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218章 朝會(二)

密碼五六ゞぃ四三陸七伍

朝鐘第三次敲響之時,一名內侍快步走出大殿,站在大殿門口,對著下方台階上和廣場上的群臣高聲宣旨。

「太後懿旨,今日朝會開始,請諸位大人上殿議事。」

眾官員整頓衣衫,紛紛拾階而上,按照位置班列進入奉天殿大殿之中。

正北方的皇帝寶座周圍,太監內侍和大漢將軍已經簇擁而列,一如從前。只不過,在皇帝寶座上空無一人。筆墨硯台都擺在龍案上一如從前,但朱厚照已經不再坐在那個位置上。

在寶座側首,一排白紗屏風立了起來。屏風後,張太後的身影正襟危坐。今日是太後召集的早朝,商議大事。張太後坐在屏風後面,便是要主導這場朝會,行使她的權力。

盞茶時間,文武官員盡數進殿,在楊廷和的率領下向著屏風後的太後跪拜行禮。

「臣等叩見太後!」眾人齊聲叩首行禮。

張太後在屏風後起身,向著群臣還了一禮,沉聲道︰「諸位大人都免禮平身吧。」

眾人紛紛謝恩起身。張太後咳嗽了一聲,沉聲道︰「諸位大人,今日哀家召集此次朝會,是因為……」

「太後且慢!臣有個重要的提議。咱們議事之前,這件事不能不能做。」一個人聲音打斷了張太後的話語。

張太後自然听得出是誰的聲音。那正是自己的弟弟張延齡。

「靖海王有何提議?」張太後沉聲問道。

「今日早朝,皇上雖然不在了,但新皇未立。我等臣子豈能在沒有皇上臨朝的情形下議事?臣建議,請皇上靈位于寶座之上,猶如皇上親臨。同時也寄托我等對皇上的哀思!雖然皇上駕崩了,但臣子們依舊覺得皇上猶如在朝一般,無限懷念。」張延齡沉聲道。

張太後愣了愣,沉默片刻道︰「這個想法倒是很好。諸位覺得如何?」

群臣當然不會反對這樣的提議,雖不明白張延齡這麼做的意義何在,但反對這樣的提議顯然是不妥的。所以紛紛表示可以這麼做。

于是派人去將皇上的牌位請來,端端正正的擺在寶座之上。文武官員又起身向靈位行禮,高呼萬歲萬萬歲。折騰了一番,這才平靜了下來。

張太後也開始繼續對群臣說話。

「今日朝會,哀家召集諸位卿家前來,主要便是為了我大明國祚延續,皇位交替新皇即位之事。前番本已下了懿旨昭告天下,命興王府世子繼位。但昨日發生了一些變故。靖海王還朝,以皇上遺詔所言為據,叫停了登基大典的進行。哀家和諸位一樣,都感到甚為震驚。靖海王之前也沒有解釋的太清楚,一時間不知其叫停的具體緣由。哀家認為,或許確實他有他的緣由。但是有件事是刻不容緩的,便是我大明新皇必須要盡快有個落定。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這件事是干系國祚安危,社稷穩定,皇位傳承的大事,豈是能拖延的。新皇之位一日不定,則天下軍民之心難安,野心勃勃之賊便會覺得有機可乘。故而,哀家思前想後,決定召開此次大朝會,請來文武眾卿,議定而決。今日必須有個議定的結果,新皇必須盡快登基即位,這是哀家認為必須要做的,也是你們這些大明臣子們必須要做的事情。不知各位大人覺得哀家的話說的對是不對。」

張太後這一張口,其實便是定下了今日朝會的基調。張太後的言語之中明顯是對叫停了登基大典的行為不滿的,所以她用了震驚二字。她也明確說了態度,那便是不管是什麼理由,都不能阻擋大明新皇即位的大事,這是干系這國祚安慰皇位傳承的大事。

這個態度一出來,許多大臣心中恍然。本來因為張太後和張延齡之間的姐弟關系,眾人認為張延齡叫停登基大典的事情恐怕張太後是知道的,也是默許的。但現在看來,張太後非但不贊成不知道,而且是很憤怒的。那今天可有好戲看了,張家這姐弟二人居然立場是不同的,可真是讓人意外了。

