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47章 獲勝的障礙是什麼(五)

陳韶從司令部回來,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只想歇一陣子。這段時間的工作太多了,完成這件查看防御體系的工作後,只覺得精疲力竭。動都不想動。

「陳參謀,你來一下。」主任參謀卻把陳韶叫去了。

陳韶只能到了主任參謀這邊,就听上司問道︰「你向司令部匯報了什麼內容?」

將自己所說的內容大概講了一下,陳韶就見主任參謀的臉色越來越難看。這位上校好不容易听完陳韶的講述,臉已經漲的通紅,「陳參謀,你是說我們打不過日軍?!」

陳韶感覺上校有種受辱的感覺,卻也能理解一些。1師里面就有不少軍官對日本的善戰有十分強烈的質疑。

參謀部里面的參謀們應該沒去前線作戰,那些1師軍官都與日軍交戰手。若是說這些人不知道日軍戰斗力,那就是笑話了。

便是好不容易才從日軍手里逃出性命,質疑日軍戰斗力的1師軍官依舊有些頑固的認為,只要在適合1師發揮戰斗力的所在,1師依舊可以輕松擊敗日本。

陳韶平靜的等著面前的主任參謀趕緊說出全部想法。畢竟陳韶現在也不是閑的沒事干。把這些事情解決完,陳韶就可以去休息了。這些天,陳韶感覺自己累壞了。

「……陳參謀,你有什麼要說的!」主任參謀最後幾乎是質問的語氣。

雖然陳韶很不待見這樣的態度,起碼主任參謀明確的表達了他對日軍的歧視,認為日本天然就不行。現在日軍只是采用了不宣而戰的手段獲得了本不該擁有的優勢。

「主任。我從來不覺得日本很能干,也不覺得大周不能干。我只是認為,現在日軍擁有的戰略思考能力,戰術規劃能力,以及日軍擁有的裝備與訓練,讓我們處于非常不利的狀態。我們要在意的不是對手是日本人或者英國人,而是對手擁有何種實力。難道我們面對的是英國人,英國人就天生應該贏麼?南海戰爭結束之前,大周也不認為歐洲佬在南海就必勝吧。」

陳韶盡量用自認為參謀應該有的態度交談著,期待主任參謀能夠恢復應該有的冷靜。

面前的主任參謀雖然沒有繼續爆發,卻也沒有認同陳韶的意思。陳韶只覺得更加疲憊了。

如果可以的話,陳韶也不想承認連日本掌握了一定程度的工業實力之後,居然擁有能夠挑戰大周的能力。

但這就是現實,是陳韶自己都不願意承認的現實。

前去歐洲參加奧運會之前,陳韶覺得歐洲會是一個稀奇古怪的國家。工業也軍事上自然很先進,但是社會層面卻很野蠻。

到了歐洲見識了許多事情。陳韶覺得歐洲人也是人,擁有人類的正常情緒和認知。有強的地方,有弱的地方。有好的地方,也有爛的地方。

反思之後,陳韶不得不承認,決定現在世界的力量源自于工業實力。而工業實力本身,也不僅僅是擁有多少工廠與兵工廠。而是如何發揮工業實力。

從這個角度看,所謂敵人,就是擁有一定力量的人。與敵人是哪個國家的人無關,也和那個國家曾經的孱弱歷史無關。

「陳參謀,你真認為日本有能力贏過大周?」主任參謀語氣堅定的問。

陳韶只覺得這位主任參謀有點孩子氣了。先說出這樣必然的結果,無疑是放棄了對本該關注的過程的思考。這是很怠惰的選擇。也是一種話術吧。

既然對方有可能這樣,陳韶索性直接談論中間的過程,「主任。任何戰爭都要付出代價。我認為想贏日本,並不輕松。要是我們不打仗,完全是在軍營里喝酒吹牛。我們想怎麼笑話日本都行。現在我們是在打仗,如果采取不合戰爭規律的選擇,就會付出巨大代價。所以我的任何建議,都只是試圖在當下局面里面最大限度符合戰爭本身的規律,而不是認為日本人能打或者不能打。這麼說,主任能理解麼?」

