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十三章靜塞鐵騎

岳飛以一己之力將金國主力軍團攔在了西線戰場上,宋軍的另外兩路就輕松太多,無論是軍隊數量還是兵員素質,宋軍都佔據了絕對上風。四十余萬大軍將一路攻城略地,開疆拓土。

虞允文指著地圖介紹道︰「靜塞軍都指揮使已經收復山後九州,正在沿靈山向長春進軍。韓相公所部並不與御營匯合,而是將作為左翼,拱衛中軍。如今靜塞鐵騎前鋒已沿東北招討司攻至白馬濼,總控三河。」

「韓世忠的靜塞軍實乃朕之腰膽,他們從後面追了上來,朕心安矣。」

韓世忠的靜塞軍之所以速度慢了一成,不是他們作戰不利,恰恰相反,是他們作戰凌厲迅 的表現。

他們的進兵方向就與趙桓御營不同,親征行營司從北京出發,就直插東北沉州,走的是一條直線。

而韓世忠的靜塞軍則是先向北攻破了金國的山後九州,然後又向東折轉,護衛在御營左翼。

「靜塞軍的路線經過草原,蒙古諸部有何反應?」

虞允文立即說道︰「靜塞軍擁有我朝最強的鐵騎之一,全軍五萬人,騎兵一萬五千名,戰馬六萬余匹,平均一人四馬,這機動性即便蒙古鐵騎也無法比擬。韓相公言,靜塞鐵騎一路與蒙古鐵騎大小十七戰,皆大獲全勝。蒙古諸部已潰退向北。」

一人四馬,趙桓感慨道︰「我朝休養生息的日子還是太短啊。朕記得建朝之時,靜塞軍皆一人五馬,所以戰無不勝。唐河之戰,遼國精兵八萬,被三千靜塞鐵騎一戰而敗,斬首一萬五千級。」

虞允文振奮說道︰「官家卻是自謙了。建朝之時,傾舉國之力才有三千精銳無雙的靜塞鐵騎。所以三千人如無雙 士,可以大敗契丹胡騎八萬。但我朝同樣甲具精良、武德昌盛的靜塞軍足足有一萬五千,還有八千背嵬軍。這是歷代都不敢設想的盛大軍容。」

也有道理,所以開拓隴右,重新掌控優良養馬地,對朝廷的確是意義重大。

趙桓看向地圖,一萬五千舉國精銳的靜塞鐵騎游弋在戰場附近,宋軍騎兵優勢甚至要強過金國。

有這種精銳在側,宋軍絕不會被金軍打個措手不及,或者截斷糧道。

「靜塞軍之後是蒙古克烈部的忽兒札胡思汗,他帶著三萬蒙古鐵騎請助王師。如今已經抵達東北招討司的秦州。」

「忽兒札胡思汗過來了?」趙桓看向地圖︰「你怎麼看他的請助王師?」

虞允文沒有樂觀,嚴肅的說道︰「臣以為不能高估蒙古的忠誠。他主動請助王師,反而證明其野心勃勃。他是想借著伐金之路,了解草原東部地勢與山川。」

「你覺得他有一統草原諸部的野心?」

「若我朝一舉覆滅金國,整個北方對蒙古的壓力將隨之大減。朝廷至少要花費數年時間才能鞏固統治,蒙古勢必會迎來一波勢力擴張。三名蒙古可汗都勢必會趁機征伐。」

「有道理。所以朕覺得忽兒札胡思汗這一次過來,另一個目的就是劫掠金國,搶奪財富,充實人口。」

實在是沒有比當下更適合蒙古劫掠的時機了。金國作為一個龐大帝國,正在走上窮途末路。王朝末年無數的財富成為可以大肆劫掠的對象。

跟著宋軍前進,等于蒙古鐵騎第一次體驗到了滅國的快感,可以在帝國龐大到身軀上汲取無數養分。

所以不論是否為了統一草原,蒙古鐵騎都要果斷請戰,在這場東方最強大的兩個國家決戰中,分一杯羹。

放下茶杯,趙桓鄭重地問道︰「既然蒙古有這麼多目的,卿以為應當如何安排蒙古騎兵?」

虞允文說道︰「大軍繼續向前,都是金國軍事重鎮,要靠堂堂之陣攻城拔寨。蒙古騎兵在大軍之側亦難當大任,不如將他們放出去,向北劫掠刺渾水一帶。讓女真與蒙古徹底結怨,以便分而治之。」

刺渾水一帶,是金國最重要地產糧區,就在會寧府以北百余里。

在當今,最重要地一點就是,這是個盛世歲月,沒有小冰河時期,所以氣候非常溫和。

哪怕是在東北塞外,也是非常適合農耕地。

而金朝之所以定都在會寧府,不是因為這里戰略上有什麼無與倫比地意義,最重要地原因就是這里是產糧區。

會寧府所在就是赫赫有名地東北黑土區,而刺渾水一帶就是黑土區內十幾條河流匯聚之地。

正因為這里土地平坦,水網密集,而且北方多山陵廣澤,所以金國才能在建國之後,人口從幾百萬一路增長到五千多萬。

即便對于富庶地大宋而言,這片廣袤地黑土區,也是傳世瑰寶,天地鐘靈之賜。

現在是三月,蒙古鐵騎劫掠過去,能立即摧毀金軍的長期抵抗希望,六月份的收麥已經沒有指望了。

如果不投降,就算打贏,金國也勢必要餓死一大批人。

如今這一戰,建業北伐更像是唐太宗討高句麗,高句麗不論怎麼抵抗,其國力都被大幅削弱。

十幾萬的軍隊,也根本無法抵御來自中原的幾十萬大軍。

但大宋與大唐不同的一點在于,大宋的經濟實在是太發達,後勤補給源源不斷,可以支撐著宋軍如同明朝一樣,在沉州、遼陽一線長期駐兵。

別說一年兩年,只要宋軍不崩潰,就算維持十年也不在話下。

有這後勤基礎,大宋一切部署都有條不紊,信心十足。

所以趙桓下定決斷︰「那就讓蒙古騎兵繞過去劫掠吧。女真人跋扈了多年,從白山黑水起兵以來,就劫掠各國,殘害生靈無數,是迎來報應的時候了。」

趙桓與虞允文的談話還沒結束,大帳外忽然傳來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

帳內所有人愣了瞬間,隨即反應過來,歡欣鼓舞地說道︰「官家,勢必是有捷報傳來。」

片刻後,樞相張叔夜帶著一眾樞密院官僚與信使抵達帳外,稟報道︰「官家,神武後軍捷報。」

「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