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96章 分配收獲(七)

如果詢問大周國會議員,什麼地方適合做大周首都。99%位于長江以南省份的國會議員必然表示,南京才是大周最適合的首都。理由很簡單,如果南京是首都,國會議員們就不用旅途勞頓,每年奔波于道路之上。

尤其是這些年,每年都會有幾名議員提出將國會搬遷到南京或者開封的提案。

1903年12月初進行的國會會期,又有人提出了遷都的提案。遷都目的地就是開封。

這提案一出,當即遭到了反對。

「洪議員,我大周不過是與日本爆發了戰爭,遷都會被認為是怕了日本。」

「劉議員,你自甘墮落也不至于到如此地步吧。這個提案又不是今日才有,更不是今年才有。日本蕞爾小國,大周兵鋒所指,定然大敗。遷都開封,全然是為朝廷考慮。我大周地理,燕京未免太靠北。此次在南海與英國血戰,英國人已經明白大周海軍再次復興。若是能遷都,只會方便大周管理天下。」

「洪議員,若是按你所說,把首都設在廣州才是最好。」

「劉議員,你這麼說就是扯淡!廣州氣候太過于濕熱。若是向南遷都,我為何不提徐州,是因為徐州也受台風影響很大。遷都開封,已經是穩定氣候下的南邊選擇。收回舊港宣慰司和馬六甲,將英法逐出太平洋。收回北扶桑洲的炎州等地,國度再過于靠北就真的不合適了。想想方丈洲,那麼廣大的土地,東部也是和移民。為何到現在還沒辦法發展?不就是交通不便麼!」

少數新晉議員對這樣的爭論很有興趣。更多有資歷的議員則听過多次,這樣的道理每次都來一番,也不能說是對是錯。總之,大家已經不會被震動到了。

提案經過辯論後進行了投票,以七成議員投出了反對票的結果,並沒有通過遷都提案。

七比三,反對遷都的議員佔據了壓倒性的優勢。但是大周聖上李長遠並沒有將此事完全當成一個每年都來一次的無聊爭執。而是在內閣會議上提出了這個問題。

200年來,大周的權力中心無疑是皇權,內閣雖然代表官僚集團。與大周皇權則是構成一個上下級關系。官僚集團依附于皇權,卻也利用皇權。華夏傳統中幾千年來的政治結構,某種程度上就是皇權與官僚集團之間的斗爭。

內閣中最高的官員無疑是丞相,左右丞相以及六部官員構成了大周國家行政中心。但這並不意味著文官們就完全掌握著行政中心,大周皇帝直接管轄兵部與禮部的鴻臚寺。按照歐洲的說法,就是皇帝直接掌握軍隊與外交。

在西學東漸與東學西漸兩百年的現在,便是在大周這東方之主的權力核心,也會大量使用西方的描述方式。

「聖上。國會那些人又再瞎咧咧。他們說起這些道理,看似頭頭是道。等他們真看到遷都花費表,就知道他們到底是什麼樣的瞎扯淡。」左丞相甘初平爽快的答道。

甘初平丞相輕松的語氣不是裝出來的。行政中心看著應對問題的時候很遲緩,並不等于行政中心真的是由一群顢頇之輩組成。早在1870年新政前,科舉制度選拔出來的文官都是苦讀之輩。想通過一層層的科舉考試成為官員,隨便幾個阿貓阿狗讀幾天書可是做不到。

議員們對于車馬勞頓非常不滿,往來于大周廣袤土地上的官員們難道就不用承受這樣的辛苦麼?大家都一樣。

甚至百余年前,朝廷內部就研究過遷都的事情。那是非常非常巨大的一筆開支,大到令真正能決定遷都的大臣們膽戰心驚的一筆開支。

令朝廷熄了遷都心思的還不光是遷都費用,一旦遷都,朝廷需要花費幾年乃至十幾年時間來解決遷都引發的內部混亂。

如果說錢,還能通過各種稅收等手段解決。內部大混亂都是正常華夏朝廷所極力避免的。更不用說數年乃至于十數年的混亂。

大周皇帝李長遠陛下並沒有立刻表態。皇帝陛下一直認為,皇權與朝廷絕非一體。皇權是朝廷的一部分,兩者是一個斗爭加合作的關系。

大周國會代表的則是民意,民意又是另外一股力量。這股力量與皇權與朝廷同樣是斗爭加合作的關系。所以皇權作為權力核心,能夠有效利用三方關系,就可以穩固皇權,並且推動大周的發展。

國會的特點是缺乏核心。當然了,如果國會有了核心,皇權與朝廷就得聯手打掉這種核心不可。這是200年來的經驗。

但民意畢竟是民意。在大周200年的歷史中。國會的確被當過擺設,國會里面也出現過大量扯淡的事情。譬如,在士紳制度沒有被李長遠陛下徹底解決之前,士紳出身的國會議員的確提出過非常多在當下看來完全是扯淡,甚至是罪孽的提案。

但國會畢竟存在了200年。積累了非常多運營手段。譬如,最早的時候,每一個議員提出的提案都要進行討論。後來因為這樣的討論太過扯淡,最後形成了一定數量議員聯名的提案才能進入討論的規定。

不管遷都這件事本身多麼不具備可執行性,但遷都提案得到了近三成的支持。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信號。

內閣成員們都看著沉默不語的大周皇帝。李長遠陛下收回心思,繼續說道︰「關于軍工生產企業付款的提案。內閣怎麼看的?」

這個問題一出,一眾內閣成員立刻看向工部尚書。工部尚書爽快的答道︰「聖上,工部的貨款可都是按規定發了。驗收的事情本就不易,驗收成員負擔極大責任。他們難免怕擔責任,格外用心些……」

一番話說完,工部尚書完全無視其他尚書甚至是丞相的目光,就仿佛國會提出的問題根本與工部無關一樣。

與那些民間的演義小說中描述的顢頇大臣不同,能混到尚書位置上的官員不僅不顢頇,甚至都是千年老狐狸。

對于所謂拖延付款的問題,即便是禮部尚書都很知道個大概。這次提出關于工部付款提案的議員,基本都是南方。他們遠離北方皇權核心,付款肯定會有些問題。如果是北方的企業,肯定知道找什麼人來解決問題。

南方的企業也不是不知道該找人,但他們不可能掛到北方企業下。而南方負責這方面事情的,是百余年來皇帝們安排的人。在皇帝表態之前,這幫老狐狸們怎麼可能跳出來試探口風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