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46章 獲勝的障礙是什麼(四)

大周駐朝鮮司令部里面的將官們互相交流著視線,最終還是看向面前的少校參謀陳韶。

少校麼,在大周一百二十萬陸軍中沒有一萬,也得有八千。真不算什麼了不得的軍階。不過從制度上,少校級別的軍官,用一種通俗的看法,‘也算是個人了’。

既然被當人看,便是將軍們也得听听‘人話’。

71軍軍長丁可楨問道︰「陳參謀,這個不能小看日軍,要怎麼講。」

陳韶果斷答道︰「報告,日軍到現在的表現,證明日本對于壬辰倭亂進行過相當認真的研究。至少在維持豐臣秀吉的優勢同時,還在努力避免其劣勢。」

「呵呵。」一位少將忍不住冷笑起來。

「劉師長,你覺得哪里好笑?」丁可楨軍長問道。

劉師長趕緊答道︰「報告軍長,這位參謀可是戰史系畢業的?」

「他……」丁可楨軍長看向宋嵐中將。

宋嵐中將沒想到事情竟然變成這樣,卻覺得陳韶所說的挺符合自己的看法,就替陳韶出頭,答道︰「陳參謀是軍校步兵指揮專業。」

劉師長明顯沒有感受到宋嵐司令的心思,他有些不以為然的答道︰「那陳參謀對于壬辰倭亂的了解可不少麼。」

宋嵐索性直接把話亮明,「既然劉師長這麼說,就听听陳參謀到底怎麼看。」

一時間,將官們各自有著心思。卻不得不暫時看向陳韶。文勇參謀長不想耽誤時間,就直接詢問陳韶,「陳參謀,你把你的看法說出來。挑重點!別嗦。」

陳韶著實沒想到自己就這麼成了焦點,趕緊按照參謀長所說,把自己對壬辰倭亂的看法講出來。

首先自然是日本動員的軍隊數量很大。1592年3月,豐臣秀吉共調動了軍隊30萬6250人,以15萬8700人之陸軍部隊區分為九個軍團渡海至朝鮮作戰。

其次,日本擁有海軍的局部優勢。日軍一直擁有海上優勢,擁有3000艘船。大明與朝鮮兩軍船只加起來也不過1000。

再次,日本戰斗意志相當高。壬辰倭亂從1592年打到1598年。打了六年之久。其中,日軍兩次大規模派兵,各種戰斗中出名的也得有十次。

當然,其中好幾次是日軍對上朝鮮軍隊的大勝。

最後。日軍的徹底失敗,是露梁海戰後,大明與朝鮮改變了戰役思路,在對馬大破日軍水師。才讓日軍攻勢受到全面壓制。

講了這麼些從中日兩國歷史小說中看到的內容的總結。陳韶又講了一段自己的反思,「日本這個國家,土地近30萬平方公里。人口四五千萬。有煤有鐵。又是一個近兩千年的開化國家。有文字,有歷史。懂外交,與歐洲各國有幾百年交往歷史的國家。還有自己的功業。這樣的國家只是因為在大周旁邊,所以看起來是個文化歷史不深厚的精致小國。若是將日本放到世界其他大洲,妥妥的一個歷史悠久的列強。大周既然承認歐洲那些千年歷史的國家是列強,那就沒理由去小看日本。」

說完,陳韶本想看看將官們的反應,卻想起自己在做報告,趕緊補充一句,「報告完畢。」

將官們沒有立刻回答。片刻後,劉師長打破了沉默,「陳參謀,你這是在上課麼!」

陳韶沒回答。因為這個問題已經非常不友好了。

不過也沒人接劉師長的腔,尤其是宋嵐中將,只覺得陳韶所說的內容雖然有些幼稚,但是這個結論還真的有點意思。

在戰爭爆發之前,大周是真的沒把日本放到眼里。就如陳韶所說,日本在大周面前不過是蕞爾小國。歷史上日本好幾次主動對華夏發動過進攻,全被打的落花流水。而大周以前也不是沒有與日本交過手。輕松就把日本打的不敢吭聲。