上校主任參謀還是一臉的氣憤,不過還是露出些狐疑的模樣。貌似是感覺陳韶的一些話超出他意料之外吧。

陳韶真感覺累了,圍著漢城跑來跑去查看地形,這並非輕松的差事。尤其是面對這樣精神過度緊張的上司。

和上校相比,那群將官們雖然說話夾槍帶棒,至少將官們腦子還算清楚。對于是否歧視日本也沒有執念。

就在這疲憊的等待中,主任參謀終于開口說道︰「陳參謀,我不想听到你再說出我們小看了日本之類的話。你听明白了麼!」

陳韶點點頭,「听明白了。」

第二天,陳韶拖著疲憊的身體到了參謀部繼續出勤。剛坐下,主任參謀就進來命道︰「大家趕緊做撤退計劃。」

一眾參謀們神色愕然,片刻後有人跳起來表示不能理解。

但是參謀部就是參謀部。雖然參謀長的權限與同級別的軍事主官一致,但是參謀部並不是軍事主官的上級部門,雙方各司其職,承擔著各自的工作。

陳韶心中輕松下來。至少軍事主官們勇敢的承擔起了自己的責任,這幫參謀們的鬧騰,也只是鬧騰而已。

華夏很早就有了幕僚體系。但是那時候的幕僚從屬于軍事主官,只是完成軍事主官們命令的一個部門。

大周的參謀部在高祖李定國時代就建立了,雖然有了現在參謀部的雛形,卻也沒辦法完全扭轉文化傳統。

到了1870新政之後,大周不得不承認歐洲已經有很多地方超過大周。1870新政中的軍事改革部份才徹底貫徹下來。而參謀部的改革,最初是借鑒德國總參謀部制度。

德國總參謀部是德國軍隊中對戰爭進行規劃和決策的高級軍事機構,由原普魯士軍隊總參謀部發展而來,是現當代絕大多數軍隊總參謀部的樣板。總參謀部的崛起和發展是德軍與其對手相比最大的優勢,是德軍兩個多世紀來最令人生畏的部分,也是近兩個世紀以來軍事史上最出色的參謀機構之一。

在狹義上,總參謀部是德軍(及其前身普魯士軍隊)的中樞,負責對戰爭各方面的研究,制定部隊機動方案及戰役實施方案,擬定作戰和動員計劃。總參謀部于1806年成立,但此時尚無官方稱呼,奠基人為普魯士將軍格哈德•馮•沙恩霍斯特和奧古斯特•馮•格奈森瑙。1821年首任總參謀長卡爾•馮•米夫林男爵上任,這也標志著總參謀部的正式成立。

德國總參謀部的本質並不是出現一群能夠與軍事主官分庭抗禮的參謀勢力。如果是那樣的話,就成了軍隊內部分裂,出現了一派被稱為‘參謀派’的新勢力。

大周1870新政中的軍事改革執行了不到十年,大周軍隊內部就發現,所謂德國總參謀部制度,和大周建國前的蔡丞相提出的新軍理念其實一模一樣。

只是因為華夏的軍事傳統,蔡丞相提出的軍事理念被強大的傳統力量逐漸扭曲,沒有能夠在大周建國後按照蔡丞相所期待的那樣發展下去。

但德國那邊就不一樣,他們的總參謀部制度就變得很有趣。

首先是,1821年米夫林被國王授予「軍隊總參謀長」的職務,其地位僅次于戰爭部長。1825年,隨著第2部的解散,總參謀部從戰爭部分離出來,並正式命名為「軍隊大總參謀部」

總參謀部正名之後地位也得到了很大提升,成為與戰爭部、國**事內閣分庭抗理的又一勢力。米夫林時期又對總參謀部進行了改組,分為3個「主師」︰第1主師負責處理人事問題;第2主師負責組織、訓練、演習、制定動員和進軍計劃;第3主師負責處理技術和炮兵問題。這一時期里活躍于總參謀部的人物還包括卡爾•馮•克勞塞維茨,他在總參謀部和擔任柏林軍官學校校長期間完成了著名的軍事理論論著《戰爭論》。

1857年,毛奇接任總參謀長的職務之後,重新對總參謀部的組織機構進行改組。以前的「師」重新改稱為「處」︰第1處負責東歐、奧地利和瑞典事務;第2處負責德國本土和南方的瑞士、意大利事務;第3處負責西歐事務;其中最突出的貢獻是增設了「鐵道處」(1869年改為第4處,與原有的3個處平級)。在擔任總參謀長期間,毛奇非常重視新技術和裝備的應用,尤其關注鐵路運輸事業,鐵道處的成立是這一思想的直接體現,至統一戰爭前夕,普魯士境內已經修築完成了一個比較完善的鐵路交通體系,這為普魯士贏得統一戰爭提供了一個非常有利的條件。

和傳統的將軍根據自己的理念組建軍隊不同,參謀部制度並非是參謀們和將令們斗爭。而是通過建立參謀部制度,建起了軍隊的體系和制度。

如果是將令們決定軍隊,那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一任將令都會按照自己的想法組建軍隊。

參謀部制度,是參謀部負責軍隊的如何組建軍隊,軍事主官們負責如何使用軍隊。

軍官們在參謀部、軍事主官、軍校里面來來往往。要在每一個部門都任職,積累了各種視角的經歷。最終,那些表現優秀的成為大周將令,指揮大周的軍事行動。

雖然71軍參謀部里面的參謀們各種不滿,但是陳韶卻覺得很滿意。敢于果斷的撤退,本就是不得了的優秀資質。

陳韶記得母親說過一句話,‘無知和弱小並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大周軍隊到現在,依舊沒能解決日軍。陳韶覺得這或許就和過于小看日軍有關。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