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兵馬休整數日,同時調集左近船只,擴建浮橋,運送糧食物資和各種器械過河。

偏頭關這一帶的黃河河道雖然開闊,但水流卻很急。普通馬步軍渡河的浮橋要求並不高,但是大軍攜帶的重型器械要過河便有些困難了。所以必須要在原有浮橋的基礎上重新搭建浮橋。

辦法也很簡單,集結上百條船只,在船只上鋪設木道,連接固定。淺水處以原木木樁打樁固定。河道深水處無法打樁,便只能以巨石為錨維系穩定性。破費周折。

不過四天之後,終于大軍開始渡河。人馬和小型車輛倒是輕松通過,重型火器過河的時候張延齡可是懸著心的。裝著火炮的平板大車,加上拉車的馬匹,在旁協助的人群。在極小的面積里,浮橋要承受數千斤的重量。

但好在一切順利,花了一天一夜的時間,才將一千三百多輛糧草物資車輛以及重型火器運過了黃河。馬步軍十一萬大軍這才終于完全集結完畢。

當天上午,大軍整頓出發。

讀者身份證-伍陸ねぃ々ね陸ぃ伍

五百騎兵為斥候騎兵,先行出發偵查敵軍動向。以外四軍為前軍,兩營水軍為中軍,三萬大同邊軍為後軍,組成步兵陣型。四萬騎兵分為兩隊,在步兵側翼護衛。

整支北征大軍組成了一個方圓五六里的橢圓形的密集陣型,沿著戈壁灘往北進發。

行了不到一個時辰,突然間前方探路的一支斥候小隊傳回消息,說在隊伍前方發現了兩具尸體,像是大明的將領。

張延齡和張侖聞訊連忙策馬帶著親衛隊趕往隊伍前方查看。在大軍前方十五里外的一處草地上,張延齡和張侖等人看到了那兩具尸體。

那兩具尸體緊緊的捆綁在一起,一前一後,呈背負狀態。背人的那人,身著大明制式甲冑,斜靠著一個土堆坐在地上,手里攥著一柄長刀。背上那人頭發花白,頭頸低垂看不清面容。

兩具尸體似乎已經腐敗,散發著惡臭氣味。

張侖命人將兩人捆綁在一起的布條松開,兩具尸體轟然而倒。一具俯臥一具仰臥。仰臥那人白發散開,露出一張恐怖的已經開始腐爛的面孔,周圍親衛頓時發出驚叫之聲。

張侖皺眉喝道︰「叫什麼?沒見過死人麼?」

張延齡皺著眉頭上前,細細端詳那白發死者的面孔,仔細辨認。但是那張臉已經無法辨認了。

親衛將另一名死者的尸身也翻了過來,這人倒是面目完整,方臉濃眉,相貌英武。雖然膚色難看,但看得出沒死多久,最多一兩天的樣子。此人手中緊緊的攥著長刀,即便尸身倒下,也沒有松手。而且他的身上盔甲多處破損,血跡凝結成黑斑,盔甲上斑斑點點。

塔讀.APP,免費小說>.網站

周圍眾人無人認識這兩位死者,張延齡和張侖談論之後,都認定這兩人是之前的邊軍將領,顯然是在逃離敵人的時候死在這里的。

那方臉將領是背著那白發男子逃出來的,在這種情況下,這名將領還背著那白發男子,顯然此人對他極為重要。而且,根據尸體的腐爛程度的不同,可以揣測出,方臉男子是背著尸體而走的。

「到底是什麼人這麼重要?這位兄弟要背著他的尸體走呢?」討論至此,張侖發出了疑問。

張延齡皺眉道︰「是啊。我也覺得疑惑。這白發死者到底是誰?這位將領拼死背著他出來,定是軍中極為重要之人。若不是身形和臉型不符的話,我都要懷疑是保國公了。」

張侖皺眉看著那白發男子的尸身道︰「是啊,朱公爺胖臉,身材也胖的很。此人精瘦枯干,確實不符。關鍵也沒有什麼能辨認的信物。他身上什麼也沒有,親衛們都搜了。」

張延齡道︰「罷了,抬回營中,換件衣服整理入殮吧。是我大明將領無疑,派輛車送回偏頭關,讓邊鎮將領辨認他們的身份,找到他們的家屬吧。真是令人悲痛。前邊還不知道要發現多少我大明將士的遺骸。」

張侖點頭,眾人將兩具尸首整理了,用擔架抬著往回走。路過前軍隊列之中的時候,許泰策馬前來行禮。突然間,許泰指著擔架上的一具尸體嗔目道︰「這……這不是辛將軍麼?」

張延齡道︰「你認識此人?」

許泰瞪著那尸體道︰「認識,那是宣府參將辛國平辛將軍,我當年在宣府領軍時,和他關系很好。沒想到,辛將軍戰死了。辛將軍,哎!他是個有情有義之人,我和他很談得來。我要和辛將軍見一面,拜祭一下。」

許泰神色有些黯然,跳下馬走到擔架旁,看著辛國平的臉,長嘆躬身拜了三拜。

原文^。@來^自于塔讀小說.

