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月十一晚十一時許,母親在家鄉溘然辭世,享年82歲。

母親生于1940年冬季。

母親從小好學,上了共大。

她是老大,幾個弟弟妹妹都沒上多少學。

母親是她們家文化最高的人。

踫上學校解散,上山下鄉,她也不知如何應對,回到家中閉門不出,長吁短嘆。

那個時代,女子地位低下,想必那時母親受了不少的委屈。

後來又找到一個學校願意收她,就又去了。

可惜沒過多久,這個學校也是受命解散,學生上山下鄉,母親只得再次回家閉門不出。

後來和我爸倉促結婚,婚禮也沒有,就這麼將就。

後來大姐、二哥夭折,父親覺得城里開支大,就讓母親回到家鄉,只會偶爾回來。

母親從那時起成了一家之主,父親只會偶爾回來。

那時村里人際關系比較惡劣,母親也是沒少受委屈。

在父親和一些村民的幫助下,加了兩間土房,加上祖父遺留的一間臥室、一個廚房,以及十幾米外的一個廁所,就是我家的住所。

我姐(實際排行第三)和我(實際排行第四)、我弟(實際排行第五)就在這里出生。

我弟三四歲時不幸夭折。

期間父親也是調動到了距離家里三十多里的隔壁鄉任教,可以每周在家呆二天。

听說那時母親還擔任過代課老師。

可惜,後來沒有關系的代課老師都各種原因被解雇,有關系的才留下,後來都轉正了。

一般都是村委或是各生產大隊干部的親屬,才留下來等到轉正。

所以,那些歌頌公社時代的說辭,我也是不以為然。

母親後來經常為家鄉的作坊做些煙花爆竹行業的手工活。

母親非常擅長包裝煙花爆竹的紙盒,俗稱打玻璃紙。

最夸張的時候,能有三四個小老板大清早來請她去做工,就是打那玻璃紙。

先到的接走了,後到的只能失望而去。

母親心靈手巧、做事非常細心認真。

她可以用更少的膠水、包裝出更好看的小紙盒,里面裝著煙花或是炮竹。

憑著手藝,她也是賺了一些錢,都交給我爸建房子,也陸續資助我上學、買空調等。

母親用她小小的肩膀,承受了沉重的負擔,每每想起,也是讓我心酸不已。

所謂世先有伯樂而後有千里馬。

母親並非平凡女子,她自尊心很強、認識不少生僻字、有一定的文學藝術造詣。

可惜生不逢時,沒能正常畢業,也沒法正常地拿到一個鐵飯碗吃上國家飯。

我們家那時四口人,我爸,我姐,我,都算端上了鐵飯碗。

雖然不喜歡這個工作,但也是逃不月兌,跳不出。

而母親應該是想要這麼一份工作,可惜她沒能達成這個心願。

幸好她也擔任過一段時間的代課老師,算是曾經為社會發光發熱,沒有荒廢她的才華。

母親非常的易怒,卻又很容易被我安撫說服。

後來她在家鄉,我在南昌,長期的遠離,沒能多侍奉膝下。

當我開著車子出發,感覺車上少了一個人,不由淚如雨下。

子欲養而親不待。

母親其實只是得了阿爾茲海默病,身子骨其實還可以。

初二離開沒帶上她,父親又不會照料,沒有在她生命垂危時及時趕到,不然只需要我照料一天就能康復。

早知如此,帶上母親,有我的照料,她至少還能活十年。

母親很好養活,每天一小杯熱茶、一點飯菜,她就能活得很好,每天精神抖擻、來回走動啊。

後悔莫及,後悔莫及啊。

悼念母親

已加入書簽

下載免費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