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20章 歐洲各國的麻煩(十七)

英國報紙公布第二輪中英和平談判的名單,繼續由英國駐大周大使與大周鴻臚寺卿進行談判。與此同時。英國外交官抵達意大利王國,先見到了意大利外長。

兩位外交人員很快就找到了共同話題,咒罵大周。

意大利本來和大周並沒有什麼矛盾。德國是1870年統一,意大利趁著普法戰爭中法國戰敗,英國主力還在亞洲的良機,統一了意大利全境。

然而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引發的戰爭中。大周敞開了向埃塞俄比亞提供武器裝備,使得埃塞俄比亞軍隊的裝備並不比意大利差。意大利戰敗後,連之前侵佔的殖民地都被埃塞俄比亞一鍋端走,等于是辛辛苦苦給埃塞俄比亞這個非洲國家做了鍋飯。備受歐洲國家嘲諷。

為此,意大利就恨上了大周。認為是大周壞了意大利的好事。

不過罵大周罵的開心,意大利外長也知道事情並不這麼簡單。如果歐洲列強都全力支持意大利吞並埃塞俄比亞的話,大周的那點支援根本不算事。不管是英國、法國還是德國,能夠派遣幾萬人幫助意大利,埃塞俄比亞就輸定了。

意大利的戰敗絕非是單純大周的影響,整個歐洲沒有一個國家樂見意大利吞並埃塞俄比亞。意大利從戰爭爆發的那一刻就已經輸了。

所以意大利外長打起了十分精神,等待英國外交官說出他此行的目的。

「意大利可以考慮退出與德國的盟約麼?」英國外交官說出了此行的目的,「英國可以為意大利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畢竟英國已經與法國簽署了摯誠協定。」

摯誠協定就是英法協約。是指1904年4月,英國和法國簽訂的一系列協定,它標志著兩國停止關于爭奪海外殖民地的沖突而開始合作對抗新崛起的德意志帝國的威脅。在協定中,雙方就一系列國家和地區的控制權達成了一致,包括埃及、摩洛哥、馬達加斯加、中西非洲。

意大利外長已經知道英法的協約。也知道英國在拿出什麼來引誘意大利。

1882年,由于意大利在同法國爭奪摩洛哥的斗爭中失敗,俾斯麥趁機拉攏意大利,共同對付法國。1882年,德、奧、意三國簽署了《同盟條約》,三國同盟正式建立。德國成為三國同盟的核心。

現在英國用自己和法國的條約來誘惑意大利。如果意大利肯退出三國同盟的話,英國就可以把意大利拉入英法協約,既然身處相同的陣營,意大利就可以獲得安全。

即便意大利是弱國,意大利外長依舊覺得英國人有些欺人太甚。當即拒絕了英國外交官的提議。

不成想英國外交官居然不為所動,又提出了建議,「如果是這樣,意大利願意不願意簽署針對大周的協約?」

意大利外長愣了愣。意大利早就料到英國會提出這個請求。此時的歐洲,別說意大利了,歐洲各國都考慮過這樣的可能。甚至一些不那麼重要的歐洲國家甚至私下串聯,試探對方要是面對這樣的局面,會索要什麼樣的價碼。

機會擺在了意大利面前,意大利外長試探道︰「英國外交部是拍您來開玩笑的麼?意大利連戰列艦都沒有幾艘,怎麼才能與大周交戰呢?只怕連紅海都開不出去。」

英國外交官心中暗笑。此行之前各種推演可是費了英國外交部許多功夫,意大利能夠提出的要求早就被考慮過了。英國外交官答道︰「如果意大利肯加入英法協約的話,我們會支持意大利奪回在埃塞俄比亞的殖民地。」

此言一出,即便意大利外長想保持鎮定,也暫時做不到了。意大利是除了西班牙之外,距離非洲距離最近的歐洲國家。然而意大利在非洲卻沒有一塊殖民地。

在非洲被瓜分干淨的現在,廣袤的非洲土地上只有埃塞俄比亞還沒有被瓜分。

埃塞俄比亞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因為埃塞俄比亞的教會在幾百年前就被教廷認定為古老的東方教派。也就是說,埃塞俄比亞雖然是個非洲國家,卻是古老的基督教國家。也就是歐洲眼中的‘文明國家’。

