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十一章玉帶懸賞

建業三年,八月,大宋官家趙桓親自統兵十萬,北擊女真,深入白山黑水三千里,破敵十萬余眾,兵鋒直抵北海。王師于北海之畔刻石記功。

碑刻高三丈有余,佇立于懸崖之上,面南朝陽,背對大海。

碑銘曰︰惟建業三年秋八月,有宋官家曰至聖武皇帝趙桓,聖德在躬,誕發天縱之姿,憲章文武之道;

理兵于幽燕,爰該六師,長戟十萬,鐵騎千群。

勒以八陣,位以威神,玄甲耀目,朱旗絳天。

遂陵遼東,下會寧,滅金國,絕女真,斬溫禺以釁鼓,血尸逐以染鍔。

然後四校橫徂,星流彗掃,蕭條萬里,野無遺寇。

于是域滅區殫,反旆而旋,考傳驗圖,窮覽其山川河海。

上光祖宗之玄靈;下以安固後嗣,恢拓境宇,振大宋之天聲。

茲所謂一勞而久逸,暫費而永寧者也,遂封海勒石,昭銘盛德。

其辭曰︰日月山河之所照,皆為大宋之封疆。

在北海炫耀完武功後,宋朝大軍卻並沒有直接返回,而是沿著混同江與鴨子江迎風冒雪,一路抵達長春。

長春就在金國上京、如今的大宋會寧府西面,旁邊是之前靜塞軍駐軍的白馬濼。

從攻破會寧府,宋軍靜塞鐵騎就一直駐扎在這一帶。

把宋軍最精銳的一支部隊駐扎在這里,當然有極為重要的軍事意義。

從長春向西約百余里,就是此前金國設置的東路招討司治所所在的秦州。

親近金國的蒙古部落,就游牧在這一帶。

靜塞鐵騎與忽兒札胡思汗的西部蒙古鐵騎一整個秋季都在這里跟東部蒙古諸部激戰,總算是將蒙古諸部擊退,收復了秦州。

北方天寒地凍,趙桓抵達長春,就沒有繼續向前,而是駐兵在這里,將各地征戰的大將全部召回,準備在這里召開一場御前會議。

大宋雖然剛破金國,拓土近萬里。

但絕不意味著邊境太平了,女真還有小股勢力在白山黑水的角落里蟄伏,伺機反攻劫掠。

新拓疆域內數百萬異族與大宋同床異夢,野心勃勃的夷狄胡虜可能正在謀劃一場叛亂。

更重要的是,大宋剛剛接掌這片陌生的土地,勢力掌控非常孱弱空虛,在北邊的蒙古隨時可能趁虛而入,崛起壯大。

大宋必須定下在這里究竟施行怎樣的行政制度,以及留下幾十萬軍隊駐守邊疆?

不過雖然形勢依舊嚴峻,但御營的氛圍卻相對非常輕松,畢竟國家剛剛覆滅了一個北方強國,軍事上獲得了空前的勝利。

君臣上下都沉浸在勝利的喜悅當中,將校士卒都有信心以絕對武德碾平一切強敵外患。

所以在等待各位大將返還的這段時間,御營在趙桓的授意下舉行了一場頗為有趣的冬獵。

冬獵的地點就在長春城南面的白馬濼,這里是一座浩瀚的澹水湖,它東面有松花江流經,北面不遠就是鴨子河,所以規模堪稱龐大,即便放眼整個大宋境內也是排名前列的大湖。

對以漁獵為生的女真而言,這里的重要性就相當于中原江南的魚米之鄉,是最佳的漁獵場所。

親征行營司考慮到趙桓並不以武德見長,提議要派出騎兵驅趕獵物到獵場,供趙桓打獵。

但被趙桓嚴詞拒絕,並下了嚴令,這次圍獵,不準任何人擅自驅趕獵物,也不設部隊重圍數百里。

所有人打獵,就只看真才實學。

只是在這道命令之後,趙桓的另一項命令,讓將士們著實是看不明白。

趙桓下令將打獵隊伍分成三隊,樞密院樞相張叔夜帶著守闕書令史、軍中大將為一隊,賜名將隊。左相張浚帶著六部官員與御史為一隊,賜名文隊。尚宮唐怡帶著女官與軍中護士為一隊,賜名女隊。

這三隊每隊為三十人,趙桓親自作裁判,比一下哪隊的狩獵成果更豐富。

這讓參賽的將領們滿頭霧水,跟文官比也就罷了。畢竟大宋武德昌盛,民間尚武之風盛行,文官里面也不乏蘇軾、辛棄疾這種豪邁英杰,能騎駿馬,開硬弓。

比如這次參賽的左相張浚,這位宰相如今才三十五歲,比大宋大名鼎鼎的宰相寇準四十歲拜相還要早五年。

而之所以有如此顯赫仕途,那也是因為他孤身進四川,平定了整個四川的局勢。他比不比得上諸葛武侯不好說,但絕對不弱于三國時期得魯肅,跟魯肅一樣是喜讀書、好騎射,能馬上開弓馳射。

跟這種文臣比一比,還有一較高下的興致。

但跟女官還有護士比算是怎麼回事?

據眾人所知,軍中護士都不怎麼善弓馬。而宮中女官就更別提了,她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天子、政事堂、樞密院、六部之間傳遞文書。接受的是女德教育,騎沒騎過馬,拉沒拉過弓都未可知。

這怎麼能算是公平競爭?

但趙桓把三隊人馬帶到獵場,還是非常鄭重地宣布道︰「這次圍獵,勝負全看各隊獵物重量。重量高者勝。朕準備了玉帶三十條,頒給獲勝隊伍。」

玉帶在大宋是不能隨意亂戴地,按大宋車服制度,從三品以上服玉帶,四品以上服金帶,除官品合服及恩賜外,余人不得服用。

想把玉帶明晃晃地穿戴出去,除了位居從三品以上之外,只有御賜這一條。

基本上,任何人在大宋境內,看見街上有人腰間系著一條玉帶,那不用有任何懷疑,這個人一定是富貴通天。街上橫行無忌地紈褲子弟、潑皮無賴看見了,都要立刻連滾帶爬地躲到一邊,讓出一條道路來。

因為他們背後的靠山只是可能富貴,而眼前這位,那是本人就母庸置疑的既富且貴。

如果起了沖突,對方不僅可能當面抽他們一頓。過後對方還會跟他們背後的靠山吐槽,調侃其教導無方。

所以听說官家拿出了玉帶為獎品,不論是樞密院的守闕書令史、基層將官,還是政事堂的年輕官員、清貴御史,甚至女官、護士們也都瞪大了眼楮,求勝之心旺盛如火。

這時候什麼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都被所有人拋之腦後了。

這可是比侯爵都顯赫的玉帶,先拿到手再說!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