張延齡坐在馬上看著許泰,沉聲道︰「既然許將軍認識這位辛參將,那麼他背負著的那個人是誰,你也應該認識吧?你去辨認一下看看是誰?」

許泰點頭,他已經注意到了後方擔架上的那具尸體。因為已經腐敗了,所以被兵士用白布蓋著。許泰走去,伸手掀開白布,倒吸一口涼氣。但畢竟死人見得多了,什麼可怕的情形沒見過,所以很快恢復平靜。

他仔細的端詳著那個白發死者,忽然間伸手去拉扯死者的滿是干涸血污的袍子。張延齡和張侖正詫異間,許泰已經扯開了死者的袍子,露出了發黑的腐敗的尸身。

「果真是……果真是……保國公。他是……保國公……朱公爺。嗚嗚嗚。」許泰淚如雨下,噗通跪在地上,大聲痛哭起來。

張延齡一驚,和張侖對視一眼。張侖沉聲道︰「什麼?他是保國公?保國公的身形胖健,怎會是他?你如何得知?」

許泰指著尸身的肩頭,悲聲道︰「二位國公爺請看,這是一處箭傷。末將曾在宣府領軍,弘治十七年,韃子小股騎兵偷越邊鎮,國公爺恰好率我等巡邊,遭遇韃子,便打了起來。朱公爺當時被一名韃子冷箭射中肩頭,之後將養數月才康復。傷口當時發生了潰爛,所以痊愈後留下傷疤。末將看過這傷口,韃子用的是五稜箭頭,傷口像個小花一般。保國公有一次展示這傷口給我們看,還說像朵桃花,他要走桃花運了。末將印象深刻。這傷口位置和形狀都一樣,必是保國公無疑。朱公爺,沒想到,你我一別數年,居然再見面是這種情形。您對末將知遇之恩,末將尚未報答,末將……心中痛楚難當,痛楚難當啊。」

許泰涕淚俱下。他本是宣府鎮所屬邊軍將領,而且是朱暉手下愛將,受朱暉恩惠不少,對朱暉也甚為尊敬。今日見到朱暉尸身,腐敗消瘦若此,堂堂國公,下場如此慘淡,怎能不心痛之極。

張延齡和張侖听了許泰之言,臉上變色,忙跳下馬來。之前因為體型面貌完全不符朱暉原貌,所以覺得不是朱暉。此刻被許泰認出,又查看了傷口,確實如許泰所言一般,自然知道那一定是朱暉了。

雖然朱暉背叛了勛戚集團,為了自己的私心和外廷聯手。但是,他終歸是大明的國公。是勛貴集團中的頂級人物。現在死在韃子之手,死在戰場之上,也算是為國而死。

同為勛貴,雖痛恨他背叛勛貴集團,然而此時此刻,張侖和張延齡二人卻也不免心情沉重,甚為唏噓。

口口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來人,即刻打造棺木,給保國公更衣入殮,棺木送回京城。知會他宣府的家人,盡快前往來接應棺槨。」張延齡沉聲吩咐道。

兵士們連忙應諾。

張延齡看著辛國平的尸身,心中也差不多明白了發生了什麼。

這辛國平是宣府參將,必也是朱暉的心月復。此人在韃子圍困之下,保護朱暉突圍。朱暉應該是沒有撐過來,但此人依舊背負著他的尸身往南逃。雖然逃出了韃子的追殺,但戰場距離邊鎮數百里路,他也沒有撐到終點。

兩人倒斃的位置是在戈壁灘上,距離偏頭關渡口有六十余里。也就是說,此人從鄂爾多斯草原深處一路背著朱暉的尸身歸來,可謂是意志甚堅,忠心耿耿。

此人堪稱忠義二字。

令人唏噓的是,他距離渡口其實已經不遠了。數百里的路都走過來了,最後這幾十里卻沒有撐過去。算算時間,朱暉等人被圍困的時間在半個多月之前,那便是說,辛國平背著朱暉的尸首走了十幾天。最後很可能是力竭而死。

「為這位辛國平將軍也打造棺木,收斂送回宣府。此乃忠義之人。」張延齡再吩咐道。

兵士們應諾,立刻去辦。

張延齡和張侖站在朱暉的尸身前靜默無言,神情肅穆。

口口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張延齡對朱暉了解的並不多,雖然見面多次,但朱暉其實和張延齡的關系並不和睦。然而很明顯,從許泰以及辛國平對朱暉的態度上,可知朱暉還是深受他身邊人的愛戴的。

也許朱暉並非自己以前想的那麼偏激和高傲,或許自己和他多了解接觸,也能關系良好。可惜他死了,再也沒這個機會了。

河套之戰,大明領軍的國公戰死,這是除了十五萬兵馬被韃子殲滅之外的又一次重大損失。

「護國公,雖然你我互不順眼,之前你還罵過我,但在我心里,從未對你不敬。今你戰死沙場,令人悲痛唏噓。請受我張侖一拜,望你在天有靈,能夠保佑我和護國公北征成功,為你報仇。」張侖沉聲說道,躬身長鞠一禮。

張延齡站在一旁,也深深的鞠躬行禮。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