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219章 朝會(三)

楊廷和緩步而出,對著眾人擺了擺手,沉聲道︰「諸位大人,今日只談正事,不敘閑話。太後已經說的很清楚了,今日只論我大明國祚延續,新皇即位之事。此事乃當務之急。昨日登基大典被靖海王叫停之後,本人也做了些反思。今日本人願意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向靖海王致以歉意,並正式解釋。」

群臣聞言盡皆驚訝,楊廷和說要向張延齡致歉和解釋,這是什麼緣故?莫非楊首輔也認為張延齡的做法是對的?

在眾人訝異的目光之中,楊廷和轉身走向張延齡,在數步外站定,拱手深深一鞠。

「靖海王在上,請受我楊廷和一禮。廷和要為之前的一些事情,向你致以真摯的歉意。有些事廷和確實欠考慮,做法欠妥,請靖海王原諒廷和行事不周之過。」

張延齡皺眉道︰「楊首輔,你搞些什麼名堂?」

楊廷和嘆息道︰「靖海王,本人知道你心中有氣,一切都怪廷和沒有考慮周全。皇上突然罹遭大難,如玉山崩塌,擎天之柱倒了下來,上上下下一時不知如何是好,我大明遭受一場大危機。這種時候,廷和自然不能不站出來做出一些決策來。哎,也是廷和心中太過驚惶失措,擔心將消息送達正在和韃子作戰的靖海王和鎮北王兩位王爺的軍中,會影響二位王爺和韃子作戰的大事。這種時候,我最怕的便是既有內憂,又生外患,擔心一旦消息傳到軍中,若導致大軍兵敗,那將是不可收拾之局。故而廷和才決定封鎖消息,沒有派人通知兩位王爺皇上駕崩的大事。正因如此,才造成了靖海王生出誤會,以為……以為是我們故意隱瞞皇上駕崩的消息,是針對靖海王行為。這件事,確實是廷和之過。皇上和靖海王君臣情義甚篤,靖海王又是朝中砥柱,于公于私,我都不該隱瞞此事的。是廷和考慮不周,廷和向靖海王誠心誠意的道歉。」

塔讀.APP,免費小說網站

張延齡心中冷笑,他已經听出了楊廷和這番話的用意,以及他忽然要向自己道歉的目的了。倒也不必去揭穿他,且看他如何做作,就當看了一場猴戲。

楊廷和向著張延齡長長鞠了一禮,狀極真誠。群臣見此情形,心中均想︰楊首輔真乃胸襟開闊之人,原來張延齡是因為被隱瞞了皇上駕崩的消息,所以心中惱怒,從而故意破壞新皇登基大典。這可真是有些心胸狹隘了。楊首輔的本意是擔心軍心動搖,影響大軍士氣。這才是真正的顧全大局,考慮周全呢。

「楊首輔不必為此向張延齡道歉。那件事是哀家和重臣商議決定的。便是擔心軍心動搖,壞了北征大業。皇上生前最關心的北征大事,他也定不希望北征大軍因為得到噩耗而士氣低落,遭遇敗績。這件事是哀家允許的。張延齡,你若因為此事而惱怒,便來怪哀家便是。和楊首輔無關。」屏風後的張太後出聲冷然說道。

楊廷和沉聲道︰「太後,請莫要再說了。臣乃內閣首輔,這件事自然是臣的決定,怎可讓太後擔責。靖海王,此事是廷和沒有考慮周全。我是誠心誠意的向你道歉。請你原諒。」

張延齡心中惱怒不已。在這種時候,張太後和楊廷和兩人相互衛護。若不知他二人的關系倒也罷了。既知道兩人的關系,便讓張延齡心中一陣陣的惡心。張延齡也看出來了,張太後在昨日徹底翻臉之後,今日已經毫無顧忌。她知道自己不會當眾抖落出來她和楊廷和之間的事情,所以壓根也沒打算遮掩了。在楊廷和和自己之間,太後已經做出了選擇。

楊廷和弓著身子,長鞠不動,等待張延齡的回答。群臣也都看著張延齡,心想︰楊首輔已經如此大度了,靖海王應該不會不給面子吧。

張延齡看了看眼前弓著身子的楊廷和,淡淡道︰「楊廷和,你若真心道歉,便給本王磕幾個頭吧。」

大殿之中一片嗡然,群臣紛紛搖頭咂嘴,低聲斥責張延齡的無禮。楊廷和已經如此謙恭了,他居然還要楊廷和給他磕頭道歉,這是當眾羞辱,簡直豈有此理。

楊廷和嘴角帶著淡淡的笑意,緩緩站直了身子。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張延齡越是囂張無禮,等會拿他的時候便越少反對之聲,便也越沒有壓力。

「磕頭不難,但話要說清楚。我楊廷和除了天地君師親之外,誰也休想讓我跪他。但若是為了朝廷大事所計,別說給靖海王磕兩個頭,便是磕一千個,我楊廷和也心甘情願。」楊廷和沉聲說道。