然而這次戰爭卻有點如陳韶所說。日本到現在為止展現出來的戰爭水平,尤其是戰爭意志,令宋嵐以及大周兵部頗為意外。

哪怕宋嵐非常清楚輕敵是絕對不能允許的事情,心里面照樣認為日軍打不了高強度的戰爭。而大周的軍事裝備與軍事訓練,足以讓日軍明白什麼叫做現代化戰爭。

事實上呢,日本的火力並不亞于大周。裝備里面的火炮與機槍數量不僅不遜色于大周,在軍隊使用上也有相當的水準。加上面對艱巨情況時候,日軍是動了腦子的。

正面無法突破,就尋求大周軍隊的薄弱處進行突破。宋嵐中將在漢城一帶的防御體系承受了很大壓力。

不過宋嵐中將也不想讓陳韶說太多。畢竟一個小參謀決定了一個軍的作戰方向,這事情就算是發生了,也得‘沒有發生’。中將命道︰「陳參謀,你先回去。」

就見陳韶敬禮之後正準備離開,卻被軍長丁可楨叫住了,「稍等一下,陳參謀。你這麼講,卻沒有說你認為日軍除了學習豐什麼來著的日本人,到底學明白了什麼?」

陳韶對此其實沒想太多。因為根本沒時間考慮。不過軍長發問了,陳韶只能答道︰「豐臣秀吉的問題在于,日軍沒辦法佔領整個朝鮮。所以豐臣秀吉最後在朝鮮南部建立堡壘,試圖在朝鮮南部擁有一大塊穩定的永久佔領區。這就是笑話了。只要大明沒有放棄朝鮮,大明以平壤為出發點,不斷派遣騎兵與步兵進行攻擊……呃,朝鮮南部的堡壘群,有點……類似漢城的情況。花費極大力量,卻還是守不住。想佔領朝鮮,非得利用有利的自然邊界。若非如此,以前華夏也擁有朝鮮北部。但是朝鮮四郡也是在山區,並沒有進入南部丘陵地區。報告完畢。」

「你這里面不少廢話。」丁可楨軍長不快的答道︰「朝鮮南部就不用說了。你的意思是決不能守漢城對吧?」

陳韶沒想到軍長這麼敏銳,索性直言相告,「守是守不住的。這里根本不適合固守。漢城適合的是進攻出發點,而不是進攻終結點。」

丁可楨軍長得到了想听的答案,隨即命道︰「你先回去。」

陳韶敬禮之後離開。回到自己的所在,陳韶只覺得心髒不自覺地亂跳。回想一下,陳韶感覺自己還是太大膽了。竟然說了這麼多。

但是轉念一想,陳韶也釋然了。頂多是被訓斥膽大包天唄。陳韶所說的都是自己認知的,認同的。現在是打仗,又不是扯淡的和平歲月。如果自己所說的真能救了大家的命,被認為狂妄無知又能如何。

陳韶做了決定,卻沒想到在司令部里,劉師長已經嘲諷了陳韶的膽大妄為。

丁可楨軍長不快的反問道︰「劉師長覺得陳參謀的看法有錯麼?」

劉師長爽快的答道︰「軍長,我只是說這個陳參謀真的是膽大妄為。」

丁可楨軍長听了十秒鐘,完全品出這話里的味道來,「劉師長也贊成撤退到平壤?」

劉師長明顯不想承認,想了片刻才答道︰「壬辰倭亂之中,大明與朝鮮不就在平壤實施的反擊麼!」

宋嵐中將听到這樣的討論,心中倒也輕松了些。由于戰爭發展與大周最初的看法大不相同,宋嵐中將也不得不從歷史中尋找些思路。

就宋嵐中將看的听的歷史中,壬辰倭亂第一階段戰爭中,日軍在戰爭初期處于優勢,一個月內攻陷朝鮮王京漢城,驅逐朝鮮國王李,佔領朝鮮大部分國土。

明朝集結4萬人由李如松統領,抗日援朝,取得平壤大捷。在碧蹄館之戰後,明日雙方開始議和。同時,朝鮮全羅道左水使李舜臣在海上取得多次海戰的勝利,大大鼓舞了軍民士氣和抗敵的決心。

宋嵐之所以下令,讓參謀部制定新的防御計劃,也是因為宋嵐覺得固守漢城的確非常危險。周圍的日軍是越來越多,兵力已經大大超過了駐守漢城的三個大周陸軍師的兵力。

如果得不到援軍,漢城就越來越危險。如果將主力向北撤退,留在漢城的兵力會更少。那時候就可能出現大周軍被日軍成建制殲滅的局面。

到底是不是固守漢城,宋嵐中將的信心已經大大動搖。此時讓宋嵐中將無法做決定的原因在于,丟失了漢城這樣的重鎮,就是一口大鍋。如果宋嵐中將背上了這口鍋,或許整個軍旅生涯就此被毀掉了。

此時,部下們都看了過來。宋嵐中將知道,其實部下們心里面也都清楚。現在這樣的局面下,只要沒有一個好的思路,那是真的打不下去。

好歹有宋嵐中將撐著,就算是丟掉漢城,也不會讓這些將官們當替罪羊。

沒辦法,宋嵐中將暫時結束了這次會議。回去之後就寫了份電報,趕緊發給陸軍司令林鳳山元帥。

此時大周軍隊已經接管了朝鮮北部的電報體系,並不算長的電報一天內就到了林鳳山元帥面前。

看著電報紙上的文字,元帥心中十分的不快。

「職部處于日軍包圍之中,兵力火力皆為劣勢。作戰之要務,在于莫輕敵。故,請退守平壤,以從容圖之。若司令命職部反攻,請速派援軍,以優勢兵力與火力一舉蕩平朝鮮南部日軍。敬候命令。」

以元帥對宋嵐中將的了解,這根本不是請求援助的電報,而是請求撤退的懇請。

想到當前戰局,林鳳山元帥有些艱難的拿起筆批示道︰「林鳳山中將,司令部命你隨機應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