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十九章朕一向有經商的第一手消息

擁有五千多名勞動力,除了薅不了拼夕夕的羊毛,干什麼都能掙大量財富。

就算去工地搬磚,都能幫趙桓發家致富。

但堂堂天子,讓手下囚犯去給其他豪族打工,畫風屬實是不太正常。

所以趙桓決定還是給這些人開辦一批工廠。

朱璉問道︰「那官家打算開廠作什麼?」

趙桓說道︰「朕最近想了幾個方向,這首先是辦個造紙廠。」

「朕有第一手的消息,國家將興辦大量學校,太學將推進十年翻譯運動,東京也將建立一批借閱藏書館,無不需要大量紙張。所以興辦造紙廠,絕對不愁銷路。」

朱璉被驚訝的張大嘴巴,好一個第一手消息……

猶豫了瞬間,朱璉問道︰「官家,您最先了解國家政策,針對辦廠,會不會……會不會有些……」

「會不會有些無恥?」趙桓替她問了出來。

朱璉以素手掩嘴,嬌笑道︰「這是官家您說的,予可沒說。」

趙桓笑著說道︰「無恥嗎?士大夫們就是這般無恥習慣了。這造紙廠,朕不開,他們也會開。所以他們才會說朕與民爭利。」

這社會永遠是個關系人情社會。

能提前知道國家政策,得到內幕消息的權貴,永遠比普通百姓有更多的先機。

趙桓覺得與其壓榨底層那些苦苦掙扎的百姓,還不如分一塊屬于士大夫階層的蛋糕。

這兩者具有天差地別的差異,從士大夫們身上拿走一塊利益,這些士大夫們最多罵罵咧咧的明嘲暗諷幾句,不至于為了那幾塊銅板,跟皇帝死磕到底。說句猖狂的,他們就當是施舍給皇帝了。

可是如果從赤貧的底層百姓身上再拿走一部分財富,很可能就導致大量赤貧之家破產。這些破產的百姓想好好交流也沒了機會,就只剩下了拼命一個選項。

本就是特權階層的蛋糕,如果趙桓還要矜持含蓄,妄想能夠留給百姓,那就太虛偽和天真了。

所以趙桓說道︰「士大夫們最大的特點就是貪欲無度,簡直是饕餮之欲,彷佛這世間只要出現利益,不論在何處,在哪個行業,他們都要吞入月復中。如果全由著他們,整個國家都會被他們拖垮。所以不用慣著他們,朕辦廠就是要取他們的利益,減輕皇室對普通百姓的負擔。早晚有一天,朕會將他們全部肅清。」

朱璉勸道︰「官家一直殺心太重,士大夫中也不全是蠅營狗苟之徒,我朝不也有範文正公這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世之臣?」

提到這位主動請求削減官員俸祿,限制士大夫特權的千古名臣,趙桓還是非常欣賞的,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徹底奠定了他赤心為國,盛名千古的地位。

無數人都公認,國朝人物,當以範文正為第一。

且不說他功績能否與千古名相諸葛武侯相比,但至少鞠躬盡瘁,廉潔無私,是不用擔憂的。

沒有哪個君主會覺得,他們會為了士大夫的利益,來坑害國家政策。相反,在這些名臣眼中、心中,只有國家百姓。所有拖累國家強大的勢力,都統統應該被限制,被掃除。

趙桓說道:「卿說道也有道理,這反腐也不能只靠一味的刑律肅殺,正向的精神引導也是重中之重。所以朕第二個要辦的廠子,就是一個出版社。」

「出版社?」朱璉呆住,說道︰「予听說過文學社、弓箭社、英略社,可是這出版社是何方物?」

「跟文學社差距倒也不大,主要是分兩方面。其一發行邸報,當然由于不再公布時政消息,稱呼邸報有些不合適,就稱其報紙吧。」

「朕打算賜其名為大宋青年報。」

朱璉對這方面不太了解,問道︰「發行報紙有何深意嗎?」

趙桓笑著說道︰「這方面,報紙的意義可太多了。」

「剛才已經說過了,為國家引導正面精神,樹立廉潔之風。不過其效果可能不會立竿見影,甚至很多人並不願意看。但至少在整個社會形成崇尚廉潔,反對腐敗的風氣。這種事本就是一個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事情,不可能存在一個立竿見影的解決方式。只要這世界上還有官員這種職位,腐敗就不可避免。」

朱璉微微點頭,這種風氣引導不可能使貪官不貪了,卻至少能使廉吏不至于墮落。能夠與跟此前大宋完全就不管貪腐的政治環境形成鮮明對比。

趙桓接著說道︰「另一方面,報紙的影響就十分顯著了。他能極大促進我大宋民族意識的形成。民族意識這種東西,雖然虛無縹緲,但其實有跡可循,就是通過各種宣傳途徑,掌控輿論,最後促進整個民族意識的覺醒。」

「此前,這種宣傳途徑都是掌握在士大夫們手中,他們向周圍傳遞內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闡述春秋大義,但其能夠傳播的範圍非常有限,而且提高了士大夫們的特權。」

「所以士大夫們一旦墮落,就腐蝕整個民族的意志與血性。甚至出現燕雲漢兒不知宋臣,自認為遼民。」

「但有了報紙,朕就能統一宣傳口徑,掌控輿論高地,直接向最底層百姓灌輸理念。既能覺醒百姓民族意識,又能繞過士大夫,限制他們特權。報紙跟邸報最大的區別就在于,這是能直接掌控在朕手中的一把文化之劍,完全繞開了士大夫們。」

朱璉聞言,對報紙這種東西贊賞不已,只是體貼周到的問道︰「為何以前不見這種事物?是否是因為基層百姓買不起,不識字?」

趙桓笑著稱贊道︰「皇後慧智蘭心,的確是因為如此。邸報之所以無法流行到官宦人家之下,就是因為晦澀難懂,且售價昂貴。即便有商人手抽邸報出售,商機也主要是針對大戶人家女卷。」

底層百姓不識字這個問題,影響倒是不大。大宋再不濟,那也是承平垂兩百年,而且文治高度發達,官府大力興辦學校,無論男女都可以讀書識字,民間識字率遠超大清。

以大清那識字率,報紙都能流行起來,大宋自然也沒問題。畢竟實在不識字,還能湊在旁邊听別人讀。

讀報人這個職業,中外都層短暫存在過一段時間。

況且大宋正在普及義務教育,哪怕出現讀報人這一職業也只能存在幾年。

所以識字率並不是報紙流行的難點。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