀,參加這種盛會無可非議;胡廣乃是建文朝唯一一位狀元,參加文會,點評文人士子的文章、詩詞,也並無不妥之處。

但李景隆雖然是左柱國,朝臣之首,但他是武勛,來這個文會,就顯得非常突兀。

解縉和胡廣兩人眼神交流了一下,彼此都露出一絲詫異的眼光,但面上還是溢著微笑。

【作者題外話】︰萌新作者,求收藏、推薦、銀票以及評論。感謝各位大佬支持!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