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清儀,我同你也不拐彎抹角。關于大明新皇的人選,我屬意你的弟弟慶定王。我打算立他為新皇。但這件事,必須征求你的同意,我不能強自做主。」張延齡沉聲說道。

朱清儀驚訝的叫出聲來︰「你……你想要立台浤為帝?這……這也不可思議了。你怎麼會想到他?這也太讓人驚訝了。」

張延齡沉聲道︰「六年前我在寧夏平叛之時見過他,那時他年紀尚小,只有十一歲。但是,他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安化王逼迫他跟隨自己的騎兵,以清君側之名造反,他小小年紀,寧願遭受酷刑折磨,身受重傷,卻也沒有答應。我那時便對他刮目相看。我認為,他是個合適的人選。你認為呢?你是他的姐姐,應該最了解他。」

朱清儀緩緩站起身來,低頭走了兩步,蹙眉道︰「台浤哪里合適了?這不成,絕對不成。」

張延齡訝異道︰「為何不成?慶定王難道現在已經變了麼?不如當年麼?」

朱清儀搖頭道︰「台浤很好,雖然只有十七歲,但已經撐起了慶王府的一片天。他待人和善,懂得體恤百姓。當年我慶王府受人脅迫,他親身經歷,所以格外珍惜如今。他在我心目中時最好的。但是,要他當大明的皇帝是絕對不成的。不是他的人品能力不成,而是因為他不是合適的人選,從皇族血脈上而言,皇位根本輪不到他,這是不合規矩的。王爺,你愛清儀,對清儀有愧疚之心,這些我都明白。但你大可不必用這種事來作為補償,這叫清儀感到惶恐。你立台浤,會遭到眾人反對的。我不希望你因此而被人指責,我也不希望台浤陷入旋渦之中。」

張延齡靜靜的看著朱清儀,清儀是個聰慧的女子。若是一般人,听到這個提議,怕是會立刻喜出望外,欣喜若狂。但是朱清儀卻沒有如此,反而保持了難得的冷靜和思考。

她表達的很清楚,雖然慶王一脈是太祖子嗣的分支,第一代慶王朱旃乃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是正宗皇族血脈。但是如今的大明皇族血脈已經是朱棣一脈子孫。正統皇嗣當從朱棣一脈之中選出。慶王一脈根本沒有資格。

從朱旃到朱台浤,慶王府已歷五代。若是以民間血脈宗族而論,其實是出了五服了。出了五服,在民間甚至連婚配都不拘泥了,因為血脈關系已經很遙遠了。當然,皇族血脈跟民間還是不同的,慶王府依舊是皇族貴冑無疑。但大明要立新皇,卻怎也輪不到朱台浤頭上來。

另外,朱清儀的話中也表達了另外兩個意思。她不能因為張延齡愛自己,對自己有所愧疚,便去同意張延齡這麼做。這麼做對張延齡是沒有好處的。這種立皇族遠支為新皇的做法,在某種程度上是顛覆了皇族正統的行為,是一種大逆不道。

其次,朱清儀知道皇上不好當,她並不希望自己的弟弟朱台浤陷入政治旋渦之中。從弘治到正德,父子二人都為人謀害而死,可見多麼險惡危險。朱清儀希望自己的兩個弟弟能夠安安穩穩,不惹是非。

張延齡沉聲道︰「清儀。血脈遠近的問題不在考慮範圍之內,這一點,我自然是深思熟慮過的。同為太祖血脈,其實無所謂遠近。太祖子孫,都有繼承大統的資格。這一點毋庸擔心。至于說有人會因此而質疑我,攻擊我,你以為在經歷了這所有的一切之後,我還會在乎麼?正是因為顧及了太多的所謂規矩,才處處被掣肘,導致事態惡化。我已經想的明明白白,我不會允許一些人阻擋我的腳步。況且,我自會安排的讓他們無話可說。」