「太後聖明!太後聖明啊。昨日那件事也太荒唐了,實在是有失體統。」

「是啊,臣等認為,國祚綿延乃頭等大事,干系我大明盛衰之事,怎可隨意叫停?太後懿旨已下,天下百姓皆知新皇已定,突然又停了登基大典。這件事簡直令我大明上下蒙羞。靖海王怎可隨意叫停如此神聖的登基大典?豈有此理!」

「可不是麼?拿皇上的遺詔來說事。那遺詔雖然也許確實是皇上的遺詔。但遺詔上也沒有半個字說,允許靖海王有阻撓新皇即位的特權的啊?皇上詔書上確實給予靖海王極大的褒獎和信任,但靖海王也不能因此便不顧國體,濫用權力不是麼?」

「正是正是。靖海王不分青紅皂白,便拿皇上詔書作為理由,叫停新皇登基大典,這叫天下人怎麼想?太後的懿旨,群臣的商議,難道都不作數了?靖海王這麼做,實在是有悖法理情勢,說句難听的,有些……有些恃功自傲,跋扈蠻橫了。這……這可不是忠義之臣所為。」

「是啊。就算對新皇登基之事有看法,卻也不能在敬天地之所行褻瀆之事。那可是對天地不敬,是對我大明社稷的損害。惹怒上天,天不佑我大明,降下災禍,是誰之過?」

「……」

奉天殿上,一群官員開始七嘴八舌嗡嗡議論。他們像是約定好了一般,對張延齡昨日的行為進行了批駁。角度刁鑽,花樣繁多。這些官員說的是口沫橫飛,面紅耳赤。

張延齡站在那里,面帶冷笑,也不反駁,也不辯解,甚至連看都沒看他們一眼。只讓他們盡情的嚼舌頭議論。只是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冷,面容越來越陰沉。

「諸位,不要議論紛紛,這成何體統?這不是正在商議此事麼?靖海王千里迢迢趕回來奔喪,一片忠心赤誠。昨日之事,或許只是一次誤會。你們不可如此瞎議論。靖海王為大明立下多少功勛,豈是你們能夠詆毀的?」一個蒼老的聲音說道。

眾人聞聲看去,說這話的是內閣大學士梁儲。雖然老態龍鐘,頭發花白老眼昏花。但梁儲還是堅持今日來參加朝會。因為梁儲不希望朝廷亂局,想要勸和兩人。

口口伍陸ねぃ々ね陸ぃ伍

梁儲這一說話,那些議論紛紛的官員們便都閉了嘴。一則梁儲德高望重,又是內閣大學士,不可得罪。二則,梁儲既然說出這樣的話,是否代表了內閣的一種態度,或許內閣並不希望和張延齡對立也未可知。所以說那些話,不一定便是正確的站隊,反而可能是首輔大人不喜的。

費宏皺眉道︰「梁大學士,話可不能這麼說。立了功勛,便可恣意妄為麼?那可不成。咱們滿朝文武,功勛之臣可多得是,難道都可以亂來麼?再說了,就算聖人,也允許別人論其非。正所謂若批駁不允許,則溢美無意義。梁大人不會連這個道理都不懂吧。」

費宏此話一處,頓時又讓其他人明白,原來這只是梁儲個人的意見,並非內閣的意見。更不是楊廷和的意見。

「梁大人一輩子守禮君子,維護大明律法規制,結果現在卻為一個蠻橫破壞大明禮制的人出言辯護,哎,真是,一世英名盡毀啊。終究還是老糊涂了。」有人低聲說道,引來周圍人紛紛贊賞。

梁儲一篷胡子氣的吹起,他只是不希望將相不和,造成大明亂局而已。結果萬沒想到,現在朝廷里的對立已經到了這種地步。連一句公道話也容不下了。

梁儲心中慨嘆不已。在楊廷和執掌內閣的這幾年時間里,明顯整個士林之中戾氣漸重,爭論更激烈,行事也更偏激。不知道是自己真的老的只能去死了,不適應這時代了,還是說,這個世界已經變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