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大明滅亡的原因猜想、以及大綱設定

關于大明帝國滅亡的原因,學界、網絡各大論壇,大致有以下幾種猜想——

其一,小冰河時期,北方大寒,大旱大澇,地震頻發,造成大面積災荒,農民在顆粒無收的情況下,還被沉重的賦稅、攤派、三餉壓榨,沒有活路後,只能造反;

其二,大明王朝自身的原因,朝廷腐敗無能,官吏貪腐,北方農民與南方手工業者沒有活路,只好造反;

其三,崇禎皇帝的原因,其人剛愎自用,生性多疑,優柔寡斷,殘忍好殺,他當皇帝的十七年間,光是被處以極刑的內閣大臣、兵部尚書、將軍等,不下兩百人,造成無人可用的局面,此外,錯過遷都南京、放棄幾次和談,也歸于其本身的性格缺陷;

其四,同一,為小冰河時期特殊氣候下,北方游牧部落無法生存,只能瘋狂南下劫掠,成為壓垮大明王朝最後的一根稻草;

其五,大明王朝後期,皇帝與大臣之間的關系,微妙而危險,互相利用的同時,也在互相傷害,最後一起墜入滅亡深淵;

其六、崇禎皇帝開局逼死魏忠賢,致使空談誤國的‘東林黨人’、文官集團失控;

其七、政策左右搖擺,患得患失,最終錯失自救良機;

……

零零總總,筆者在寫大綱前查閱相關資料,約莫有二十余條,可以說,學界、網友以及歷史發燒友的解讀,都有其一定的道理。

而這一本《我,朱由檢︰大明第一敗家子》的大綱中,對這些觀點都有不同程度的采納。

此外,筆者主要想探究的,是一種‘金融破產’的視角。

因為筆者中文系出身,自身又是個兼職編劇,對金融體系一竅不通,所以,錯訛之處必然難免,各位讀者大大可以盡情吐槽、拍磚,我都會盡力彌補。

崇禎時代,正好遭遇全球金融大變革時代,西方在【白銀時代】遭遇危機後,開始嘗試金本位的貨幣改革,為資本主義發展奠定了貨幣基礎;

而同時代的大明王朝,乃至整個清代,始終堅持【白銀時代】,讓整個國家處于長期的貨幣緊缺狀態,嚴重遏制了經濟的快速發展……

這本書的故事設定里,有一個很重要的線索,那就是‘敗家’,也就是經濟主線,筆者試圖寫出一個讓人不太失望的歷史網文。

【備注說明】大綱設定里,前五十章左右,是主角解決眼前困境,官場制衡,貨幣改革,賑濟災民,大力發展生產力,鼓勵科學……內容勢必有些沉悶,作者菌盡量往簡單寫。

五十章以後,開始內部發展、外部擴張,內容方面爽點自然會密集起來,請各位讀者大大隨時拍磚、投票和噴……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