朱清儀沉吟不語。張延齡繼續道︰「其實我明白你的擔心,這件事也太多突然,你也沒有心理準備。你更無需多心,以為我是因為和你之間的關系才會選擇這麼做的,這麼多年風雨之後,你還不知道我是怎樣的人麼?在無傷大雅的小事上,我自然可以為身邊人謀些利益,照顧他們一些。但是,這是皇位,是天大的事情,難道我會因為私人感情而隨意為之麼?那樣的話,我張延齡十年來出生入死,幾番置性命于不顧,幾番陷入絕境而死是為了什麼?我做的這一切有何意義?為了我個人的虛榮和地位?我張延齡就算不做這些,日子過的一樣滋潤富足,何苦如此?」

朱清儀默默的看著張延齡,她知道張延齡說的不是假話。換作其他人,朱清儀或許會懷疑,但是對張延齡她不會。張延齡很早以前便跟自己談論過大明的未來,描述過一個如天堂一般的未來大明的藍圖。他親自去踐行,造船出海,去和最可怕的敵人戰斗。若只是為了權力和地位,犯不著冒這麼大的險。放眼大明,也只有他會這麼做。她相信張延齡有抱負和雄心,而且是真的想要實現他夢想的藍圖的。

張延齡端起酒杯,將杯中酒一飲而盡,放下酒杯來,低眉沉吟道︰「清儀,我只是想讓自己熟悉且了解的人去坐上那個寶座,這樣,起碼我知道那個位置上的人是怎樣的人。我不想自己的努力毀于一旦。你可以說這種想法有些大逆不道,但是我一定要這麼做。經過了這麼多事,發生了這麼多的混亂,我必須要掌控這一切,不能因為那些磕磕絆絆的規矩而自己束縛了手腳。這一次,我不會妥協的。誰也別想攔阻我,休想!」

朱清儀吁了口氣,回身走到桌旁坐下,伸手拿起酒壺來為張延齡倒了一杯酒,輕輕的道︰「我信你,王爺。清儀知道你是坦蕩男兒。」

張延齡點頭道︰「多謝你。我不妨把話說的再清楚一些。到目前為止,我也沒有決定要立慶王為新皇。我今日跟你說了此事,其實是希望你能夠給我提供意見。你是慶王的姐姐,你最了解他。只有你知道他是怎樣的人。即便你今日同意了,也未必便是最終的結果。因為我也有我的要求。只有滿足了我的要求,我才會最終下決定。」

朱清儀皺著眉頭,她有些沒听明白張延齡在說什麼。

張延齡進一步解釋道︰「清儀,你我之間無話不可談。我也不同你隱瞞什麼。當初我為建昌侯時,從未想到我會有今日之地位。我更沒想到,我大明這十余年來所歷劫難如此之多,造成的損害如此之嚴重。我大明立國百多年,國力江河日下,有日薄西山之兆。從先皇開始,便致力中興大明,但卻少有建樹。皇上即位之後,大明更是動蕩不安,紛爭四起。內憂外患,頻頻發生。這到底是誰之過?皇上麼?似乎不能全怪他,所以問題到底出在哪里?令人憂心之極。」

朱清儀蹙眉輕聲道︰「王爺憂國憂民,為大明奔波辛勞,流血流汗,這麼多年來所有人都有目共睹,清儀認為王爺已經做的很好了。若非王爺,我大明的情形怕更加糟糕。王爺也積極的在尋找對策,比如這開海貿之策,不就是王爺為大明朝下的藥方麼?假以時日,必能中興我大明。」

張延齡搖頭道︰「清儀,你錯了。我做的這些只能治標而不能治本。今日醫頭明日醫腳是不成的。一個良醫,要醫治的是病根。拿海貿之策來說,我敢肯定,三年小成,五年大成,幾年以後,我大明必將會變得富庶起來,百姓的生計也會好起來,國力也會雄厚起來。但是,倘若朝廷哪一天一道聖旨下來,又禁了海,那將如何?又會走回老路上。」

