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九十六章血統種姓(今天五更)

「種姓制度?」張浚訝異的出聲,不明白一向開明的官家怎麼會提出這種明顯落伍于時代的制度。

張浚說道︰「自三皇以降,先賢治國,我諸夏就推崇唯賢唯德可以服人。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只要有才,何問出身。百里奚舉于市,孫叔敖舉于海。即便是販夫走卒,鹽販漁夫亦能晉位朝堂。」

「如此才有我諸夏文明之璀璨。前唐所以外邦俊杰雲集于州郡,豪杰胡人效命于疆場。」

趙桓點了點頭,關于階級流通性這一塊,諸夏真的是獨樹一幟。

在西方,如果出生為一名農夫,怎麼也不可能成為貴族老爺。

哪怕貞德這個農村小姑娘力挽狂瀾,拯救法蘭西于危難,依舊沒能活著成為貴族。

所以西方中世紀愚昧而貧瘠,社會黑暗,農夫麻木。

但你要說種姓制度毫無用處,那也未必。

若要問有沒有一種種姓制度可以延續三千年,維持了一個地區的長期平穩?

那還真有,就是印地的種姓制度。

大概是公元前1200多年,雅利安人滅了古印度文明,為了能千秋萬代統治印度,雅利安人發明了種姓制度。

後來漫長歷史中,印地將人口分為四個等級,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到如今建業年間,這個種姓制度也差不多存續了兩千三百多年。

秦始皇也想過秦一世、秦二世至秦萬世,不過理想不遂人意,只到秦二世大秦就沒了。

但種姓制度卻真的如雅利安人所想,存續了兩千多個春秋,而且一直有效。

在種姓制度的統治下,印地非常平穩。

可以說,如果沒有外敵入侵這個選項,印地在一個封閉的生態圈里,那種姓制度幾乎不可能被推翻。

趙桓對張浚說道︰「如今王室已寧,諸侯貢職,天下漸一,外藩日眾。宇內即便是皆推行王化,也總歸是有個苗裔之分,種姓之別。」

「朝廷上下,民心表里,都想著一個諸夏貴女,不嫁番邦。還不如把這個約定俗成的東西以明文固定下來。」

沒錯,趙桓就是想給印地的種姓制度打上一個超級大補丁。

印度的種姓制度最大問題就在于,他無法形成閉環,總會有來自北方的入侵勢力進來掀桌子。

可如果大宋能夠實現一個超大的閉環呢?

大宋將藩宗體系涵蓋了所有的國度,廣闊至亞歐非美澳五個大陸,總不能有外星人來打破這個閉環吧?

張浚博學多識,說道︰「關于種姓,據臣所知,在先周之時,先王征服部落,乃設國野制。將子民分為國人和野人。」

「國人即國內之人,可以參政議政,從軍打仗,經營工商。」

「而野人則是被周朝征服小邦的原住民。被征服的商族等農民居住在野鄙之中,或隸屬于國,或隸屬于采邑,只能種田。周設井田制,一田分為九塊,三三並列分割,周圍八塊為私田,產出歸野人所有。中間一塊為公田,繳納國家。」

這一套當下人可能會比較陌生,這一切距離大宋實在是太遙遠了。

但後世人肯定不陌生,無論是采邑、貴族、共和、議政還是農奴、世代奴隸,這都是西方中世界采邑貴族們一直在中世紀維持的那套政治模式。

兩者不能說一模一樣吧,簡直毫無差別。

也就是西方采邑貴族那一套,諸夏祖先兩千多年前就玩過了。

所以,關于種姓制度,諸夏也是很了解的,只要能博采眾長,就能推廣出去。

趙桓直接對張浚問道︰「卿學識淵博,博覽古今阿。就是不知道卿可否听過印地的種姓制度?」

張浚搖了搖頭,說道︰「關于印地,臣只知道似乎多黃金、象牙,浮屠珈藍遍布四野。關于其國,臣的確不曾多關注。」

趙桓介紹道︰「據朕所了解,印地分為四個種姓。這第一等的名為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以及享受奉獻的權利,主教育,負責壟斷文化教育和報道農時季節以及宗教話語解釋權;」

張浚立即類比了一下,說道︰「大概是我中原魏晉之時的世家大族。」

趙桓贊嘆道︰「卿這個歸類,朕還沒想過,倒是的確合適。」

在大部分人印象眾,婆羅門就是一群神職人員。但其實還真不是,他更像的是掌握了文明解釋權的知識階層,指導節氣、農歷,解釋詩經典籍,還負責教育。

其實與世家、士大夫的職能很類似。

趙桓接著說道︰「他們第二等名為,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他們擁有征收各種賦稅特權,主政軍,負責守護婆羅門階層生生世世;」

張浚類比了一下,說道︰「大概隴右軍事集團?」

這個不好類比,畢竟在中原,誰要是掌握了行政權和軍事權,皇帝都要被拉下馬。在中原還真沒有跟這個相似的階層。

趙桓就暫時將這里跳過,說道︰「他們的第三階層命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主商業;」

這個就很好類比了,中原的各大莊主、員外、工坊主、商人們。

「第四階層名為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由伺候用餐、做飯的高級佣人和工匠組成,是人口最多的種姓。被認為低賤的職業。」

這個不用多說了,天下芸芸眾生,絕大部分都在這個階層當中。

趙桓說道︰「印地就通過這種種姓制度制定了森嚴的社會等級,彼此之間幾乎不流通。」

張浚好奇問道︰「僅劃分四個階層就能將社會等級固定?」

若是這麼簡單,怕是自古王朝都要把民分成四等。

趙桓說道︰「當然不是。這一套種姓制度的核心是,膚色不同,血統不同,則階層不同。用血統把百姓框在一個特定的社會階層里。而且姓氏跟家族是綁定的,一看其姓,就知道這個家族,應該在哪個層級,這樣一來,只要限制各個家族只能在同一層級的種姓內通婚,幾乎不可能跨越階級,以此,把整個社會各個層級的人都穩定住。」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