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大明門東,內閣公房之中,一場會議正在召開。

楊廷和緩緩在公案後坐下,充血的雙目掃視站在面前的眾官員。今日被叫來這里的官員不少,其中有自己的死黨費宏曹元禮部侍郎毛澄等人,也有一些跟自己並不密切的官員。

特別是在新皇朱厚熜被一炮轟殺之後,楊廷和明顯感覺到了朝廷種一些官員刻意的疏遠了自己。他們原本的態度還是支持自己的,但朱厚熜被火炮誤殺之後,他們都怕了。

刑部尚書劉璟稱病,工部尚書李遂也說自己受了風寒,臥床不起。御史台左都御史洪鐘也是不肯出面。各衙門的主要官員大多數也都縮起了腦袋。

楊廷和知道他們心里怎麼想,他們定是已經開始為自己找後路,知道局勢不妙,又听到了一些流言蜚語,已經開始準備和自己切割了。

楊廷和何等精明,他豈容這幫家伙此刻抽身而退。就算自己粉身碎骨,也要拉著他們一起跳火坑。他們想抽身切割,那絕無可能。

不僅如此,今日還要拉著他們一起再干一件大事,逼著他們跟自己捆綁起來。

所以,不久前,楊廷和讓費宏帶著兵馬挨家挨戶的去‘請’,將這些人全部‘請’到了內閣公房之中參加會商。說生病的,費宏帶著人如病床前查看,還帶了太醫去號脈問診,甄別真偽。這下裝病的裝不成了,費宏又帶著兵馬,明顯來意不善,所以都不得不前來。

這當中倒是有個例外。內閣大學士梁儲本來確實是臥病在床的,他年紀很大了,已經不適合再折騰了,在之前其實便是半退休狀態。不久前去迎接新皇回京之後,梁儲便再一次的病倒了。

但今日,他卻不請自到了。

「各位大人,請坐吧。」楊廷和盡量用溫和沉穩的語氣說道。只不過平素帶有磁性的嗓音卻變成了嘶啞低沉的聲音,宛如破帛,甚為刺耳。

「多謝楊首輔。」眾官員道謝落座。

楊廷和掃視全場,開口道︰「今日請諸位前來,是有要事相商。這段時間的局面,諸位也看到了。逆賊張延齡冥頑不化,負隅頑抗,多日來,將士們英勇作戰,終于在昨夜將他們趕下了正陽門城樓,逼著他們如喪家之犬到處亂竄。現如今,他們逃入了皇宮之中,已經被我們團團圍困。相信不久之後,便可將他們全部圍殲。」

眾官員神情有些尷尬,明明是敗仗,到了楊廷和口中倒成了勝仗了。說什麼將他們趕下城樓,人家那是主動突圍。什麼團團圍困在皇宮之中,一個正陽門城樓都攻不下來,進入內宮禁城之後,更別提攻下來了。

但這種時候,誰會傻到去反駁楊廷和。有的人出言附和,有的人閉口不語。

楊廷和並不在意眾人的反應,繼續說道︰「雖然局面已經基本控制住了,但是京城兵馬兵力不足,又連日作戰,甚為疲勞。加之逆賊張延齡盤踞于皇宮之中,佔據地形之利。所以一時之間恐難以清除。故而,請諸位來商議一件大事,以徹底解決我大明此次亂局。」

「楊首輔,請直言吧。我們都听你的便是。」費宏大聲道。

楊廷和微笑道︰「費大人,不能這麼說。請諸位大人來,便是大伙兒商議的。朝廷大事,要眾人共同做主,怎能說听我楊廷和的。自始至終,本人都是遵循眾人之議,而非獨斷專行。」

眾官員听了這話,心中均想︰何時共同做主了?不都是你說怎麼做便怎麼做嗎?這種時候你說這樣的話,豈不是拉人下水?

「諸位,事情是這樣的。逆賊張延齡一干人等盤踞皇宮之中,我們需要更多的兵馬來一舉將他們殲滅。畢竟有八千多叛軍,又有火器,不可小覷。所以,本人想請諸位大人來商議,可否發布詔令,下令各地兵馬前來靖難。以確保以優勢兵馬圍殲逆賊,確保平息逆賊之亂,恢復我大明清平之世。諸位覺得如何?」楊廷和道。

眾官員面面相覷,刑部尚書劉璟拱手道︰「楊首輔,下官不明白,咱們怎麼下詔?朝廷無主,如何下詔命各地兵馬來京靖難?難道以內閣的名義?亦或是以兵部的名義?這都不合規矩啊。」

工部尚書李遂也道︰「是啊。下靖難詔,非我等所能為之。那是我大明皇帝才有的權利。調集各地兵馬進京,也非兵部之權。」

楊廷和擺手打斷道︰「我知道,我知道,不用你們說這些,我能不知道麼?所以,我和諸位商議的大事便是,我們需要立刻擁立新皇即位。國不可一日無君,新皇即位,便可下旨召各地兵馬進京靖難。此事已經刻不容緩了。」

【鑒于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盡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 】

群臣驚愕看著楊廷和,此刻才知道,他打的是這個主意。立新皇,以新皇旨意下旨召各地兵馬進京靖難,名正言順。程序確實是這個程序。當年土木堡之戰後,京城危急,英宗皇帝被俘虜。兵部侍郎于謙便也是先立新皇,再召集各路兵馬保衛京城的。雖然情形有所不同,但程序上是應該這麼做的。

可是,又立新皇?立誰?

「楊首輔,京城並無合適藩王子弟,新皇立何人?」李遂沉聲問道。

楊廷和沉聲道︰「汝安王朱佑在京,可立為帝。」

「什麼?」所有人都炸了鍋一般,驚愕的看著楊廷和。

汝安王朱佑是什麼人?那是弘治皇帝朱佑樘的十一弟,論輩分,先皇朱厚照都要叫他一聲皇叔。楊廷和居然要立朱佑為帝,在輪序綱常上便已經亂了。

塔讀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更何況這汝安王朱佑出生便有暗疾,嬰兒時用藥更是損了智商,如今已經是四十多歲,但還是如同三歲孩兒一般生活不能自理,說話都說不清楚,身形不過同十多歲的少年一般高矮。這樣的人當大明皇帝?這不是笑話麼?

「各位覺得不成?汝安王乃憲宗皇帝十一子,先皇弘治皇帝的胞弟。血脈上是至親皇族一脈,有什麼問題麼?我知道你們心里想的是什麼,無非是覺得叔叔繼承佷兒的皇位有些不合輪序。這算什麼?首先,事急從權,不可以常理而為之。其次,史上這些事多得很。唐宣宗李怡便接武宗之位,南北朝時,比比皆是。沒什麼了不得的。就算是我大明……當初永樂帝不也是……繼建文帝之位麼?爾等何必大驚小怪?」

楊廷和瞪著眼楮看著眾人,聲音尖利的大聲說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