朱清儀愕然道︰「怎麼可能?朝廷怎麼可能會下旨海禁?」

張延齡輕聲道︰「怎麼不可能?有什麼不可能?朝廷決策之權系于一人,全憑喜怒而定,有什麼事不能發生?誰能保證我大明從此以後世代明君在位?若是出那麼一個昏聵之君,他的一個錯誤的決定,便足以葬送幾代人的努力。」

朱清儀呆呆的看著張延齡,輕聲道︰「王爺的意思是……這根源是在……是在……」

張延齡道︰「根源在于我大明的權力架構上。在于一人至尊,決定一切的決策機制上。皇權獨大,皇上可決定一切,定奪一切,這是不成的。不能寄希望于每一代都有明君聖主,做出的決策都是英明的。那是不現實的。要避免倒退,避免明顯錯誤的決策帶來的巨大傷害,便要改變目前這種權力格局。一人決策治國的局面必須要被革除,起碼也要受到制約。集體智慧,集體決策,相互制約,群策群力才是最穩妥的權力架構。這應該才是合理的。」

朱清儀吃驚的看著張延齡,輕聲道︰「王爺,你這話說得我好害怕……你究竟要干什麼。」

張延齡微笑道︰「不必害怕。這些話我和其他人也說了。定國公成國公他們面前我也是這麼說了。我可不是要篡位,未來的皇上還是皇上,還是大明之主。但是,在治理國家上,不能憑皇上一人獨斷。我只是要表達這個意思罷了。」

【目前用下來,听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 換源App】

「王爺,當年外廷不也是這麼想的嗎?王爺的想法,似乎便是……他們的想法啊。」朱清儀小心翼翼的道。

張延齡皺眉道︰「這怎麼能相比?我要的是集體決策,包括文武官員,勛戚皇族,甚至是普羅大眾。為的是大明的整體利益。外廷官員要的是文官集團專權,本質上是為他們自身爭取權力,這能一樣麼?」

朱清儀算是智慧很高的人了,直到此時為止,她也才真正的听明白張延齡的意思。

「王爺的意思,莫非是說……未來的新皇,必須接受你的這個想法,必須願意接受皇權受限,不能以一人之心意而廢朝廷之策。即便台浤被立為帝,也要如此是不是?」朱清儀道。

張延齡微笑點頭道︰「正是。清儀智慧高卓,果然無需我費太多口舌便能知我之意。」

朱清儀皺眉道︰「所以說,你是希望我把這話跟台浤說清楚,是麼?」

張延齡搖頭道︰「這話我會同他說的。這是一個雙方的約定,我自然要親口跟他說,也要他親口應承。我只是征求你的同意,我不希望違背你的心意。如你不願,或者是覺得慶王不適合,我自會另覓合適的人選。其實,我本有更好的選擇,在皇族之中找個血脈親近的幼童即位,便無這麼多的麻煩。但是,我大明的皇帝,終究還是要能親政做事的。我所說的權力的讓渡,只是在大政方針上,而非架空皇權。我所要做的只是一場改良,需要的是各方面的配合。我不想到最後釀成混亂,也不想醞釀禍根。我知道,我沒有徹底改變一切的能力,所以我不能徹底激化矛盾,給那些心懷不軌之人以口實,讓他們佔據道德高地來討伐我。」

朱清儀吁了口氣道︰「我明白了,王爺是成事的心態,並非不負責任的一味蠻干。」

張延齡微笑道︰「知我者,清儀也。清儀,你也大可放心,朝中有我,慶王若即位,我會全力輔佐。那畢竟是你的弟弟。」

朱清儀沉吟許久,端起面前那杯酒一飲而盡,放下酒盅後輕聲道︰「我明日回寧夏。無論如何,我都會站在王爺這邊。你說的話,我都會信。」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