首發︰塔&讀小說

張延齡笑道︰「磕個頭而已,搞得像是上刑場砍頭一般,說些正義凜然的話。是你要誠心誠意向我道歉的,我理解的誠心,便是磕兩個頭。你不肯便也罷了,偏有這麼多說頭。」

楊廷和沉聲道︰「只要靖海王不再阻撓新皇登基之事,廷和便給你磕頭便是。希望靖海王不要因為我們沒有將皇上駕崩的消息及時通知你,便心中不滿。從而阻撓新皇登基。這是兩碼事。前番是我考慮不周,但新皇登基乃國祚綿延的大事,不可因為生氣便隨意阻撓。這豈是朝廷重臣所為?」

張延齡大笑道︰「狐狸尾巴露出來了吧?你無非便是故意往本人身上潑髒水罷了。我何時說過是因為你們沒有及時通知本人便阻止新皇登基大典?我昨日說的清清楚楚,叫停登基大典是因為皇上托夢于我,夢中要我為他報仇,而我又有皇上的詔書在手,所以我才叫停登基大典。跟你說的那些沒有半點干系。你無非想告訴百官,我張延齡是個小雞肚腸之人,只是因為沒有被通知皇上駕崩的消息便故意阻撓新皇登基。楊廷和,跟我玩這一手可沒用。」

楊廷和呵呵而笑,搖頭道︰「靖海王,為何敢做不敢當?這件事明擺著是你心中不滿,卻又何必為自己辯解。你的話誰會相信?編出什麼皇上托夢的事來作理由,真乃可笑之極。皇上托夢?為何單單托給你?要托夢也是要托給太後才是。況且,這等事誰能知曉?又沒人去你夢里瞧一瞧,焉知你不是胡說一氣?」

眾官員紛紛低聲議論。

「可不是麼,拿皇上托夢來當說辭,莫非以為滿朝文武都是傻瓜不成?」

「也許在他心中,本就當咱們都是一群傻子木頭。根本沒把咱們放在眼里。」

楊廷和繼續道︰「至于你所說的皇上駕崩之事太過突然,你擔心恐有人謀害皇上,這一點倒也情有可原。畢竟這件事太過突然,不光是你,便是滿朝文武,天下臣民也都覺得太過突然。你懷疑其中有內情,也在情理之中。但本人卻要告訴你,這件事我們得知噩耗之後便立刻展開了調查,相關人等立刻被羈押,皇宮內外也進行了封鎖。請了太後懿旨同意,將相關人等交由刑部和北鎮撫司共同詢問。並有太醫院太醫驗尸查勘,查明皇上賓天的死因以及相關溺亡人員的死因。相關人員一天一夜沒合眼,詢問相關人員數百,得口供數百份。所有的口供筆錄全部核對之後,確認皇上確實是意外溺亡。相關結果也呈給太後皇後以及朝中重臣全部查看,皆無異議。這才是真正的真相。而不是你口中所謂的托夢臆想,亦或根本就是你的托詞。」

張太後在屏風之後再一次開口道︰「張延齡,哀家可以證實,楊首輔說的都是實情。皇上出事之後,哀家當時也是極為懷疑有人謀害。但查勘之後,口供筆錄都表明,那確實是一場意外。哀家是皇上的母親,難道哀家會說謊不成?相關卷宗可以給你瞧個清楚。這件事如楊首輔所言,你懷疑皇上死因情有可原,但一切都需證據。人證口供皆表明這是一場意外。你說什麼皇上托夢要你為他沉冤昭雪,在哀家看來,完全是你阻撓的登基大典的借口罷了。」

張延齡緊皺眉頭,沉吟不語。

楊廷和繼續說道︰「確定皇上駕崩的原因之後,我等之後才敢開始操辦大喪之事。靖海王,你莫以為只有你一人對皇上忠心耿耿,為皇上駕崩而傷心難過。我大明上上下下,從太後到官員們,無不痛心疾首,悲痛不已。你悲痛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你不能因此便阻撓新皇登基。你這麼做,對大明社稷毫無益處。你乃太後之弟,皇上之舅,更應該為大明社稷著想,早日穩定朝政,輔佐新皇登基。這才是對皇上真正的忠心。而不是借機阻撓新皇登基,橫加干涉,粗暴行事。你這麼做,豈非讓人認為你靖海王想要借此機會做出大逆不道之事?你連太後懿旨都違背不理,莫非你當真心里想要做些什麼大逆不道之事不成?奉勸你一句,即便你為大明立下不少功勛,但倘若你膽敢有大逆不道之想,想要做亂臣賊子,亂我大明社稷的話,我們絕對不會答應。你想要謀逆,便先從我楊廷和的尸體上踩過去,便先殺了我們這滿朝文武!」

張太後在屏風後沉聲道︰「也先殺了哀家!」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