意大利的戰敗,更提升了埃塞俄比亞在歐洲各國眼中的地位。

現在英國外交官提出的條件是如此誘惑,甚至給意大利外長一種‘過了這村兒沒這店兒’的急迫感。

但是外長畢竟是外長。即便是意大利外長,在歐洲也見過許多世面。英國此行的目的看似是邀請意大利加入反大周同盟,實際上是嘗試拆散德國、奧地利、意大利的三國同盟。

三國同盟的基礎是對付法國的入侵,德國與法國的敵對關系讓意大利完全相信德國不會背棄盟約。如果意大利放棄盟約,得到的卻是不可信的所謂英法協約。

英國人賣隊友的歷史足夠寫好幾本厚厚的羊皮書,意大利外長可不想意大利成為這些羊皮書中新的章節。

而英國並非只對意大利派出外交官,在奧斯曼、西班牙、荷蘭、比利時、丹麥的首都,都活躍著英國外交官的身影。

西班牙被大周奪走了呂宋,荷蘭在東南亞的殖民地被大周吃干抹淨。這兩國都與大周有仇怨。英國方面慷慨的許諾,如果加入反大周的同盟,英國在打敗大周之後,會把大周奪走的地盤還給西班牙與荷蘭。

面對比利時,英國則提出了會保證比利時中立地位的建議。

在奧斯曼帝國的首都,英國外交官則提出了與奧斯曼帝國合作的建議。奧斯曼帝國肯加入針對大周的盟約,英國可以保證奧斯曼帝國不會再失去地盤。

就如意大利外長的懷疑那樣,各國基于英國的歷史,都保持著相當的警惕性。但各國也嘗試與英國外交官溝通,嘗試搞清楚英國到底能夠出多少。

時間很快進入了1905年10月。德國政府再次提出了召開針對摩洛哥問題的會議請求。

準備吞並摩洛哥的法國政府受不了這樣的挑釁,就在議會里,法國議員們一個個臉色凶惡,準備就這個問題進行商議。

正常的商議,總得有個正方與反方。然而法國議員們的發言中,無一例外的痛罵起德國。

就在這樣的氛圍下,法國議會開始投票。是否堅決反對召開歐洲會議。

頭兩張票,都是反對召開歐洲會議的投票。唱票人員拿起第三張票,愣了愣,又仔細看了看投票,最後喊道︰「支持召開歐洲會議。」

法國議會內登時響起了議員的咒罵聲︰「賣國賊!這是哪個賣國賊投的票。」

激進派的法國議員們紛紛起身,對著公認的溫和派議員叫囂挑釁。溫和派的議員也隨之開始回罵。

一時間口水與報紙在兩邊人中飛舞。如果不是法國議會歷史悠久,維持紀律的警察已經拎著警棍,準備隨時沖下去維持秩序,只怕雙方就開始動手了。

最後,在議會議長猛捶響板的聲音中,局面總算是平息下來。唱票人員繼續唱票,激進派議員們每听到一張對德強硬的票,就歡呼幾聲。听到對德妥協的投票,就發出一陣噓聲。

等唱票結束,支持對德強硬的人數雖然略多,卻還是沒達到三分之二通過的標準。

法國激進派議員們再次咒罵起溫和派來,會場內的局面立刻恢復了之前的混亂。

議長坐在位置上,敲木魚般敲著響板。只是看議長那不急不慢的動作,看得出他也沒啥興趣讓局面短時間內就平息下來。

對于這樣的大新聞,法國報紙很快就刊登了議會的投票內容。法國民眾的情緒登時就被刺激到了。當抗議人流奔向德國駐法國大使館門前的時候,警察們早已經提前趕到,把抗議的人群擋在安全線之外。

德國駐法國大使站在二樓,從窗戶里居高臨下看向街道。就見街道上擠滿了法國民眾,他們和以往差不多,呼喊著反德口號,咒罵著,吶喊著。

合上窗簾,德國駐法國大使命電報員給柏林發電報,把當下局面立刻告知給柏林。

在德國政府看來,這次摩洛哥事件是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挑起的。但是事情到了這個地步,除了把威廉二世搞出來的事情干到底之外,也沒了別的辦法。

首相親自求見威廉二世,等被侍從帶到威廉二世面前,首相介紹了局面,隨即問道︰「陛下,是否要向法國發出外交照會?」

威廉二世一時沒搞明白首相這是要鬧哪樣。思索了片刻,威廉二世問道︰「照會內容呢?」

「如果法國繼續這樣冥頑不靈,德國不得不考慮采取戰爭手段。」首相果斷答道。

威廉二世呆住了。他是真的被首相的建議嚇住了,停了好一陣,威廉二世才收攏心神,盡量鎮定的說道︰「是真的要進行戰爭麼?」

比洛首相看著威廉二世,心中非常失望。但是皇帝就是皇帝,臣下是不能對皇帝說謊的。比洛首相明確的答道︰「如果法國一定要拒絕陛下的合理要求,德國就只能考慮采取戰爭手段。」

1905年8月20日。法國外長沖進了法國總理辦公室,把一份電報拍在總理辦公桌上,「閣下,德國這是要對我們宣戰啊!」

不等法國總理搞明白發生了什麼,法國外長已經激動的吼叫起來,「請閣下立刻對德國宣戰!」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